第252章 浸豬籠
“此外,把六部細分成幾十個部,對百姓也有很大的好處。”秦宇道,“官吏管理的事情更細了,就更容易管好。把他們分內的職責管理好了,百姓自然受益。”
“而且一旦哪個部門出了問題,皇帝也更方便找到問責對象。”
“不像落後的六部製,如果戶部管理的某項事務出了問題,皇帝會斥責戶部。而戶部尚書,可以隨便找一個下屬來背鍋,他自己不受到處罰。”
“這樣也不利於朝廷的吏治。”
“比如說明初的‘空印案’,朱元璋抓了上千的官吏,殺了近百人。結果各個大臣互相推卸責任,最終還是沒能找到幕後主使。”
“其原因就是朝廷六部每個部管的事情太紛繁複雜,很難找到具體該找誰負責。”
“秦先生說的太對了。”朱元璋不斷的點頭。
空印,就是在文書上預先蓋上印章,需要用時再填寫具體內容。連具體要辦的事情的內容都還沒有寫,就預先把章給蓋好了拿給別人,當中沒有舞弊才怪。
拿到蓋好印章的文書之後,需要辦事的人想在上面寫什麽就寫什麽。
朱元璋對空印一事一向都是深惡痛絕的,覺得空印是為舞弊大開了方便之門。而且這還是元朝留下來的陋習,更加犯了他的大忌。
心中暗想:秦先生剛才提到的‘空印案’尚未發生,莫非又是他預測出來的?
空印一事,正是咱想一直處理的事情,既然先生推算出來,咱何不趁機把空印案給辦了?
秦先生預測咱找不出幕後主使,那是以前的朱元璋。現在朱元璋已經在先生那裡學到了不少本事,能力提高了,咱就不信辦不好。
“朝廷的職能部門分的細了,百姓想到府衙辦事,也容易找到負責辦理的人。”然而秦宇卻不知道他內心的想法,繼續說道,“不會出現進去之後就一頭懵,連該找誰負責都不知道。”
“普通老百姓都是沒怎麽見過世面的,而且膽子小。一進入府衙,就會有種一入侯門深似海的感覺。把職能部門細分明確,就杜絕了這種現象。”
“讓百姓一進府衙,就知道該找誰辦理。這樣也能讓地方府衙,更加親民。”
“所以多建立幾個部,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百利而無一害!”
“先生說的太對了!”朱元璋心中一陣激動,“先生這一番見解,對咱真是醍醐灌頂也!”站起身來,深深向他鞠躬行了一禮,“黃某,受教了。”
“一點粗淺的見解而已,大叔何必行此大禮?”秦宇詫異,“況且我們只是在閑談歷史上的一些舊事而已,只是解除了你心中的一點疑惑,對你又沒啥實際好處。”
“先生能解開咱心中的疑惑,就是對咱最大的幫助,否則咱會整天吃不好飯,睡不好覺。”朱元璋道。
“你這個人對古代歷史,還真有些癡迷啊。”秦宇聞言感歎。
“先生,先生……”就在這時,學生黃標急匆匆的從山下跑了上來,跑的汗流浹背,一副心急火燎的樣子。
看到秦宇身邊的黃村長之後立刻行禮,“兒見過父親。”“嗯,”朱元璋微微點頭。
“黃標,伱這麽著急,是發生了什麽事嗎?”秦宇問道。
“稟先生,村民們在老族長的帶領下,要把瀟瀟浸豬籠,沉塘。”朱標道。
“你說什麽?”秦宇聞言心中猛然一驚,“他們這是在草菅人命啊,村裡發生如此大的事情,我居然事先一點消息都沒得到?”
秦宇在陸家村名望已經很高了,所有村民包括族長都對他很尊敬。村裡但凡有重大的事情比如說祭祖什麽的,族長都要詢問他的意見。
然而這件事情,他居然全然不知情。
也就是說,村民們是在族長的帶領下,瞞著他乾的。
其中必有蹊蹺。
“他們在哪裡,馬上帶我過去。”秦宇急切的道。作為陸家村的支教老師,如果村裡還在發生將婦女浸豬籠沉塘這種草菅人命的事情,對他來說,那就是天大的恥辱。
因為浸豬籠完全就是封建糟粕,徹徹底底的陋習。
支教老師的職責,本來就是帶著貧窮落後的偏遠村落走向現代文明。如果瀟瀟真的被村民們沉塘弄死了,那就說明他這個支教老師,一點用處也沒有。
簡直就是在狠狠的抽他耳光。
“就在後山池塘邊上。”朱標道。
“我們馬上趕過去,遲了恐怕來不及。”秦宇道。神情冷冽,下決心一定要將瀟瀟救下來,狠狠的將那些殘留下來的封建陋習壓下去,甚至消滅掉。
“秦先生,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處理吧,我就不去了。”朱元璋卻沒有跟上,說道。
“你是村長,居然不去?”秦宇頓時停下了腳步,震驚的道。
“先生你到陸家村已經有一段時間,應該也發現了,我這個村長說的話,沒有任何分量。村裡的大事小情,都是族長和其他兩位長輩說了算。”朱元璋感歎道,“也就是說我這個村長,就是聾子的耳朵擺設。所以我過去的話,起不了任何作用,還容易添亂。”
“既然這樣,那就算了。”秦宇此時也懶得和他計較什麽了。一個村子,村長的話不管用,族長和鄉老說了算,這也是陋習。
難怪村長整天研究歷史,原來是因為他根本就沒有管理村子的權力。
讓黃標帶路,急匆匆的向事發地點趕去。
……
看到二人很快消失的背影,朱元璋離開了山梁。
他今天在秦宇這裡,收獲太大了。
秦宇提出的分化六部製,又是一個開天辟地,利國利民的重大創舉。而且還暗示了他空印案,他也決定馬上把空印的弊端給消滅了。
回到應天府之後,沒有片刻休息立刻下旨,吩咐二虎:“通知六部尚書和中書省丞相,帶上各部的官吏胥吏名單,和工作條陳,全部到禦書房來見咱。”
其實三省六部製在這個時候已經不完全了,門下省,尚書省已經被廢止,朱元璋隻留下了一個中書省。所以現在應該稱之為‘一省六部。’
“遵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