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崇禎的刻薄寡恩
“所以當時崇禎的正確做法是,先留著魏忠賢,借助他的力量剿滅代表封建貴族的東林黨。等東林黨滅了再殺魏忠賢也不遲。”
“魏忠賢的權力畢竟很大程度上依賴皇帝,皇帝想殺他很容易。”
“崇禎皇帝,把順序搞反了。”
“殺魏忠賢,是崇禎犯下的第一個錯誤。”秦宇道,
“接下來,他又犯下了另外一個錯誤,那就是殺袁崇煥。”
“當時的袁崇煥意氣風發,一心報國,號稱‘一把尚方劍,五年平遼東’”
“雖然他並沒有說到做到,還親口承認自己說的五年平遼東,是為了安慰皇帝而已。以朝廷的現狀,換做任何一個人都做不到五年平遼東。”
“雖然他最後導致皇太極兵臨城下,雖然他還擅自殺了毛文龍,但他還是不該被處死。”
“因為在那種非常時期,對女真作戰能勝的,除了袁崇煥之外,恐怕沒有第二個人。”
“非常時期當行非常之事,武將雖然有取死之道,你至少應該等他打敗了敵寇之後,再和他算帳吧。”
“不要被憤怒衝昏了頭腦,憤怒會降低一個人的智商。而崇禎就是因為被袁崇煥的種種作為,氣的衝昏頭腦,殺了袁崇煥的。”
不錯!朱元璋聞言心中無比讚同。
他舉義的時候,手下武將有取死之道的比比皆是,就連常遇春都擅殺過俘虜。然而朱元璋卻沒有跟他們計較,只是把他們的功過,一筆一筆記在小本子上。
開國之後如果開國武將懂得收斂,那麽之前的事情就算了,小本子永遠塵封在櫃子裡。
如果他們不知收斂,胡作非為,敢居功自傲,那麽就新帳舊帳一起算。
大業未竟,正值用人之際,你殺他幹嘛?朱元璋心中吐槽。
“袁崇煥被殺之後,遼東戰事再無可用之人,可悲,可歎!”秦宇道。“崇禎皇帝的第三個錯誤,是對李自成等人殺伐不果斷。”
“在洪承疇都快要剿滅李自成的時候,他卻把洪承疇調了回來防守京城。按照他當時的話說就是,李賊只有六七人逃了出去,不足為慮。”
“如此半途而廢,致使李自成後來死灰複燃,攻陷京城。”
“打蛇不死,貽害無窮,放虎歸山,斬草不除根等道理他不懂。”
“當然他也並非是不懂,而是沒有做到。但凡一個傻子,都能把大道理講的頭頭是道,但能做到的卻鳳毛麟角。懂和做到,完全是兩碼事。”
“當時京城戰事太緊,而鎮守寧遠的吳三桂又分身乏術。如果不把洪承疇調回來,京城恐怕很難守得住,他也有他的理由。”
“所以老師才說,大道理人人都懂,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因為不能做到的人,總能給自己找到合理的借口。”
不錯,不錯!
人群聞言紛紛點頭,秦先生這句話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這裡斬殺袁崇煥的弊端就顯現出來了,吳三桂無論是聲望還是統禦能力,都不如袁崇煥。他沒有能力,擋住皇太極的三路大軍。”
“總之一句話,所有的事情都是一環扣一環來的。”
“前面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後面就要付出十倍的努力才能彌補得回來,甚至永遠彌補不了。”
秦宇道:“崇禎的第四個錯誤,是面對皇太極的時候戰和不定。時而戰,時而不戰,導致明朝處理邊患,始終處於被動局面。”
“當然對女真戰和不定,他不負主要責任。”
“他之所以戰和不定,只有一個根本原因——那就是沒錢沒糧。”
“朝廷發不起軍餉軍隊沒有糧草供給,拿什麽打仗?”
“要是有錢的話,他早就打了。要是朝廷軍餉充足,給一個傻子當皇帝,他都知道對邊患要戰而不是和。和,也是屈辱之和。”
“朝廷沒錢沒糧的原因大家都懂,那就是封建貴族佔有了社會絕大部分財富。”
“所以戰和不定只是表象,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封建貴族惑亂朝綱。”
“雖然崇禎在這件事上不負主要責任,但次要責任他還是逃不掉的。因為非常時期,當行非常之事。常規操作應付不了當時的局面,必須要有破釜沉舟的魄力。既然你是皇帝,就該拿出點魄力來。”
“所以說呢,崇禎並不昏庸,而是能力不足。”
“不錯,不錯。”人群聞言紛紛點頭:雖然戰和不定的根本原因是缺錢缺糧,但伱是個皇帝,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證明你沒有什麽雄才大略。
……
“其五,崇禎為人還刻薄寡恩。”
“崇禎殺掉的武將人才,比敵人殺掉的十倍還多。”
“兵部侍郎楊鎬,薊遼都禦史劉策,督師袁崇煥,巡撫都禦使孫元化,漕運總督楊一鵬,兵部尚書熊文燦……”
“沒有朱元璋的能力,卻得了朱元璋的病。當然,朱元璋並不刻薄寡恩,老師指的是,崇禎得的是朱元璋殺了很多大臣的‘病’”
“該殺伐果斷的時候不果斷,不該殺的時候倒是殺的很多。”
“要知道袁崇煥那些人,都是當時的可用之才。”
“朝廷本來就已經爛的不成樣子了,還要自己給自己釜底抽薪。”
“按照他的話說就是文官集團惹不起,你們武將還不好殺嗎?”
“老師再給你們講一件事情,你們就知道崇禎是如何刻薄寡恩的了。”
“崇禎二年己巳之變爆發,崇禎下令甘肅鎮兵馬勤王,走到定西的時候,甘肅兵嘩變了,巡撫梅之煥派人查問時,嘩變士兵說:‘當年也是甘軍馳援遼東,一個活著回來的都沒有。如今我們要走六千裡路,盔甲火炮又重,朝廷居然不給我們一分安家的糧餉。’
‘領軍對我們又要求嚴厲,每天規定要行軍多少就一定要行軍多少,夜間還不允許借宿民房,在外面露宿片刻,便立即吹號讓我們繼續行軍。這樣下去,再走個幾天,恐怕人馬全部都要累死在路上。左右是個死還不如死在這裡。現在我們嘩變,已經沒有活命的機會,只能拚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