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國》第134章 派遣儒生過去
  第134章 派遣儒生過去
  “如今我們佔領了高麗,從高麗出兵進攻倭國,將會易如反掌!”

  “不錯,不錯!”

  “正是如此!”

  “當年的劉仁軌,就是在高麗擊敗倭國的。”

  群臣紛紛說道。

  “陛下佔領高麗真是高瞻遠矚!”

  “高麗對我大明的意義,太重大了。”

  “臣懇請皇上賜給臣五萬水軍,從高麗行省釜山出發,進攻倭國本土。”湯和單膝下跪,啟奏道,“給倭奴國一點小小的教訓,讓他們不敢再年年騷擾我福建沿海。”

  “此舉也能揚我大明國威,甚至能讓倭國成為大明的藩屬國,年年朝貢。”

  然而朱元璋並未理會,顯然暫時還沒有進攻倭國的打算。畢竟,華雲龍現在在高麗的根基不穩,而且大明海兵,海戰經驗還有些不足。

  ……

  “簡而言之,高麗南方富足漁業豐富,還有巨大馬場,就相當於雄雞有了雞嘴之後,可以吃飽飯了。其戰略位置如此之重要,就相當於雄雞的雞嘴,可以擊敗一切來犯之敵。”朱元璋道。

  “現如今,華雲龍奪得了高麗,就相當於給大明雄雞,裝上了雞嘴!”

  一邊說,還一邊用竹竿畫了一下大明疆域圖的大致輪廓。

  群臣一看,果然很像很像!

  “陛下的功績,可傳至千秋萬代。”

  “皇上的文治武功,古今無雙。”

  “有了高麗這副雞嘴,大明的國運瞬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從此雄雞不但不會餓肚子,還有能力抵禦一切來犯之敵。因為雄雞的雞嘴,既是覓食必須之部位,又是強而有力的作戰武器。”

  “誰敢來犯,啄瞎它的眼睛。”

  “可笑當初那個迂腐儒生讀汪磊,居然還用華夏民族一向謙和、仁愛做理由,以死相諫,阻止皇上出兵高麗,真是愚不可及!”

  “汪磊自以為他會因敢於進諫而流芳百世,實際上會被世人所笑。被陛下誅了九族,也是罪有應得。”

  “他並非高風亮節,只是鼠目寸光而已!”

  “一介迂腐書生,就妄圖阻止皇上的千秋偉業,他以為他是誰?他以為他的想法就是對的?殊不知他的眼光,連皇上的萬分之一都不到。”

  “皇上當時要不是用了雷霆手段,汪磊這個迂腐之人,就誤國了。”

  自從朱元璋誅殺了汪磊,和另外一個讀書人的九族之後,天下讀書人中間,還是有不少對他不利的流言的。說皇帝行事殘忍,聽不進逆耳忠言。

  如今,劉伯溫,高啟這些文官們這麽說,就等於是站在了皇帝這一邊。

  從此以後,對皇帝不利的流言會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天下讀書人會嘲笑汪磊鼠目寸光,差點悟了國家大事。自古以來都是書生誤國者居多,沒有很高明的眼界,就不要妄談國事。偏偏那些書生又十分自以為是,覺得自己的眼光比朱元璋還要高。

  他們只是讀了幾天書而已,閉門讀書,連遠門都沒有出過,而朱元璋則是從乞丐當上了皇帝,曾經轉戰了中原的大江南北。

  二者怎麽比?
  ……

  “如今,高麗納入大明版圖已經成了定局。”朱元璋道,“但高麗百姓的思想和文化都很落後,他們不尊王化,不習聖人之道。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派遣大批儒生過去,教他們尊王化,學習聖人之道。”

  “所以大明需要馬上派遣大批的儒生過去,教導他們學習聖人之道。並告訴他們,高麗是箕子的後人,而箕子,是商文王的兒子,高麗和中原人本是一家人,大家都是炎黃子孫不分你我。大明的官員過去管理他們,是自己人管自己人,以後大明和高麗共同繁榮昌盛。”

  “孔聖人是我們的,同時也是他們的,他們應該遵守孔聖人忠君愛國的思想。端午節是我們的也是他們的,太極八卦也是如此……總之,要讓他們感受到身為炎黃子孫的自豪。”

  需要儒生過去教化他們?群臣聞言無語了:大明現在已經在實行文化變革了,新興的文化注重個人思想開放,已經在逐漸淡化儒家思想的影響力。

  而現在皇帝居然要派儒生去高麗,教高麗人儒家思想。

  “劉伯溫,宋濂,高啟你們是當今大明最有名氣的大儒,你們覺得,該派哪個去高麗行省呢?”朱元璋問道,“是伱們哪個親自帶來一隊儒生過去,還是給咱推薦一人?”

  宋濂,高啟,劉伯溫三人對望了一眼,都沒有接話。他們還是有點眷念中原的,不想不遠千裡到高麗行省去。他們年齡都很大了,沒有年輕人的闖勁。

  劉伯溫,現在隻想回青田去養老。

  而高麗哪個地方太遠了,而且不尊王化的百姓居多。如果由他帶著儒生過去,需要做的事情必定很多,也很累。就像開辟一片新的文化戰場,要打一場文化戰爭。

  甚至個人身家性命,還有可能遇到威脅。

  畢竟,高麗人,不是中原人,其中必定有不少極端分子。

  雖然他們都是炎黃子孫,但這個觀念並不太深入。

  而宋濂高啟二人,也是同樣的想法。

  “臣為陛下推薦一人。”劉伯溫道,“翰林院學士馬君則,可擔此任。”

  “老臣也是這個意思。”宋濂道,“馬生學識淵博,對儒家思想了解的尤其透徹,在儒學上有很深的造詣。而且今年才二十來歲,年富力強,乾勁十足。正好遠赴高麗行省,為陛下建功。”

  “臣也推薦此人。”高啟道,“馬君則為人還十分機警,他的能力足以勝任。”

  “好!”朱元璋道,,“就讓馬君則抽調兩千儒生過去,這兩千儒生,至少要有兩百在翰林院中挑選,都必須要儒學功底扎實的。其余的隨從人員,至少是秀才功名以上,去了之後也不至於丟了大明的臉面。”

  “要從翰林院抽調兩百人走?”高啟一下鬱悶了,“陛下,你一下抽調走那麽多翰林院的人,翰林院都空了。而且還要調走一千八秀才,大明哪裡有那麽多秀才?”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