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北魏末年》第368章 東北局勢
  第368章 東北局勢

  三河地區十五萬州郡兵正往滑台(河南滑縣)集結,該有的戰爭準備高澄一點也沒少,甚至早在派遣溫子昇往南梁之時,就已經有八支使團分別出使,其中六支使團往柔然、突厥、吐谷渾、庫莫奚、契丹、高句麗撫慰其眾,勿使其在自己親征之時,於背後生亂。

  另外兩支使團承船出海,往朝鮮半島促成新羅、百濟聯合北伐高句麗。

  小高王撫慰高句麗,跟煽動新羅、百濟,給其後院拱火並不衝突。

  如今的朝鮮半島呈現三國鼎立的局勢,新羅、百濟於半島南部地區東西並立,成吳蜀之態,而北方的高句麗則據曹魏之勢,囊括漢江流域及其北部。

  但高句麗的國土並非只有朝鮮半島中北部地區。

  公元前38年,扶余王庶子朱蒙率眾南下,於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遼寧新賓)境內建立高句麗政權,成為漢朝邊境封國,國主以高為姓。

  之所以說渤海高氏是個大染缸,高句麗人出力最大,自孝文帝以來,渤海高氏發跡,便多有高句麗歸附之人攀附,如時年七歲的高熲,祖上遷徙至渤海郡後,便也自稱渤海高氏,其父高賓如今正在北齊朝堂擔任諫議大夫一職。

  高句麗立國至今已586年,在晉末動亂以前,高句麗就已經征服周邊許多封國,蠶食漢代故土,又趁五胡爭霸中原之際,大肆擴張領土,即至今日,其向西囊括遼東,隔遼河與北齊遼州相望,往南佔據朝鮮半島大部,威懾新羅百濟,東鄰日本海,向北與靺鞨毗鄰。

  經後世考證推測,隋煬帝北征前,高句麗有常備軍六十萬人。

  須知高澄如今治下,也才二十六萬步騎戰兵,五萬水師,四十萬州郡兵,共七十一萬常備軍。

  小高王原本是不信的,但根據聽望司北衙主事李遠這些年的調查統計,也大體佐證了這一數字,如今高句麗國中有常備軍四十萬,此時距離隋煬帝北征,尚有六十年,經過六十年的發展,尤其是趕上了氣候變暖的好時節,想來增加二十萬常備軍並非天方夜譚。

  自漢末寒冷期以後,尤其公元六世紀起,氣候逐漸回暖,到如今六世紀中葉,步入溫暖期,高句麗國內糧食產量得以增加,只不過這一波溫暖期的最高峰要到唐朝全盛時期,小高王再怎麽養生,只怕也看不到那一天。

  托氣候變暖的福,如今河北地區少有霜災,當年六鎮在河北叛亂,正是恰逢霜旱之災,不得已而求活。

  北齊現在的繁盛,有高澄一份功勞,當然也要慶幸他處在一個好時候,真把他扔去明末的極端小冰期,他或許能比崇禎乾得好,但讓他去創造一個民殷國富的盛世,隻重農耕的話,著實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高句麗的野心無需過多闡述,從一縣封國,到如今幅員數千裡,他們可不是南梁那般守成的國家。

  高澄始終猶疑,自己一旦舉大兵南下,憑張亮那兩萬遼兵,能否替他看住遼西,當他把心事告知楊愔後,楊愔便獻策鼓動朝鮮半島南部的新羅、百濟,使其如蜀吳聯合,北伐高句麗。

  高澄聞言大喜,於是在其余六路以外,又增添了去往新羅、百濟的兩支使團。

  東北地區高句麗、突厥、庫莫奚三方勢力自東向西分布,高句麗位於最東方,庫莫奚人位於最西方,契丹則夾在兩者之間,向南隔燕山山脈與遼州東部接壤。

  早些年葛榮禍亂河北,以及隨後劉靈助掀起的河北大起義,使得河北北部多有民眾逃亡東北,盤踞在遼河上遊及周邊地區的契丹部落也趁勢興起壯大。

  只是契丹尚且處於部落階段,並未形成部落聯盟,其眾共分為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鬱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絜部、黎部、吐六於部等八部,八部聯合,實力不遜西鄰庫莫奚,但終究只是一盤散沙,據史書記載,直到唐朝初年,契丹八部才有了共同的聯盟酋長。

  張亮麾下遼兵,便多是與契丹人發生衝突,高澄尤其嚴令他不許過遼河,主動與高句麗國爆發衝突。

  哪怕契丹內部過於分散,以及多年來持之以恆的物理交流,高澄依舊沒有放棄撫慰的心思,畢竟內部越亂,就越好拉攏。

  至於東北三方勢力最後一支,庫莫奚南鄰北齊幽州以及遼州東部,西鄰柔然,東接契丹,其眾共分五部,即辱紇主、莫賀弗、契箇、木昆、室得,其中以辱紇主部最為強大,其部落首領被尊為聯盟酋長。

  由於庫莫奚人直面北齊與柔然的軍事壓力,在三者之中最為乖巧,高澄稱帝建國,庫莫奚酋長遣使朝貢,態度不可謂不恭敬,高澄對於安撫住庫莫奚人,頗有把握。

  至於柔然、突厥兩方其實無需太過擔憂,自突厥吞並高車余部六萬戶後,柔然已有警覺,斷不可能置突厥於不顧,來找女婿的麻煩。

  突厥也是同樣的道理,高澄與突厥首領阿史那土門之女密有婚約,之所以未示天下,其一是突厥不願引起柔然更深的戒心,其二也是高澄不願讓柔然發現自己腳踏兩條船。

  此番六路使臣,真正擔負重任的除了庫莫奚、新羅、百濟三路外,便只剩了吐谷渾國。

  自高澄西巡與吐谷渾締盟,已有七年,雙方於邊境互市,各取所需,除民眾在貿易時的爭端外,從未起過邊釁,按理說應該高枕無憂才對。

  但高澄深知宇文泰不是張士誠,絕非坐以待斃之人,若自己南征蕭梁,宇文泰必定北伐,試圖收復關隴,不過以高澄在關隴布置的五萬戰兵以及十萬州郡兵的軍事力量來看,若無吐谷渾相助,絕無事成的機會。

  畢竟且不提隴山之險,王思政、斛律光、潘樂三將也絕非庸人,論親近,三者之中,王思政雖有國丈之名,卻仍以斛律光為得信任,但高澄依舊以塔防大師王思政主持關隴戰局,便是確定了東攻西守的戰略。

  只需以利安撫住吐谷渾,關隴據險而守,一如司馬懿耗死諸葛武侯,宇文泰縱使犯境亦無需太過憂心。

   下一章是大章,會很晚,十二點前,然後凌晨還有一章。

    感謝書友一一不負韶華、風雪蘭陵的打賞。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