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軍事重心
寒冬臘月,新年再至,持續了一年的風波,悄無聲息的落幕。
風波雖落幕,但文武的矛盾,卻在這一年多時間都糾纏之下,根深蒂固。
可在如今天子當權之下,這份矛盾,也只能深藏,等待著下一個可以肆意爆發的機會。
但顯而易見的是,大的動靜難見,但平日的小動作,暗箭傷人,估計是少不了……
這一切,天子自然也清楚,一年的文武爭鋒,雖造成相當大的動蕩,但也清洗掉了一大批蛀蟲。
最主要的便是,文武撕破了臉皮,抓著對面小辮子不放,必然會導致深深的隔閡,以及,隔閡對立之下的監督,勉強也算是良性循環。
當然,這個良性循環的前提是,天子,能夠鎮得住文武。
如若不然,那就是換湯不換藥的明末黨爭。
只不過黨爭對象,從文官內部,轉為文武而已。
時間也就在這平靜之中一點一點的流逝,這個天下,也步入了昭武治下的第七個年頭。
按大恆製,年末有大議,為朝廷總結一年之發展。
年初也有大議,為擬定新一年的國家大策,定下發展之計劃。
而這些計劃,往往都是對前些年國家實施的大策的階段性補充。
如遷徙之策,如工程賑災,如財稅土地改革貫徹等等,皆會在年初的大議上定下計劃,然後貫徹落實,同時,也有極其清楚的考評依據。
而這些,還只是文官治國層面的事情,武勳這邊,同樣也有大事商議。
如水師改製增編,如西南,西北,草原的戰略進程……
只不過這些,就不是大議之上的事了,而是文武重臣單獨的廷議。
雖說如今大恆的重心在於國內發展,但顯而易見的是,天子對開疆拓土的欲望,卻是一點都沒有減弱。
這些年在西北,西南,草原的戰略動作,以及水師改製,皆是清晰至極的顯露著天子的意圖所在。
這一切,在朝野上下,對官員將領而言,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事情。
相比大恆絕大多數省份的安穩,大恆之外,西北藏地,北疆草原,西南雲貴,這三處重地,顯然就混亂得多。
如西北藏地,自周遇吉統率陝西重兵對西北藏地開始侵蝕起,便可以說得上是舉步維艱。
大恆之軍威,在於大規模正面戰爭,而西北藏地,地形不要太險峻,根本沒有大規模作戰的基礎,只能以小股精銳兵力襲擾侵蝕。
而這,還是最簡單的問題。
畢竟,如今盤踞在西北藏地的準葛爾這些部落,勢力范圍,還沒蔓延到大恆西北邊陲。
大恆面對的,也只是一些邊陲之地的本土部落,在未觸及西北藏地的核心之前,也不會與西北藏地的部落有太大的衝突。
真正難的,是地形,是道路!
大恆對西北藏地的侵蝕,自然是有嚴格的戰略目標存在。
按總參制定的戰略計劃,假以時日,大恆馬踏草原,必然是要一戰盡全功!
即……一戰定草原,一戰平藏地!
而這個核心目標,也是當前大恆對西北藏地的侵蝕以及對北疆草原的根本指導。
對西北藏地,是小步慢走,穩扎穩打,其根本目的,是為了他日大舉進軍藏地做準備。
修築道路,兵站,遷徙百姓,從陝西,四川,數個放向一點一點朝藏地侵蝕。
相比對藏地的艱難,對北疆草原,則是簡單得多。
自當年林丹汗南下,又被迫撤軍後,以往為維系草原的邊關互市,便已徹底關閉,至今也從未開放過絲毫。
朝廷對草原,則是以分化拉攏,讓草原內亂不休,消除草原有生力量為根本目的。
而在互市關閉之後,這麽多年的挑撥拉攏,整個草原,較之曾經,已然是完全變了局勢。
曾經草原的無冕之王林丹汗,如今已然沒有當年的威勢,在大恆堅持了這麽多年的挑撥分化情況下,草原的局勢,儼然已經回到了群雄角逐的時代。
林丹汗,只能說是一個還握著兵權的蒙古大汗,對草原的局勢,他也無力控制。
畢竟最根本的一點,那就是草原物資稀缺,很多時候,都必須需要南下打秋風,亦或者與南邊王朝交易互市。
而現如今,互市關閉,南下數次,每一次都撞得頭破血流。
在生存的危機下,亦或者說,他這個林丹汗不能解決歸屬部落的生存危機之前,他這個蒙古大汗,必然形同虛設。
只能坐視這他好不容易打造出雛形的蒙古帝國分崩離析,歸屬部落們互相征伐,更有甚者,成了徹頭徹尾的二五仔,被大恆暗中拉攏,給予支援,在草原攪著渾水。
再加之大恆邊關鐵騎不是拉著偏架,一次次犁庭掃穴,給進藏之策抓著壯丁俘虜,更是讓林丹汗氣得肝疼。
顯而易見,草原的局勢,在一個大一統王朝的一心操縱下,必然還會持續下去,也必然還會愈發的混亂。
隻待他日大恆養精蓄銳完畢,便可馬踏草原,一戰盡全功。
而西南雲貴之地,相比西北藏地,北疆草原,顯然有很大的不同。
畢竟,西北藏地,北疆草原,皆是名副其實的境外,想怎麽折騰,就怎麽折騰,邊關鐵騎跑到草原抓奴隸去修路這種事都乾出來了,都沒人說半個不字,便可看出大恆上下,對外人,有多不當人。
但雲貴之地顯然卻完全不同,前明統治數百年,如今雖還是土司林立,但某種意義上,也算是正兒八經的漢地省份了。
那些層出不窮的土司,在大恆的軍威震懾下,明面上也是服從於大恆,在沒叛亂前,那就是大恆之民。
再加之如今大恆之用兵重心,在於北方,西南雲貴的經營,在這重重顧忌之下,顯然也同樣是舉步維艱。
但坐鎮雲貴的嚴順,和坐鎮西北的周遇吉,困境顯然是一樣。
畢竟,雲貴也好,藏地也罷,地形地勢,都是堪稱險峻崎嶇。
如此,兩人的目的顯然一致。
那就是不管局勢如何,都是悶頭修路!
遇石炸石,遇水修橋,儼然是鐵了心要修出一條暢通的道路。
故而,在上任雲貴總督之後,嚴順就與雲貴兩省巡撫,並向工部匯報後,擬定了修路計劃。
這數年時間,雲貴之地,皆是隨處可見修路之工程。
從廣西到雲貴,從四川到雲貴,以及雲貴兩省內部之道路……
目的很是簡單,徹底暢通雲貴兩省,與天下其他省份的道路。
只有路暢通無阻了,那現如今頭疼的一切問題,在大恆的軍威國力面前,就不是問題了。
地形,才是問題的最根本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