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貧道應個劫》第113章 玉虛天書
  第113章 玉虛天書
  說來自帝辛九年拜入薑尚門下算起,到如今帝辛二十一年春,晃眼已有十余年了。

  縱然從帝辛十二年得法修行開始算正式入門,至今也有堪堪十年功夫。

  但劉樵還從未謁過玉虛宮,更別說參拜那傳說中的混元教主【掌闡道法玉虛元始天尊】。

  往常在金室山道觀裡,給三位教主不拘闡、截,都按道經圖章嚴格規製分寸,豎起高大威嚴的金身。

  還全部用最好的金漆包裹,紫紋檀香,日日香煙繚繞不絕,劉樵師徒一天三拜。

  殷勤可堪比車遲國三怪,也不見三位祖師爺爺顯過一回聖。

  不僅如此,聖水什麽的,那也是一滴都沒有賜下的。

  當然,聖水神馬的,有車遲國三妖的“後車之鑒”,就算真顯聖給,劉樵也不敢要。

  之前那麽殷勤,也只是想讓教主顯個靈,通個氣兒,不說什麽寶物道法,至少承認自己是闡教一脈的“合法性”。

  沒有這個“合法性”劉樵一直也不敢收徒,不然打什麽旗號傳法呢?

  闡教合理傳法的,只有十二洞法脈,其余南極仙翁,燃燈老爺等,都只能算可以合理傳法的別傳。

  沒這個旗號,劉樵雖然如今元神已成,數百年功行,在三山五嶽,也算排的上號的高人。

  但至今只收了一個弟子,更不敢把玉虛煉氣術傳下去。

  所以徒然被通知要去“公司總部”,劉樵還是有點小緊張的。

  至於收拾,沒什麽好收拾的,劉樵窮的子然一身,迫不及待就要走。

  不過薑尚雖說事不宜遲,但還是在府中磨蹭半晌,又是焚香打卦,又是沐浴更衣,等得花兒都謝了。

  老薑頭才蛻下錦衣,換上一身直裰絲條,慢搖搖的走出來,手上還提著個黃布包袱。

  師徒倆辭別哪吒武吉,劉樵接過包袱,架雲頭載著薑尚,一路朝東北而去。

  此世地方,於前世略有不同,十二仙的洞府,大半都在黃河以北。

  而闡教玉虛宮,也在北方,還得過一截北海,反正又遠又荒。

  至於西方,也有個昆侖山,不過名氣沒有玉虛宮這個大,上面也有上古大聖曰西王母,門下有許多著名散仙。

  三山五嶽為表區別,把西王母的昆侖山,稱作西昆侖。

  玉虛宮的昆侖山,則就叫昆侖,卻不加個東字。

  不然傳出去,還以為西王母能跟闡教並列,那玉虛宮豈不是很沒面子。

  劉樵捏了捏手上的黃布包袱,揶揄道:“師父上昆侖,怎麽還帶著錦繡,莫非還有人堵門,要奉些利市(錢)?”

  古代,絹、錦、繡、帛也是硬通貨,跟錢是一樣的。

  薑尚一本正經道:“裡面裝了件玉虛宮道衣,到玉虛宮了,給你換上。”

  “我?”

  劉樵有點懵,自己不是一直穿道袍麽?
  薑尚笑道:“你既然讀了道書,當知道者衣冠,皆有規製,在外面就算了,既然朝拜玉虛,怎能打扮得跟個散人一般?”

  這煉氣士的衣冠,雖說很隨便,但有幾個重要區分,尤其是冠。

  似闡截二教,道行高低不一,但這輩分高下,真傳別傳,都有不同規格。

  一般不著冠,隻帶巾的,如青巾,一字巾,飄帶,包括蓮子箍等等,地位都不怎麽高。

  戴冠的,才能算神仙,碧玉冠、魚尾冠,如意冠等等。

  以及代表“羅天上真”的蓮花如意冠。

  當然,這個也沒那麽嚴格。

  至少在外面時,劉樵也戴過蓮花如意冠,當真是仙風道骨,如神仙一般。

  也就是近來下山,參與封神,才換了青巾,低調一些。

  薑尚道:“玉虛門下,有數萬學道之人,有三宮二十八觀,為道門盛地,規章禮製不能廢,你還得扎雙丫髻,做童兒打扮。”

  “數萬?”劉樵聽到了這話的重點。

  不是說闡教擇徒嚴格嘛,收這麽多徒弟,這也太寬泛了吧?
  薑尚頷首:“有人亦有精怪,今天來兩個求道的,明天來倆學法的,天天有人走,也天天有人來,可不是數萬嘛。”

  又指劉樵道:“你能拜入我門下,可謂是天大的運氣,似那數萬學道的,能得真法者,萬中無一。”

  劉樵疑惑道:“即不能得真法,待在玉虛宮作甚,豈不虛度光陰?”

  “或念經,或打坐,哪怕能在玉虛宮當個火工道人,也得重重遴選,心性,品質至少得符合玉虛門風。”

  薑尚又解釋道:“道字有三百六十傍門,或燒茅打鼎,或采補陰陽並服婦乳,或高台坐禪,或佔卜醫術…這般傍門,也是教主傳下,尋常人物學的其一,回去廝混凡塵,那也了不得…”

  劉樵恍然,又感歎道:“能拜入師父門下,直授真傳玉虛煉氣術,實是我邀天之幸,夙世福緣。”

  聽老薑頭這麽一講,這凡人要想去玉虛學得仙術,可真太不容易了,怪不得黃角大仙也沒學到。

  “你知道就好,為師我當初可在玉虛宮挑水栽花,燒了三十年火,三十年呐…”薑尚唏噓不已。

  你知道這三十年我是怎麽過的嘛?
  又在雲頭上朝玉虛遙拜道:“虧得時機天數,師尊慈悲…”

  師徒倆邊走邊聊,雲頭須臾徑過千裡,足足飛了一個日夜,才堪堪到北海。

  過北海,薑尚指點路徑,又走萬余裡,上一片陸地,與中原景致別有不同。

  不見絲毫人煙,樹木參天,異獸虎豹奔逐,如同到了未開化的蠻荒之地,不過靈機仙氣,卻愈來愈盛。

  不覺又走半日,終見一山,綿延不知幾萬裡,整座山日月瑤光,煙霞散彩。

  高處直上九天,不知遠近,底下只見得有千年老柏、萬畝竹林。

  奇峰怪嶺,有亭台樓閣,深山幽靜處,盡是大小道觀,無數道人、仙童、力士,穿梭其中,或下棋對弈,或采藥,或煉丹。

  劉樵師徒駕雲直往山中飛有一個時辰光景,才到中央最高一峰,四面俱是懸崖絕壁,無階無梯,凡人難攀。

  “這即是麒麟崖,又叫東天神嶽,高九千丈,玉虛宮便在頂上。”薑尚指上面道。

  劉樵看得嘖嘖稱奇,麒麟崖四面絕壁,似天柱一般,不愧東天神嶽,要是把人壓在這下面,估計孫大聖也爬不出來。

  只是這般高,若無騰雲駕鶴之術,僅憑五行遁術,著實難攀越,不知薑尚以前是怎麽上去的。

  似是看出劉樵疑惑,薑尚指一處道:“可從那廂去!”

  順師父手指處,架雲飛過去,只見那崖下一處,仙光氤氳,一座金橋,似從天際垂下,直通頂上。

  橋上七彩虹光流轉,似彩虹一般,時有青巾麻衣的仙人,大袖迎風,自橋上過。

  一路上也有熟識的,與薑尚打招呼,禮數都頗為躬敬,似乎老薑頭在玉虛宮地位頗高。

  薑尚一副謙謹模樣,一一回禮,平易近人,心下難掩春風得意之氣。

  師徒倆到金橋落下雲頭,薑尚沉吟片刻道:“你就在底下等著,待我參謁師尊,少頃便回。”

  “師父,我不上去了?”

  劉樵忙扯住師父袖子,不讓上去,那我來一趟幹什麽,看師父你衣錦還鄉,回來裝逼的嘛?
  薑尚拿眼一撇道:“你雖入玉京法籍,但不算玉虛宮中客,按例不能上去的。”

  言罷,指那四下無窮宮觀盛景道:“要想上玉虛宮,底下有道觀,你待個十年八年,持過清規戒律,才算玉虛宮中客。”

  “啊…這…”劉樵聞言,大是無耐,心下都無力吐槽了。

  開玩笑,我是來持戒的嘛?

  玉虛煉氣術都學了,還持戒有個毛用啊,我是來拜見教主祂老人家的。

  但薑尚執意不帶他,隻好道:“那師父也得找個地方讓我歇息一晌呀,總不好在這兒待著,被人當個稀奇看吧!”

  這地方算玉虛宮的“交通要道”,到處都是道士過路,孤伶伶站著,很尷尬的。

  薑尚想了想也是,便引著劉樵七拐八拐,二人腳步迅疾,走了十余裡,就在山下竹林裡找到一間道觀。

  有童兒進去通報,不多時,一個須發皆白,竹簪高髻的老道,手挽拂塵,被一眾小道士擁簇,出觀來迎迓。

  劉樵法眼一觀,卻是個沒有道炁的凡人。

  老道見薑尚,忙躬身行禮道:“小道靜法,見過二位上真。”

  薑尚擺手道:“不必多禮,我這徒弟先寄在觀中,你好生招待。”

  “是…”靜法老道恭謹道。

  薑尚言罷,拋下劉樵,撚沙一灑,徑自化虹走了。

  靜法老道朝劉樵道:“上仙,請…”

  “唉…這豈不白跑一趟…”劉樵心下吐槽。

  跟著靜法老道入觀,這麒麟崖下,到處都是“道士窩”,這間“紫竹觀”也是一般。

  約莫佔地數畝,亭台樓閣,花壇水榭都有,裡面許多尚未冠巾的道士,有少年,亦有皓首白發的老者。

  分衣色不同,灰衣的掃灑庭院,修剪花草,藍衣的或打坐,或念經,或下棋,倒也自在。

  劉樵大略一觀,這觀中約莫有百十個道人,但皆未有絲毫道炁法力,全是凡人一流。

  而似這般的小觀,在昆侖山數不勝數,據說大的稱宮,動輒有道人上萬,稱洞真、洞玄、洞神三宮。

  每一宮,旗下有各有十余觀,分居女冠或黃冠。

  但全都是求道的凡人,也有一些精怪等等。

  其中洞神宮,是最高一等,裡面的道人每一屆只有數百,都是真傳種子,已持戒法到終極戒。

  初真戒比較簡單,就是一定時間內戒葷、戒色等等,多在洞真宮下。

  一般考察時間是八年到二十年。

  通過了,就入洞玄宮,持授中極戒,中極戒有三十六條,已經包含方方面面的約束。

  持戒到這個地步,不論人、妖、精,心中已有一股清炁,就算破戒,一般也能上玉虛宮一次。

  得傳些傍門小術,如算命打卦,風水堪輿,養生導引,甚至采補陰陽等等,然後著其下山,也不算白來一趟。

  至於最後的天仙戒,則聽起來就非常變態,足有三百六十條,甚至還有一年不能說話的閉口禪之類的戒條。

  而且沒有考察期限,可能一年數年,也有可能持戒百年到老死。

  反正從玉虛宮開辟至今,真正持過這個戒律的,只有十二位。

  至於是那十二位,不問可知,持過天仙戒,養出的道炁,法用先天一炁,可以起死回生,這才是混元種子。

  但只要到了天仙大戒這個階段,縱然持不過,也能得傳玉虛煉氣術,但就不能算真傳了。

  其中照樣有高人,如簫甄、申公豹等等,出類拔萃的有雲中子,燃燈老爺等。

  ……

  且說薑尚,踏上金橋,徑過麒麟崖,晃眼間,已至頂上玉虛宮。

  玉虛宮早已閉講多年,四門緊閉,薑尚也不敢擅入,只在門前等待。

  也不知過了多久,才見一個粉雕玉琢的仙童出來。

  薑尚忙竄出來道:“白鶴童兒,快與我通報一聲。”

  “子牙師叔稍待。”

  白鶴童子見是薑尚,口稱師叔,不敢怠慢,忙入宮中。

  徑至八卦台下,台上光氣氤氳,一尊萬丈法相趺坐,慶雲萬畝,寂靜無聲,只能見瑞炁千條,霞光萬丈。

  白鶴童子跪啟道:“祖師爺爺,子牙師叔在外求見。”

  “請…”萬丈法相隻回了一字,好似晴空雷霆,乾坤震顫,但所有異象,又不出小小玉虛宮中。

  白鶴童子徑出宮外,見薑尚道:“師叔,老爺有請。”

  薑尚整理衣冠,隨白鶴童子入宮,叩伏於台下,不敢向上看,隻叩首道:“弟子薑尚,願老師父聖壽無疆。”

  “子牙,你上山正好,命南極仙翁,取“封神榜”與你,你回西岐之後,造一台,張掛榜單,可憑此,全你一生功名。”

  那如雷霆般的聲音,對著薑尚,卻很是隨和,如同於家人說話一般,輕聲細語。

  薑尚大喜應諾,又拜道:“今有張桂芳等,仗左道之術,征伐西岐,弟子雖有道理,不能製伏,望老師父大發慈悲,指點弟子。”

  “你為岐相,受岐主拜為“相父”榮祿至極,凡間兵戈之事,貧道怎麽管的盡。”

  元始天尊道:“西岐乃有德聖主坐鎮,何懼左道旁門,若事有危機,自有高人相輔,此事不必來問吾,你自去吧。”

  言下之意,我日理萬機,縱然分身億萬,又怎麽管的過來,不可能把所有精神天天都放在岐王和你身上。

  最主要是張桂芳區區一個左道,你都擺不平,還怎麽當丞相,總不可能這點小事,叫我親自下山吧。

  放心,真有危險,你的師兄弟和三山五嶽能人都會來相助的,合同都簽好了,你隻管躺贏就行了。

  薑尚明白言下之意,心頭大是輕松,也不敢多問,告退出宮。

  才走出宮門,白鶴童子攆上來道:“師叔稍待,老爺請你回去。”

  薑尚摸不清頭腦,怎麽才出來又讓進去?
  隻好滿臉懵逼又進宮,伏首台下拜見。

  元始天尊道:“兩件事,一,你此去,隻管往前走,若有人叫你,不能應他,若應了,有三十六路伐你,務必小心。”

  言罷,沉寂無聲,薑尚想著還有一件事未說,便跪在台下等。

  晃眼間,天空日升日落,也不知多久過去,薑尚把腿都跪麻了,元始天尊也未說話,好似睡著一般。

  薑尚跪得不行了,心裡哀嚎吐槽道:“唉,師父的老毛病又犯了,這下苦也…”

  原來玉虛宮未曾閉講時,天尊逢著百十年,或數百年講法一次,召集十方真聖聽講。

  天花妙墜,地湧金蓮自不必說,老師父講一會法,說一會兒玄,道法配合本如然,就只有一點不好。

  興致來了,祂就多講一段兒,大家聽得心癢難耐時,師父又不講了。

  停頓數日,甚至數月,指不定那天興致來了,又開講大道,弄得眾仙猝不及防。

  所以薑尚心裡大是苦澀,師父這一陣神遊天外,一般多則數月,少也得數日,自己這老胳膊老腿,怎麽熬得住喲。

  好在這次隻沉默了一天兩夜,就在薑尚快撐不住時,天尊終於又開口了。

  “你那個弟子,著他畫一卷圖錄,記述神人功績,日後諸聖歸位,即按功堪定神位。”

  “是…”薑尚大松口氣,連忙應下道:“他如今就在麒麟崖下,只是未曾持授,弟子不敢讓他上殿,師父可要見他?”

  “見他作甚…你自去吧…”天尊道。

  薑尚叩首三匝,揉了揉僵硬的雙膝,蹣跚起身。

  剛走兩步,天尊又道:“即來玉虛拜我,也授他個道術,不枉功勞一場…”

  言罷,慶雲中飛落金蓮一朵,臉盆大小,滴溜溜一轉,化作天書一卷,飛入薑尚手中。

  薑尚接過道書,心頭大喜,也不敢多看,又禮拜三匝,見老師父不再言語,才退出宮外。

  出宮之後,有南極仙翁迎來,把封神榜交與薑尚,笑道:“天數已定,終不能移,子牙好生輔佐聖主,保大定功,還有相見之日。”

  又囑咐道:“只是有人叫你,你切不可應他,此事著實要緊,莫怠慢,我不能遠遠送你了。”

  薑尚躬身稱是,把一卷天書和封神榜都卷在一起,收入囊中,徑出玉虛宮,下麒麟崖。

   推本書《我以古稀覓長生》

    簡介:
    天際烈陽橫空,雲端傳來尖嘯。

    有巨獸橫行,有神通臨世。

    法相縱橫天地,妖主顯露真身!
    飛劍,法寶,神通,符籙,機關傀儡,妖獸……

    蕭嶺依靠神異第六感,附身古稀之年的老人身上。

    然而老人壽元耗盡,油盡燈枯,並且躺在床上毫無行動能力。

    這個時候,第六感再次傳來提示……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