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夏文聖》第144章 國公催婚,三急三緩,寧王出面,議
  第144章 國公催婚,三急三緩,寧王出面,議和已定

  隨著四千顆人頭落地。

  鎮國公用他獨特的手段,將這件事情暫時解決了。

  李冷秋等人直接被帶走。

  如鎮國公所說一般,等寧王親自上門給解釋。

  若是寧王不給解釋的話,這件事情絕對沒完。

  很明顯,所有人都看得出來,鎮國公就是想要殺雞儆猴,殺一殺這些人的銳氣,同時也是告知大夏境內所有勢力一聲。

  敢動顧錦年,就準備好拿命來補償。

  兩個時辰後。

  大部隊重新出發,顧錦年派大軍將受害者家人全部接走,一來是怕他們人身安全出現問題,二來則是怕有人過來買通他們。

  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讓李冷心這種人死。

  其他都沒有什麽。

  大部隊重新啟程,朝著西北邊境趕去。

  顧錦年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三朝議和的事情,的確是當務之急。

  算起時間,顧錦年已經遲了兩天,今日恰好就是三朝議和的時間節點。

  好在的是,第一場議和不可能出任何結果,顧錦年去第二次議和也可以,不會有太大影響。

  玉輦內。

  顧錦年與老爺子坐在其中,大軍保護在周圍。

  此時此刻,顧老爺子的聲音也逐漸響起。

  “錦年。”

  “這件事情,你是怎麽想的?”

  老爺子的聲音響起,詢問著顧錦年。

  玉輦當中,聽到老爺子的聲音,顧錦年稍稍沉思一番,隨後開口。

  “爺爺。”

  “這件事情,想來應該不會是寧王的意思。”

  “極大的可能,是這李冷心囂張跋扈慣了,被孫兒發現後,所以一不做二不休,想要將孫兒滅口。”

  這是顧錦年的想法。

  仔細想想這個可能性很大。

  倘若是寧王算計,他不可能猜到自己在這裡出現,即便是知道自己的行程,可萬一自己就不在這個地方休息呢?

  退一步說,自己真的在這個地方休息,寧王再蠢也不至於猜不到陛下會派一位武王保護自己吧?

  假設是寧王在暗中算計,怎可能不派武王強者出手?
  用四千鐵騎來找自己麻煩?
  這不是送死嗎?
  況且,寧王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麽?利益又是什麽?光明正大讓手下殺自己?這不是找死嗎?
  所以大概率就是這個李冷心,行事囂張跋扈慣了,知道惹了不該惹的人,頭腦一熱,就想用這種極端手段來解決事情。

  畢竟這種人沒什麽腦子,認為殺了自己,無非就是挨一頓毒打,再怎麽慘也不至於丟了命。

  聽著顧錦年的分析,顧老爺子點了點頭,他認可顧錦年說的。

  只不過,顧老爺子繼續開口。

  “那你知道,爺爺為什麽一定要殺他們嗎?”

  老爺子繼續詢問道。

  “警告。”

  “爺爺是在警告他們。”

  顧錦年直接回答,這個答案,老爺子之前也說過。

  玉輦內,顧老爺子長長吐了口氣道。

  “警告只是其次。”

  “之所以這樣做,是想要給你立威。”

  “爺爺這趟出來,也是為了給伱立威。”

  “錦年,你年少出名,如今已經是名揚天下,這是一件好事,但也不是一件好事。”

  “天命已經浮現,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唯一能確定的是,這天命一定是被天地之間最強之人掌握。”

  “你是當代的天驕,儒道後世聖,大夏世子,很多人都盯著你,故而你在明,敵在暗。”

  “爺爺管不到外面,可這大夏境內,爺爺還是會幫你壓一壓。”

  “這四千人,無辜或者不無辜,爺爺不在乎,只要你安全,對顧家來說,對爺爺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顧老爺子有些語重心長,這是老爺子的教導。

  “孫兒明白。”

  顧錦年重重的點了點頭,老爺子說的話,他記在心裡。

  “錦年,你不僅僅要明白,而且還要去做。”

  “你知道你接下來要面臨那些事情嗎?”

  老爺子開口,這是第三個問題。

  “請爺爺指點。”

  對於朝政這種事情,顧錦年更加認為老爺子比自己懂得更多,所以直接請教是最好的。

  “錦年,擺在你面前有三急三緩。”

  顧老爺子指出六件事情。

  “儒武之急。”

  “你雖被聖人欽點後世聖,可這終究只是一種美稱罷了,到底能不能成聖還是一個未知數,爺爺當然希望你能成聖,但成聖之路,難若登天,你能成為半聖,爺爺都滿意了。”

  “但你現在的儒道境界,還是太低了,至少成為大儒,爺爺才能徹底放心,不過爺爺只是提一句,而並非是讓你快速抵達大儒境。”

  “儒道並非是武道,爺爺明白。”

  “但武道境界,你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要盡快提升境界。”

  “爺爺知道,你有特殊手段,可以提升武道境界,你需要什麽,直接開口就行,爺爺會幫你弄到。”

  老爺子開口,道出第一急的是什麽。

  武道境界。

  也就是個人武力。

  的確,自己的個人武力太差了,就好比這次,四千人圍殺,如果自己是武王強者的話,還真不需要擔心這麽多。

  四千鐵騎還殺不了自己。

  不過讓顧錦年驚訝的是,老爺子居然猜到自己有特殊手段提升境界。

  “爺爺。”

  “其實。”

  顧錦年出聲,他想要告知老爺子一些事情,但老爺子搖了搖頭。

  “錦年,你不需要解釋什麽。”

  “說出你的需求即可。”

  顧老爺子開口,他不在乎顧錦年得到了什麽,只需要顧錦年說出自己的需求。

  聽到這話,顧錦年也就沒有解釋了。

  對於老爺子猜到眾生樹,顧錦年沒有太大的驚訝,畢竟自己多多少少也展露過一點武道實力,外加上老爺子也不傻。

  很多地方都有蛛絲馬跡,猜到了很正常。

  “爺爺,孫兒需要各種丹藥,越多越好,品質不要太差即可。”

  既然老爺子說到這裡了,顧錦年也不裝模作樣了,直接說出自己的需求。

  丹藥。

  大量的丹藥。

  “好。”

  “爺爺幫你去弄,到時候送到你書院當中。”

  聽到顧錦年的需求,老爺子直接答應下來了,給顧錦年弄些丹藥過去。

  “多謝爺爺。”

  顧錦年滿是笑容。

  有了老爺子的幫助,成為武王並非是一件難事了。

  “借助丹藥,可以踏入人龍境嗎?”

  老爺子並不在乎顧錦年需要什麽,而是在乎顧錦年可否踏入人龍境。

  “若丹藥足夠,可入王境。”

  顧錦年顯得十分自信,只要丹藥管夠,王境也不在話下。

  而且絕對不是尋常的武王,是最強武王。

  “好。”

  “那爺爺動用一切力量,為你尋來各種寶丹。”

  顧老爺子很是期待,畢竟若是成為了武王,那已經不是自保問題了。

  在大夏境內,橫行霸道都可以。

  畢竟武王的戰力,基本上到頂。

  “第一件事情,可以解決。”

  “這第二件事情,則是朝政之事。”

  “眼下朝堂正是多事之秋,大夏有外敵,更有內禍,外敵還好,有爺爺這批人撐著,可這內禍實乃棘手。”

  “還記得你溺水之事嗎?爺爺查到一些線索,卻沒想到對方翌日突然暴斃,一位侯爺,死的離奇,讓爺爺大為震撼。”

  “能輕而易舉讓一位王侯暴斃,這等手段可怕無比,這個人躲在朝堂當中,亦或者是說,扎根在大夏之中。”

  “這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批人,一群人,他們有共同的利益,具體是什麽爺爺猜不到。”

  “你如今入了朝堂,就意味著徹底進入他們的視線之中,接下來你會面臨諸多敵人,這些人可能是朝堂大員,也有可能是六部之中一個籍籍無名的官員。”

  “你在明,他在暗,所以你必須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勢力,自己的人脈,文景先生讓你去禮部,就是為了讓你察覺人才,從而舉薦,成為你自己的人,自成一派。”

  “明白嗎?”

  顧老爺子繼續開口,這是第二件事情。

  在朝堂當中建立屬於自己的勢力,說好聽點,自成一派,說難聽點就是結黨。

  自古以來,官員結黨都是重罪,輕則發配,重則砍頭。

  但凡換一個身份,顧錦年都不會想結黨,誰勸都沒用,可綜合現在種種情況,顧錦年清楚的很。

  老爺子都讓自己結黨,那朝堂的局勢很凶險,有很多看不見的危機。

  而且結黨也是為自己好,總不可能以後遇到點事,都要借助自己家族的勢力吧?

  有自己的勢力,才是最好的。

  而且從禮部開始,的確很不錯,招賢納士,結識好友,舉薦親信,當然必須要有才華,問心無愧就好。

  “孫兒明白。”

  顧錦年出聲回答。

  “至於這第三件事情,則是你的婚姻大事。”

  “錦年,等這趟回去,你也要及冠了,男兒應當早日娶妻生子,一來是爺爺也想抱太孫,二來則是顧家要開枝散葉。”

  “這件事情很急,你有什麽想法?”

  老爺子開口,只不過這第三件事情,讓顧錦年有些沉默。

  他沒想到老爺子居然催婚?
  說實話,顧錦年還不想這麽早結婚生子,原因無他,畢竟顧錦年是穿越者,對於自己的婚姻大事,還是希望能徐徐展之。

  不想因為後代而結婚,也不想隨便找一個長相漂亮的女子就這樣結束。

  那樣多沒意思啊。

  再說了,婚姻給男人帶來了什麽?
  顧錦年前世就有一個好友,結了婚,然後每天有說不完的嘮叨,挑不完的刺。

  三日一小吵,七日一大吵,晚上出來陪朋友喝個酒,都要準時準點匯報,晚了一會回家還要挨噴。

  就這樣,還結什麽婚啊,實話實說,顧錦年有點恐婚。

  不過封建社會還好點,只不過這樣的婚姻,注定不好。

  “爺爺,婚配大事,孫兒還沒有想好,再者,匈奴不滅,何以為家?”

  “不娶。”

  顧錦年搖了搖頭,斬釘截鐵道。

  這話一說,老爺子有些來氣了。

  “匈奴滅不滅,與你何乾?”

  “這事,我跟陛下已經商談好了,等你封侯了,差不多就給你物色一個大臣之女,你舅舅的意思,是想讓你娶個公主,或者是娶個郡主。”

  “那仙門幾個女娃,你最好別想太多,仙門中人,沒有看起來那麽簡單,他們為你仙靈根而來,目的不純。”

  “倘若你當真喜歡她們,那爺爺就出面,讓她們脫離仙門,正兒八經嫁到咱們顧家來。”

  顧老爺子出聲,不容顧錦年拒絕。

  反正一定要早點完婚,拖延不得。

  “再說吧。”

  “爺爺,那剩下三件事情又是什麽啊?”

  顧錦年隨意搪塞過去。

  反正這個話題,他不參與,先裝死其他再說。

  看著顧錦年如此,顧老爺子一時之間也沒什麽好說的,畢竟是自己的孫子,說多了也沒意思。

  “這剩下三件事情,倒也不急,但你必須要記著,早晚你要做抉擇。”

  顧老爺子提起剩下三件事情。

  “其一,皇位之爭,太子與秦王較真的很,只不過這朝堂當中還有人對皇位覬覦,只是這些人有足夠的耐心,不到關鍵時刻,他們也不會浮出水面,你溺水之事,包括江寧郡,以及白鷺府這些事情,只怕都有這些人的影子。”

  “有皇子不甘心,也想要爭一爭皇位,只不過他們不如秦王那小子,秦王敢作敢當,他想要爭,所以手段光明磊落,不像這些人,偷偷摸摸,藏藏掖掖的。”

  “暗中是誰想要爭奪皇位,爺爺管不著,因為只要咱們顧家入場了,選太子或者選秦王,結局都將毫無懸念。”

  “爺爺不參與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必須要由你來抉擇,如此一來,這天大的從龍之功,就算落到你頭上了。”

  顧老爺子出聲,他望著顧錦年如此說道。

  皇位之爭。

  的確不是一件小事。

  而且也是顧家即將要面臨的問題,老爺子已經說的很明白了,有其他皇子覬覦這個皇位,而這位皇子手段下作,在暗中跟一些人已經有了聯系。

  所以顧家必須要登場了。

  皇位之爭上,無論是太子還是秦王,倘若顧家支持任何一方,那麽都可以改變大夏未來的格局。

  這也是為何朝中大臣們,紛紛抨擊顧家的原因,大部分官員都是太子的人,顧家沒有選擇支持太子,在他們看來,就存在威脅。

  當然顧家如此可怕的勢力,也的確讓皇帝忌憚,誰當皇帝不應當是由顧家來定,而是由他這位皇帝來定。

  這也是,顧老爺子死活不參與皇位之爭的原因,哪怕皇帝偏向太子,他也不參與進來。

  可現在不一樣了。

  顧家出了一個顧錦年,一個可以穩住顧家根基的後人。

  所以,這份從龍之功,顧錦年可以拿,更加穩固顧家的地位。

  不拿不行。

  “好,孫兒仔細斟酌。”

  顧錦年點了點頭,皇位之爭這事,自己心裡有想法就好,至於到底支持誰,以後再看吧。

  早些時候答應過李基,但此一時彼一時,具體在看吧。

  “其二,新舊交替,如若此番十二城奪回,大夏的一切都要迎來新舊交替之變化。”

  “要不了多久,新舊交替便要來臨,很有可能會以風暴之勢,你也要做好心理準備。”

  顧老爺子出聲。

  新舊交替,的確是即將到來的事情,畢竟皇帝老了,自己爺爺也老了,滿朝文武都老了。

  需要一批新的人登場,換一副景象。

  “孫兒明白。”

  顧錦年點了點頭。

  “其三,則是天命之爭,爺爺得到一些信息,這天命之爭,未來會演化諸多神物,掌天命者,可借助這些神物,踏入第八境。”

  “這件事情不急,但也要記在心上。”

  老爺子說出第三件事情。

  這三件事情都不是眼下需要急的事情,是長遠目標。

  皇位之爭,穩固地位。

  新舊交替,準備未來。

  天命之爭,最終目標。

  這三件事情,顧錦年牢牢記在心中,這些東西,時不時就需要好好拿出來細細琢磨一番。

  “爺爺,孫兒定會將這些牢記於心。”

  顧錦年認真道。

  “恩,銘記於心就好。”

  顧老爺子滿意的點了點頭。

  如此,玉輦當中,兩人無言。

  但過了一會,顧錦年的聲音不禁響起。

  “爺爺,咱們回了邊境,寧王若是帶人來了,要放這個李冷心嗎?”

  顧錦年開口,問出了自己想問的問題。

  老爺子沒有殺李冷心,而是廢了他雙腿雙手。

  這就意味著可能會選擇放過李冷心,但又不確定,所以只能問問老爺子。

  “不。”

  “爺爺讓寧王,是要當著他的面,殺這個李冷心。”

  然而,顧老爺子極其霸氣,直接就是這麽一句話。

  不是放過李冷心,而是要當寧王的面殺了他。

  讓李冷心徹底絕望。

  同時也狠狠的抽寧王一巴掌。

  顯然,老爺子是要通過寧王,來給自己樹立威嚴。

  用這件事情,來警告一些心懷不軌之人。

  而與此同時。

  大夏西境。

  寧王府內。

  一道加急軍紀密報,也在第一時間,送到了寧王府中。

  寧心房。

  這是寧王的書房。

  此時此刻,一道身影以極快的速度,走進了寧王書房內。

  “王爺。”

  “大事不好了,鎮國公出面,將周將軍擊傷,連帶著黑水鐵騎一同押走了。”

  隨著聲音響起。

  書房內,正在練字的中年男子,突然停下手中的揮墨了。

  書房當中,是一個中年男子,國字臉,樣貌冷峻,穿著蟒袍,渾身上下散發出一股極其強大的氣息。

  尤其是他的眉頭,飛撇而下,給人一種鋒芒銳利的感覺。

  這就是大夏寧王,算起來的話,永盛大帝還要喊他一聲兄長。

  大夏二皇子。

  如今坐鎮西境,算是西境的土皇帝,當初建德皇帝削藩頭號人選就是寧王,但因為文臣極力反對,認為寧王實力太強了,若是第一個削寧王。

  極其容易引起寧王造反,必須要從弱小的王爺開始削起。

  溫水煮青蛙。

  可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點,那就是削藩這種事情,要麽就一鼓作氣,要麽就別做,既想削藩又要面子,想站著把藩削了,這明顯是不合理的事情啊。

  所以當削藩開始後,寧王第一時間就蠱惑其他王爺造反。

  一開始還沒有人搭理他,可隨著事情越來越不對勁後,永盛大帝起兵造反了,而寧王本來是打算坐收漁翁之利的。

  雖然有所幫助永盛大帝,可前期的投入不大,直到最後,永盛大帝許諾了無數好處,最終寧王答應幫助永盛大帝。

  最終的結果就是,他成為了西境的王,是得到了好處,可好處不多。

  也正是因為如此,寧王成為朝堂當中的一根刺,無論對永盛大帝來說,還是對朝臣來說,永盛大帝擺了寧王一道。

  寧王不可能不記仇的。

  無非是大局已定,他也無力回天罷了。

  現在十三年過去了,誰也不知道這位王爺是怎麽想的,也不知道這位王爺到底要想做什麽。

  只不過,整個西境所有人都知道,寧王極其寵溺著自己的兩個兒子。

  大世子,李冷秋,小世子李冷心。

  這兩個世子,是寧王的掌中寶,無論他們犯了什麽錯,寧王都不會怪罪,反而會覺得是別人招惹了自己的兩個兒子。

  也正是因為寧王的這種寵溺,導致兩位世子在西境就是無法無天。

  不過這兩位世子也很聰明,就在西境胡作非為,其他地方絕對不去。

  但西境將士們也很好奇,那就是寧王寵愛後代合情合理,但如此過分的寵愛,實在是有些古怪,以致於他們有時候都看不過。

  可沒有人敢提意見,因為提意見的人,都已經死了。

  眼下。

  隨著傳信兵的聲音響起。

  書房當中。

  寧王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

  “鎮國公將本王的黑水鐵騎也扣押走了?”

  他望著對方,聲音冰冷道。

  “回王爺,除周威將軍幾人,其余所有人都被鎮國公押至邊境。”

  “鎮國公說,讓您親自去大夏邊境,給他一個交代。”

  通信兵開口,他低著頭顱,不敢注視著寧王。

  “讓本王給一個交代?”

  寧王看著對方,如此問道,只是聲音中沒有怒意,顯得無比平靜。

  “回王爺。”

  “鎮國公原話如此。”

  後者回答。

  篤定了這個事實。

  此言一出,寧王神色沉默,不知道在思考什麽。

  大約過了一刻鍾後。

  寧王的聲音響起。

  “備馬,本王親自去邊境大營。”

  “讓人送一封奏折寄去大夏京都,彈劾鎮國公擅自離開軍中大營。”

  “再擬一封信,向陛下求情,法外開恩,賜冷心無罪。”

  “速去。”

  寧王開口,下達兩個命令。

  說完此話,寧王也不囉嗦,騎著戰馬就打算離開,而且隻帶數百精銳。

  他是寧王。

  西境的掌權人,如若不是邊境開戰,這西境所有人都要看他臉色行事。

  他無懼鎮國公。

  寧王二字。

  代表著一切。

  不過就在他要出發之前,不由頓了頓道。

  “將此事告知冷秋,速去通知。”

  寧王開口,說完這話便直接離開了。

  後者立刻牢牢記住,只不過有些將士不由產生好奇,把這件事告訴冷秋世子做什麽?
  他還有什麽辦法?
  按照冷秋世子的脾氣,只怕會把事情鬧得更大。

  但畢竟是王爺的意思,他們也沒什麽好說的。

  此時,已到酉時。

  十二城內。

  一處府衙當中。

  數千精銳將這裡嚴格包圍,府衙內是三大王朝的禮部尚書,外加上匈奴國的禮部尚書。

  可以說,這是四國的禮部外交大臣,全部到齊了。

  如果發生任何一點意外,就要引發三朝大戰。

  這一點都不開玩笑。

  禮部,是王朝的外交部門,在王朝之間的交流過程中,禮部的安全至關重要,無論發生任何原因,如果禮部官員死了,不管是那個王朝的。

  那麽都要視為宣戰之意。

  除非能調查出具體的死亡原因。

  而府衙內。

  各國使臣也在激烈口舌交鋒,一個比一個犀利。

  “八萬萬兩白銀,你不給。”

  “百座鐵礦,你也不給。”

  “大夏龍炮還不給。”

  “也只是答應修改史書記錄,這就想讓我們匈奴國歸還十二城,爾等大夏是不是太過於癡心妄想了?”

  匈奴國的禮部尚書開口,他有些憤怒,對於大夏宰相李善所說的條件,充滿著抗拒。

  聽到這話,李善淡淡的喝了口茶,望著匈奴國禮部尚書緩緩出聲。

  “匈奴國被削三次國運。”

  “大夏王朝士氣如虹。”

  “此消彼長之下,爾等匈奴,有什麽資格與大夏談條件?”

  “而且,這不是歸還,對我大夏來說,只是拿回屬於我們大夏的東西罷了。”

  “如若爾等不願答應,那我大夏則用另一種方式拿回來。”

  “但到了那個時候,發生任何損失,都由貴國承擔。”

  李善語氣平靜,可平靜的背後,卻又彰顯大國氣派。

  他很強硬。

  在這次談判上,李善從頭到尾都表現得特別強硬,任憑對方說破了嘴皮子,他都不答應給予銀兩補償,還有礦山等等。

  唯一願意答應的要求,就是修改史書。

  除此之外,任何實質性的回報,都不答應。

  “既然大夏王朝是這個態度,那我等也就沒有必要繼續待在這裡了。”

  匈奴國禮部尚書歎了口氣,他沒有之前那般的激烈,已經不想與大夏王朝和談了。

  聽到這句話,楊開不由微微皺眉。

  身為大夏禮部尚書,楊開對於這次和談也有一個度量。

  李善說的沒錯,保障大夏王朝的利益。

  然而對方也不是無理取鬧,畢竟歸還十二城,索要點東西也很合理。

  這就好像大夏王朝若是佔了人家的地盤,如若歸還的話,也會要一些條件,佔點便宜。

  否則白白歸還給別人,沒有一個王朝願意。

  這場和談互相的矛盾太大了。

  只不過他的確不好說什麽。

  同時,楊開也十分驚訝,按理說以李善的性格,應該不會如此。

  卻沒想到在這件事情上,李善會如此強硬。

  “好了,好了。”

  也就在此時,大金王朝禮部尚書的聲音響起,製止了匈奴國使臣的離場。

  一時之間,所有目光不由聚集在他身上。

  感受到眾人的目光,大金使臣倒也直接,望著眾人開口。

  “今日,我大金與扶羅王朝特意前來,就是為了調和兩國之間的矛盾。”

  “哈律木,這邊境十二城,確確實實是大夏王朝的領土,這一點毋庸置疑,歸還十二城,為的是兩國友誼。”

  “索要如此之多的銀兩與好處,有些過分。”

  大金使臣開口,上來第一句話就是指責匈奴國的不好。

  此言一出,後者沒有說話,但明顯有些不服氣。

  不過大金王朝的使臣都開口了,他也不好說什麽。

  但很快,大金王朝的使臣看向李善。

  “李相。”

  “大夏王朝也有些不對之地,畢竟匈奴國為兩國友好,主動想要歸還十二城,相爺張口閉口就是要開戰的意思。”

  “這實在是有些咄咄逼人。”

  “雖說匈奴國氣運受損,可說一千,道一萬,匈奴國還沒有被滅,匈奴鐵騎也依舊沒有任何損傷,當真要是開戰,大夏也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沒必要如此。”

  大金使臣開口,沒有太多的責備,但是也說了一句。

  兩家一人說一句,倒也公平。

  “並非是本相言辭激烈,而是匈奴國依舊沾沾得意,偷襲我大夏十二城,這是大夏的恥辱,可卻不是匈奴國的榮耀。”

  “總而言之,不給予任何補償。”

  李善開口,態度依舊堅決,不松動一下。

  看見李善如此,楊開也沒有說什麽,畢竟如果能這樣談妥下來,也是他樂意能見到的。

  “陳松大人,既然大夏王朝是這個態度,那我匈奴國現在就準備回去應戰。”

  哈律木深吸一口氣,說完這話,直接起身,打算離開此地。

  顯然就是不想繼續談了。

  而此言一出,扶羅王朝的使臣開口了。

  “何必如此。”

  “今日是和談之日,又不是來這裡吵架。”

  “大家還是先冷靜冷靜,雙方各退一步,或者我們再想想有沒有什麽其他辦法,可以緩衝一二?”

  扶羅使臣起身開口,他們兩大王朝夾在中間有些難做,每次談不下去的時候,兩大王朝都會竭盡全力讓眾人安心坐下來。

  似乎很想促使這次和談成功。

  不過隨著扶羅王朝使臣所言,眾人的的確確沉默下來了。

  大家彼此沉默,都在安靜思考著,權衡利弊。

  如此,足足半個時辰,這半個時辰府內鴉雀無聲,安靜到落針可聞。

  場面一度非常尷尬。

  直至最後,陳松開口,打破了沉默與尷尬。

  “其實我想到了一個方法。”

  “不知可不可以緩解諸位的麻煩。”

  隨著此言一出,眾人不由好奇看向陳松。

  “老夫是這麽想的。”

  “李相你無非就是不想拿出金銀之物,認為不合理,這情理之中,老夫認可。”

  “而律木先生,無非是認為歸還十二城,若毫無回報,對吧?”

  陳松說出兩人的問題。

  “對。”

  “沒錯。”

  二人也直言不諱,並沒有半點遮遮掩掩。

  得到二人的回答,陳松繼續開口。

  “那這樣可不可以。”

  “大金王朝與扶羅王朝不希望發生戰爭,如今天命浮現,我等應當砥礪前行,為生民考慮,故而,由弗洛王朝支付三萬萬兩白銀,給予匈奴國。”

  “而我大金王朝,遣派十萬僧人,前往匈奴國與大夏王朝,建設寺廟,超度怨魂,這樣一來,可以增加匈奴國與大夏的國運。”

  “也算是為當年的過錯給予補償,而大夏王朝放下成見,修改史書,諸位覺得如何?”

  “當然,僧人的所有費用由我大金王朝支付,不需要大夏王朝和匈奴國支付任何。”

  陳松開口,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扶羅王朝給銀子。

  大金王朝派僧人建立寺廟,超度亡魂,從而增加國之氣運。

  這話一說,眾人的確有些驚訝。

  這大金王朝和扶羅王朝居然舍得自己掏腰包,就為了不宣戰?

  這有些耐人尋味啊。

  不過提到了天命二字。

  眾人的注意力不由集中在這上面,畢竟天命二字,吸引力的確很大。

  兩大王朝寧可自討腰包,肯定是有所圖謀,這天命值得去研究啊。

  否則的話,大金王朝和扶羅王朝是巴不得大夏王朝與匈奴國宣戰,甚至打的兩敗俱傷最好。

  不過這也是一件好事。

  畢竟大夏王朝什麽都不做,只需要修改一下史書就可以得到十二城,這比他們之前預想的還要好。

  至於僧人過來建立寺廟,這也不是一件壞事。

  超度亡魂,對大夏王朝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可以增加國運。

  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行。”

  “三萬萬兩白銀不夠。”

  “五萬萬兩白銀,外加上五十座鐵礦。”

  “這是我匈奴國最後的底線。”

  哈律木出聲,認為三萬萬兩白銀少了。

  “三萬萬兩白銀已經不少了。”

  “再者,匈奴國國運已經開始衰敗,如若請來僧人超度怨魂,也算是可以彌補一二。”

  “倘若匈奴國當真不願,那大金王朝退出調和。”

  陳松有些沒好氣了。

  在旁人看來,匈奴國的確貪得無厭了。

  “扶羅王朝也退出調和。”

  扶羅王朝也跟著開口,似乎有意在給對方施壓。

  果然,話說到這裡了,哈律木有些不敢叫囂。

  他微微沉默,思索一番。

  最終歎了口氣道。

  “五萬萬兩白銀,鐵礦可以不要,這是最後的要求了。”

  哈律木出聲,鐵礦山不要,但五萬萬兩白銀必須得拿回來。

  此言一出。

  大金王朝與扶羅王朝的使臣,皆然皺眉。

  可兩人你看了一眼我,我看了你一眼你。

  最終半刻鍾後,紛紛點頭。

  “五萬萬兩白銀可以。”

  “就這樣定了。”

  “李相,楊大人,你們覺得如何?”

  陳松點了點頭,直接答應了下來,同時將目光看向李善與楊開。

  “如若只是這個要求,大夏可以答應。”

  “楊大人,你覺得如何?”

  李善不假思索,直接答應下來了。

  因為這個條件,的確比預想好太多了。

  邊境十二城歸還,大夏國運增強。

  不需要補償任何銀兩出去,相當於白白拿回十二城,還有僧人過來超度亡魂,大夏王朝也能獲得國運。

  怎麽看大夏王朝都沒虧,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此事。”

  “老夫覺得可行。”

  “但,畢竟涉及到議和結果,老夫還是要去問問陛下。”

  楊開其實也很同意這個觀點,但這事還是要問問永盛大帝,當然問不問皇帝不是主要的。

  而是顧錦年沒有在現場。

  必須要由顧錦年做決定。

  然而,楊開此言一出,扶羅王朝使臣之聲不由響起了。

  “扶羅與大金王朝,為何調和戰爭,幾乎是付出極大的代價。”

  “卻沒想到,大夏王朝還是不給面子。”

  “楊大人,銀子不要你們出,礦山也不需要你們給,大夏龍炮也不需要拿出來了,現在只需要修改個史書,這也不行?”

  “修改史書,也是為了促進兩國之間的友好,並非有其他圖謀。”

  “難不成這史書修改,能損失大夏王朝的國運?”

  扶羅使臣有些沒好氣。

  的確,他說的沒錯,修改史書不是一件大事,也不是一件小事,可如果修改一下史書,便可以收復邊境十二城,這的確是一件喜事。

  聽到這話,楊開不由立刻出聲。

  “老夫並非是此意。”

  “只是覺得有必要與陛下匯報一二。”

  楊開出聲道。

  “算了。”

  “此事本相做主。”

  “議和條件可以答應。”

  但下一刻,李善開口,他不囉嗦,直接答應這個議和條件。

  這議和條件對大夏來說,一定是一件好事。

  “好。”

  “那就按照這個走。”

  扶羅王朝與大金王朝的使臣瞬間露出喜色。

  不過就在此時,哈律木繼續開口。

  “還有一個條件。”

  “加設防線。”

  “既十二城歸還,十二城外,要加設一道防線,否則的話,匈奴國將人人自危。”

  哈律木出聲,這是他額外加的條件。

  “若在大夏管控范圍內,這個條件可以答應。”

  不等楊開出聲,李善直接答應下來了。

  加設防線,也說的過去。

  前提是要在大夏王朝的監督下。

  “可以。”

  哈律木點了點頭,答應下來了。

  如此,眾人幾乎不給楊開任何一點說話的機會。

  直接起草一份議和契文。

  李善很直接,要代替大夏王朝簽下這份議和契文。

  “李相,此事必須要稟報陛下,不可就此簽下啊。”

  楊開出聲,他極力勸阻著李善。

  雖然他覺得條件很不錯,可他還是覺得有些不妥,需要問問陛下。

  “此事由本相承擔。”

  “如若現在不簽,待事態惡化,對大夏來說並非是一件好事。”

  “楊大人,你就真想看到大夏宣戰嗎?”

  李善望著楊開,聲音平靜,但目光卻凌厲無比。

  一時之間,楊開沉默。

  而最終,在李善的操作之下。

  議和契文。

  也簽訂完畢。

  一時之間,整個府城內瞬間熱鬧起來。

  如此。

  轉眼之間。

  到了翌日。

  西北邊境。

  古城當中,軍營扎堆,這是邊境古城,名為潼關城,專門給將士居住的地方。

  而此時。

  百裡外。

  一支長長的隊伍,朝著潼關城駛去。

  這是顧錦年的隊伍。

  可就在此時,一道人影快速朝著隊伍疾馳而去。

  待人影出現在隊伍面前時。

  雄厚的聲音,立刻響起。

  “世子殿下。”

  “奉楊大人之令,前來通知殿下。”

  “李相爺已經與三大王朝簽署議和契文。”

  “還請世子殿下速速前往邊境古城。”

  聲音響起。

  玉輦當中。

  顧錦年微微皺眉,而顧老爺子卻不由露出一抹冷笑之色。
——
  實在抱歉。

  先說一下,趕早上六點的火車,一晚上沒睡,坐火車,一邊坐一邊碼字一邊吐。

  總算下午趕到了,然後各種核酸,各種檢查,各種信息登錄,回到住處,難受了一下午,不敢睡。

  現在好不容易寫完了,實在抱歉,希望大家能原諒,七月去睡了,明天起床盡可能早點寫完。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