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夏文聖》第140章 弱國無外交,尊嚴只在刀鋒之上,顧
  第140章 弱國無外交,尊嚴只在刀鋒之上,顧錦年赴邊境
  大夏京都。

  禮部內。

  顧錦年的目光如同刀刃一般,望著在場所有人。

  感受到顧錦年的目光,不少人有些不敢直視。

  “錦年,這件事情暫時還未定下來。”

  “目前只是在商議。”

  “你有什麽想法,也可以說出,大家好好討論。”

  看著顧錦年的憤怒,楊開心裡明白,這匈奴國本來就與顧錦年有仇,顧錦年削匈奴國運兩回,如果算上孔聖的話,那就是三回。

  匈奴國對顧錦年恨之入骨。

  同樣的,顧錦年也對匈奴國有極大的意見,再加上上一輩的恩怨,顧錦年這種表現合情合理。

  只是朝堂歸朝堂,政治是政治,個人恩怨是個人恩怨。

  有事可以協商。

  通過共同的討論,決定最好的選擇。

  “尚書大人。”

  “下官的意思很簡單,銀兩不賠,礦山拿回,至於大夏龍炮想都別想。”

  “至於修改史書?這種話敢問匈奴蠻夷是怎麽敢說出來的?”

  “十二城,屠戮十日,死了多少百姓?又有多少人葬身敵軍手中?”

  “慘死的亡魂,就這樣被抹去?”

  “可笑不可笑?”

  顧錦年是真的怒了。

  其他顧錦年都還能忍,因為只是一些條件罷了。

  錢也好,礦山也罷,都是物資。

  可這個修改史書,這是什麽概念?
  這就是要抹去這段仇恨?簡簡單單一句淡化或者是抹除,帶來的又是什麽?
  是上千萬百姓枉死,就真的直接枉死了,激不起一點點浪花。

  憑什麽?
  又為什麽?
  顧錦年的聲音,讓在場眾人一部分人沉默,而另外一部分人則是攥緊拳頭,眼神當中滿是激動。

  他們認可顧錦年所言。

  禮部是講禮的地方,但不是軟柿子,不是沒有鐵骨錚錚之人。

  “好。”

  “說的好。”

  “世子殿下,果然與眾不同,老夫敬佩。”

  “就應當如此。”

  “我等支持世子殿下所言。”

  一些人出聲,大肆讚歎顧錦年的想法。

  “世子殿下。”

  只是有人還是站起身來,朝著顧錦年一拜。

  “世子殿下,您的想法,在下明白。”

  “可做事不可如此魯莽,匈奴國開的條件確確實實有些過分,但可以談。”

  “只要在一個合理范圍內,兵不刃血的方式,拿下十二城,這不是一件好事嗎?”

  “對大夏來說,增強國運,對百姓來說,重拾自信。”

  “而我大夏可以勵精圖治,等到幾十年後,馬踏王庭,依舊可以報仇雪恨。”

  “眼下,當以大局為重。”

  他出聲,望著顧錦年,認真說道。

  這是禮部員外郎,三十歲出頭,文質彬彬,他說的也有道理,是站在大局上的。

  可顧錦年卻不由出聲。

  “敢問大人一聲,怎樣的條件,算是合理?”

  顧錦年也沒有動怒。

  都是自己人,爭議歸爭議,人家說出人家的觀點,自己說出自己的觀點。

  方才憤怒,主要是因為匈奴國如此不要臉的條件。

  而不是對禮部的憤怒。

  “銀兩上,三萬萬兩可以接受。”

  “龍門大炮不可以給。”

  “礦山的話,可以給他們繼續采五十年或者一百年都沒有關系,畢竟只要我大夏王朝真正恢復元氣,這不過是一張沒用的契約罷了。”

  “退一步說,無非就是罵兩句,但血仇在前,也沒什麽好說的。”

  “至於這史書,大金王朝使臣也說了,匈奴國最看重這點,認為償還十二城,就不應當是侵犯,必須要更改。”

  “而這更改,我等可以稍稍修辭一二,等到三十年後,馬踏王庭之時,再改回來,也是一樣的。”

  後者開口,他的想法也很簡單。

  答應或者不答應,只是權益之計,如果大夏王朝未來當真騰飛崛起,那自然無懼一切,如若大夏王朝還是處於普通尋常,那就更別想拿回十二城。

  大夏開國,土地是受天地認可的,丟失十二城,大夏王朝的的確確失去了部分國運。

  倘若拿回來邊境十二城,大夏國運也必然騰飛。

  “禮部,乃國之顏面,倘若答應,即便有朝一日,大夏王朝有能力馬踏王庭。”

  “大金王朝,扶羅王朝豈會答應?”

  顧錦年直接否決了,原因無他,看似好像沒什麽問題,先妥協,再反悔。

  可實際上這種辦法一定是行不通的。

  原因無他,大金王朝和扶羅王朝不蠢,大夏王朝若是有朝一日反悔,人家完全可以拿著雙方簽訂公文指責大夏王朝。

  甚至說句難聽點的,這就是給別人派兵的機會。

  倘若,大夏王朝與匈奴國開戰,扶羅王朝與大金王朝可以援助匈奴國,但也不敢明目張膽,只能在暗中送資源,而不能派兵參戰。

  若派兵參戰,就視為與大夏王朝宣戰。

  可如果是大夏王朝率先做了不好的事情,兩大王朝也有理由參與進來。

  這不是給自己找事?

  當然,如果有朝一日,大夏王朝的實力,能橫推東荒境,那的確沒什麽問題。

  但這不太現實。

  除非有絕對的力量,不然想要完全統一,難於上青天。

  “世子殿下所言有理。”

  “可如若按照世子殿下所言,什麽都不給,這十二城只能用血來爭回。”

  “但如若大夏王朝現在宣戰,雙方大軍廝殺,我大夏保守估計也要死數十萬人。”

  “這數十萬人戰死沙場,對大夏王朝來說,是無法承擔的後果。”

  後者同意顧錦年的觀點,可他更堅持自己的觀點。

  十萬將士死在戰場之上,聽起來好像是一種榮耀,但對於一個王朝來說,這十萬人的撫恤金,就高的嚇人,再加上各種戰耗,其實根本劃不來。

  因為十二城奪回來了又能如何?
  相當是有一道防守線,防守匈奴國,如若拿回來了,安置百姓要不要時間?百姓在十二城建立新的家園,需不需要財力物力等等?
  故而,如果能用緩和一點的方法拿回十二城,才是最好的。

  畢竟拿回十二城,是王朝的臉面,外加上國運,其他沒有太大價值。

  “將士的夢想,就是收回失地,無論付出什麽代價。”

  “閣下也不要拿自己的想法,去衡量我大夏將士。”

  顧錦年直接出聲。

  他不是怒懟對方,而是道出士兵的心聲。

  為將為兵者,若國家遇到危難之時,不能去拋頭顱,灑熱血,那這種將士有什麽用?

  而且還有一點,那就是一步退,步步退。

  今天調和,答應各種賠償,說好聽點叫做贖回十二城,說難聽點這就是跪著把十二城拿回來。

  顧錦年不答應。

  相信,兵部所有人都不答應。

  “世子殿下若這樣說,那我無話可言了。”

  後者不回答了。

  他也不想和顧錦年爭吵什麽,適可而止。

  因為雙方都有道理。

  “錦年。”

  此時,楊尚書開口。

  “尚書大人。”

  顧錦年望著楊開。

  “這件事情,還是要進宮面聖。”

  “和談也好,不和談也罷,最終還是陛下取決,禮部內只是一個想法。”

  “錦年,不如你同老夫一同進宮?”

  楊開出聲。

  顧錦年性子有點衝,他能理解,但這裡是禮部,大家即便是討論出來結果,身為禮部尚書的楊開,也不會同意。

  真正討論的人,應當是六部尚書,大夏宰相,還有大夏皇帝。

  “好。”

  顧錦年直接答應下來。

  “行,那事不宜遲,想來陛下已經知道了消息,我們去宮外候著。”

  楊開也不囉嗦,帶著顧錦年直接去宮內。

  當下,兩人從禮部走出。

  而尚書房內,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伱,心思都有些複雜。

  “還是權貴好啊。”

  有人感慨一聲,也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其余人掃了一眼,但都不說話,紛紛離場。

  朱雀大道。

  顧錦年與楊開並肩而行,兩人速度不慢,朝著宮內走去。

  “錦年。”

  “其實,禮部內無論討論的結果是什麽,會由老夫抉擇,然後再呈交給陛下,經六部商議,由陛下做最終的抉擇。”

  “所以,內部之間,不需要如此,說出自己的想法就好,聽聽他人的意見更好,有之采取。”

  楊開出聲。

  他在教顧錦年為官之道。

  方才,顧錦年行為做事並不算圓滑,不過他能理解顧錦年,也能明白顧錦年,畢竟顧錦年與匈奴國有大仇,參雜私人情緒很正常。

  再加上顧錦年的身份,自然沒必要我行我素。

  “尚書大人。”

  “這點我明白。”

  “下官心裡有分寸,只是有些事情,下官寸步不讓。”

  顧錦年明白楊開的意思。

  但他的解答也很直接。

  有些事情,寸步不讓。

  有些事情,可以圓滑一二。

  “你明白最好。”

  聽到這話,楊開也不囉嗦,繼續前行。

  很快,來到皇宮門口,不僅僅是楊開來了,其余五位尚書紛紛到來,哪怕是宰相李善也來了。

  都收到了消息,所以早早的準備,待會進宮面聖。

  “見過世子殿下。”

  幾人見到顧錦年,稍稍拱手,除了宰相李善之外,都與顧錦年道了一聲。

  “見過諸位尚書大人。”

  顧錦年也給予回禮。

  入了官場,還是要順著點規矩。

  相互打了個招呼,眾人也不說話,都站在宮外等著。

  沒有陛下的詔令,他們無法入宮。

  但顧錦年很直接,拿出龍符,與侍衛說了一句,而後緩緩開口道。

  “諸位大人,直接入吧,免得陛下詔令,還要拖延時間。”

  顧錦年很直接。

  而六部尚書與李善略顯沉默。

  好家夥。

  就這麽自由出入皇宮?還可以帶人?你在炫耀什麽?
  眾人沉默。

  身為六部官員,也不可以隨意出入皇宮,必須要得到詔令。

  可顧錦年想進就進,想出就出,這特權他們眼酸。

  雖然知道顧錦年付出了怎樣的代價,但說句不酸的話,自己付出的也不少啊?
  當然,這只是一點點情緒。

  當下,幾人跟著顧錦年前行。

  一直快走到養心殿,不遠處便看到魏閑公公。

  “世子殿下,世子殿下。”

  看到顧錦年後,魏閑公公十分熱情,趕忙提快速度,來到顧錦年面前。

  “世子殿下,您怎麽來了?陛下還讓奴婢去通知您。”

  魏閑滿是諂媚,他是永盛大帝的貼身太監,自然知道永盛大帝目前最喜歡誰了。

  不就是眼前的世子殿下?

  所以魏閑對六部尚書都不會如此熱情,但對顧錦年一定熱情似火。

  “隻通知了我嗎?”

  顧錦年詢問。

  “還有其余幾位大人。”

  聽到顧錦年之聲,魏閑立刻開口,而後朝著六部尚書幾人作禮。

  但也僅僅只是客氣一下。

  緊接著帶著顧錦年前行。

  得聖恩就是如此。

  六部尚書算什麽。

  宰相都得往後面站一站。

  很快,八人來到養心殿內,魏閑公公先入大殿之中,過了一會後,他快速走了出來,滿臉笑容的看向顧錦年。

  “世子殿下,陛下請您入內。”

  “其余幾位大人,稍等片刻。”

  與顧錦年說話時,魏閑滿臉溫和,與其余幾位尚書說話時,稍稍收斂了臉上的諂媚。

  倒不是說他故意針對,而是讓顧錦年看到。

  “好。”

  “勞煩公公了。”

  眾人開口,顧錦年直接走進養心殿。

  這地方他來的次數不少了,已經習慣。

  進入養心殿。

  永盛大帝正在埋頭批閱奏折。

  即便是顧錦年來了,永盛大帝都沒有抬起頭來。

  “陛下,世子殿下到了。”

  關鍵時刻,還是魏閑開口,告知永盛大帝。

  “好。”

  永盛大帝沒有抬頭,大約小半刻鍾後,他將最後幾份奏折全部批閱完畢,隨後抬起頭來,望著顧錦年。

  “錦年。”

  “這東西你看看。”

  永盛大帝取來一份草圖,隨後起身遞給顧錦年。

  接過草圖,顧錦年仔細觀看一番。

  這是永盛大帝的想法。

  大夏龍舟。

  大夏寶船。

  還有大夏戰車。

  這是永盛大帝的設想。

  龍舟,寶船,戰車。

  “錦年,舅舅打算讓工部打造輕型龍舟,寶船,戰車。”

  “這聚靈古陣,不一定能支撐大型大夏龍舟,嘗試做一批輕型的,如若成功的話,速度穩定,可以靠數量取勝,你覺得如何?”

  永盛大帝開口。

  這草圖是他之前就畫好了,本來打算找顧錦年商量一下,可後來找了工部,研究一番後,發現自己很多想法還是有瑕疵。

  故而拖延了幾日。

  現在顧錦年來了,他正好拿出來讓顧錦年看看。

  “這個可以。”

  “不過具體還是要試一試,看看情況。”

  “龍舟這個可以再小一點,不僅僅是運輸糧草,還可以運輸很多貨物。”

  “寶船其實我覺得可以弄大一點,江河行駛,可以降低點速度,影響不大。”

  “如果是出海的寶船,可以再弄一批新的。”

  “根據情況而視。”

  顧錦年開口,他望著這草圖,道出自己的想法。

  “好。”

  “那舅舅就先讓工部打造這三樣東西,打造好了,一同看看情況。”

  “及時調整。”

  永盛大帝點了點頭,眼神當中滿是期待。

  “好。”

  顧錦年點了點頭。

  緊接著永盛大帝看向顧錦年道。

  “三朝和談的事情,你是怎麽想的?”

  很顯然,永盛大帝知道顧錦年此番前來的意圖是什麽,故而直接詢問。

  “回陛下。”

  “臣覺得,此番三朝和談,完全沒有任何必要。”

  “除非無條件歸還,否則的話,意義不大。”

  顧錦年開口,這是他的想法。

  很直接,沒有半點藏私。

  “恩。”

  永盛大帝點了點頭,他似乎猜到顧錦年的想法。

  “匈奴國開的條件,的確有些過分。”

  “朕也不會答應。”

  “但,朕覺得這件事情沒那麽簡單,他們真正的目的,應該不是這個。”

  “白銀也好,礦山也罷,哪怕是修改史書,看起來無比刺眼。”

  “都是幌子罷了。”

  “匈奴國不缺白銀,有扶羅王朝的援助,也不缺礦山,至於修改史書,匈奴國本身就不是注重禮儀之人。”

  “會在乎這個東西嗎?”

  “只是他們具體想要什麽,朕不清楚。”

  “這樣,錦年,此番禮部和談,朕讓你去一趟。”

  “你意下如何?”

  永盛大帝如此說道。

  他看得出來,匈奴國絕對不是想要這些條件,一切都是幌子。

  騙騙別人還好說。

  想騙一位皇帝?
  癡心妄想。

  “臣領命。”

  這個沒問題,顧錦年直接答應下來了。

  而隨著顧錦年答應。

  永盛大帝打算讓六部尚書入殿。

  只是,顧錦年的聲音響起。

  “舅舅。”

  “有個事情,外甥不知道該不該跟您說。”

  顧錦年開口,他望著永盛大帝,有些猶豫不決。

  “直說。”

  永盛大帝沒有囉嗦,讓顧錦年直接說出來。

  “舅舅。”

  “南謂郡匪禍您知道嗎?”

  顧錦年直接提問。

  “知道。”

  “前幾年鬧的很大,後來朕發兵,配合當地官府消滅不少土匪。”

  “不過聽刑部說,最近又發生了一些,死了些百姓,朕已經讓刑部處理,怎麽?你有什麽其他消息?”

  永盛大帝說著說著,不由看向顧錦年。

  “舅舅。”

  “這消息我也是道聽途說。”

  “聽聞南謂郡,有將士殺民充匪。”

  顧錦年聲音不大,但卻讓永盛大帝眼中閃過一絲驚色。

  “殺民充匪?”

  “不可能。”

  永盛大帝直接反駁。

  在他的治理下,怎可能出現這樣的事情。

  殺民充匪,這是多惡劣的時代才會發生啊?
  永盛年間,雖然做不到人人能吃飽飯,家家戶戶都有余糧,但最起碼還算是安穩。

  殺民充匪,不僅僅是一件極度惡劣的事情。

  更主要的是,對他這位皇帝來說,簡直是巨大的恥辱。

  盛世之下的恥辱。

  聽到永盛大帝如此開口,顧錦年顯得平靜。

  這還好是他,如果換做一個人,可就不太好了。

  畢竟這話不能亂說。

  永盛大帝最引以為傲的便是治國,他認為自己治理的國家,不說風調雨順,但至少安居樂業。

  結果你啪的一下,給他一巴掌,告訴他真相,他會惱怒,會將破壞他盛世夢想的人殺了,同樣的,你身為知情人,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也就是顧錦年敢提。

  而實際上,顧錦年是不想說的,因為這件事情他也不敢太確定。

  如果當真發生了。

  那還好說,自己來處理。

  如果沒有發生,自己這樣,會給皇帝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

  聽風就是雨。

  “你是怎麽想的?”

  永盛大帝開口,詢問顧錦年。

  “陛下。”

  “臣的想法很簡單,既然有人說了,臣認為必須要暗中調查。”

  “如若當真有如此惡劣之事,無論是誰,該殺就殺。”

  “如若只是假消息,亂傳消息者,受嚴懲,同時也是一件好事。”

  “臣自然不希望大夏王朝會有這種事情發生。”

  “但臣還是希望陛下,能夠徹查一番。”

  顧錦年出聲,這就是他的想法。

  不管如何,查一查總比什麽都不做好。

  “好。”

  “此事全權交由你來負責。”

  “如若當真有這種事情,幕後之人,無論是誰,格殺勿論。”

  “倘若沒有,也要嚴懲風言風語之人。”

  永盛大帝直接答應下來了。

  他是希望沒有的。

  “遵旨。”

  顧錦年也不囉嗦。

  既然皇帝授權了,那自己就暗中調查即可。

  當然至於風言風語之人,也就是徐建,顧錦年不認為徐建敢亂說話,如若不是殺民充匪,僅僅只是有權貴亂來。

  顧錦年也會處理,至於這個徐建,也不會給予懲罰。

  很快,永盛大帝開口,讓六部尚書以及宰相李善,齊齊入內。

  走進大殿後。

  幾人恭敬喊了一聲吾皇萬歲。

  隨後,禮部尚書的聲音響起。

  “陛下。”

  “此番三朝會談已經結束,臣公文已呈現,還請陛下定奪。”

  楊開很直接,詢問永盛大帝的意見。

  “諸位愛卿有何想法?”

  永盛大帝不著急說出自己心裡的想法,而是詢問眾人的意思。

  “陛下,臣認為,此次和談,匈奴國沒有半點誠意,臣請求陛下,直接宣戰匈奴。”

  兵部尚書趙益陽開口,打仗這種事情,兵部可不慫,上下想法一致,開打就好。

  “臣附議。”

  工部尚書王啟新跟著開口,同意兵部的想法。

  可吏部尚書胡庸卻搖了搖頭。

  “陛下,臣認為不妥,既然有和談的機會,為何放棄?”

  “邊境若是開戰,對大夏王朝來說,並非是一件好事。”

  胡庸不同意這個觀點。

  “臣認為胡尚書所言極是,國庫並無太多存銀,倘若開戰,必須要增加百姓賦稅,而且絕非是一兩年便可減賦。”

  “臣仔細算過,匈奴國索要價格雖有些過分,可白銀若是給予三萬萬兩,礦山收回一半,至於大夏龍炮一門不給,再修改史書,可以談和。”

  戶部尚書何言道出自己的想法,他的想法很直接,沒銀子,最好別打仗,而且仔細算過,這個條件談和,大夏不虧。

  眼下眾尚書都說出自己的意見。

  唯獨李善與楊開沒有說什麽,楊開不說倒也正常,他是禮部尚書,他的抉擇很重要,可以等到最後說。

  “李相何意?”

  永盛大帝看向李善,好奇問道。

  “回陛下。”

  “臣認為,此番和談,的確可以,銀兩方面其實臣認為不需要給,大夏國庫空虛,銀子不能給。”

  “至於礦山,大夏境內也不缺礦山,這個可以讓出去,大夏龍炮乃我大夏國本,自然不可給予。”

  “這史書修改,不是什麽大問題,倘若匈奴國能接受這個條件的話,臣認為可以和談,對我大夏來說,是一件好事。”

  李善開口,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給銀子,給礦山,大炮不給,但同意修改史書。

  相當於是討價還價了。

  一番話說的也沒問題。

  永盛大帝將目光看向楊開道。

  “楊愛卿何意?”

  他直接詢問。

  “回陛下。”

  “臣認可世子殿下所言。”

  楊開朝著永盛大帝一拜,隨後道出這句話。

  這句話意思很簡單,顧錦年代表禮部。

  “陛下,臣認為,直接宣戰為上策,沒有和談之說,今日一退,他日還要退。”

  “大夏王朝雖國庫空虛,可底蘊依在,十三年前的仇,也該報了。”

  顧錦年態度堅決。

  求和?

  不可能求和的。

  “世子殿下所言不妥。”

  然而,李善的聲音響起。

  “世子殿下。”

  “開戰固然能提升我大夏國威,可並非是說,和談便是恥辱。”

  “世子殿下乃是鎮國公之後,也知道將士們有多辛苦。”

  “自古以來,王朝開戰,便是血流成河,屍骨如山,此番扶羅王朝與大金王朝在背後參與。”

  “如若大夏當戰宣戰,兩大王朝也必然會在暗中援助匈奴國,到時候只怕要付出十萬,乃至於二十萬將士的生命,才能奪回十二城。”

  “這十萬甚至是二十萬將士的生命,是銀兩可以換回來的嗎?是區區幾座礦山能換回來的嗎?”

  “至於修改史書,百年之後,再修改回來,也不是什麽大事。”

  李善出聲,反駁了顧錦年的提議。

  在場所有人誰不知道,顧錦年現在就是永盛大帝面前的大紅人。

  他們七個人加起來說的話,可能還沒有顧錦年一個人重要,自然而然,李善要出面打斷。

  “大夏將士,從不畏死。”

  最先開口的是趙益陽,他乃兵部尚書,這天下怎可能有議和的兵部?
  “沙場戰死,可謂是雖死猶榮。”

  王啟新也跟著開口。

  “戰死沙場是一件好事。”

  “但終究只是一時憤怒。”

  “二十萬條將士生命,換來十二城,看似悲壯,可這背後牽扯利益多少?”

  “二十萬將士的撫恤金,足夠讓國庫三年不得分文,百姓賦稅增重,家中長子戰死,所帶來的影響,無比可怕。”

  “甚至這僅僅只是我等的猜想,萬一戰況並無想象中那般美好,誰能負責?”

  何言出聲了。

  身為戶部尚書,他深深的知道,一場戰爭會帶來多大的損失。

  邊境十二城,沒有任何利益可取。

  或者是說,對比二十萬條生命來說,邊境十二城不值。

  再說難聽點的話,匈奴國索要的條件並不多,如果能換二十萬條將士生命,極其賺。

  “何尚書。”

  “你方才所言,下官都明白。”

  “下官也知道,這場戰爭無論輸贏對大夏王朝來說,都有麻煩。”

  “可這一仗,不能只看利益。”

  “大夏王朝需要打一仗,重振國威之外,也要讓天下人看一看大夏的傲氣。”

  “這個時候,若答應和談,是懦弱的表現。”

  顧錦年無比認真道。

  並非是他一時熱血,也並非是顧錦年不動腦子,他也知道二十萬條將士的生命意味著什麽。

  可顧錦年更加明白,一個王朝不僅僅只要經濟,國威更重要。

  不打一仗,如何體現大夏王朝的國威?
  這一仗若是打贏,可以提高整個大夏王朝的士氣,也可以得到國運加持。

  跟利益無關。

  而是國之威嚴。

  “天真。”

  終於,李善的聲音有些憤怒了。

  他望著顧錦年,說出這兩個字來。

  “你乃鎮國公之後,也去過軍營,鎮國公一定與你說過,戰爭之苦。”

  “老夫也看過你寫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老夫一直認為,你心系天下,知曉百姓疾苦。”

  “卻沒想到,你居然能說出這樣的話。”

  “為了面子之爭,竟說出如此天真之言。”

  “將士戰死,的確是他們的榮耀,可無故的戰死,是什麽榮耀?”

  李善開口。

  他意見很大,不希望發動戰爭。

  站在利益上,看待一切。

  “弱國無外交。”

  “尊嚴只在刀鋒之上。”

  “天下沒有靠議和議出來的王朝。”

  “這一仗,必須要打。”

  “除非匈奴國願賠償我大夏王朝,否則寸步不讓。”

  顧錦年也惱了。

  他如此堅持要打仗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句話。

  一個王朝的尊嚴。

  是靠議和議出來的嗎?
  靠的是大國戰爭。

  靠的是無畏犧牲。

  靠的是鐵血手段。

  議和?

  說好聽點叫做議和,說難聽點是什麽?就是服軟。

  “尊嚴只在刀鋒之上,世子殿下所言極是。”

  趙益陽眼中一亮,他完全讚同顧錦年說的這句話。

  楊開都不由深深感慨。

  “弱國無外交。”

  這一句話,將禮部的一切全部道出來了。

  “世子殿下。”

  “李相所言無錯。”

  “有時候世子殿下太意氣用事了。”

  何言感慨一聲,他認可顧錦年這些話,但對於這件事情,他不認可。

  “陛下,臣懇請陛下,派臣前去議和。”

  “臣有信心,解決銀兩等等問題。”

  李善也不廢話了,直接請陛下任命。

  他去議和。

  到了這個地步,矛盾瞬間達到頂峰。

  一方是直接宣戰。

  一方是可以議和。

  面對此景,永盛大帝一直處於平靜狀態。

  “朕準。”

  面對李善的請求,永盛大帝直接答應下來。

  不過,他繼續開口。

  “不過此次議和,依舊由禮部最終抉擇,楊愛卿也一同前往。”

  “還有顧錦年。”

  “錦年,你剛剛入了禮部,有些事情好好學著。”

  “到時候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你也要清楚明白。”

  永盛大帝出聲。

  他答應了李善的要求,但同樣的,也讓楊開與顧錦年一同前往。

  抉擇權在楊開手中。

  至於李善,當然也有權利,那就是提一些意見。

  聽到這話,楊開第一時間出聲。

  “臣領旨。”

  而李善卻不由開口。

  “陛下,世子殿下剛剛入禮部,議和這種大事,臣還是覺得暫且不要。”

  “否則大金王朝,扶羅王朝,只怕會覺得我大夏怠慢了他們。”

  李善開口,他不希望顧錦年也去。

  自己與楊開二人去就行。

  可這話一說。

  永盛大帝臉色不由一沉。

  “錦年過些日子,就是大夏的侯爵,還是孔聖欽點的大夏後世聖人。”

  “他參與這次議和,是給大金和扶羅面子。”

  “若不是此次議和,涉及極大,他們也配見到錦年?”

  永盛大帝開口。

  別的話他都沒什麽好說,李善這句話就讓他很不爽了。

  什麽叫做怕兩朝覺得怠慢?

  自己這個外甥如此不堪?

  說難聽點吧,顧錦年去就是給他們臉。

  要不是這件事情這麽大,他也不會讓顧錦年出面。

  “請陛下恕罪。”

  “是臣說錯話了。”

  李善立刻開口,他聽得出來,永盛大帝是心意已決,也就沒有囉嗦什麽了。

  “行了,明日你們一同前去,不要拖延,退下吧。”

  “楊愛卿留下,朕有事與你商議。”

  永盛大帝揮了揮手,讓眾人離開,但唯獨留下楊開,顯然是有話交代。

  “吾皇萬歲。”

  眾人開口,然後紛紛離開。

  待他們離開之後。

  養心殿,便只剩下楊開與永盛大帝了。

  “此次議和。”

  “最終抉擇權,在錦年手中。”

  “他可以代表朕大夏王朝。”

  人走後,永盛大帝直接開口,一句話讓楊開不由一驚。

  直接代表大夏王朝?

  擁有最終抉擇權?

  陛下也想開戰啊。

  聽到這話,楊開沉默一會,但最終還是拱手道。

  “臣領旨。”

  楊開出聲,答應下來了。

  “恩。”

  得到回復。

  永盛大帝將一疊奏折擺在楊開面前道。

  “最近各地都上報奏折,佛門在大夏王朝建立不少寺廟。”

  “這件事情,你派人查一查,往後三年內,限制佛門寺廟建立。”

  永盛大帝開口。

  “遵旨。”

  楊開不囉嗦,將奏折拿著,回頭一個個調查。

  大約過了一會。

  楊開這才離開。

  而如此。

  顧錦年也回到大夏書院。

  他也不囉嗦,直接收拾行李。

  議和之地,就在邊境。

  到時候順便見見自己爺爺。

  等東西收拾好了,顧錦年找了一趟院長,將這件事情告知蘇文景,後者到沒有說什麽。

  只是希望顧錦年早些回來。

  因為再過段時間,要去稷下學宮了。

  跟蘇文景匯報完後。

  顧錦年獨自一人離開。

  就是走出書院,兩道身影攔住了自己前行之路。

  清淺聖女,還有瑤池仙子。

  “世子殿下。”

  “您這是要外出?”

  “奴家正好沒事,陪您一同外出?”

  清淺聖女開口,笑吟吟的看著自己,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世子殿下。”

  “我最近閑來無事,可以與你一同前去,也好照料。”

  聽到清淺聖女如此。

  瑤池仙子也跟著開口,要與顧錦年同往。

  兩人攔在前面。

  讓顧錦年不由苦笑。

  “兩位仙子。”

  “顧某有重事離開。”

  “不過如若兩位仙子最近閑來無事的話,可否幫顧某一個忙。”

  顧錦年開口。

  帶她們過去議和,肯定會鬧出一些是非的。

  自己要去軍營,還要去見其他王朝的禮部使臣,如果被人得知這麽重要的事情,還帶兩個女子前去,只怕各種風言風語都要傳出來。

  但她們二人沒什麽事,自己還真有一件事情讓她們去辦。

  “何事?”

  “世子殿下開口就行。”

  兩人直接出聲,十分熱心。

  “等我一下。”

  顧錦年朝著宿內趕去。

  很快取出筆墨,洋洋灑灑寫了一些東西。

  隨後來到書院門口,將兩張紙交給二人,一人一張。

  “勞煩兩位仙子,去一趟貴陽郡,查一查當地情況。”

  “不過一定要低調行事。”

  “這紙上記了一些寺廟建令,看看有沒有動工,再看看當地佛門具體情況如何。”

  “還有查一查當地有沒有孩童丟失的事情。”

  “顧某大約半個月左右就會回來。”

  “半個月後,於書院見。”

  “勞煩了。”

  顧錦年朝著二人一拜,如此說道。

  貴陽郡佛門建寺的事情,他也要查一查,有沒有古怪不知道。

  反正得查清楚。

  江陵郡孩童丟失,最終是佛門在暗中包庇,這件事情顧錦年可沒有忘記。

  現在一些窮苦地方,又在大興土木,建立寺廟。

  要說這裡面沒點貓膩,顧錦年不信。

  但自己分身乏力,只能一件件事情來做。

  “好。”

  “請世子殿下放心。”

  兩人又是同時開口。

  答應下來了。

  “多謝二位。”

  顧錦年拜謝。

  說完,打算直接離開。

  不過走了兩步,顧錦年又想到一件事情。

  只是,這件事情要找蘇懷玉。

  左右看了一眼,發現沒有他的蹤跡。

  當下顧錦年來到清淺聖女面前,伸出手要去觸碰清淺聖女。

  這下子,無論是清淺聖女,還是瑤池仙子都有些看不懂了。

  可就在此時。

  一道聲音響起。

  “世子殿下。”

  “不可。”

  是蘇懷玉的聲音。
——
  抱歉,之前時間太急了。

  家裡老人住院,蕁麻疹,特意去看了一下。

  實在抱歉!影響大家看書!
  抱歉抱歉!

   感謝盟主大佬孤塵打賞~~
    再次感謝湯圓爸爸愛吃雞五萬起點幣打賞~
    感謝感謝~~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