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舊日音樂家》第472章 天地充滿榮光!(4K二合一)
  第472章 天地充滿榮光!(4K二合一)

  直到此刻,羅伊才真切體會到一個問題。

  在這個藝術界“重靈感輕理論”的底子持續了幾千年的大環境下,系統掌握了複調音樂和中古風格作品分析技法的自己,得到的啟明效果,恐怕不亞於那些信仰在身的教士!
  還真是佔了這場彌撒儀式的便宜了。

  有種在薅正神教會羊毛的感覺.
  但她還是想得不夠遠。

  當初進行講解的范寧,已經將巴赫的作品風格吃得相當通透,而《b小調彌撒》這樣的宗教巨著,毫無疑問是其中“教科書式”的代表作!
  如果拿“考試”比喻這部彌撒首演的現場解析的話,羅伊可以說是全場唯一一個直接遇到原題的,還是已經背熟“全套官方答案”的那種。

  再加上范寧走的還是一條與“宗教啟明”有區別的,“藝術啟明”的道路
  羅伊覺得自己靈感仍在持續擴張升華,完全沒有衰竭停止的跡象。

  原來“一至九階”真是做研究用的,真不是用來一步步爬的!

  她對范寧這番話的認同,要是讓那些中位階或高位階都躍不過去的有知者知曉,恐怕得氣得要迷失了。

  “果然.”

  靜靜肅立在一旁的雅寧各十九世,在垂聽之余,也在留意著廣場上眾人的反應。

  這些人的表情反應和靈性狀態很令他滿意。

  尤其在剛剛《榮耀經》走向後半段後,十分令他滿意。

  讓這些家夥開開眼,長長耳力吧。

  看看什麽叫古修士遺風?不是只會翻來覆去說教義就是古修士遺風的!
  這無一不是千錘百煉,無一不是精妙對位,無一不是神學隱喻!

  都是有出處的,都是有教義經典作為考據的!!!
  偏偏還神聖、宏大、動聽、令人感動,一切情感的抒發宣泄都如神意般符合禮法,任何一條哪怕是次要聲部的旋律拿出來,都是傳世品質。

  事實上,從“可能性”來講,如此一部彌撒作品的問世,屬於“發掘塵封遺作”情形的概率,比由新生代作曲家新創作的概率大多了!

  前者,是小概率,而後者,是奇跡!
  會眾的表情就是親眼目睹“奇跡”發生的表情。

  歎服了,已經開始在歎服了。

  在通奏低音如步伐般的級進敲擊,與第一第二小提琴的細密助奏下,彌撒儀式進入第三環節《信經》。

  “我信居屋唯一的上主!”

  《信經》被納入五段式常規彌撒的時間最晚,起初是舉行禮拜或入教儀式時誦讀的簡短誓詞。

  對於“受洗”這種主題的節日來說,它顯然是彌撒儀式中的核心部分,宣示了個人對信仰的皈依,具有十分權威的性質。

  “這宣誓的核心環節,拉瓦錫神父竟然是用的‘尼西亞信經’?”

  “大作曲家基本都是用‘使徒信經’,小教堂的師傅們則喜歡‘亞大納西信經’,這才是比較公認的最大化拜請‘不墜之火’的策略吧?”

  “尼西亞信經,不太好寫吧”

  不少教會高層和知名藝術家在用眼神交流,但那幾位密談過的大師卻在安定地閉目養神。

  當前者望向禮台上站立的教宗時,對方的眼神也帶著意味深長又高深莫測的笑容。

  他們更加疑惑不解了。

  神聖驕陽教會傳承數千年,細分派系自然眾多,信經的“版本”也千頭萬緒,最主要的古老信經有“使徒信經”、“亞大納西信經”和“尼西亞信經”三大類。

  “使徒信經”直接來自沐光明者的布道,平鋪直敘、詳略得當、文本最具權威性,因此這個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彌撒作品,作曲大師們都是采用它來譜曲《信經》環節的。

  “亞大納西信經”則有點接近於“普及讀物”的意思,內容比較親民,文化程度很低的信眾也能聽得懂,因此小教堂小村鎮裡的神父和管風琴師喜歡用它來即興布道。

  至於“尼西亞信經”,文本最全、文辭優美、段落清晰、戲劇因素突出,可以說是“最藝術化”的版本,理論上來說,用它做彌撒會有不錯的效果.
  實際上,由於它的篇幅太長,和《榮耀經》一樣是通譜寫作,作曲家需要用太多的嶄新靈感素材承載歌詞,在實踐中很容易出現結構失衡的問題。

  但巴赫顯然不會因為這個問題頭疼,因為他對每個環節都做了分曲,體量再大,結構也不會崩掉,素材需求再多,藝術理論也足夠支撐不亂!
  這些舊工業世界的藝術家可能無法想象,藍星上的彌撒儀式,“尼西亞信經”才是主流!
  所以才會造成這樣的訝異。

  不過有前兩部禱文驚為天人的表現在前,他們訝異的成分裡,倒更多是“拭目以待”。

  如果依舊能保持這樣的水準,依舊能做到處處有據可循、有典可依的話,那也太.
  此時這首第13分曲,在大量留白長音符與聖詠般的旋律線交織下,合唱團以五聲部織體呈示出混合利底亞調式——升高自然小調第七音——的虔誠旋律,營造出了古典教堂(文藝複興)時期的經文歌風格。

  也讓音樂氛圍轉入至誠真切的境地。

  而且此曲中對位手法的密集精妙程度,位居整部作品之首。

  “我信大能的聖父!”

  合唱聲過渡至第14分曲,小號和鼓聲又起,雙簧管展開連續模仿。

  與前一曲鮮明的教堂風格相對照,這一曲體現了世俗風格,象征信仰在塵世間的實現。

  “世界萬物,無形有形,意志表象,與祂同源同生!”

  弦樂和雙簧管常常用來重複聲樂部分,小號卻十分獨立,在合唱賦格的每一個呈示部尾聲出現,將樂曲推向高潮。

  完整的“尼西亞信經”共有18句禱文,分為“啟明創世”1-2句、“救贖”3-12句和“虔信聖靈”13-18句三個小環節。

  而從禱文內容來看,亦可歸為“兩類”:一類以“我信.”“我怎麽樣.”的表態起始,一類以“祂是.”“祂怎麽樣.”的歌頌起始。

  第15分曲,女高音和女低音的二重唱,兩支雙簧管的柔音助奏帶來愉悅的情緒。

  “我信唯一的上主。”

  “我信唯一的上主,‘不墜之火’。”

  “祂始於界源,在萬代之前,與世界同歲。”

  “祂是出自上主的上主,出自輝光的輝光,出自真神的真神。”

  隨後,下行的音型被第16分曲“賦予形體”所接續。

  但調性由G大調轉為b小調,四拍子也變成了三拍子,成為了介於喜悅歡欣的上一曲與和痛苦歎息的下一曲之間橋梁。

  “祂的衣襟內外都刻滿了‘主,主’的字樣,無血肉可接近,無生靈可直視。”

  “祂是輝光最真實的側影,真知從居屋溢出,賦予形體,滲透質料,為其添光。”

  聽眾們逐漸領略到了“尼西亞信經”所帶來的獨特偉力。

  的確,相對於嚴肅拘謹的“使徒信經”,它的表達十分詩意,是宗教文學的傑出典范。

  而在這位拉瓦錫神父得天獨厚的靈感下,它所被慣常認為的創作“弊端”全部無影無蹤,神聖的感染力卻被完全釋放了出來。

  哪有什麽“弊端”啊,以前只不過是造詣不夠罷了。

  節奏進一步放緩,從3/4拍變成了3/2拍,調性從灰暗的b小調變成了更黑暗的、全曲唯一e小調。

  持續跳動的通奏低音以半音級作下行,仿佛是送葬人的沉重步履,共陳述13次,形成了典型的哀傷風格“帕薩卡利亞”變奏曲:

  “祂在諾阿時代行走時,為我們而墜入深淵,熄滅、冷卻、受難而埋於黑夜.”

  第17分曲“日落儀式”。

  為了表達對這一教義中悲劇事件的劇烈感受,音樂極盡描繪之能事,以最豐富、最多樣化的手法來建構這一樂曲。

  人聲旋律以吟誦音和下行倚音構成,“哭泣”音調在各個聲部間進行模仿、不絕如縷。

  《信經》是受洗的信眾們誦讀誓詞的階段,此時這一環節在“日落儀式”的音樂聲中開始鋪排。

  輔祭人員依照區域分工,有條不紊地將聖水賜予各組領頭人,再分發進民眾們攜帶的杯盞,進行擦拭與淨化。

  范寧同樣也在跟著聽眾一起吟誦禱文,不過他第一次在某個問題上遞進式地想了幾層。

  是的,他在再現巴赫的這首《b小調彌撒》時,的確同往常一樣,微調了部分前世藍星上“聖十字教”的歌詞文本,以適應這個舊工業世界的教義。

  “但是為什麽,彌撒的總體框架還是這麽相似,幾處核心的教義或事件,與前世的西方教會‘聖十字教’也有一些近似之處?比如‘三位一體’,比如‘賦予形體’較之於‘聖靈感孕’,‘日落儀式’較之於‘釘十字架’,還有接下來的‘第二拂曉’較之於‘三日復活’.”

  在他的遐思中,最後一個和弦於G大調終止,樂隊以舞曲性質的3/4節拍,爆發出興高采烈的D大調五聲部合唱。

  “祂如密傳所載,於預言下升起。”

  “於預言下升起,帶來第二拂曉!”

  第18分曲“第二拂曉”,樂句之間以平衡有力的走向穿插交織,節奏強勁而富有韌性,呈現出一派“復活”的歡慶氣氛,隨後男低音詠歎調登場,《信經》的句子也從“救贖”部分過渡到第19分曲“虔信聖靈”部分——

  “我虔信聖靈。”

  “我虔信唯一,祂是主及賦予生命者。”

  “祂曾藉先知發言,與聖父聖子,同受欽崇,同享光榮。”

  旋律以協和的平行三六度和輕柔搖曳的三連音,再度呈現出一曲田園風格的讚歌,以此過渡到五聲部合唱的二重賦格:

  “我承認赦罪的聖洗,只有唯一。”

  “我期待逝者的復活,及來世的生命。”

  先是與《信經》開篇處於對稱位置,有著古代風格的第20分曲“我承認唯一洗禮”,再是第21分曲“我期盼逝者的復活”,此刻Vivace的活力速度再現,小號與鼓的頻頻出現號角般的華彩主題。

  “我願沐於光明。”

  “我願沐於光明。”

  歡呼的音型在結尾此起彼伏,讓《信經》環節在一片光明和信心的氛圍中結束。

  同樣關鍵的“聖體聖事”環節開始了。

  信眾的代表們開始在奉獻處祝謝,領取餅和酒。

  此刻半空中“輝光巨輪”的六翼再度伸展,並燃起熊熊大火,而禮台正後方的詩班席,合唱團員們迅速朝兩邊拆分集合!

  聲部再度多出一層!
  與原先側方、側後方延展出的四個區域一道,形成了六個合唱聲部,先是在鼓與號角的嘹亮響聲中高呼祝謝詞:

  “聖哉!聖哉!聖哉!見證之主!!”

  第四環節,《聖哉經》,第22分曲“聖哉”!
  在前世,這一經文的出處來自拉丁文聖詠名,這一世的歷史也相當古老,早在諾阿王朝時期就進入聖餐禮儀,但以“特定彌撒”的可變環節出現,直至新歷,才徹底被明確為“常規彌撒”的固定組成部分。

  當然,如今作“聖體聖事”的時機,依然是在《聖哉經》奏唱之時。

  幾位主教代表為餅酒及盛具祝福,接著以較有韻律的優美語調吟唱序禱,以序禱的末句不停地歡呼,引出整部彌撒中史無前例的六聲部大合唱!——

  “萬有的上主”

  “.萬有的上主.”

  “.萬有的上主,您讓天地充滿榮光!!!”

  這同樣是一段賦格,主題有著豐富的修辭描繪手法,在每一段落中都以自由模仿結束。

  而在指揮大師加利尼茨的調度下,小號在其中的表現更是異常耀眼,以極高的頻次吹奏著三度的讚美調子,或在強拍上製造著金石般的鳴聲,就像一朵朵在天空中爆開的璀璨煙花!
  “這是?”

  “上主賜予的靈液?是這樣的形態嗎?.”

  廣場坐席、主乾大道、前街後巷、天台樓閣.以“輝光巨輪”為中心,方圓超過五公裡的城市區域內,那些或肅立的或端坐的或跪伏的會眾們,有小部分人高舉著手中的杯盞。

  那是他們從家裡拿出的最昂貴器皿,提前反覆清潔祭拜多次,用於在“領洗節”的彌撒儀式上接受聖水的。

  聖水在《信經》階段就已分組分批地賜予並洗用,而信眾們知道,在這個大型年度儀式中,他們不僅是能受享不同程度的“避寒、驅邪、強身、亨通”等賜福
  有少部分心地更虔誠、共鳴更強烈的信眾,“不墜之火”還會予以更多的關注,在他們的杯盞裡賜予少量“靈液”——一種燦亮的、熱烈的、神聖的奇特光質液體,在彌撒儀式結束後它們會很快蒸騰散逸,但神職人員會趁著結束前統一集中收購。

  實際上就是“燭”相耀質靈液(非百分純),教會定的每毫升價格為10鎊!
  對於教會而言,目的是回收一部分耗損的非凡資源,而更多的意義,是一種周濟民眾的方式,可以說力度相當大了。

  在往年,有那種信仰虔敬者的杯盞中一次出現了十幾二十毫升的“靈液”的例子,可以說是“不墜之火”賜予了他接下來一整年衣食無憂!

  但這次,很多信眾眼神中有點茫然。

  他們的杯盞裡出現的.是一些沾在壁上的指甲蓋大小的半透明金色片狀晶體。

  “你知道這是什麽嗎?”

  “沒見過。”“沒見過。”

  “我這也有,不知道是什麽.”

  盡管是極少部分,但在龐大的基數下,杯盞裡出現這種晶體的人,還是越來越多,逐漸遍布了大街小巷。

  直到一位在外沿街道上承擔巡查任務的輔祭執事驚呼起來:

  “耀質精華?”

  一個立方單位價值約2000鎊的耀質精華?這位執事徹底傻眼了,感覺耳旁的合唱團“聖哉!”歡呼聲和嘹亮的小號聲已經變得不真實起來。

  不對,應該說今年這個“天地充滿榮光”的《聖哉經》也過於實打實的“真實”了吧??

  有了第一聲神職人員的驚呼,就有了第二聲、第三聲——

  “什麽情況?怎麽會出現這種東西?”

  “我這裡也有!”

  “為什麽今年出現的全是耀質精華!?”

   歌單已經上新了第四卷的《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德意志安魂曲》《b小調彌撒》三部作品,大家可以去聽聽,我再整理一下作品相關的中文對應列表。

    順便吐槽一下網抑雲的專輯做得真爛,b小調彌撒的曲目順序錯誤百出,竟然還有幾個是收費的VIP專輯,要是帶著這個誤導去聽真的害人不淺()(歌單裡面的順序是對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