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海上升明帝》第714章 武僧
  第714章 武僧
  中秋過後,天氣轉涼。

  但好消息卻是一個接一個。

  馬國柱入山西,石廷柱、張集、邊大綬等獻城而降。馬國柱與李際遇、許定國、張鼎、丁啟光等迅速掃蕩山西,當太原第一場雪紛灑落下時,整個雁門關以南,各府縣基本上已經歸附大明。

  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各地府縣是紛紛望風而降。

  當初闖軍入山西,在山西也就是遭遇了原勇衛大將周遇吉的英勇抵抗,其後便再無像樣抵抗,後來清軍南下,也是勢如破竹。

  如今明軍卻也依然如此,太原一降,各地紛紛投降。

  “陛下,祖大樂率部獻大同投降,祖澤潤兄弟在紫荊關兵變俘濟度宣布反正,郎廷佐在保定殺馬光輝宣布起義。”

  接到這捷報的時候,朱以海已經返回洛陽,而且還正在嵩山少林參觀呢。一群和尚們接待皇帝時都誠惶誠恐,因為皇帝這幾年行事,對佛、道還有其它的那些什麽天主教之類,都算不上友善,既不崇佛也不禮教。

  不止一次公開反對崇拜偶像,甚至抨擊寺院教堂佔地放貸等許多問題。皇帝上山前,總督陳潛夫就已經先來過了,還帶來了許多官吏兵將,要全面清查山寺產業。

  既要清查他們的產業田地鋪坊,還要考核他們的僧人等,總督要求河南江北所有寺觀的僧道都要參加官府組織的僧道考試,內容是相關的經義等,很嚴格,且還有名額限制,每個省,每個道,每個府,每個縣,每個鄉,只能有多少寺觀,每個寺觀只能有多少人。

  考核通過了發度牒,還得交度牒費,有牒才能出家,其它諸如寺觀不能從事工商,不能放貸,不能買地出租,甚至不能接受田地捐獻,不能給佛像鍍金,不能用銅鑄像等等,新規要求太多。

  而如果不能通過考試,那就算有錢也拿不到度牒,必須還俗。

  每個寺觀的田產,還有了限額,超額的都要收走,額內的可以出租,也可自種,但要納地丁銀,一文不能少,且出佃的租率必須得在朝廷劃的線內。

  連寺廟佔地面積,建築規格,都有了新的限制,不能逾越。

  按陳潛夫給少林的這些通知,少林這個天下大刹名寺這次要脫皮。

  所以皇帝上山,沒一個和尚高興的。

  事實上,絕大多數寺中僧人在先前的考試中都沒過,直接就要強製還俗,考試通過了的,可也超了許多名額,依然要還俗一些,或者只能去其它地方的寺廟,有些寺荒廢了或是裡面的和尚不合格,他們可以過去。

  和尚們反對,但現如今反對有又什麽用。

  以前韃子也好,闖軍也罷,甚至是後來李際遇、許定國等在河南,也經常來找少林拜山,但也就是要些糧和銀子,甚至要征點武僧,多少打發些就行了。

  可這次朝廷來真的。

  都說人怕出名豬怕壯,現在皇帝要對寺觀動手,這少林倒是首當其衝。

  “意料之中!”

  朱以海聽到這些好消息,卻很平靜,他還特意在佛前上了三枝香,轉身卻說那些佛像的金身銅像違規,要求拆毀。

  朱以海倒不是跟歷史上三武一樣要滅佛,但他確實看不慣如今的寺觀的這些問題,沒到危及統治的地步,但也確實不是小問題。

  他也算是再造大明的中興之主,現在他有這個實力能解決掉一些問題,那就當去做,他要都不做,以後人就更難做了。

  秦王和漢王剛才也跟著上了香,想不到皇帝轉頭卻要把佛像拆了。

  “禮佛修行,當修的是心,不滯於物,不困於心,不亂於人。燒香拜佛,求佛保佑,這可不是修行,這是功利,寺廟中的佛像,便是外相,真正的佛在心中,修行自己,
  而如今這些人佔山侵地,廣建佛寺,大塑金身,這都是外相邪路。

  這些人不是在修行,而是在不勞而獲。

  讓老百姓禮佛,卻只是要香火供奉,可供奉的不是佛,而是那些和尚。這些人自號出家人,卻不事生產,接受捐獻,到處化緣,還把百姓捐的善款,反拿來放貸,你看這少林佔了多少田地,這一座山都讓他們快佔完了,這佛陀金光燦燦,這和尚腦滿腸肥,可卻絕大多數連基本的佛經都講不明白了,
  甚至有和尚在山下偷偷養女人生孩子的。

  他們佔有這麽多田地,每年收取這麽多佃租,既為給朝廷繳納稅賦,災年卻還趁機放貸。

  所謂放糧救濟,也不過是拿出一點點錢糧來做樣子,好接受更多百姓捐贈。”

  “朕不反對禮佛信道,但得虔誠,何謂虔誠?出家人就得有出家人的樣,既要虔誠更得苦修,最起碼得自食其力。”

  “你禮佛連個佛經都學不好,禮什麽佛。何況人生下來,首先還有許多世俗的職責義務,比如起碼得孝敬父母,贍養老人撫育孩子,如果父母都不供養卻去出家,這是應該的嗎?”

  三武滅佛,都是當時寺院經濟膨脹到了非常嚴重的時期,嚴重威脅統治了,比如到了唐中後期,全國大中型寺院五千座,小型廟宇四萬余,僧尼幾十萬,寺院奴隸還有十幾萬。

  這些寺院還佔有無數良田,形成一個又一個寺廟莊園。

  甚至當時有個說法,十分天下財,而佛有七八的嚴重程度,他們收取地租,發放高利貸,開質庫典當,結果還不交稅。

  到後期還有幾十個僧人封司空司徒甚至封將軍,開始參與政治。

  明末的寺觀問題沒三武滅佛時那麽嚴重,但其實也好不到哪去,明初雖也有設立管理僧道的機構和官員,但到了此時,也幾乎就是個擺設。

  現在朱以海要求的是,重新整理。

  先來一波清理整頓,一面是搞僧道考試,重頒僧道度牒,把不合格的、超額的還俗。

  另一面則是清理寺觀、寺產這些,所有的寺觀,清理登記,保留部份,登記授牌,取締一部份。

  而保留授牌的,也要清理寺產,主要是清理田地,按規模、僧人數量等保留一定量田地,不足的還可以補發一些,超出的收走。

  搞完這些,還要做一件事。

  重置僧錄司、道錄司,地方上設僧綱司、道綱司,設立僧正、道正等官員,專門管理僧道事務。

  所有獲牌的寺觀,他們的主持,都需要有朝廷考核和任命並監督,程序就是各寺自己推舉提名,朝廷考核然後任命。

  另外,所有寺觀保留的財產,都要登記在僧錄司下,這些寺觀財產,從寺觀到田地等,都不屬於僧人,而是屬於僧錄司管理,當然,這些財產僧錄司也不得隨便侵犯,但也不由寺觀僧道隨便使用。

  他們有使用權,但所有權歸朝廷。

  朝廷每年每季度都要審計,一些重大開支寺觀還得上報審批後才行。

  寺觀以後除了自耕、出佃耕種外,不得從事放貸、典當諸金融行業,以及碾房磨房等所有手工作坊等加工業,並不得在市鎮集場開店擺攤等等贏利活動。

  寺觀的合法財產,用於維修寺觀,供給僧道吃穿,甚至是印書抄經等,此外不允許僧道等用於在外購置房產,買馬買車等等消費。

  並且規定,寺觀可以接受百姓的小額捐贈,但不得接受大額捐贈,尤其禁止接受田地等捐贈。

  招收弟子,剃度僧侶等都要嚴格接受朝廷監督,按規定辦理。甚至獲得度牒的僧道,也得定期考試,就跟官學裡的秀才一樣,六等成績考核法,如果連續三次考試不合格,就要收回度牒開除。

  僧錄司真正的管起來。

  少林田地一萬四千余畝,寺基五百四十畝,樓台殿閣五千余間,僧徒兩千余人。

  雖經戰亂,但仍還有大量僧眾。

  歷史上,後來土改時,少林只剩下十四個和尚,給他們留了二十八畝田,自食其力。但沒多少年,又成了集團。

  現如今也是,他們有大量佃戶,也還有一支武僧部隊,本質上跟當年李際遇他們那些土寨也沒什麽區別,刀槍劍銃甚至火槍火炮也有,實力還挺強。

  一般賊匪官兵想找他們麻煩,還不是對手。

  “佛門本是聖潔之地,但這裡並不聖潔。朕來之前,就聽說,少林佃戶的閨女沒人家願娶,小夥子沒有人家願嫁,知道為什麽嗎?

  因為那些管佃戶的和尚們公然要挾佃戶,有閨女的種水澆地,有好媳婦的種好地,有爛媳婦的種爛地,沒有女人的開荒地。”

  “明白這話中之意嗎?”

  許多地方的土豪劣紳,因為手中握著佃戶命根子的土地,所有就會產生許多壓迫和不公,不僅僅是佃租、免費的勞役等這些,有些甚至會提出出夜權等許多過份要求。

  這種事情千百年來一點都不新鮮奇怪,雖不是普遍性,但卻也到處都有。

  這是從佔據生產資料上所導致的一些必然問題。

  “少林也算天下有名的名寺了,好好整頓一下,不要敗壞了這名字。留一百個僧人名額吧,再留下一千畝地,自耕也好招佃也罷,但地丁每畝二鬥四升二得照繳,另外若是出租,也隻得是收秋糧四成,不得過線。”

  “讓僧錄司把寺裡其它的產業都清理登記,該收的收,該留的留,但是留下的,也都得監督管理好,以後他們就是僧錄司名下產業了。寺裡僧人也得由河南府、登封縣的僧官管理監督。”

  “以後啊,和尚們就安安心心修行,出家人嘛,俗世之事就少理會,金銀錢財這些世外之物,更少沾碰,讓僧錄司和僧官來打理這些。”

  “武僧全都遣散,不得保留。”

  朱以海說完這些,也沒理會那些跪地懇求的真真假假和尚們,直接下山去了。

  雪越下越大,嵩山也變的越發漂亮。

  一路上也沒有人勸說,皇帝先對老朱家的宗藩皇族下手,接著又對曲阜孔家也動了手,如今再要對少林,對寺觀下手,早就是在意料之中。而且皇帝也不是跟三武一樣直接殺僧人,毀佛像,禁民信佛。

  修佛信佛仍然自由,只是也不能超脫世外,能要由朝廷管理的。

  太祖朱元祖立國之初也早就製訂了一整套的僧道寺觀管理體系,只是早就廢馳了,皇帝如今也不過是重新整頓,稍加嚴格了一些而已。

  一千畝地,也不少了。

  其余的都歸公,這些錢財,會優先用來安置還俗的僧道的,給他們分田授地安家,寺田也會優先變價賣給原寺觀佃戶們。

  取之於寺,用之於民。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