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金大帝
太行山。
太行八陘之一的井陘,溝通山西、河北的重要通道,在娘子關下的桃河邊,大明真定總兵楊國海帶著一隊人馬押著許多鹽前來交易。
山西督糧道張集也帶著自己的道標,押著許多車馬前出關來交易。
遠處娘子關上,綠旗飄飄,駐扎著清軍卻對此視而不見。
明清兩軍,在這軍事重鎮下公然交易。
“張大人,一萬石鹽,都在這了。”
張集派家丁過去查看。
扎開幾包鹽,從裡面弄出些鹽。
“大人,都是上好的蘆鹽,質量很好。”
張集很滿意。
“楊將軍果然守信。”
“那是自然,我楊國海做買賣多年,向來是童叟無欺,張大人,你的糧和馬呢?”
張集揮手。
“也都帶來了,五千石谷子,還有兩千匹口外好馬。”
楊國海也派人過去檢查,粟谷確實都是今年的新糧,馬也都還不錯,很精神。
雙方都很滿意,於是最終一手交糧馬一手交鹽,交換了物資,然後拱手告別。
“下一批什麽時候交易?仍是這個價和這個數目如何?”
張集驚訝於這些人胃口大本事強,剛拿了兩千匹馬,居然還要這麽多。
“楊將軍莫不是準備打真定府城不成?你們要這麽多馬,養的起嗎?”
“這個就不勞張大人操心了,咱們做買賣,互惠互利,你不虧我有賺,至於其它的,概不過問,不過你既然問起,我便也不瞞你,我們準備把井陘縣城拿了,這天眼看著越來越涼,也總得找個地方避風過冬不是,張大人不會來打我們吧?”
張集嘿嘿一笑。
“楊將軍莫開玩笑,我是山西糧道,井陘縣是北直隸的城,我哪管的了,再說我也不是帶兵打仗的將軍,那些不關我的事。”
“楊將軍,我給你介紹幾個朋友,都是我們山西晉商,這次的馬匹也都是他們弄來的,大家交個朋友,以後多來往。”
楊國海跟土國寶也都是代北人,對這些晉商也是很知曉的,這就是群有奶便是娘,只要有銀子賺,就是閻王爺他們都肯合作,絕不會管什麽官還是匪,異族還是賊宼。他們以前跟蒙古人跟後金做買賣,賺發了。
尤其是崇禎那些年,韃子搶了無數金銀,結果自家卻缺糧饑荒,這些晉商就給後金運去糧食、鐵料,甚至戰爭用的筋角等等,換取後金手裡的金銀首飾以及牛馬、貂皮人參等物,交易一趟,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後金當年全民皆兵,糧草軍資這些可以說都是晉商給他們提供的。
對於這些人,楊國海反倒覺得可以相信,他們眼裡只有銀子,所以不用擔心會跟清廷告密什麽的。
如今明軍控制著鹽,韃子就靠山西解池的鹽和寧夏的一些鹽池,那是完全不夠的,就算從他這裡走私,價格高點,都要遠比解池等鹽成本低,何況量還大呢。
楊國海跟那幾個晉商的掌櫃的聊了一會,又達成了幾個訂單,不僅拿鹽換馬,還可以拿銀元換軍械。
晉商保證能提供楊國海想要的軍械,不管是棉甲還是火槍,又或大炮、火藥、弓箭盾牌等都可以。
只要價格到位,他們就能提供所需。
至於來源,他們只是笑著說自有來路。
他們甚至還想賣給楊國海遼東人參,說要多少就有多少。
那些軍械,楊國海能猜到一些,不外乎是諸如軍中管軍需的直接偷出來賣掉,或是將領們把領到的補給偷偷賣掉,甚至是那些士兵直接把自己的裝備賣了的,現在山西的許多兵連飯都吃不上,一年多沒發過餉了。
之前有些兵敗潰入五台山等山區的義軍,被那些韃子們圍住俘虜後,甚至都直接被他們給分食了。
餓的都吃人了,不僅吃俘虜,甚至有時還會偷偷的去捕百姓,當成兩腳羊吃。
人餓急了,什麽事情都乾的出來,百姓都會易子而食,這當兵的有刀有槍的,還會客氣嗎。
碰上張集這種官員,當兵的更倒八輩子霉,本來就因戰亂、天災等導致糧食產量不足,結果這些人還把糧食弄去賣掉。
士兵百姓都饑腸轆轆,可他們卻還變賣糧食,甚至賣給清軍的敵人大明軍隊。
“下次什麽時候交易,你們還能弄來糧食嗎?”楊國海雖然也很樂意多交易幾單,但懷疑張集弄不來糧食。
“這個你盡管放心,這次朝廷也有旨意要清繳追查,正好可以把糧食都征上來,雖然山西先前大亂,可如今也是次第平定,山西士紳豪強還是有不少塞子的,手裡存糧還是有些的,這些老鼠洞挖一挖,糧食還是有的。”
張集說這些的時候,絲毫不覺得羞愧。
當官的要什麽羞恥心?
有羞恥心,還如何當官!
張集這次還跟楊國海提出幾個要求,就是除了鹽換糧馬外,他還打算拿銅錢、銀子換些黃金。
對於這個要求,楊國海沒拒絕,之前張集就提了此事,他說要回去商量。
報告到東京後,上面回復說可以。
銅錢銅料,還有銀子,那也都是值錢的東西,換成黃金當然沒問題,甚至具體如何兌換,他們還是可以賺一筆的。
張集等想換黃金,其實目的也很好猜,不過是黃金貴重好攜帶更保值罷了。
張集現在跟明軍交易,其實也不是什麽秘密,起碼山西的這些督撫、將軍等也都是知道的,甚至,張集就是他們推出來的一個交易代表,萬一真出事,到時也不過是個替罪羊而已。
交易賺的銀子,大家都有一份。
萬一將來出事,他就是那個替死鬼頂罪羊罷了。
張集其實也知道自己的風險,但是又想賺銀子又不想擔風險,哪有這種好事,他冒些險出來,辛苦兩年,到時金盆洗手離開,帶著兌換的黃金,也是功成名就,甚至能攢下幾世都賺不到的財富。
“黃金我們手裡頭也沒多少,但能想辦法兌換一些過來,只是也比較麻煩,而且亂世黃金,銀換黃金別人也不太願意,這裡面成本不少,”說著,楊國海拿出一張單子,上面詳細羅列著金銀、金銅兌換的具體比例。
不同的銀子,升水降水。
一兩黃金,得兌換十六兩足銀。不是九三五的紋銀,也不是九四銀,而得是百分百的足銀。當然,實際足銀很難得,所以張集要銀換金,他的銀子到時就得按成色,升水。
比如成色九四,那一百兩,還得額外再加六兩。
一兩黃金,換十六兩足銀,這個比例極高了。
張集卻只是猶豫了下便同意了。
至於銅錢或銅料,各種不同的銅錢,也有不同的兌換比例,先折兌成足銀,再兌黃金。不同的銅錢,含銅量不一,所以隻按銅來兌銀,而不按面值。
銅料則直接以銅價計算。
最後還要被楊國海扣一筆兌換手續費,張集也同意了。
“我們就一個要求,希望兌換的黃金,能是南邊的龍雕紋的金幣。”
大明紹天朝戶部鑄幣局發行鑄造的龍紋銀元,憑借著精美的工藝,良好的防偽技術,加上憑面額便於使用等,現在很受商家百姓喜歡。
而皇家鑄幣廠還鑄造發行了金龍元,純金金幣,足一兩,正面還是朱以海的頭像,背面是金龍浮雕,邊上還有齒紋防刮削等,這些金幣鑄造的也很精美。
尤其是足金一兩整,使用時比較方便,不用再鑒定成色、兌換升水等,比大小黃魚還好。畢竟一根小黃金,更容易造價,而這種一兩的一枚金幣,有這些浮雕齒紋圖案,想造假可沒那麽容易。
“可以,一枚金大帝,換十六兩足銀。”
如今南邊金銀兌換比率,大約是一金換十三銀,在北方則大約是一金換十四或多點,一金換十六銀,這裡面利潤已經很高了。
至於銅錢銅料兌換成金子,其實楊國海也不會虧。
大明其實一直挺缺銅的,尤其是如今戰亂,大明主要銅產地的雲南深受影響,加之日本之前對明銅料貿易交少,都使的缺銅的大明,銅料價格大漲。
而銅又是鑄錢,甚至鑄炮的重要原料。
要不是現在紹天朝實行的是銀本位制度,鑄造銀元為主要貨幣,若還跟唐宋一樣用銅錢為主的話,那肯定會有嚴重的錢荒的,可能跟唐朝一樣,又得拿絹布也兼充貨幣了。
銅錢做為小額貨幣,是必不可少的,否則日常交易很不方便。
另一方面,現在紹天朝鑄的銅幣、銅元,都是錨定銀元,規定一銀元折一千銅錢,所以根據銅料時價,會相應調整銅錢的重量、大小、含銅量,以盡可能讓一千銅錢,差不多價值一銀元。
銅貴,就減少銅含量,銅跌,就增加銅含量,以保持銀銅的匯率。
當然,一千銅錢的銅含量,其實並不值一塊銀元,加上錫鉛也還是留了鑄幣利潤,就如銀大帝一塊,其實含銀量才八九,加銅鑄造,扣除所有材料和人工成本,鑄幣其實還有大約五個點利潤,就相當於鑄幣稅。
銅錢、銅元,做為小額錢幣,其實比銀幣鑄幣利潤高多了,現在發行的紹天通寶銅錢,重一錢二分,配比是銅百分之五十,白鉛四十一點五,黑鉛六點五,錫百分之二。一百六十四斤多銅鉛錫,鑄造時火耗百分之九左右,最後出一百五十斤錢,合兩萬錢,剛好是每枚一錢二。
采買材料,銅百斤十余兩,加上鉛錫,還有運費,最後兩萬文製錢,一秤的銅成本就是十二兩左右,鉛三兩左右,錫五錢,加上運費、火耗成本等,兩萬文錢,成本一萬七左右,有約百分之十五的鑄幣利潤。
當然,其中銅和錫的價格變動較大,尤其是銅主要是海外進口,所以價格波動比較大,受供應關系的影響很大。
而如果是鑄造銅元,尤其是大面額的銅元,其實利潤更高,大約是一千枚銅元,利潤有銀元兩塊五左右,鑄一百萬枚銅元,能有兩千五百塊銀元的利潤。如果每天鑄一百萬個銅元,一年下來起碼有七八十萬塊銀元。
所以張集他們想把搜刮上來的各種銅錢、銅料拿來換金幣,大明是很樂意換的。
不僅兌換的比例較高,本身就能賺不少兌換手續費,而且拿回來的銀、銅,回爐重鑄,又能賺上一筆鑄幣稅,多多益善的事情。
而對張集等人來說,這裡面固然會有一些兌換手續費等,但銀錠、銅錢、銅料,哪裡有一枚枚金燦燦的金大帝來的讓人喜歡呢。
誰也沒打算一直呆在山西啊。
就如張集,早有心裡準備,這個山西糧道兼郵驛道最多能當兩年,到時這肥差就得讓位的,所以現在趕緊撈啊,撈到了就換成金幣,方便帶走。
“有多少銀、銅,我都要。”楊國海笑著說道,他經手做這買賣,轉手是還能賺一筆的,換的越多,他能賺到的也越多。
所以對於這事,他很積極。
他給張集他們的兌換比例,可比戶部給他的兌換比例高不少,多的都是他的好處費啊。
誰還嫌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