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海上升明帝》第186章 氣魄決心
  第186章 氣魄決心
  這筆皇糧,朱以海派人去收,不需要他們自己交糧運輸,也不再額外收什麽損耗。

  之前有人提議重征三餉,朱以海拒絕了。

  明末的三餉,一加再加,遼餉每畝一分二厘銀,後又征練餉,每畝加一分,還有剿餉,三餉征罷不定,對百姓負擔極重。

  按明末的糧價算,這每畝幾分銀的餉,其實也有十來斤糧了。

  最重要的是,三餉設計的是按畝加派,但實際上最後士紳官僚地主們,佔地最多,卻把自己該交的那份轉移到百姓頭上,於是百姓實際交的就不是那十來斤,甚至官吏還趁機層層盤剝壓榨,導致無數百姓破產逃亡,農民大起義也就開始了。

  朱以海現在弄個皇糧專門征宗室的稅賦,按畝征收,本質上跟三餉加派也差不多,只是換個名頭,但因為征收有特定對象,所以又顯得很特殊。

  只要是還在大明統治區內的宗藩名下的土地,都要先收一半,然後每畝征一鬥二升,管你是親王還是中尉。

  “從本監國名下的田莊開始清量登記並征收,名下田產一半入內府。剩下一半每畝征一鬥二升,就是入內府的這些田,也要每畝征一鬥二升。”

  朱以海的話一次又一次的震驚著徐石麒。

  這都沒收土地到自己頭上,征糧到自己頭上了,魯王這麽狠?

  “如果大明朝都亡了,大明朱家的這些皇族,又豈還能存在?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所以這個時候連這些都想不明白,那也不配再姓朱。誰若是要反對,那孤也不介意將他們開除出皇家族譜,他們想姓什麽姓什麽去,但要把朝廷給他們的爵位、田地、財產等都收回。”

  徐石麒不知道該怎麽接話了。

  覺得步子有些大,但大明都到這份上了,監國說的也有道理。

  大明若是都沒了,你還能在大清繼續當王爺不成?
  再一個,這個皇糧也只是征對宗藩,並沒有涉及到其它士紳百姓們,牽扯沒那麽廣,反對的應當不多。

  “我大明傳承近三百載,宗室諸國代代傳承,如今也是數十萬人口,爵位世襲,導致負擔太大了。我覺得應當改一下,爵位不再是世襲罔替,而是除太祖所欽封諸親王可世襲相替外,其余親王及以下爵,當世降一等。”

  “親王降至鎮國將軍不再降,郡王降至輔國將軍不再降。”

  “其余降至奉國中尉後,再降就授散勳十二等,散勳十二等後再降,就為世襲武職五等。”

  勳官十二等,左右柱國、柱國、上護軍、護軍然後到雲騎尉、武騎尉。

  一路降到武騎尉最低後,再降則授世襲武職五等,從指揮使到指揮同知、指揮僉事再千戶、百戶。

  這一路下來,八級世爵、十二級世勳、五級世職,總共二十五級,傳二十五代,這都得五六百年了,大明肯定也早沒了。

  但是與原來八級爵世襲罔替,最低到奉國中尉不再降的最大區別是,是要把龐大的宗室人口的整個爵位降低,或者說是把負擔降低。

  如一個親王年祿一萬石,但一個奉國中尉才二百石,相差八級,但俸祿相差五十倍。如果代降,那就是幾何式下降。

  太祖朱元璋分封二十四子就藩,還有一個侄孫,共二十五藩,到此時,還傳承的有十四藩,除靖江王外,還有秦、晉、周、楚、魯、蜀、代、肅、慶、岷、韓、沈、唐十三藩。

  朱以海如果隻以這十三藩為****,那以後大明就只有十三個世襲罔替的親王,不會再增加。

  其余皇帝的封子封親王,再傳就是郡王了。

  親王少了,郡王自然也會減少,以此遞減,就算宗室數量仍不斷繁衍增加,但整個爵位降低,這開支就減少。

  假如在八等爵下面再增加十二世勳五世職,待遇再大幅度降低,則負擔更輕。

  就比如現在幾十萬宗室,最低也是奉國中尉,最少也二百石,哪怕折色,依然負擔巨大,但如果變成二十五等了,最低是個世職百戶,假如奉國中尉最低二百石,那十二等勳,最高也隻百石,最低武騎尉可能就隻幾十石。

  再往下五等世職,最高幾十石,那最低可能就幾石。

  從二百到二石,這就是天差地別。

  這其實是朱以海借鑒八旗的丁糧制度,滿清入關後,幾十萬旗人都有丁糧養著,什麽都不乾也有份鐵杆莊稼。

  朱以海其實也想直接一步到胃,八等爵降等承襲,最後直接就降為庶民,但也得考慮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所以慢慢來。

  八等變三階二十五等,從一萬到二百,變成從一萬到二石,到時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宗室,絕大多數都只是領幾石丁糧的,則負擔就要減輕百倍幾十倍,甚至等緩過來後,還可以再大刀闊斧的改革調整。

  “郡王以下,不限入仕,八等爵以下,不限四業。”

  大明的衛所武官制度,其實早隨著衛所的馳廢成為了階官,各地衛所也大多名存實亡,而原本的武官世職,其實到此時也已經混亂。

  朱以海現在打算乾脆把這世襲武職跟衛所剝離出來,甚至把衛所和軍戶廢除,一步步來。先把世襲武職變成純粹的世襲的恩封賞賜,隻拿俸祿沒有實際職事。

  可憑此為入仕資格,經過吏兵部的銓選後出仕為官。

  以前宗室是養豬,就算分封地方,可既不能管民政,也不能統兵,甚至不能科舉不能當兵,就算日子過的苦的,也不能從事士農工商四業,你就只能被養著。

  朱以海認為得改。

  親王郡王的就先養著不要出來湊熱鬧,畢竟這些人不是皇子就是皇孫,隨便瞎湊熱鬧容易出事。

  但關系疏遠了的那些宗室,完全可以出來做官了,甚至等那些降到地位很低的皇室成員,完全可以自謀出路,什麽讀書經商做手藝,得鼓勵他們養活自己。

  不能真跟旗人一樣就養著,否則會養廢。

  給丁糧,是保障,是優待,不是要養廢。

  徐石麒已經被監國的這份氣魄完全震住了,這真沒把老朱家幾十萬皇族當自己人啊。

  朱以海也是非常不客氣的道,“若是能把養幾十萬宗室的錢糧,拿來供養幾十萬將士,這中興恢復大業何愁?”

  “所以改革宗藩制度,也是迫在眉睫了。”

  “孤鼓勵和歡迎宗室子弟出來做事,各憑能力,讀書識字的可以做書吏甚至為官,勇武驍健的可以從軍入伍帶兵打仗,若是願意出去經商創業的,也是鼓勵的。當然,如果有宗室孤寡貧困艱難的,孤自然也不會不管,會讓內府負責救濟幫助。”

  “但是想坐著享受,那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大明若亡了,也就沒有皇族朱家了!”

  徐石麒點頭讚同,“殿下好大氣魄,臣願意來做這個先鋒,請讓臣上奏提議此事。”

  朱以海知道他這是為自己考慮,畢竟臣子衝鋒,總比監國親自下場更易操作,也有回轉余地。

  “這事老大人可以找鄧王一起商議,若是鄧王願意一起上書倡議,則更好。”

  鄧王朱聿鍵在宗室中比較有威望,且輩份較高,現在又是朱以海任命的宗人府宗令,本就負責皇族事務。

  “回頭我再召巨野王和鄒平王等議此事。”

  巨野王和鄒平王都是魯藩支系,現任的兩位郡王還都是朱以海任監國以後授封襲爵的,所以跟朱以海關系較親近,一來本就是同支,魯王是大宗家長。二來他們逃亡江南,爵位都還是朱以海下旨讓他們承襲的。

  朱以海若改革宗藩制度,不管是收王莊田還是征王莊田皇糧,其實跟他們都沒多大關系了,他們的封地和莊田,都在山東,早就淪陷於清軍之手。就算削祿降爵,他們現在流亡江南,全靠朱以海才落了腳安穩,又有什麽資格反對呢。

  若是能夠好好配合朱以海改革宗藩制度,說不定還能重新得個封地,再劃拔些莊田給他們呢。

  徐石麒也明白朱以海的意思,若是從魯藩先開始削祿征糧,那其它諸藩反對聲也會小些。

  “國家之事,其實就是錢糧之事,錢糧辦好了,才能供軍養吏,才能天下安寧。尤其是如今,處處都離不開錢糧,沒有錢糧,軍隊整編、訓練無從談起,不能整頓軍隊,就無法抗擊韃虜!”

  崇禎亡國,就是亡於財政崩潰。

  不管是小冰河導致的一系列災荒,還是關外女真和關內流賊用兵不斷導致軍費大增,總之就是一句話,錢的問題,讓本已經腐朽不堪的大明徹底的崩潰了。

  解決不了錢糧問題,崇禎再怎麽折騰,也救不了大明。

  同樣的,就算朱以海知曉未來,但如果他不能改善財政,他也走不遠,士兵不可能一直餓著肚子為你作戰,皇帝都不差餓兵,沒錢不僅沒餉,更變不出鎧甲刀槍和大炮戰艦,沒有精良的武器裝備,拿天靈蓋去拚韃子的骨朵,那是不可能拚的過的。

  清軍都知道大力發展火炮,打造出了專門的火炮部隊,明軍總不能指望削幾根木頭就能打贏他們吧。

  “錢糧錢糧,無外乎開源和節流,多管齊下吧。”

   感謝俠煮雨功,鳳舞雨菲,沒一本能看的等各位書友支持,謝謝。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