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唐公主的小駙馬》第172章 欺人太甚
  第172章 欺人太甚
  李家主還是沒有應聲,答應的話說不出口。

  愁啊。

  他唯一能想到的辦法就是梁上懸一根繩子,去了一了百了,什麽事情都能給他碰到。

  他這些年已經夠苦的了,雖然他一個庶子有了如今的身份地位已經很幸運,但是在嫡子之間低人一等,也很苦。

  他顯然過於樂觀了,如果現在覺得苦,也不用怕,更苦的日子還在後頭呢。

  過了這兩天,沈三問自然是知道了此事。

  李建成的墓地修建在一處算得上熱鬧的地段的,不是人來人往,而是車來車往。大家都嫌棄這墓礙事,可是誰也不敢說。李家的墓,還是隱太子的墓,不是能隨便議論的。

  沈三問看著簡單的地形圖,感歎李世民的城府和小氣。選址夠心機的,官道擴建遲早得拆,李世民是成心不讓兄弟安眠。

  做兄弟能做成這樣只能說李世民夠狠,李建成是做了什麽天怒人怨的事?
  換路是不可能的,如果李建成是大周的祖宗或者大唐的重要正面人物,自然誰都不敢得罪,可他只是前朝謀逆之臣。李世民當了皇帝,不管是否是政變得來的皇位,他失敗了便是他謀逆。成王敗寇,並不講道理。

  換李氏子孫做皇位也可以拆,國家的利益重於個人利益。

  若是魏征的墓,房玄齡的墓,這些名臣家裡腰杆子挺得直,又得到過皇帝的承認,朝中讀聖賢書的人想想自己百年之後,想想後世評價,便不會視而不見。

  只是,裡面葬的是李建成。能得到的評價可能就是,活著沒做正經事阻太宗的路,死後還要阻大家的路。

  沈三問對這位隱太子充滿了同情。不過他真談不上是個合格的太子,李世民起兵暴動,一夜就拿下了天下,他做了太子許久,機會比李世民多許多,卻前怕狼後怕虎,看不穿李世民的心狠,又顧忌李淵的想法,最終隻害了自己和子孫。

  所以也隻止於同情,優柔寡斷的李建成做了皇帝,必然沒有李世民做得好。不能成功得到皇位,必然是實力還不夠,怪不得命運,怪不得他人,能力得到再多的讚譽和肯定,也不適合做皇帝。所以李顯做了皇帝沒多久就被毒死了,李旦也沒多久就成了太上皇。

  若是沈三問沒穿越過來,公主沒有早下決定扶持幼主或者自行登基,也是只能怨自己的。

  王彬和崔玄的差距在此事上也能看出來。王彬與沈三問性情差不多,都希望以理服人,讓人主動退卻。崔玄處理此事可能會更為果斷,直接逼人讓步,利用朝廷的風向、當地百姓擔憂的心思、李家主的恐懼,軟硬兼施,可能還能做一個李家主心中真正的好人,被感恩戴德。

  只是,沈三問變了。

  人總是會變得。

  無論是因為愛還是因為恨,現實和情感有需要自然就會變。現在公主需要這條路以最快的速度修起來,需要這裡的政績,需要陛下的肯定,需要全天下的讚揚,還需要世家的臣服。

  這一利益鏈能帶來全部,那此事,誰也不能耽擱。

  汴州距離洛陽不遠,沈三問直接親自前往,他與姚崇的分量,李家主自然分得清。

  沈三問沒有去拜見李家主,他不想獲得他的感激,站在他的位置上,也無懼任何人的記恨,自然會選擇最快的解決辦法,只需要逼李家主自己提出來就可以。

  無論李家主多心疼,最終這墓是一定得遷的。

  王彬見他來相助十分開心,雖然在汴州也可以交新朋友,但哪有與老友一起相處痛快。

  王彬的意思是二人在此地有事也好商議,兩個臭皮匠,頂得過姚崇後續的攻擊,讓他別走了。

  沈三問到的當日就邀請州官前來品茶。

  然後二人又演了一出雙簧。

  王彬:“此地有個奇事,隱太子並非此地人士,卻葬在此處。”

  沈三問:“提他作甚,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如今卻有人信奉前朝皇命受著後世祭拜,在這汴州受民眾瞻仰,是要鼓動人謀反還是對陛下不滿?”

  王彬:“別別別,不過是後世子孫孝順為了祭拜,別小題大做。隱太子沒入皇陵,現在也沒他的位置了。可憐只能魂留異鄉,在這汴州風吹日曬。”

  沈三問:“哼,孝順?落葉歸根才是孝順,既非祖地,也非家鄉,不倫不類。”

  一眾人聽他二人一邊調侃隱太子,一邊誇茶香,只能附和茶真香。

  回去後,多人遞上了個折子,他二人的意思也不好把握,到底是褒揚隱太子,還是貶損隱太子?只能各說各的,不過最後的結論都是一樣的,這墓該遷了。

  有人寫道隱太子也有抗擊突厥的功勞,而且已經被唐太宗原諒了。有人寫道雖然是謀逆之臣,但前朝皇室也不該葬在汴州的土地。有人寫道此地的後裔過於張揚,引人注目,實在是不該。

  武皇看這些折子只能笑笑,她下旨也不合適,這些官得自己想辦法啊,於是扣留了這些折子。

  沒有回復,許多人都等得焦急,甚至有人去拜訪李家主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請離的意思很明顯。

  李家主很糟心。

  這三日也有許多民眾對著隱太子墓咒罵不已。傳言汴州比徐州風水還好,只是這墓為了溫潤墓中人消耗了大量的氣運,如今這墓中人受了七七四十九年修養已經功德圓滿,而汴州少了這份氣運,一直不上不下,汴州人難以發家致富甚至霉運不斷,除非這路修通了,這氣運才能擴散開來,讓大家雨露均沾。

  這種說法最初是從某個道館傳出來的,雖不知是哪位,但是能將風水氣運結合汴州分析清楚的人可了不得。

  所以,大家都希望墓遷走。

  不信這些說法的大戶,也不喜歡這墓在路中間影響視野,人雲亦雲,支持遷墓。

  李家主更糟心了。

  不是說沈駙馬是個和氣的謙謙公子嗎?做的是和氣人該做的事嗎?

  真是欺人太甚。

  於是,一氣之下直接抽出腰帶,在自家房梁上蕩了一夜的秋千。

   感謝自己投的五張推薦票,感謝感謝。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