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乾坤說書人》第47章 包拯
  第47章 包拯
  “面如黑炭,眼射寒星?”

  “虎背熊腰,猿臂矯健?”

  “額台眉央還有一道月記?”

  張舟道士一臉古怪:“這禦使中丞,開封府尹是個武官職銜?”

  “自然不是!”

  蘇問搖了搖頭,說道:“禦使乃言諫之官,中丞為禦使台次官,僅在禦史大夫之下,自是從文職,開封乃大宋國都,天子腳下,開封府尹又怎會是武銜?”

  張舟道士雙眉一挑:“那他長這個模樣?”

  “內中自有緣故!”

  蘇問輕笑說道:“這包拯乃是文官學士,為何生得面如黑炭,虎背熊腰?”

  “原來他是上界奎星下凡,投胎轉世救治人間疾苦。”

  “那奎星何尊?”

  “乃上界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星之首,雖生得黑臉紅發,以鬼面示人,但卻是主宰天下文運之主,執朱筆,托金印,被世人尊為文曲天奎星主!”

  “二十八宿?”

  “文曲奎星?”

  張舟道士一笑,打趣說道:“原來是我道門神君下界,老道今夜來聽也是有緣,哈哈!”

  此方世界與蘇問穿越前所在的世界雖是兩個世界,但並非全然不同,有許多似是而非,似非而似的共通之處,如這道教門庭,仙神傳說,還有之前那雲真和尚提到的佛門世尊,阿彌陀佛,蘇問穿越前都曾聽過,穿越來後也有聽聞。

  所以,蘇問這二十八宿,文曲奎星的設定沒有任何問題,甚至得到了張舟道士這個“專業人士”的認可。

  蘇問也繼續講說:“包拯,乃二十八宿,文曲奎星奉命下界,救治人間疾苦而來,自有天命在身,氣運加護,天子科舉取士,他便連中三元,先外派出京歷任知縣知府,再返京入禦史台,受命中丞大夫,同開封府尹之職,任龍圖閣直學士,為官廉潔,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有包公包青天之名。”

  “嗯!”

  聽此,張舟道士點了點頭,便沒有任何表示了。

  因為這一段很是普通,公案書裡基本都會有一位這樣的青天高官,清正廉潔,鐵面無私。

  為什麽會這樣。

  因為這是公案書!
  公案書,乃是話本小說的分類之一,說的多是古今奇案,洗冤斷罪之事,雖然也少不了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但主要還是斷案,自然要有青天官員的設定存在,不然這案子誰來斷,誰來判?

  不僅要有青天官員,這青天官員的職位還要高,最好還是歷史名臣,流芳百世,享譽萬年的那種。

  因為拿這樣的清官名臣做主角,是在為官府,為朝廷,為名士清流,儒林學海背書,屬於絕對的正確,基本不會被人抓住把柄,安壓罪名。

  所以,公案書一直是說書界的熱門曲目,也是說書人出師的必備考量,不會說一部公案書,你休想出師登台。

  蘇問現在說的包拯,就是公案書中最基本也最常見的清官名臣。

  雖然各方面都設定得很好,有理有據,邏輯清晰,但並不算精彩,也無甚獨特之處,張舟道人自然不會做什麽評價。

  蘇問也沒有停留太久:“包公秉性,滿朝皆知,仁宗皇帝見此,也趕忙出聲詢問:包卿何故要往陳州?

  包拯答道:啟稟陛下,今日開封府有人捶鼓鳴冤,乃是陳州人士,不惜性命,遠赴千裡,來到這天子腳下,開封府前,告說陳州災情愈演愈烈,賑濟三月不僅未能解百姓疾苦,反叫百姓受難,因而臣請皇命下旨,往陳州勘察災情賑銀!”

  聽此,張舟道士又在台下笑了起來:“還好這包拯是在大宋,不然這一出就夠他腦袋掉八回了,就算上邊那位不殺他,周邊那幫也會要他死的!”

  “……”

  張舟道士這話,蘇問實不好接,只能無視,繼續說道:“仁宗皇帝深知包拯秉性,定不會無的放矢,當下出聲問道:“包卿如此說,可是那陳州災情有變?

  包拯回道:“案情不明,尚不可知,因此微臣欲親往陳州,望請陛下恩準!
  仁宗聖明,知曉此事關系重大,包拯無憑無據也不敢妄言,因此才請旨往陳州勘調災情,此等忠君體國之心,自不可冷言辜負,當即道:“如此,便準包卿之請,往陳州勘調災情,不知包卿還有何求?”

  君臣知心,話中有意,包拯當即捧出一折:“陛下,陳州賑災之事,錯綜複雜,牽扯甚多,臣請陛下賜禦劄三道,便宜行事之權。”

  說到這裡,蘇問停下了話語,望向台下三人,輕笑問道:“諸位可知這禦劄是何物?”

  張舟道士似乎捧哏上了癮,當即回道:“禦劄嘛,皇帝手書,這包拯是要拿三道聖旨權柄,呵,便是給他三道聖旨,得那便宜行事之權又如何,一州糜爛,上下欺瞞,這等通天的本事,是一般人能有的嗎,莫說三道聖旨,就是給他十道聖旨,怕也無用!”

  “……”

  蘇問在台上一陣無語。

  他突然發現,有一個太懂的觀眾捧哏,並不完全是一件好事。

  因為他……太懂了。

  所以,蘇問只能將他後邊的話無視,繼續說道:“不錯,所謂禦劄,便是皇帝手書,包拯將手中折本奉上,仁宗當面打開,看罷沉聲,許久不言。”

  “為何不言?”

  “無人知曉!”

  “這般片刻之後,仁宗才將折本合起,交給身邊太監,說道:“擬旨,命禦史台中丞,開封府府尹,龍圖閣大學士包拯,前往陳州稽查放賑之事,賜禦劄三道以作權柄,可便宜行事!”

  講到這裡,蘇問神秘一笑,若有所指的說道:“那太監接過折本,退下朝堂,前去擬旨,片刻之後歸來,眼中竟帶著幾分驚駭之色,將手中聖旨拿至仁宗面前請天子禦覽。

  仁宗看過聖旨,滿意點頭,取來天子印章,玉璽蓋下,全了手續,正了名目之後,才命太監交給殿下候命的包拯,笑道:“包卿,莫要讓朕失望啊!”

  包拯接過聖旨,打開一看,眼中也有幾分笑意浮現,但面上還是不動聲色,隻跪地謝恩:“包拯領旨,謝主隆恩!”

  “嗯!”

  聽到這裡,台下幾人也覺察到了不對,張舟道士第一個出聲:“那折本和那聖旨有什麽玄機?”

  蘇問一笑,不去理他:“包拯請了聖旨,下了朝會,便往開封府籌備,三日之後,車架啟程,陳州去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