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滿唐紅》第976章 營州有變
  就在李元吉提筆準備給蘇定方回復的時候,褚遂良草擬的申飭文書寫好了,並且呈到了案幾前,謙卑的低著頭道:“請殿下審閱……”

  不合適的話我可以再改
  這是褚遂良的言外之意。

  不過,李元吉翻看過了以後,發現褚遂良寫的申飭文書犀利而不傷人,恰到好處,沒有什麽再改的地方,也不需要重寫,當即提筆在文書上寫下了自己的大名,並且誇讚了褚遂良一句,“文筆不錯,下次還有類似的文書,也讓你草擬。”

  褚遂良流露出了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道謝道:“多謝殿下讚賞。”

  李元吉知道他為什麽會流露出這種神情。

  因為在這種事情上被誇讚,並不是什麽好事。

  一旦被申飭的人被刺激到了,動了怒,那就很有可能會報復他。

  至於說是向雍王府呲牙,他們不敢。

  李元吉笑著繼續誇讚道:“再接再厲!”

  說完這話,李元吉就提起筆開始給蘇定方寫回復了,至於屈突通在拿到了申飭文書以後,會不會報復褚遂良,他一點兒也不擔心。

  屈突通即便是會報復,拿褚遂良撒氣,也不會太過分。

  因為,打狗也得看主人嘛。

  屈突通如果太過分的話,那不是打他的臉嘛,到時候他就可以直接下場教訓屈突通了。

  不過,他相信屈突通是一個有肚量,有分寸的人,即便是動了怒,也不會拿褚遂良這種小人物撒氣。

  那樣會顯得很沒肚量,很沒涵養,而這樣的人在朝堂上混不長。

  當然了,褚遂良也不是那麽好欺負的,人家雖說只是一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但人家有一個在朝野內外頗具名望的父親,而他的父親又有一幫子學識淵博,並且在朝中分別擔當著重任的故交。

  屈突通如今已經日薄西山了,為了下一輩考慮,他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去招惹褚遂良這個注定會前途無量的家夥。

  有人或許會問,屈突通是如何看出褚遂良前途無量的?

  然而,這個問題還需要去看嗎?

  大亂之後必有大治這是定數,也是一定的規律。

  而大治最需要的就是文臣。

  褚遂良自己學識淵博不說,他父親也是學識淵博,故交遍天下的人。

  只要他不行差就錯,憑借著他自己的學識,以及他父親的關系,他平步青雲那是鐵板上釘釘的事情。

  這只需要稍微想想就知道了,還需要仔細去看?
  ‘讚成梁洛仁率部歸降之舉,破城之日,梁國之財貨,三倍於眾將士。’

  李元吉在蘇定方的文書上寫下了如此回復以後,放在一旁等待晾乾。

  既然是財貨惹的禍,那多給將士們發一些賞賜就是了。

  比往常多三倍的賞賜,相信能彌補將士們心靈上的創傷。

  至於說讓將士們直接攻城,那完全沒必要。

  梁洛仁既然能提出率領朔方城上下直接歸降,那說明朔方城內的一切已經在梁洛仁的掌控之中了。

  大唐如果兵不血刃的拿下朔方城的話,那麽可以得到一座完整的,並且一切都健全的城池。

  大唐不需要再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重建,可以直接坐享城池帶來的收益。

  相比起來,讓將士們直接攻城的話,大唐能得到的就只有一個殘破的城池,即便是蘇定方在大戰的過程中極力的約束,將士們在破城的時候,還是免不了屠戮、劫掠。

  到時候,大唐就得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安撫民心,恢復朔方城的生機。

  如果大唐的戰略止步於此的話,那麽無論如何都行。

  可大唐隨後還要跟蘇尼失部對壘,那麽朔方城的作用就至關重要。

  有這麽一座扎根在長城外的城池在,大唐就等於擁有了一個合格的駐地,以及堡壘。

  大唐的輜重不用再千裡迢迢的從長城內運到長城外,在從長城外運送到各軍,更不用擔心這些輜重在運送的過程中被劫掠。

  大唐可以將所有的輜重全部運到朔方城,讓各軍直接從朔方城去領取輜重。

  軍中的將士們也不用再擔心輜重的問題。

  只要朔方城囤積的輜重夠多,他們可以放心的戰到天荒地老。

  所以,朔方城對如今的大唐而言有一定的戰略意義。

  能完整的收復的話,自然要完整的收復。

  “派人給蘇定方送去吧。”

  在蘇定方文書上的批複晾幹了以後,李元吉將文書遞給了褚遂良,讓褚遂良去送。

  至於趙成雍嘛,如今則全心全意的擔任著守衛,以及收集情報的工作。

  褚遂良在應允了一聲後,拿著蘇定方的文書匆匆的離開了中軍大帳。

  李元吉在褚遂良走後,繼續批閱起了文書。

  梁國的戰事已經快要接近尾聲了,大賀氏聯盟那邊的戰事就沒這麽樂觀了。

  明明是各方勢力中實力最小的一個,但大賀氏聯盟卻守住了自己的疆域,並且還打了幾場勝仗。

  一直幫著踏實力部對付大賀氏聯盟的龐玉,在率領幽州兵馬,以及踏實力部的兵馬將大賀氏聯盟的兵馬趕進大山的時候,遭到了埋伏,麾下的大軍損失過半,龐玉本人也受了重傷。

  而大賀氏聯盟借著這個機會,展開了猛烈的反撲,不僅奪回了被踏實力部佔據的疆域,甚至一度殺進了營州。

  本該跟龐玉互為犄角的李大亮和突地稽也因此倒了大霉,吃了好幾場敗仗,目前只能將兵力收縮在營州、薊州等幾個重要的城池內,並且向朝廷求援。

  而求援文書就是李大亮寫的。

  李大亮在文書中絕口不提龐玉的過錯,只是大致的將遼東的局勢講了一遍,並且請求朝廷增派援兵。

  李元吉在看完了李大亮的文書以後,微微皺起了眉頭。

  龐玉一員老將,吃了敗仗,情有可原。

  大唐在各個戰場上幾乎全勝,僅在遼東戰場上吃了一次小虧,也沒什麽,更不會影響大局。

  但龐玉從始至終一封文書都沒來,好似他戰敗跟他沒關系似的,也好似他在遼東戰場上的勝負也不需要向朝廷匯報似的,這就有問題了。

  如果說龐玉因為傷勢過重,陷入了昏迷,沒辦法寫文書,那他軍中的軍司馬和幽州長史會站出來幫他主持大局,並且幫他寫文書。

  可各地送來的文書中,並沒有幽州總管府軍司馬的文書,也沒有幽州長史的文書。

  這就說明龐玉是清醒的,是他阻止了軍司馬和幽州長史代替他寫文書。

  所以他想幹什麽呢?

  還有突地稽和踏實力部葉護。

  大唐此次出兵大賀氏聯盟,是幫他們打仗,不是幫自己打仗。

  他們吃了敗仗,按道理來說應該給大唐知會一聲才是,可是時至今日,他們一點反應也沒有。

  “來人呐!”

  李元吉衝中軍大帳外招呼了一聲。

  趙成雍的身影出現在了帳內,單膝跪地道:“請殿下吩咐!”

  李元吉沉聲道:“派人快馬回去告訴柴紹,令他即刻率薛萬述、薛萬均兩兄弟趕往幽州,代替龐玉和李大亮統管幽州、營州、薊州各地的軍務。

  任他為河北道行軍總管,任薛萬述為幽州總管、幽州刺史,任薛萬均為營州總管、營州刺史。

  並且讓傳話的人告訴他們,我的要求很簡單,那就是不希望遼東再傳回什麽戰敗的消息,更不許遼東再有什麽反對我大唐的聲音。

  至於他們該怎麽辦,由他們自己定奪,我不會過問。”

  趙成雍聽出了李元吉言語中的殺機,鄭重的抱拳道:“喏!”

  李元吉的話裡雖然沒有一個‘殺’字,但話裡面的殺機誰都能感覺到。

  讓柴紹、薛萬述、薛萬均去遼東,並且還不允許遼東再傳來什麽戰敗的消息,以及反對大唐的聲音,不就是讓他們三個將所有的敵人消滅,並且將所有反對大唐統治的聲音也消滅嘛。

  至於如何消滅,那還用問?
  當然是把一切有敵意的,一切會反對大唐的全殺乾淨。

  為了免除他們的後患,以及他們的顧慮,李元吉還給了他們便宜行事的權力。

  他們去了遼東以後,無論怎麽辦,李元吉都不過問,就是便宜行事的意思。

  ……

  三日以後,中軍大帳內的調令就送到了柴紹、薛萬述、薛萬均手裡。

  柴紹、薛萬述、薛萬均丟下了手頭上的事情,帶著部曲就往河北道趕。

  在趕路的同時,柴紹一道又一道的調令傳遞到了河北道各個地方。

  雖然柴紹不是一個好丈夫,也不是一個好姊夫,但是論起打仗的本領,柴紹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隨著他調令不斷的在河北道各地傳播,等到他趕到河北道的時候,高雅賢已經征集好了河北道的大部分府兵,並且準備好了十萬石的糧草。

  柴紹任薛萬述和薛萬均為左右兩軍的行軍總管,率先率領著一萬兵馬,分別趕往了營州和幽州。

  而他自己率領著剩余的人馬,押送著糧草,徐徐的趕往了營州。

  薛萬述和薛萬均到了營州和幽州以後,分別接替了龐玉和突地稽的職務,掌控了營州和幽州。

  同時對營州和幽州重新布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