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的科技博物館》第294章 核聚變裝置組裝
  第294章 核聚變裝置組裝

  “可控核聚變裝置包含多項核心組件,我們真要全部研製出來恐怕會花費相當長的時間。”

  “院長。”

  “咱們真不考慮從海外采購部分組件嗎?”

  2028年4月6日,周四。

  濱江市。

  坪縣。

  未來科技核聚變研究所。

  本應該是核聚變裝置所在的中心空間內,裴洪印詢問著關於項目的事情。

  眼下實驗室基本建成,就差各種設備來開展實驗。

  如果選擇從海外采購的話,效率無疑會快上很多。

  但對此徐磊卻搖了搖頭。

  “不行。”

  “目前主流的核聚變裝置基本都是托卡馬克超導磁約束,但我們采用的卻是磁約束加慣性約束的複合形式設計。”

  “貿然采購別人的組件,只會使裝置的最終效果不理想。”

  徐磊知道裴洪印非常想盡快把核聚變裝置搞出來,徹底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

  讓全球的目光都聚集過來。

  但正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關於核聚變裝置的任何步驟都必須小心謹慎。

  確保不出現任何問題。

  否則哪怕是細小的失誤,都有可能讓整個項目失敗。

  於是在說到這裡後,他又特意轉過身來寬慰道:“放心吧裴老,以我們公司的能力要製造出這些組件並不難。”

  “你盡管讓各部門放手去幹。”

  “我會讓星瞳進行實時檢測,保證咱們的項目不走歪路。”

  如今整個研究所已經有幾十位主要科研人員,分別負責可控核聚變裝置的中心超導磁體,低溫控制器真空室超導抗輻射材料等核心組件。

  雖說這些都需要從零開始製造,是一條全新的研究方向。

  但依靠著詳細的模型以及星瞳輔助,外加他親自參與進去,相信要把這些組件製造出來不會太麻煩。

  屆時只要各核心組件到位,便能正式開始核聚變裝置的安裝工作。

  另外。

  徐磊既然解鎖出了相關技術,那肯定是要打造百分百的國產核聚變裝置,絕不會去采購海外公司生產的組件。

  其實徐磊所講的這些裴洪印也都明白。

  只是他確實著急了些。

  將這些話聽進心裡後,很快便把自己的狀態調整過來:“有院長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接下來我會監督好各核心組件的製造工作。”

  對於裴洪印自身的能力,徐磊無疑是很信任的。

  何況他也已經研究了裝置的模型。

  讓他負責裝置核心組件的製造工作,徐磊便能騰出手來先解決另外一件同樣非常要緊的事。

  即超導抗輻照材料。

  要實現核聚變發電,如何實現上億攝氏度和等離子體穩定長時間約束控制,是尤為困難的兩大難點。

  持續、穩定、高約束的高性能超高溫等離子體,是可控核聚變的核心。

  高溫下粒子的碰撞使粒子分批地橫越磁力線,攜帶能量逃逸。

  等離子體邊界逐漸模糊。

  最終從磁籠裡鑽出去,打到反應室的內壁上。

  盡快采取複複合形式設計的裝置,相比主流的托卡馬克性能提升很多倍,等離子體的密度和維持時間更是難以想象。

  但反應室的材料要求同樣極為重要。

  這關系到裝置能否長時間的穩定運轉。

  而要想達到完美程度,就必須要求材料具備良好的抗輻照性能。

  在研究所建設階段中,徐磊便把研究超導抗輻射材料的任務交給了顧三林。

  讓他和其團隊暫時停止手上的一切項目,把全部精力放在這項材料上。

  奈何想讓材料在輻照情況下依舊保證原有的性能,這是件非常棘手的科學研究項目。

  想輕易攻克基本不太可能。

  因此連續幾個月時間的研究,顧三林那邊依舊沒有什麽大的進展。

  所合成出來的材料無法達到測試要求。

  在這種情況下,徐磊也只能把自己更多的時間放在材料問題上,利用腦海中的相關知識進行研究優化。

  否則核聚變裝置依舊沒有辦法完成。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楊森平的效率還算是不錯。

  當首批鈦鐵礦從月球上開采下來,並通過太空電梯運送到地面後,直接便分出了一半運送到濱江市。

  等待下一步的氦-3資源提取。

  簡單的談話說到這裡,徐磊便也不在浪費時間,告知了裴洪印自己要去的地方後便轉身離開。

  由於材料的研究需要高溫合成,剛建成的研究所明顯沒法達到這個條件。

  所以這段時間顧三林的研究場地依舊在龍湖高科技園區。

  裴洪印自然明白這段時間徐磊在忙什麽,但他也明白材料的重要性,所以並沒有多說什麽。

  正如徐磊所交代的那樣。

  現在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各核心組件的製造。

  使得這些組件都能滿足測試要求,成人類首座可控核聚變的裝置配件。

  ……

  驅車離開未來科技核聚變研究所,沒花費多長時間徐磊便回到了公司龍湖高科園區研究中心,並且直奔顧三林的材料研究室。

  “情況怎麽樣了?”

  剛進去徐磊便注意到正穿著操作服的顧三林,可惜整個人看上去毫無表情,手中拿著一份報告眼神中滿是遺憾。

  很顯然他剛進行完材料的實驗。

  盡管徐磊差不多猜到結果,但還是走上前打了聲招呼。

  “抱歉院長,我讓你失望了。”看到是徐磊過來,顧三林勉強擠出一抹苦澀的笑容略顯自嘲的回答道。

  說起來這還是徐磊第一次看到顧三林備受打擊的樣子。

  和以前那位意氣風發的材料領域頂級科學家,簡直是判若兩人。

  因為當初顧三林製造出了量子計算機,太空電梯星瞳機械體等相關領域內所需的特殊材料,這足以證明他自身的能力,是一個值得用心培養的科學家。

  況且相比研究中心內的其他科研人員,他的年齡也並不算多大。

  可以說具有很大的潛力。

  這次徐磊把超導抗輻照材料的研發任務交給他,也是有著指點和培養的意思。

  為其講解了相關的大量知識點。

  且基本都是來源自徐磊腦海中的核聚變技術。

  奈何想法很美好,現實卻讓人有些忍俊不禁。

  在這幾個月的時間內,顧三林雖說帶領團隊嘗試了幾種材料的合成方案,但最終的測試結果均無法達到要求。

  也就不能被使用在核聚變裝置上。

  或許以顧三林的能力早晚能攻克超導材料上的難題,但這個時間卻是無法準確固定的。

  先不說眼下公司正和聯合研究組競賽。

  單是裴洪印也肯定不會因為材料問題長時間的等待下去。

  俗話說見到光明就無法再融入黑暗,如今裴洪印已經見識到了全新的核聚變設計方案,整個人的興趣已經被徹底調動起來,隻想盡快將裝置製造出來展開實驗。

  面對這種複雜的局面,徐磊顯然沒有了其它選擇。

  只能親自動手進行超導抗輻照材料的合成。

  他盡管沒有在材料領域深耕過,但腦海中擁有的詳細核聚變技術知識足以幫助他進行實際操作。

  起碼材料成功合成的幾率要比顧三林大上很多。

  “伱已經做的很不錯了,接下來就交給我吧。”想到這裡徐磊隨手接過顧三林手中的測試報告,並特意在對方肩膀上拍了下以示安慰。

  放眼看去。

  單憑報告上給出的各種數據來看,距離真正能使用在核聚變裝置上的材料確實還有不小差距。

  不過徐磊卻相當有信心。

  但徐磊並沒有注意到,就在他說出這番話後,顧三林的眼神頓時火熱了起來。

  整個人都還有些不敢置信。

  “院長。”

  “你終於要親自動手了嗎?”

  “我就知道你在材料領域上的造詣絕對無人能比。”

  在徐磊的對外說詞中,他在很多領域都只是淺學了一點,屬於剛入門的層次。

  而其中正包括材料領域。

  只是對此顧三林始終不相信。

  想到每次自己都能在徐磊的不經意間指點下思路豁然打開,以至於在短時間內就完成了項目對材料的需求。

  這絕對不是巧合。

  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徐磊在材料領域上有著極深的研究。

  明明全知全能,卻偏要隱藏自身的水準。

  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好在很快他便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顯然是徐磊不想把所有的風頭全部搶完,把更多的機會留給他們這些科研人員。

  但對方顧三林雖說非常感動,卻也很想真正見識到徐磊的水平。

  眼下終於有了這個機會,並且還是合成可控核聚變裝置的超導材料。

  他又怎麽可能會不激動。

  不過徐磊對顧三林的表現是比較懵的,沒想到對方會有這麽大的反應。

  可考慮到合成超導材料不是件簡單的事,他也實在不想浪費時間,便沒有再多說什麽,而是在換上了操作服後前往材料實驗室。

  至於顧三林則緊隨其後。

  按照腦海中的技術知識,核聚變裝置所使用的超導抗輻照材料主要是由鎢銅等金屬製作的特殊合金材料。

  需要在高溫環境下合成。

  因為顧三林和他的團隊這幾個月都在進行材料合成的研究,所以在原材料方面肯定是不缺的,完全能夠滿足徐磊此次實驗的需求。

  說起來徐磊親自負責的項目確實不少,但直接參與材料的合成卻屈指可數。

  加上大家也都想看看自家院長在材料領域上的真正水平,便和顧三林一同進入到實驗室,對徐磊的操作進行觀摩。

  當然。

  具體的動手流程,肯定不需要徐磊負責。

  更多情況下他還是以指揮為主。

  就這樣。

  伴隨材料合成實驗的正式開始,整個實驗室內的氛圍也頓時嚴肅起來。

  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徐磊身上。

  “準備加入原材料,注意溫度監測。”

  ……

  “加入催化劑。”

  “調節溫度,增加轉速。

  ……

  “加料。”

  “高低溫冷卻。”

  隨著徐磊依次下達指令,只見原材料被投入到高溫爐中,並嚴格控制溫度和時間以及高溫爐的轉速。

  直到多次進行高低溫冷卻,得到最終成品。

  看似徐磊的工作非常輕松,但實際整個過程要十多個小時,且需要實時監測各項數據。

  如果中間出現任何一個小的失誤,所合成的材料便會存在瑕疵。

  無法通過最終的測試。

  這對於肉體和精神都是不小的考驗。

  若從零開始研究,那複雜程度簡直難以想象,要合成出來基本就全靠運氣了。

  可徐磊不同。

  仗著腦海中的技術知識,只要足夠小心謹慎就基本不會失敗。

  而將整個過程全看在眼裡的科研人員,此刻心中也充滿震驚,萬萬沒有想到自家院長在材料領域上的研究,還要比顧三林強大的多。

  待進行完最後一次冷卻後,不由得小聲議論了兩句。

  “真沒想到院長在材料上也如此厲害,輕易便達到了顧教授達不到的程度。”

  “看來咱們的院長還真是全能型院士啊!”

  “這場實驗真沒白看,感覺自己對材料的理解也清晰了不少。”

  “院長用心良苦啊,平時表現的那麽低調,明顯是想把更多實驗機會留給我們用於提升水平,可惜咱們辜負了院長的期待。”

  “你們說這次能通過測試嗎?”

  “我感覺肯定沒問題,你們沒看到院長那胸有成竹的底氣嗎?”

  身旁幾位科研人員的小聲談論,自然逃不出徐磊的耳朵,不過現在這個時候他隻想盡快對合成出的材料進行測試。

  只要測試得到的數據滿足核聚變裝置材料需求,接下來便能讓顧三林他們開始大量生產。

  主要可能是礙於材料的特殊性,每次合成出來的可用材料往往非常少。

  這些肯定是不夠搭建核聚變裝置的。

  必須要大量進行合成才行。

  思維運轉到這裡,徐磊沒有任何拐彎抹角,直接轉過身來對顧三林說:“盡快把材料拿過去測試。”

  “放心吧院長,很快就能出來數據結果。”顧三林連忙回答道。

  他這段時間實驗了那麽多次,對材料的各種流程可是相當熟悉,不等徐磊吩咐他便已經安排人取出材料送去測試室了。

  接下來這塊材料將在高溫環境下對其超導抗輻照性能測試,依照實驗室內先進的設備短時間內便能得出結論。

  ……

  事實證明徐磊選擇親自參與材料合成的決定是正確的。

  不多時。

  當材料的測試數據報告出來,在場所有人盡皆倒吸一口涼氣。

  因為這份剛合成出來的新材料不但完全達到了可控核聚變裝置的理論要求數值,甚至還超出了很多。

  如此使用這種材料打造反應室,將會擁有更長的壽命。

  保證核聚變裝置的穩定運行。

  就連顧三林整個人都被震撼到,以至於拿報告的雙手都因為太過激動而微微顫抖著。

  先前他確實認為徐磊在材料領域上有著很深研究,但也著實沒有想到僅僅一次實驗就達到了這種成果,實在是令人難以想象。

  畢竟這幾個月他也進行了很多次的實驗,深知其中的困難程度。

  只要有任何細微的差別,就會導致材料數據下降。

  可偏僻這項實驗在徐磊手中似乎看不到任何困難。

  直到這個時候,顧三林才深深明白在的自己引以為傲的材料領域上,他距離徐磊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材料測試得到的數據已經遠遠超過了目標數值,這份材料是完全能夠使用在可控核聚變裝置上的,這絕對是最近幾個月我聽到最好的消息。”

  徐磊並沒有去思考顧三林在想什麽,下秒直接便重新吩咐新的內容,將他從這份喜悅中拉出。

  “眼下才只是個開始。”

  “接下來還要合成出更多的這種超導抗輻照材料運送到研究所才行。”

  “所以你們的任務依舊很重。”

  不誇張的講,現在顧三林和其他科研人員就像是打了雞血,整個人正處在極其興奮的狀態下。

  所以面對徐磊的安排自然沒二話。

  連忙點頭齊聲回答。

  “放心吧院長,我們肯定開足馬力保障核聚變項目的發展。”

  眼看一天的時間就這樣過去,暫時解決超導抗輻照材料的問題,徐磊也不由得感覺到身體有些疲勞。

  緊接著又和顧三林交代幾句後,便暫時離開,準備先返回自己的房間好好休息下。

  畢竟後續核聚變組件的製造和安裝才是硬仗。

  ——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

  隨著顧三林那邊提供了足夠的相關材料,在徐磊和裴洪印以及各部門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核聚變裝置的中心磁體環及超導磁體低溫控制權真空室等核心組件均完成製造。

  雖整個過程非常辛苦勞累,但每個人臉上卻始終洋溢著激昂的鬥志。

  因為他們知道全球首座核聚變裝置就要誕生。

  並且還是在他們的手中。

  而接下來未來科技核聚變研究所要做的,就是對核心組件進行組裝,然後點火正式測試其聚變反應的效果。

  十月份。

  對於民眾來說剛過完節假日。

  但在未來科技核聚變研究所內卻始終處在工作狀態中。

  “院長。”

  “目前真空室中心磁體和環及磁體均已安裝完畢,馬上要進行低溫控制器組裝。”

  “預計三日後便能正式開始實驗。”

  “大家等這天可是很久了。”

  研究所核聚變裝置所在的空間內,三樓平台處裴洪印望著面前這個直徑足有九米高四層樓的大家夥,說話時毫不掩飾臉上的笑容。

  但因為未來科技的核聚變裝置采用的是複合形式設計,所以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有點特殊的麻花。

  這和其他實驗室內的托卡馬克裝置在外形上有很大不同。

  盡管面前的裝置放眼全球實驗室並不是最大的,但其輸出的能量絕對是真正的可控核聚變,這也正是仿星器的優點所在。

  屆時等實驗成功,便能再次縮小核聚變裝置,使其能運用到更多的領域中。

  面對裴洪印的匯報,徐磊並未直接開口回應,反倒目不轉睛的注視著正在組裝的低溫控制器。

  所謂低溫控制器是隔絕真空反應室內和磁體超高溫度的裝置,如果沒有這個裝置的話當核聚變反應開始,那高達十億度的超過溫度,足以徹底摧毀整個研究所。

  利用這台低溫控制器,把核心的反應室以及磁體包裹在內,便能保證外面的溫度正常和安全。

  不過當此裝置安裝完畢後,核聚變反應裝置的直徑也將達到三十米。

  “就定三日後吧,等下對外公布這個時間。”大致沉浸了十多秒後,徐磊收回目光看向裴洪印拍板做出決定。

  但不得不說眼看自家的核聚變裝置就要正式啟動,徐磊心裡多少還是有些擔心的。

  依靠腦海中的技術知識確實能複刻出真正的核聚變裝置,並且讓其穩定持續的運行,可這些核心組件畢竟是由他們製造出來的,誰也無法保證在實驗過程中會不會出現問題。

  若無法持續運行,那便標志著此次實驗的失敗。

  需要重頭來過。

  努力了這麽長時間,徐磊肯定不希望心血全部付諸東流。

  奈何眼下也只能看三日後的結果了。

  “你可要對自己有信心啊院長,總之我是非常相信這次能行的。”或許是看到了徐磊略顯凝重的臉色,裴洪印得到命令離開時還不忘拋出了這麽一句。

  對此徐磊則是嘴角微微上揚,浮現出一抹笑容。

  當天。

  隨著未來科技核聚變裝置的照片出現在網上,並通過研究所官方帳號發文稱會在三天后正式啟動裝置展開實驗後,頓時引爆了原本平靜的網絡。

  網友們無論如何都沒想到這麽短的時間內,未來科技就完成了核聚變裝置的建造。

  這份速度不知道比當年的人造太陽項目快了多少。

  盡快迎來了不少批判的聲音,認為這麽快造出來的東西肯定不行,但卻也吸引了很多觀眾的注意力。

  大家都想看看最終的實驗結果會是怎樣。

  未來科技究竟會再次創造奇跡,還是被迫草草收場。

  同時就在這個時候,坐落在廬陽科學島的人造太陽國際聯合項目也迎來了較大的進展。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