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烏龍局
第936章
大戰在驚蟄這一天爆發。
當時不管是李行哉還是野原火,其實都未做好萬全準備。而戰爭到來的如此之快,也是出乎雙方預料。
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烏龍事件。
李行哉在落鳳城屯下重兵,想著是用圍點打援的法子,盡可能多的消滅戎族的戰鬥力量。
雙方都派出探子在落鳳城附近巡邏,這一日, 雙方的巡邏部隊在野外碰上。開戰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江南兵落敗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初次交手便被擊潰,殘兵敗將慌張逃回落鳳城,還未入城便急的大呼小叫:“戎族打過來了,戎族打過來了……”
面對眼前的局勢,李行哉的神經自然是緊繃的, 他緊盯著敵人的動向。一旦敵人有異動, 必須快馬稟報。
落鳳城的守將不敢疏忽,立刻快馬加鞭報給李行哉。
李行哉知曉後大吃一驚,戎族這麽快就打過來了,野原火的性子就這麽急麽。
但敵人已經打過來了,李行哉不能不給出反應。沿江防線調動,由防禦姿態轉為進攻姿態。
野原火同時也盯著李行哉的動向,前線報過來李行哉兵馬調動,他得到消息後也很是震驚。
我還沒有準備好,你便要開戰,李行哉就如此好戰麽。
雙方都是同樣心理,野原火也立刻相應調動兵馬。
李行哉一見,果然前線戰報不虛,野原火要開戰了。
雙方幾乎同一時間向天下發了《討賊書》,號召天下諸侯與己方聯合起來。
在局勢尚未明朗前,大家也不敢輕易站隊。不過,當消息傳開後,包括程大雷在內的各路諸侯都是大吃一驚。
誰都知道戰爭必然會爆發,但誰也沒想到戰爭來得如此急。李行哉與野原火就這樣迫不及待麽, 他們又為這場戰爭準備了什麽?
事實上, 不管是野原火還是李行哉, 其實都沒有準備好。
當戰爭全面爆發後,戰爭之所以開啟的緣由已經沒人記得。
源源不斷的戰報傳到涼州,程大雷分門別類,分析江南江北兩地的狀況。這本就是一場勝負未明的戰鬥,戰爭一旦開啟,形勢變得更加複雜。包括程大雷在內的所有人,現在是全然看不透了。
當然,擔子不在程大雷肩上,程大雷也不用太著急。現在真正著急的人是李行哉和野原火。
不過,程大雷也並不是什麽事情都沒有做。當戰爭爆發後,程大雷第一時間便給出了反應。
出兵三水關,十日之內拿下汝南城,汝南城的戎族守將赫尾連被程大雷親手砍下腦袋。
在涼州窩了這麽久,程大雷終於勇敢邁出了第一步。之後,便再無動靜,按兵不發,爭分奪秒修築糧道,使涼州的糧草三日內可以抵達汝南城。
不過,程大雷的所作所為的確給大江沿岸如火如荼的戰事潑了一盆冷水,使戰爭的節奏稍微緩和。李行哉也好整以暇,做出準備應對野原火的強兵。
李行哉現在可以說是焦頭爛額。他坐鎮揚州城,前線不斷有戰報傳來,都算不上是好消息。江南軍與戎族交手,不說十戰十敗,畢竟是輸多勝少。
照這個趨勢下去,自己根本沒有與野原火掰手腕的資格,最後必敗無疑。
揚州城的文官武將聚在一起,商議眼下的戰況。形勢對李行哉極其不利,戎族不斷推進,估計用不了多久就會發動渡江戰役。
憑著大江天險,似乎也擋不住戎族的強兵。真如果被他們打到江南,自己拿什麽抵擋。
幸運的是,程大雷終於肯在這個時候出兵。戎族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防范西北,以免程大雷腦袋抽瘋,在前線打得熱鬧時,抽冷子在背後捅上一刀。
這緩和了江南的緊張狀況,但遠水解不了近渴,許多問題還是要李行哉親自解決。大家聚在一起商議,也商議不出切實可行的法子。
現在李行哉無比懷念楚雲生,楚雲生能謀善斷,面對這樣的狀況他一定有他的法子。
可惜,楚雲生已經在攻打揚州城時犧牲,李行哉身邊不缺謀士,但和楚雲生還是有一定差距。
許多事都須由李行哉親力親為。
在深思熟慮之後,李行哉做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決定:他準備禦駕親征,帶兵打過大江。
這樣的決定,自然遭到諸人的一致反對,大家聚在一起,希望改變李行哉的決定。
“陛下,這萬萬不可。”戚繼光率先言道:“戎族號稱野戰無雙,畢竟不是虛言。應對戎族騎兵,我們只能據險而守,消耗他們的糧草和人馬。依臣之間,我們甚至要將他們引入江南,利用戎族不通水戰這一點,將其擊潰。”
諸人你一言我一語,說得大概都是一個意思。等眾人都說罷心中話,李行哉擺擺手,壓住了七嘴八舌的聲音。
“諸位的話朕都聽到了,其中的道理朕也都明白。”李行哉道:“但據城而守,北地諸侯何嘗不是這樣做的,可結果怎樣?沒有一年時間,便被戎族掃平北地。他們犯過的錯誤,我們絕不能再犯了。”
“可當真是野戰,我軍沒有絲毫勝算。”宋遊渠道。
李行哉也並沒有否認這一點,開口道:“諸位,我們這場仗打的是什麽?”
諸人一片沉默,眼睛看著李行哉。
李行哉繼續道:“朕是李氏子孫,諸位是帝國子民。如今帝國半幅國土已經淪陷,北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此戰,我們要的不是不輸,我們要的是勝利。必須徹徹底底擊潰戎族,將帝國丟掉的顏面撿回來。”
“北地百姓人人盼著咱們打過去,戎族號稱百萬兵馬,其中又有多少帝國降兵?”李行哉緩緩道:“此戰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我們爭的是人心。所以我們不能被動防守,必須主動出擊。只要一場勝利,便可令天下諸侯群起應之,到時候一呼百應,戎族也不足為慮。”
這法子李行哉的確是經過深思熟慮,並不是一拍腦門決定的。如戚繼光這等人未必同意李行哉的看法,但李行哉一意孤行,大家也隻得聽之任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