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此生無悔入中華……(全書完)
“啊,親,你醒了。”
“喲,親們,數據怎麽樣了?咳,咳,咳……”
“親,你需要休息,之前太勞累了,都怪我們沒有及時發現,對不起。”
“呃,沒關系的,你說這一輩子吧,有一次燃燒自己的機會,很值得了。親,伱知道嗎,當年,就算是想燃燒一次自己,都沒有機會呢。對了,親啊,把手伸過來。咳,咳……親啊,我也就走到這裡了,請帶著我的夢,繼續,繼續走下去吧。”
是的。
這一條路實在是太曲折太曲折了。
哪怕有一系列從海外歸來的童鞋,這一條路也歷經了無數的困難。
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只是。
當年那個說回家種蘋果樹的童鞋,如今,蘋果樹真的種出來了。
“10,9,8,7,6,5,4,3,2,1。”
“起爆……”
“轟……一聲巨響。”
音樂響起。
【充滿鮮花的世界到底在哪裡
如果它真的存在那麽我一定會去
我想在那裡最高的山峰矗立
不在乎它是不是懸崖峭壁
用力活著用力愛哪怕肝腦塗地
不求任何人滿意只要對得起自己……】
“親,你知道嗎,從今天開始,我們的歷史,要分成兩段來寫。”
……
“凡哥最近去哪了?”
“不知道。”
“上次講完課後說是去旅遊,然後就一直沒有露面了。”
“凡哥不是導遊嗎,怎麽這次旅遊不直播了?”
“不太清楚。不過,凡哥說,他這次是考察九州。”
“九州,就是整個天下了?”
“嗯。”
“我去,這得花多少時間?”
“不知道,估計好幾年。”
是的。
至上次講課之後。
陳凡便一個人獨自前往九州旅遊。
之所以前往九州。
那就是。
陳凡想沿著先人的足跡,參觀天下九州。
只是九州實在是太大太大了,這一考察,足足用了陳凡三年時間。
在這三年時間裡。
偶爾也有傳出陳凡的消息。
有的說是在中州見過陳凡。
也有的說是在揚州見過陳凡。
還有的說是在青州見過陳凡。
三年之後。
當陳凡走完九州。
陳凡便打開了好久沒有打開的快抖直播。
看到陳凡突然出現。
一眾網友都以為看錯了。
“我的天,凡哥,你是凡哥?”
“不會是假冒的吧。”
“凡哥,你活了?”
盯著鏡頭裡面的陳凡,不少人無比的震驚。
隨之而後。
數萬萬網友不斷的湧入。
“凡哥,真的是凡哥。”
“如假包換。”
“凡哥,你這胡子也不刮一下?”
“呃,忘了。”
“凡哥,最近幾年你去哪了?”
“去了很多的地方。”
“那還去嗎?”
“暫時告一段落了。”
“這一次前往三年,絕對有很多的領悟,是不是?”
“領悟沒有多少,倒是看到了許許多多的風景,所以,就想與大家聊一聊。”
“已經搬好小板凳,凡哥,趕緊講,趕緊講。”
“這個,今天來不及了,回頭再講。”
摸了摸胡子。
這一段時間,還真沒有刮胡子。
這樣的形象講,還真有一些不太好。
還是先整理一下儀容,然後再開講吧。
“我去,凡哥,那你今天上線做什麽?”
“給大家發個預告啊。”
“頂你個肺,又來坑我們。”
眾人紛紛給陳凡豎起了中指:“這不是忽悠我們的嗎,你這個預告總得透露點內容啊。”
“倒也是。”
陳凡點頭:“那後面要講的,是一部大家可能都沒有讀過的書。”
“什麽書?”
“尚書。”
是的。
陳凡三年時間行走下來,準備講的書,就是尚書。
……
“許主任,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什麽好消息,台裡收視破記錄了?”
“沒有,但我想,只要請到他,一定可以。”
“他是誰。”
“陳凡老師。”
“陳凡老師不是去旅遊了嗎,好久都沒見他了。”
“許主任,您不知道,剛剛他在快抖上露了一下臉。”
“陳凡老師回來了?”
“嗯,不但回來了,而且,他還帶著他這幾年的感悟,想對眾人講一本書。”
“什麽書?”
“尚書。”
“什麽是尚書?”
“上古之書。”
“我去……”
……
是的。
要說這個世界最為古老的一部史書,那就是尚書。
如果要說其歷史。
大概是公元1000多年前,他就已經開始出現。
直至後代一眾先賢的增添,尚書得以成型。
雖然許量並不知道尚書講的是什麽。
但僅憑一句,上古之書,他便知道這部書的價值。
而且。
他感覺。
這部書可能遠遠比他想象當中的還要震撼。
一念至此,許量立即給陳凡打了一個電話。
“陳凡老師,我是許量,聽說您回來了。”
“許主任,你消息靈通啊。”
“陳凡老師,之前就給你打了好幾個電話,可你都關機了。”
“主要是不想被打擾。”
“聽說您準備開講尚書。”
“是的。”
“陳凡老師,要不到我們央視講?”
“呃,這個,有些趕不過來吧,畢竟,你們的節目也排滿了。”
“什麽排滿了,只要你來,你想插到哪個時間點就插到哪個時間點,你想到央視幾套就幾套。”
“真的?”
“必需的。”
“那1套,黃金時間,晚上20點。”
“沒問題。”
“OK。”
陳凡點頭。
許量問道:“陳凡老師,有需要安排的嗎?”
“之前典籍裡的中國舞台還保留了嗎?”
“保留了,一直為你準備著呢。”
“那就應該不需要太多安排了。”
“那行。”
一個星期之後,陳凡來到了央視。
與之同時。
典籍裡的中國《尚書》篇,也開始了他的排練。
……
“陳凡老師,我感覺,今天這場尚書,絕對要爆。”
“爆什麽爆,不要太激動,一會還要演出呢。”
“知道,陳凡老師,絕對不會讓您失望。”
典籍裡的中國一眾演員激動不已。
激動的是,他們參與了這樣的一個節目。
更為激動的是。
他們明白。
這一場節目,必然能產生巨大的轟動。
至於原因。
那就是。
尚書。
他不只是上古之書。
而是中華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最古老的文化來源。
通過這部書。
我們才能真正的了解,什麽才是華夏,什麽才是中華民族。
……
“兄弟們,央視1套,還等什麽?”
“早就在了。”
“哈哈,還以為你們守著快抖呢。”
“切,我早就知道央視1套會來截胡。”
“陳凡老師的課,央視就算是花再大的代價,也必需拿下。”
“那必需的。”
此時。
萬眾看客無比的期待。
當然。
還有現場的一眾嘉賓。
比之此前幾期典籍裡的中國不一樣。
雖然此前幾期典籍裡的中國也非常的火爆,現場也來了一眾知名學者,等等。
但是。
今天這一期典籍裡的中國,分明看到一些大佬的存在。
……
“還有3分鍾,陳凡老師,一會您上場。”
“嗯。”
後台。
一眾演員已經做好了準備。
當時間來到8點,陳凡從後台緩緩出現。
迎接陳凡的,則是漫天的掌聲。
“很高興能與大家再次相見,今天我們要講的,正是尚書。有人問,什麽是尚書?”
“尚書裡的尚通上,上書,也就是上古之書的意思。這個上古之書古到什麽時代呢,傳說,是從周公開始制定。但時間實在是太久太長了,最早版本的尚書早就失傳。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一眾先秦諸子便根據此前他們得到的一系列版本,重新修編了尚書。”
“不過至秦一統天下之後,秦朝下令焚燒了許多先秦之時的古籍,尚書亦在其中。有一位叫伏生的博士,他冒死將尚書藏於家中牆壁。只是秦朝雖然統一了天下,但很快二世而亡。伏生也轉轉逃亡了幾十年,待重新回到家時,卻是發現家裡所藏的尚書損失過半,僅剩下28篇。”
“為了將尚書傳承下去,伏生重新整理,然後教授與世人。漢文帝知道有伏生這樣的一位大儒,於是就想請伏生到京都。可是這時的伏生已經90多歲,為此,漢文帝便派了太常使掌故“晁錯”親自來到伏生府中,隨即伏生便將尚書傳授於晁錯,至此尚書得以流傳。所以人們便稱,漢無伏生,則《尚書》不傳。有《尚書》而無伏生,人亦不能曉其義……”
陳凡剛解釋完。
一個巨大的屏風緩緩拉開,出現了一位老年白發的儒者。
這位儒者,正是伏生。
一場情景劇,卻是將伏生一生的經歷以及傳承尚書的典故演譯了出來。
隨之而後。
陳凡則開始再次介紹《尚書》。
……
“尚書其實就是一部史書,也可以稱之為中國最早的一部史書。這部史書從堯開始,一直記錄到周朝。那麽,我們就從尚書當中的《堯典》開始,講述尚書。”
畫面當中。
出現了一位部落首領,這個人,正是堯。
“至炎黃一統天下之後,天下進入到相對安定的時期。堯是黃帝的曾孫,因為封於唐,所以又叫唐堯。二十歲時,堯代帝摯成為了首領。只是唐堯當政初期,天文歷法還很不完善,百姓們因為不知道四時變化而經常耽誤農時。為了掌握氣候的變化規律,他派羲叔住在叫明都的地方,觀察太陽由北向南移動的情況,以白晝時間最長的那天為夏至,並參考火星的位置來校正;派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觀察日落的情況,以晝夜平分的那天作為秋分,並參考虛星的位置來校正;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觀察太陽由南向北移動的情況,以白晝最短的那天作為冬至,並參考昴星的位置來校正。二分、二至確定以後,堯決定以366日為一年,每三年置一閏月,用閏月調整歷法和四季的關系,使每年的農時正確,不出差誤。”
“年老之後,堯考慮到年紀已大,就想尋訪賢人帶他治理國家。這時,四方諸侯之長向堯推薦了舜。舜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於是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了才乾和高尚的人格力量。
“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他到了哪裡,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最終,堯就將位置傳給了舜。”
上古之時並不是所謂的家天下。
他們傳位的方式,那就是禪讓。
也就是誰有賢德,誰就當這個族群的首領。
所以後面歷代帝皇想要得位的時候,最為仁義的,也就是禪讓。
雖然這個禪讓很多時候並不是真的禪讓。
“舜觀察了北鬥七星,列出了七項政事。於是向天帝報告繼承帝位的事,又祭祀了天地四時,祭祀山川和群神。隨後,舜到東方巡視,到達泰山,舉行了柴祭。對於其他山川,都按地位尊卑依次舉行了祭祀,然後,接受了東方諸侯君長的朝見。協調春夏秋冬四時的月份,確定天數,統一音律、度、量、衡。”
當講到這裡之時。
一眾看客無數不解的難題,通通在這時全部得到解開。
原來。
早在堯舜的時候,他們便知道了四時,也制定了歷法。
甚至,還會懂得用閏月。
而到了舜的時候,卻是更進一步。
統一了音律,度,量,衡……
這其實就是中華最早的大一統思想。
接著。
陳凡繼續。
舜過來,則是禹。
唐堯傳給禹,也是通過禪讓的方式。
“在舜年老之後,舜感覺自己兒子商均不肖,於是就將帝位傳給了禹。這個禹,就是之前講過的大禹治水的禹。為了治水,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用時13年,禹治理了天下洪水。後來,舜就將位置傳給了大禹。不過,大禹不僅僅治水有功。在他繼位之後,他進一步修編了歷法,將寅月稱之為正月,也就是一月。與之同時,因為他治水的足跡行走了天下。於是,他就將華夏分為九個地方,這九個地方,也就是現在我們的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講到這裡。
陳凡突然問了一句:“華夏為何一體?”
台下。
所有人皆是一震。
這個問題對於他們來說,或許之前他們怎麽想也不會想明白。
如果是之前。
他們會說。
華夏應該是經歷幾千年不斷發展而來,所以成為一體。
但現在。
他們卻是發現。
自己錯了。
不但錯了。
而且錯的非常離譜。
當知道大禹定九州的典故之後,他們有了一個共同的答案。
異口同聲,眾人回答:“華夏,自古一體”。
……
(全書完)
寫到這裡,大白這部《我,譜寫中華上下五千年》就此結束。
其實之前是準備多寫一些近現代歷史的。
不過很多內容也不太好寫,所以有不少內容都簡化寫了。
雖然這本書字數不多。
但總體來說,大白還是比較滿意的。
中華上下五千年。
大白也算是將五千多年歷史,五千多年文化,也給說得比較詳細了。
特別是寫到後面。
大白更是激情燃燒。
華夏何為一體?
華夏自古一體。
最後。
大白想說一句:“此生無悔入中華,來世還在種花家。”
謝謝大家。
我們新書再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