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在下,中醫黃素》第157章 中醫循證醫學的嘗試
  第157章 中醫循證醫學的嘗試

  中國中醫研究院,孫教授的辦公室。

  黃素和魏萊在辦公桌對面剛剛坐下,兩人一同問道:“導師,您叫來我們有什麽事?”

  距離黃素的博士生考試已經過去了一個月,黃素以筆試和實操雙雙優異的成績成為了孫教授的博士生。現在黃素對孫教授也正式改了稱呼。

  孫教授在辦公桌碼放的文件中翻出一張報紙遞給黃素道:“黃素,你看看這個。”

  黃素茫然地接過報紙,翻開一看竟然是一份草原日報。

  黃素心中不由得疑惑起來:導師一直在京城,手上怎麽會有草原市的報紙。

  當黃素翻開報紙觀看裡面內容的時候,發現竟然是采訪自己的那一期。

  黃素疑惑地看向孫教授問道:“導師,這是……”

  黃素這才發現,自己來京城考孫教授的博士生,背後有太多自己不知道的東西了。

  孫教授也直言不諱地道:“這是你老師陳靜山郵寄給我的報紙,正是因為看到這份報紙,我才決定給你一次考察的機會,顯然你的醫術醫德都通過了我的考察。”

  孫教授沒等黃素說話,又自顧地說道:“自從循證醫學被提出來,中醫界對循證醫學一直非常重視。199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舉辦高級培訓班時,就邀請專家赴會介紹循證醫學等知識和進展,1999年,張伯禮、劉保延等專家學者形成了‘一要學、二要用、三要知道局限性、四要創新中醫中藥循證評價方法’的指導思想。但是這麽多年的研究下來,空有指導思想,卻依然無處著手。”

  中醫自從循證醫學誕生的那天起,就沒停止過循證醫學與中醫結合的探索,從成立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整合國內外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力量,集中力量辦大事,到首次提出了“循證中醫藥學”概念,中醫就從來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

  稍作停頓,孫教授望向黃素問道“黃素你怎麽看中醫和循證醫學?”

  黃素聯想到自己曾經采訪的內容結合孫教授研究的領域,多少已經猜到了導師的想法,辦公桌下面的腳不由得激動地顫抖了起來。

  如果這件事情真的成功了,就是中醫在循證醫學的一次重大嘗試和突破,或許可以提前促進中醫循證醫學的發展。

  也不至於直到一九年以後才成立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但那並不是黃素心眼中最完美中醫循證醫學,中醫藥循證只能是中醫循證醫學的一部分,並不能完全代表中醫循證醫學。

  黃素知道這次回答非常重要,第一次感受到或許自己的一句話就能改變未來中醫的發展。

  黃素感覺到自己呼吸出現了紊亂,心跳也在加速。

  孫教授和魏萊都齊齊望向黃素,房間內瞬間陷入一片安靜之中,辦公室唯一能聽見的就是牆上鍾表指針走動的滴答聲。

  看見黃素一直在沉思,孫教授也沒有催促他,靜靜等待黃素整理好思路。

  許久,當在心裡打好腹稿以後,黃素才開口緩緩說道:“我依然保持我的觀點,療效永遠是衡量醫學的唯一標準,如何體現出療效,臨床記錄統計出的治愈率、有效率形成的循證證據就是證明。”

  “然而中醫看上去仿佛和循證醫學就是對立的,中醫講究的是一人一方,因人而異的精準治療,加之每個醫生用藥習慣的不同,同樣的證候,不同的醫生開出來的方子也是截然不同的。”

  “這就是為什麽西醫自從提出來循證醫學,把中醫扣上經驗醫學的帽子,我們無法反駁的原因。因為你無法證明你開的方子的有效率是多少?治愈率是多少?多少人有過不良反應?因為每個人的方子不同,中醫根本就拿不出臨床數據做證據,所以西醫說我們是經驗醫學,我們也無從反駁。”

  黃素稍作停頓後繼續道:“西醫現在就是拿著循證醫學來‘循證中醫’。所以我們在探索中醫的循證醫學的時候,不要陷入‘循證中醫’的誤區,而是要堅定做‘中醫循證’。”

  聽到兩個新鮮詞匯,孫教授也提起了興趣道:“那你說說什麽是‘循證中醫’什麽是‘中醫循證’。”

  黃素繼續道:“兩者區別很大,‘循證中醫’是用西醫的循證醫學體系證明中醫是否有效,而‘中醫循證’則是中醫進行自我證明。正如我在這份報紙采訪中說的,中醫和西醫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體系,我們不能在西醫劃定循證醫學的框框裡找尋答案。應該走出一條具有中醫特色的循證醫學道路。”

  孫教授繼續問道:“那你認為中醫特色的循證醫學道路應該是什麽樣子的,這條路該如何走,又該怎麽走?”

  黃素稍作思索後,在心裡打好腹稿後道“西醫循證醫學的證是驗證,而我們中醫循證醫學的證就應該是證候。”

  “西醫學以基礎研究為導向,絕大多數新藥、新技術均首先產生於基礎研究和動物試驗,然後在人體上進行前瞻性、驗證性試驗研究。為得到人體確切證據,必須嚴格控制各種影響因素,所以說他們自以為科學的驗證,其實是最不科學的,他們所有的人體驗證都是在最理想的臨床試驗環境下進行的。然而當藥物真正進入到複雜的臨床環境後,就會出現各種問題、比如未知的副作用,未知的伴生症狀等等。”

  “而我們中醫學最大特點是‘從臨床中來,到臨床中去’,我們中醫的循證醫學應該是在前人經驗基礎上,在不斷解決臨床難題的積累中,把個人的臨床經驗逐步提煉升華為適應於群體的新方藥。”

  聽到黃素的這句話,一直在身邊作為看客的魏萊,現在望向黃素的眼睛都是亮的。

  難住多少中醫大專家大學者的問題,就被黃素輕輕飄飄的一句話就給解決了。

  魏萊雖然不敢想象,但是細細琢磨黃素說的話,還真有那麽一點道理。

  孫教授沒有理會魏萊的驚訝的異樣,繼續問道:“就像你在報紙上面舉的血崩的例子一樣?”

  黃素撓了撓頭故作害羞地道:“那只是我的一個大膽假設罷了。但是……”

  黃素稍作停頓繼續說道:“從導師您一直給我講解您多年治療腫瘤的經驗後,我的思路就變得更加清晰了。”

  “哦!”

  黃素的話,提起了孫教授更大的興趣問道:“說說你的什麽樣的思路。”

  黃素繼續道:“您在給我講解您治療腫瘤經驗過程中,您已經總結出了針對不同腫瘤的不同的常用中藥和經方。並且您三十年的行醫經驗有著大量的臨床數據支撐,只要我們對您的臨床數據稍作提煉就能得到適用於群體的中醫治療腫瘤的新經方,可推廣到所有符合證候的腫瘤患者。”

  “黃素,你的思路和我想到一處去了。”孫教授十分欣賞地看著黃素,說出了把兩人叫來的目的:“今天把你們找來,就是想選定用那種腫瘤,作為中醫循證醫學的首次臨床驗證探索。”

  黃素激動地緊緊握住拳頭,孫教授叫自己過來完全和自己猜測的一樣。

  黃素第一次感受到了,未來中醫的發展,真的有可能因為自己這個重生的小翅膀發生改變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