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回報太子
韓攸寧道,“太醫們醫術高超,定然能保郡主無虞。”
王貴妃嗤笑,“當著本宮的面,你不必如此說些虛頭巴腦的話。本宮不愛聽。”
韓攸寧笑了笑,不說話了。
王貴妃一直對她有敵意,今日與她說這些也不知是試探還是別有目的。胡明珠是王太后的掌上明珠, 如今生死難料,她還是莫要摻和進來。
王貴妃瞥了她一眼,頗覺無趣,“本宮若想害你,明面上就動手了,才懶得與你玩陰的。”
韓攸寧笑道,“貴妃娘娘說笑了, 我實不會說話罷了。”
王貴妃冷哼,“跟你娘一樣,什麽都不必說,就有人巴巴地替你把什麽都做了。”
“我娘?娘娘似乎和家母頗為熟稔。”
王貴妃低頭繼續打香篆,“不熟。”
——
禦書房。
趙承淵翻看著奏折,將奏折按輕重緩急分類。
慶明帝則先批閱緊急奏折,那些不太緊急的擱置一旁。
他將一份奏折批閱完合上,捏著眉心道,“朕都說了,那些不緊急的你來批閱就是,朕只需過一遍眼就好。你偏不肯替朕分擔。”
趙承淵又將一份奏折放到慶明帝手邊,“臣弟不可僭越。”
慶明帝無奈地歎了氣,“你啊。”
他將手中的奏折看了一遍,“又是請旨任命新兵部尚書的。如今羅尚書在獄中, 兵部事務繁多,沒有尚書主事的確多有不便。七弟以為, 誰能勝任此官職?”
趙承淵淡聲道, “臣弟不知, 不過如今既然鎮國公兼任著, 想必他是能勝任的。”
慶明帝眸光一動,抬頭看他,“鎮國公?”
趙承淵道,“如今兵部鬧出兵符密文外泄之事,事關重大,還是尋個穩妥之人掌管為好。鎮國公是皇兄表兄,是母后親侄子,定然是再穩妥不過的。”
“就在前幾日你還不偏不倚,今日怎麽替鎮國公說話了?”慶明帝淡聲道,“聽說你來之前遇到了鎮國公,可是他與你說了什麽?”
趙承淵淡淡一笑。
慶明帝冷聲道,“他已經是首輔,總理朝政,還想將兵部徹底攥到手裡。如此,豈不是大周的武將文臣都受他統管,這大周,也要成王家的了。”
趙承淵微笑,“總歸是自己人, 現在是多事之秋, 穩妥些沒壞處。”
慶明帝:“羅尚書穩妥了一輩子, 你以為會是他將兵符密文外泄的?”
趙承淵道,“工部雖製造兵符,可各軍營甚至不同駐地守軍兵符各有不同,工部並不清楚哪個是定北軍契州的兵符。是以,密文泄露,只能是從兵部。”
慶明帝摩挲著玉扳指,良久之後,方道,“也不見得。兵部可是內閣首輔統管,一切奏折文書鎮國公都可以過目。”
趙承淵笑著搖頭,“皇兄該明白,最不會和三皇子合謀的,便是鎮國公了。”
慶明帝道,“太子在邊城,邊城缺兵少將,鎮國公擔心自己的外甥出事,臨時與三皇子達成一致又有何難?”
趙承淵道,“既然二人是臨時達成一致,必然是互幫互助,如今三皇子身陷囹圄鎮國公又頗為落井下石,便就說不通了。那麽三皇子冒險去為太子解困又是為何,以德報怨?他去年可是被太子親手送進的詔獄,岑家被抄斬、德妃之死,太子或多或少也脫不了乾系。”
慶明帝蹙眉,二人之間如此大的生死仇怨,三皇子哪怕心胸再開闊,恐怕也難以說服自己冒險去幫太子。
“這麽說來,你是以為,三皇子和羅尚書合謀?”
趙承淵道,“既然三皇子和鎮國公合謀解釋不通,那只能是和羅尚書合謀了。”
“那他們倆合謀冒險出兵,又是為何?三皇子此時就不記恨太子了?”
趙承淵笑道,“這個臣弟也沒想明白,不過總比前者更合理可信一些。”
慶明帝看著他,“朕還以為,你不會幫王家。”
趙承淵道,“臣弟曾以為,太子不會幫安陵候府。西北一戰,臣弟對他刮目相看。”
慶明帝起身,踱著步子,“太子心性堅韌,也出乎朕的意料。只是,國法人情,不可混淆。你即便要還人情,也不可拿國事來還。”
趙承淵笑著起身,“所以,皇兄還是莫要問臣弟國事為好。現下臣弟沒原則得很。”
慶明帝擺手,“罷了,你身子還沒好利索,早點回去歇息吧。”
趙承淵負手出了禦書房。
慶明帝淡看了吳儉一眼,“晉王說的,你可信?他當真在回報太子?”
吳儉呵呵笑道,“晉王似乎還是頗不喜鎮國公,不過對太子,倒的確是投桃報李了。”
“怎麽說?”
吳儉道,“太子府長史去襄平府向晉王求教解困之法,晉王若無心相幫,完全可以繁衍了事。他卻給梁長史支招,讓他去劍州求助定國公世子。若不是真心相幫,怎會出這種拖定國公府下水的主意。”
慶明帝點頭,“嗯,是這麽個道理。只是,晉王信鎮國公,鎮國公便當真可信嗎?”
吳儉呵呵笑。
慶明帝冷哼,“越是眾口一詞,事情便越不可信。”
吳儉躬身附和,“皇上聖明。”
慶明帝踱步到龍椅後,看著牆上的寶劍,他兩次動了殺三皇子的念頭,兩次都是三皇子有謀逆大罪,罪無可赦。
這兩次三皇子身陷囹圄,說到底皆是王家推動的結果。
三皇子出兵雖證據確鑿,可他冒險相幫太子,無論如何都解釋不通……
慶明帝忽而轉身,“三皇子說他未出玉明府半步,若他說的是真的呢?那拿虎符領兵的人是誰?”
吳儉撓頭,“這個……奴才猜不出來。總歸得是個厲害人物才行呐,三皇子武藝高強,豈是旁人易容假扮一下就能蒙混過關的?”
慶明帝來回踱著步子,“厲害人物,功夫能趕上三皇子的人,可不多。”
吳儉不再接話。
門外小太監晃了一下。
吳儉出去一趟,回來便帶了幾分憂色。
慶明帝問,“出了什麽事?”
吳儉上前低聲稟道,“回皇上,南漳郡主流鼻血,血流不止。太醫診脈,說是血證。”
慶明帝目光一沉,“血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