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回到山溝去種田》第428章 《出師表》的另一種讀法
  第428章 《出師表》的另一種讀法

  第四百二十九章《出師表》的另一種讀法

  於丫頭也笑道:“在武侯祠說先生壞話,你也不怕他拿雷劈你!”

  李君閣賊笑道:“這個我還真不怕,這裡可是漢昭烈陵所在!劉備大BOSS還沒發話呢,先生在這裡其實也是陪祀!等他的報告打上去批下來,我早跑沒影了!”

  笑鬧了一場,大家又去看嶽飛手書的《出師表》。

  李君閣說道:“先給你們打個預防針啊, 雖然這出師表書法清妙,不過據考證並不是嶽飛所寫,是明代書法家白鱗的偽托。不過字是真的好看,如飆風快馬,長槍大陣,頗具將風,非常值得欣賞的!”

  梁慧麗翻著白眼:“你太討厭了!把我們心目中的美好一個個打破很得意是吧?”

  李君閣哈哈大笑:“剛剛我們才鑒賞過一幅對聯:勤王事大好兒孫,三世忠貞,史筆猶褒陳庶子;出師表驚人文字, 千秋涕淚,墨痕同濺嶽將軍。別管文字是真是偽,這都是一種美好的精神寄托和向往,這是對千年來中華大地上忠信的褒揚。”

  “文學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放到這裡是一個道理,我們讀書,先是看到歷史和世俗給武侯和武穆這兩個人的定位;”

  “然後是研究這兩個人生平事業,推敲揣摩真實的他們和歷史塑像的區別;”

  “最後是更好地理解這兩個人作為華夏文明精神符號所代表的意義。”

  “大家都稱道此文中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個說法。可在我的心目中,這篇文章中‘志慮忠純,貞良死節’八個字, 比‘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高一層。”

  “這八個字,應該是歷代入仕者的良心, 不管他們有沒有照此行事, 但是這絕對是他們向往的目標所在。”

  “我相信即使是歷史上的那些大漢奸, 大佞臣,中夜夢回的時候,這八個字,絕對也是拷問其靈魂的一道炮烙之刑!”

  於丫頭和劉程先還好,梁慧麗卻聽得面色鄭重,連連點頭。

  不過轉眼又聽見李君閣說道:“其實現在有種爭論,說這前後出師表,都有可能是偽作……”

  梁慧麗怒了:“你又來了!”

  李君閣哈哈大笑:“真的有這個說法,其實我也有些懷疑。”

  梁慧麗說道:“是嗎?”

  李君閣說道:“我這是出於對出師表的文字分析,產生的這個疑問,先聲明沒有任何證據啊。不過如果不是偽作的話,那我只能對孔明先生和劉禪二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了。君臣能相得如此,實在是讓人感佩啊。”

  梁慧麗說道:“什麽意思?”

  李君閣指著文字道:“看這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什麽叫引喻失義?用蜀州話說就是亂求扯,求沒名堂,說話都抖不伸展。這真是父輩教訓娃子的語氣啊!”

  “雖然劉備讓劉禪事諸葛亮如父,可諸葛亮作為一個臣子,真就能對這身份坦然受之?這語氣,跟諸葛亮謹慎的為人有點不符啊……”

  “還有這裡,‘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這不是拿爸爸的醜事打娃子的臉嗎?通過這種方式來抬高自己,順便顯擺自己的老資格?”

  “這就好比跟小董事長說,當年你爸爸老董事長不太懂事,差點就被別人打得叫爸爸。幸虧老子教他做人才走到今天……”

  “這在職場倫理學上有點說不過去吧?你們說,以孔明先生的聰明智慧,會犯這種錯誤?”

  “還有這裡,‘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還有這裡,‘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啥意思?翻譯過來,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

  “不是我想天天盯倒你娃,這是老董事長安排的。等等這不是空口白話喲!你爸爸有遺囑的喲!法律都承認效力的喲!”

  “這不是一再抬出父親來壓兒子,強調自己是顧命之臣嗎?”

  “中間還有一段數人頭,看這裡,侍中,侍郎,尚書,長史,參軍,還有這個將軍向龐……這是亮肌肉嗎?他們都是你的人?從軍隊,朝堂,甚至是內庭,你都已經全面把控?這是要逼著阿鬥哭瞎的節奏?”

  “如果換成是我,即使有孔明先生在蜀漢的地位,這些話,我是絕對不敢對劉禪說得如此直白的。”

  “推己及人,要是劉禪讀到這篇表文,我相信我能想到的這套思路,他也應該能想到。這是帝王心術決定的……”

  “這篇文章,多數人都是站在諸葛亮的立場去解讀,那自然是高山仰止萬古凌霄。可是要是站在劉禪的角度去讀一讀,他心裡可不一定會舒服。”

  “你說要是一般的君臣關系,做皇帝的得對自己這樣的手下多麽忌憚?但是諸葛亮偏偏就這樣說了,這不是君臣相處之道的常態啊。偏偏還收錄進了陳壽的《三國志》,這就太值得玩味了。”

  梁慧麗說道:“那只能說明諸葛亮正大光明,不計後果也要喚醒劉禪對時局的焦慮感。”

  李君閣搖著頭道:“梁丫頭,先生他不是單身,他有家族,有妻子,有後人,有追隨者,不可能全無拖累顧忌。他真不怕自己死後受到霍光那樣的清算?”

  “我倒是覺得有兩種可能,其一,《前出師表》真系偽作,後人模仿前人說話,那當然可以肆無忌憚,表現出一種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能臣狀態,說白了就是一種YY,沒有考慮實際情況。”

  “其二,如果是真的,那諸葛亮對劉禪就太了解了,劉禪對諸葛亮也太了解了,他們間的交流,才能達到這樣的程度,我只能說這就是君臣相得,放言無忌。真如大蘇評價的那般:‘簡而且盡,直而不肆,大哉言乎!’。也如你所說,先生正大光明!”

  說完轉頭問梁慧麗:“梁丫頭,你願意相信哪一種?”

  梁慧麗默然了一陣:“我還是願意選後者,我寧願相信世間有這樣的政治家,歷史上有這樣的君臣。”

  李君閣也喟歎一聲:“其實,我也願意選後者。如果是真的,我會推翻對諸葛亮的一切負面評價。或者只有他,才敢在君王面前直而無忌地發出如此振聾發聵的聲音。”

  “無論如何,這樣的人,考究他過往功績,研究他的文字表章。能夠不計個人得失身後安危,用心良苦地勸誡自己的君主,是擔得起‘志慮忠純,貞良死節’這八個字的,雖然還是出於對自己集團利益的考慮,卻已不容易了……”

  梁慧麗都要抓狂了:“你這個百分之百的懷疑論患者!最後那句給我收回去!”

  看完碑帖,幾人又去轉了轉博物館,錦鯉池,然後從另一邊出來,來到了錦裡。

  錦裡就是武侯祠邊上一條步行街,幾人在步行街上走著,看著笑語盈盈的人群,李君閣吟道:“‘他年錦裡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余’。這份情懷,在現在熙熙攘攘的錦裡上走著,可是再也找不到了。”

  “立德,立功,立言,是所謂儒家倫理思想裡的三不朽。”

  “諸葛亮一生著述不豐,但是可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立德立言,都在他的《誡子書》,前後《出師表》當中體現出來了……”

  “但是讓千古後人為之扼腕的是,先生的事功,相比於他的理想來說,僅能算是中道而沒。所以才會有老杜的‘長使英雄淚滿襟’,有小李的‘梁父吟成恨有余’了……”

  梁慧麗說道:“我倒是不這麽認為,求仁得仁就可以了,至於能不能成功,半是人力,半是天意,孔明先生這樣,也算是盡力而為了。”

  於丫頭卻不會觸景生情,大咧咧地說道:“你們這都是看三國掉淚,替古人遺憾!孔明先生有靈,還要笑話你呢,自己都皮得沒型了,還好意思說我的不是?”

  李君閣哈哈大笑:“於丫頭這見識可以說是通透!哈哈哈是我矯情了!”

  心情一換,頓時感覺錦裡更熱鬧了,兩邊都是賣小吃,賣三國特色小禮品的小店,幾個人一邊走一邊吃,沒一會就吃了個半飽。

  吃完出來,劉程先送各人回家,李君閣開著自己的中巴到機場附近找了一家賓館住下,等著明天接人。

  第二天一早,李君閣去機場。

  沒一會,哥大五人組出現在侯客區。

  Alice和Shirly倆妹崽笑著就撲了過來:“Jungle!想死我們了!”

  李君閣拍著倆妹崽的後背:“哎呀越來越漂亮了,老伯還好吧?還有你們爸媽。”

  倆妹崽笑道:“挺好的,哎呀安妮老師可算把我們從爺爺的魔爪下面解救出來了!”

  李君閣笑道:“就怕是才出狼窩又入虎穴喲!你們確定真要用傳統方法收稻打米?”

  倆妹崽還沒有答話,粽粑在後面顯擺肱二頭肌:“Jungle!看我們練出來的肌肉,就是要來收稻子的,就問你怕不怕!”

  李君閣跟兩位拿拳頭打招呼:“一身死腱子疙瘩,只怕到時候一百斤谷子就壓趴下嘍!”

  說完又對黑人大媽打招呼:“嗨!白嬸!”

  黑人大媽咧嘴笑道:“Jungle,你會不會傳統的收稻和打米啊?我們的飛機過來的時候,下面就跟戰場一樣,到處都是火,好嚇人!”

  李君閣笑道:“那是郊縣的老鄉們在燒秸稈還田呢。這事情,嗐,也不知道該怎麽說。說是影響環境吧,這都燒了上千年了;說是合理吧,這幾天空氣又實在是那啥;要不燒吧,老鄉們處理起來還真有難度……為難死政府了。”

  白嬸說道:“那我們李家溝也要這樣處理秸稈嗎?”

  李君閣說道:“我們那裡不用,他們這是要迅速利用土地,放水乾田收稻子,收完燒秸稈,然後馬上又要種蔬菜。我們李家溝的梯田不放水,還要接著養魚,稻草要還田做綠肥,耕作模式不一樣。”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