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耕耘貞觀》第403章 三百五十三萬戶
  侯君集率領唐軍理所當然的暴打高昌,西域諸國尤其是焉耆國果斷貼了上來。

  某種情況來說,這一次戰爭的導火索就是這焉耆國想要分潤高昌在絲綢之路上的利潤,所以向大唐告狀。

  現在看大唐把高昌給滅了,焉耆國找侯君集要求歸還被高昌擄掠走的焉耆國百姓。

  侯君集思索了一下,倒是沒拒絕。

  該怎麽說呢,侯君集這個家夥,在很多外交的處理上,很有大國風范。

  類似於那種只要你成為了我小弟並不挑事,那我就會作為老大哥照顧照顧你。

  所以,哪怕侯君集知道自己厚著臉皮強行說這些焉耆國人是高昌人,然後擄掠會長安能夠獲得大量收入。

  但在侯君集看來,若這般做那自己身為大唐統帥的臉那就丟光了。

  不能說這種外交風格到底好不好,但正是這種外交風格,至少讓大唐暫時還沒打算深入西域情況下,能對西域一眾勢力起到非常好的安撫作用。

  畢竟隨著西南吐蕃,西北高昌,大唐周邊環境逐漸安定,在如此的情況下,大唐也開始騰出手來去對付東北邊的高句麗了。

  只不過,李世民則是在翻閱著唐儉送過來的報告,有些意外道:

  “如今我大唐人口有三百五十三萬戶了?”

  “回稟聖人,此人口數據,前後核對過三次,確保無誤!”唐儉很是嚴肅道。

  歷史上,大唐貞觀十三年進行偵查的時候,一共是三百零四萬戶。

  即使如此也已讓李世民相當高興,因為上次大唐人口普查武德七年有二百一十九萬戶。

  可以說,整個大唐的人口穩定增長,本身就說明貞觀之治最顯著的成果。

  只不過,李世民並不知道,因為李泰的努力讓大唐人口比歷史上在貞觀十三年進行人口普查時多了五十萬戶的百姓。

  這五十萬戶,有因為農業學府研究的出的各種生產工具與生產模式,使得百姓能夠獲得更多的糧食,從而讓更多的百姓成家立業,開墾田畝。

  這五十萬戶,有因為醫舍與醫行走體系相互的配合,讓醫生盡可能的救治大唐的百姓,從而在無形間提升了大唐百姓的壽命,延長了他們的勞動時間。

  這五十萬戶,有李泰每次出現災荒,便會果斷派人去受災的地區進行招募人手,就近能安置就將他們安置,若不能安置就將他們拉過去修路。

  以及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李泰通過勞動改造的方式,讓異族人接受大唐文華,學習大唐語言,幫助他們融入到大唐中,使得他們成為新的大唐百姓。

  整個大唐,人口主力終究還是在北方,而真正的精華更是中原地區。

  李泰以幽州,洛陽,余杭幾處建立了農業學府,並且從裡面出來的學生更扎根在基層。

  從余杭到幽州順著大運河是整個大唐的最精華地段,而隨著李泰的布局,這些地方的人口難以隱瞞,那大唐人口查詢起來也比歷史上的更加詳細。

  只不過,很多都是唐儉或者李世民都看不到的。

  他們也許能感受到李泰弄出來的東西,對大唐的人口恢復有著一定的作用。

  但卻絕對沒有想到,因為李泰的努力讓大唐人口比歷史上多出了六分之一,多活了整整五十萬戶,近乎兩百五十萬上下的驚人人口。

  對李世民來說,看著在自己治理下,大唐人口以驚人速度恢復,心中也非常滿意這成就。

  心中懷著等到侯君集討伐高昌歸來,再休養生息幾年,等到幽州那邊的物資儲備充足,便能討伐高句麗了。

  說實話,對於李世民來說,高句麗是一定要解決掉的。

  不然對大唐來說,北邊有這麽個政權存在,對華夏腹地實在是太危險了。

  以前沒有船隻還沒有感覺什麽,但隨著現在船支從廣州到幽州只需要半個月便是能夠在順風的情況下到達,這不得不讓李世民對高句麗感覺到了幾分緊迫感。

  高句麗的船支只要哪天在大唐的河北道沿岸登陸,那整個河北道說不定都會成為戰場。

  這是李世民絕對不想要見到的,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渤海成為華夏內海。

  李世民心中思索著,“過個幾年是不是讓青雀回幽州去,讓他坐鎮幽州來調度幽州後勤?又或者這一場戰爭交給他來,看看他是不是藥師所說的大戰役統帥?”

  雖然此刻的侯君集討伐高昌,但李世民心中卻已經思索著征伐高句麗的統帥。

  侯君集倒也不是不行,只不過李世民感覺侯君集想要壓住李泰手下的人,怕有些困難。

  沒什麽,因為王玄策算是踩著侯君集上位的,所以李泰手下的人會天生看不起侯君集。

  至於王玄策……在王玄策的前面還有那麽多的將領呢,論資排輩都排不到他。

  但不論怎麽說,有了這三百五十萬戶的人口,對於李世民來說,行政的底氣卻是足了不少。

  李世民看看唐儉,開口道:“聽說你在洛陽待了一段時間?”

  “啟稟聖人。”唐儉沒想到李世民居然會突然問出這問題,連忙說道,

  “臣向魏王討了一些幫助,這次多虧了魏王,臣在河南道的勘察才順利的進行下來!”

  “看起來青雀的農學社在一些關鍵問題上的確是挺好用的。”

  李世民聽到唐儉的話,倒是點頭道:“唐卿你此次普查人口有功賜銀青光祿大夫。

  青雀也算是幫了一點小忙,便是赦免洛陽囚大辟以下,以及免洛陽今年賦稅一年!”

  “萬萬不可!”唐儉聽到了李世民的話,連忙跳出來說道,
  “聖人,洛陽賦稅如今可佔了總賦稅的十之一二,您若赦免了,尚書省怕不要瘋!”

  “……”李世民聽到唐儉的話,倒是不由苦笑,“說習慣了。

  青雀這太能賺錢也不是什麽好事啊,哪怕朕想要免除洛陽一年賦稅,卻也做不到了!”

  唐儉倒是低頭,表示自己什麽都不知道,開玩笑,免除什麽也不能免除魏王的賦稅啊。

  不是說朝廷上下指望著魏王的花銷,而是魏王也太能賺錢了,肯定盡可能幫魏王花錢啊。

  “那便賜予洛陽七十歲以上老人酒食,以賞賜青雀吧!”李世民不由揮手道。

  唐儉聽到李世民的這話倒是沒有再跳出來。

  原本唐儉還擔心東西能不能真送到這些過七十歲的百姓手裡,但想想,魏王在城市中有不良人,農村有農學社,至少在洛陽這些物資性質的獎勵,是真能送到百姓的手中的。

  “魏王,還真是受到聖人的恩榮。”唐儉想到這裡不由思索道。

  “三百五十萬戶的人口嗎……還不夠啊!”

  李泰看著從唐儉那裡要來的人口普查數據,不由按了按自己的太陽穴。

  相比較於李世民見到這人口的恢復十分欣喜,李泰看到這三百五十萬戶的人口規模,就感覺這規模還是太小了。

  隋末亂世,給大唐造成的損傷實在是太嚴重了。

  在李淵李世民兩代人的努力,也不過只是把人口從兩百萬戶提升到了三百五十萬戶。

  李泰很清楚,在這人口中,有很多人口並不是百姓生出來的。

  而是武德年間因為戰亂沒有統計的人口,隨著貞觀期間的政治平穩,百姓們逐漸的從山野中走出,重新融入到城市中,這才讓人口增長顯得這般快速。

  對比起這波匪夷所思的人口增長速度,李泰明白下個十年大唐的人口恢復速,就沒這般快了,能到達四百萬戶,李泰便足以謝天謝地了。

  “哎,我倒希望大唐的人口數量能快點到達五百萬戶啊!”李泰不由歎息。

  對李泰來說,四百萬戶代表的也就是兩千萬的人口,這規模的人口算有了對外擴張的基礎,但實際上這種基礎是十分勉強。

  畢竟國內經濟需要維持一定規模,否則進行對外擴展,很容易折損國內的經濟。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國內沒有出現人口過剩的情況,實際上百姓們出去的積極性也不高。

  畢竟說到底,李泰想要得是哪怕采取分封的方式也好,最重要得是把那片土地給佔住。

  那國家就必然需要分封一部分的人口過去,否則沒足夠人口,過去那是為了幫助當地人進行發展嗎?

  而大唐的人口,在李泰看來最好是要有五千萬。

  沒辦法自己活不到大唐人口在五千萬的時候,所以李泰要求打個折兩千五百萬人口。

  但現在看起來,哪怕是李世民將來退位,華夏的人口想來也到達不了兩千五百萬。

  最多也就只是到兩千萬左右,這人口數據讓李泰很頭疼。

  “需要在政策上對百姓進行生育鼓勵!”李泰歎了一口氣,

  “不過這種事情,還是需要朝廷出面,我的話,唯一能做得也只是想辦法強化基層的配套設施而已。”

  李泰想到這裡不由搖搖頭,有些政策只有自己在朝廷時才有可能進行。

  現在的自己,還是要踏踏實實的完成眼前工作,把洛陽到滎陽的高速道路竣工。

  自己在河南道走了一圈,從這些世家之中多多少少的搜刮到了一大筆的匠人,裡面有大匠也有精英匠人,他們的加入讓整個工程的速度得到了提速。

  這一段原本以為說不定要修兩年的工程,如今倒比預計時間快了半年有余,距離通車也就只是剩下了時間問題了。

  對李泰來說,這就讓李泰松了一大口氣,只要洛陽到滎陽這條工程,順利進行,讓這時代的高速公路也就有了樣板,接下來的工程基本上就是剩下了不斷複製這一段樣板工程。

  對比起一無所有,一點點去摸索的東西,有了樣板,朝廷便能制定詳細的計劃,同樣裡程的工程,再讓王真儒的工程隊去工作,至少在時間上說不定能節約一半。

  而對李泰來說真正重要得是,隨著這段高速車道投入使用,所帶來的利潤相信也能讓這些世家閉嘴。

  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接下來那些高速公路還沒修指定位置的世家,怕不是會十二個時辰的盯著王真儒,要得就是整個工程隊伍給自己使出吃奶的勁去修建道路。

  李泰把這件事情稍稍放了放,工程上的事情到底急不來的。

  畢竟沒誰這麽好心又給自己送來一些頂尖的大匠與精英工匠,只要能按部就班把這工程推行下去,李泰便是滿足了。

  另外,則是幽州向朝廷這邊送了一群流鬼國的人。

  他們傳說是在北海以北,來到大唐更是找了三波的翻譯才堪堪到達了大唐。

  這種類似的小國千裡迢迢過來大唐朝見,自己已能想得到史書上會怎麽樣大書特書了。

  不過,李泰則順手安排人跟著這些流鬼國的人一起去長安,最主要的是希望能夠畫出他們一路南下的軌跡。

  畢竟不論他們是怎麽來的,或多或少是經過了高句麗的土地。

  雖然自己借助跟高句麗通商,或多或少的拿到了高句麗的土地信息,但是對於高句麗以北的地區卻是並不了解。

  既然有其他國家的人過來,那就順路詢問詢問,看看能不能製作地圖。

  畢竟這些年,大唐所關注的也就只是高句麗,高句麗北部的室韋與靺鞨兩族並沒有多少的了解,若能多多打打交到,也未必會是一件壞事。

  畢竟作為現代人,清楚的知道黑龍江是整個華夏最重要的糧倉,那裡的黑土地更是華夏土地最是肥沃的區域。

  只不過現在的問題是現在的高句麗以北區域很大一片地方那都是擇人而噬的沼澤地帶,所以比較難開發。

  但李泰更清楚,如果不趁著大氣溫度上升期這段時間把那片黑土地給開發出來,那黑龍江所在,怕只能等到下一個千年,甚至到工業化才能把那片土地給開發出來了。

  所以,李泰對那一片土地多少有幾分意向,但到底要不要動手,或者什麽時候動手,那肯定需要能多收集一些當地的信息再說。

  而這流鬼國的人,說不定是個不錯的跳板!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