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全球聽證會:我成了秦始皇辯護人》第92章 臨終之托:四方夷狄,不敢小視忠國;
  第92章 臨終之托:四方夷狄,不敢小視忠國;亂臣賊子,不敢窺測神器!

  一趟功烈鄉之行,讓貴族出身的漢武大帝,親眼看到百姓家徒四壁,親眼看到民間疾苦,親眼看到曾經那些功烈鄉民愁苦不堪的生活。

  也正因為如此,漢武大帝幡然醒悟。

  如林風所言。

  在衛青臨終之時,漢武大帝曾經和衛青說過。

  百姓的苦,朕知道。

  可是,直到現在。

  年老的漢武大帝,才真正意識到了,連年的征伐,數十年的窮兵竇武。

  讓百姓的生活,究竟痛苦不堪到了什麽地步。

  在功勳碑前。

  這些食不果腹的傷殘老兵們,有氣無力的請戰聲,更是讓年老漢武大帝心中,所有的悔恨和自責,全部湧上了心頭。

  回到皇宮後。

  年老的漢武大帝,萬念俱灰。

  為檢討,自己多年的過錯,他頒布了歷史有名的《輪台罪己詔》。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複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

  ……

  研究室內。

  林風看到罪己詔中的內容,而後又不經意的,看了身旁壯年漢武大帝一眼。

  此時,

  就算是壯年時期,更為氣盛的漢武大帝。

  也同樣被剛才,功烈之鄉的那一幕幕影響,神色複雜,沉默不語。

  在看到,
  年老的自己,竟然公然發布罪己之詔,昭告天下的時候。

  本更為氣盛,更為心高氣傲的壯年漢武大帝,竟然出奇的沒有反駁,似乎是默認了這件事情。

  林風頗為唏噓的歎了口氣。

  縱然,

  漢武大帝,確實有窮兵竇武之嫌,掀起連年戰火。

  但是,

  從一個帝王的角度,從漢武大帝自身的角度出發,並不能為錯。

  然而,
  自這一刻起,什麽都不重要了。

  天子,最在乎的是什麽?
  尊嚴!

  這一點,從一些影視劇中,諸如後世西遊記,縱然漫天神佛,在見到人間帝王的時候,都要行臣子之禮,就足以可見一斑。

  尤其是,在那些功蓋千秋,倨傲但確實有卓越功績的皇帝心中。

  縱然是整個天下錯了,自己也絕對不能有錯!
  秦始皇,是如此。

  漢武大帝,亦是如此。

  然而,
  如今,一切都不重要了。

  當一個功蓋千秋的皇帝,肯低頭,肯向全天下百姓,整個王朝認錯的時候。

  他的格局,已然升華。

  至此之後。

  年老的漢武大帝,再也沒有興兵討伐,並封丞相田千秋為富民侯,寓富國強民之意。

  安排完政事之後。

  年老的漢武大帝,也開始為自己的後事考慮。

  自從太子劉據去世後,儲君之位一直未定。

  看到尚且年幼的劉弗陵,年老漢武大帝心中也逐漸有了決定。

  他讓人在鉤弋夫人的寢宮中掛起了一幅畫。

  還特意讓太史公司馬遷,來為其講解。

  “這……這不是周公輔成王圖嗎?”司馬遷看到牆上的畫,神色大驚。

  這個時間段。

  他的太史公書,已經進入尾聲。

  作為一個史官。

  司馬遷自然心中知道,這周公輔成王圖背後的含意。

  顯然,

  陛下是想要立年幼的劉弗陵為儲君!
  與此同時。

  其他一眾大臣們,也看出了這幅周公輔成王圖的奧妙。

  頃刻間。

  不少大臣,都齊齊向鉤弋夫人道喜。

  “喜從何來?”鉤弋夫人不解的問。

  “陛下叫人特意將這幅畫,懸掛於此,又命臣等來看……”

  “他是不是,有意想要選立一個太子?”

  司馬遷語氣揶揄,雖然心中已經確定,但是並沒有把話說滿。

  自從曾經。

  他直言不諱,為李陵求情,而被判宮刑之後。

  司馬遷就將所有的心思,全部投入《太史公書》的創作中,在朝中說話也非常謹言慎行。

  而此時。

  鉤弋夫人聽到這話,卻是高興壞了。

  經歷了這麽多年的勾心鬥角,和衛子夫爭寵,勾結蘇文江充等人消滅衛氏一族,又逼死太子劉據。

  而今天。

  終於是得償如願!
  “你父皇,要選太子了!”

  鉤弋夫人在年幼的劉弗陵臉上,狠狠的親了一口。

  然而,年幼的劉弗陵,臉上卻依然是稚嫩,懵懂的神色。

  似乎,

  這個年紀的他,還不知道,太子之位何其重要。

  ……

  司馬遷,講完周公輔成王的故事之後,回到未央宮述職。

  “朕讓你講史,你講了嗎?”

  年老的漢武大帝,端坐於禦座之上。

  自從從功烈之鄉返回之後,年老的漢武大帝更顯蒼老。

  臉上,飽經風霜。

  但是一雙眼睛之中,還是帶著帝王之氣,居高臨下,看著跪在地上的司馬遷。

  “陛下,臣只知道,這幅畫畫的是周公輔成王的故事。”

  “但是,臣並不知道,誰是周公,誰是成王。”

  司馬遷模棱兩可的回答道。

  縱然他的心中,已經洞悉一切,但是此時在漢武大帝面前,他還是選擇了難得糊塗。

  然而,
  司馬遷心中的想法,漢武大帝又怎會不知?

  只不過,
  他並沒有點破。

  “那就留個懸念吧。”

  “以後天下,總會知道的。”

  漢武大帝蒼老的聲音響起。

  片刻之後。

  漢武大帝話鋒一轉。

  “《太史公書》,可曾寫完?”

  作為一個帝王,除了皇位最為重要,更重要的就是名聲。

  漢武大帝,可以自行罪己。

  但絕對不允許,別人來給他評判。

  果然,

  聽到這話。

  司馬遷頓時一個激靈:“書,已經著完……臣也想,找個機會讓陛下過目。”

  “朕等不及了,這就派人跟伱去取。”

  “聽說你的這部書裡,直筆寫了本朝之事……”

  說道這裡。

  漢武大帝嘴角,露出一抹揶揄的笑意,“如果,朕看完一怒之下,下令將其付之一炬,你當如何?”

  當司馬遷聽到劉徹的問題後,內心不由得一顫。

  此書,可是他和父親司馬談兩代人的心血凝聚而成。

  曾經,司馬遷說過。

  故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

  在判處宮刑之後,司馬遷本就已經失去了,活下去的動力。

  如果不是因為,史記未完成。

  他恐怕早就已經萬念俱灰,了斷殘生。

  而如今。

  如果太史公書,真的被漢武大帝付之一炬。

  那麽司馬遷也就沒有活下去的理由了。

  然而,
  就在司馬遷,心中惶恐不已的時候。

  漢武大帝,緩緩站起身來。

  昏黃的燭火,倒影在他的臉上,讓漢武大帝的目光看起來,蒼老且深邃。

  “畢生心血……”

  漢武大帝一邊說話,一邊來到司馬遷的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聲音蒼老且沉重,“每個人,都有寧舍性命,而不願意舍棄的東西。”

  “朕畢生所求,就是要國家強盛,民族複興,正因為如此,才興兵討伐,連年征戰。”

  “然而,卻又讓百姓生活,愁苦不堪。”

  “朕,悔恨不已。”

  “天下人,和後代人,能諒解朕嗎?”

  “你……能理解朕嗎?”

  漢武大帝的聲音,早已經沒有了曾經的霸氣,此時面對司馬遷,他的口吻似乎變得柔和。

  柔和之中,帶著無盡孤獨。

  司馬遷聞言,嘴巴張了張欲言又止。

  然而話到最後,卻又被硬生生咽了回去,對著漢武大帝,行了個臣子禮。

  年老漢武大帝看到這一幕,微微搖了頭,緩緩抬起手,輕輕指了指司馬遷。

  “自從李陵之事後,你說話越來越小心了。”

  “李陵如果今天能回來,朕……倒是能寬容他。”

  司馬遷聞言,似乎有些難以置信。

  但,他終究還是什麽也沒說。

  ……

  過了些許時日。

  皇宮大殿。

  大限將至的漢武大帝,招來心腹大臣,欲托後事。

  自從太子劉據去世以後,太子儲君之位一直未定。

  年老的漢武大帝,已感覺到自己大限將至,時日無多。

  趁著現在,還算清醒。

  漢武大帝招來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禦史大夫桑弘羊。

  還有曾經為太子冒死上書,而被漢武大帝破格提拔的丞相田千秋。

  五人,皆為托孤大臣。

  “朕離世之前,將大漢江山,年幼弗陵托付卿等。”

  “卿等作為朕的托孤之臣,務必小心謹慎,兢兢業業,不是漢朝國祚斷絕。”

  “大將軍大司馬霍光,為輔政之首。”

  “大司馬,朕從此,把弗陵和身後之事,全部都托付給你了……”

  隨後。

  大限將至的漢武大帝,命霍光將年幼的劉弗陵抱起,並下令讓其他大臣行跪拜大禮。

  四位托孤大臣,連忙照做。

  此時,

  大限將至的漢武大帝,聲音虛弱之際,瞳孔也愈發的渾濁,連眼皮都有些睜不開了。

  但是,

  當他看到眼前,五位大臣呈下托孤之命的時候,心中還是倍感欣慰。

  欣慰之中,還有濃烈的自責。

  之所以欣慰,是因大漢皇位後繼有人,太子雖年幼,但有忠臣輔佐。

  自責是因為,由於自己晚年糊塗,沒能保住培養多年的太子劉據,差點造成皇位斷接,國祚斷絕。

  以致……讓幼小的劉弗陵繼承皇位。

  托孤之禮行畢。

  漢武大帝,蒼老的面孔上,吃力的掛起一抹笑容。

  語氣,雖然虛弱,但也和之前不同。

  無論是虛弱的語氣,還是渾濁的目光中,都似乎隱隱重新恢復了以往的希望。

  “有你等輔佐幼主。”

  “務要使夷狄,不敢小視忠國。”

  “亂臣賊子,不敢窺測神器。”

  五位托孤大臣聞言,更是目光含淚。

  “陛下……”

  “陛下……”

  五位托孤大臣,想要說些什麽,但是看到漢武大帝虛弱的樣子,又覺如鯁在喉。

  正在這個時候。

  研究室內,

  “林風。”

  壯年漢武大帝的聲音,陡然傳來。

  他已經很久沒有開口了,一直在看回溯畫面。

  此時突然出聲,頓時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只不過和之前不同的是。

  之前的壯年漢武大帝,因為林風的無力,心中頗有怪罪。

  但是現在,

  壯年漢武大帝觀看回溯畫面後,似乎心境發生了某種微妙的變化,聲音已經不再像之前那樣霸道。

  就連目光,都變得柔和了許多。

  林風聞言,轉身面相漢武大帝,等著下文。

  壯年漢武大帝先是看了林風一眼,而後又在林風身後,那些歷史學者身上掃過。

  “爾等,皆是兩千多年後的大漢子孫?”

  林風微微點頭,其他眾人也微微點頭。

  壯年漢武大帝看到這一幕,開口詢問。

  “既如此,想必爾等已知曉後事。”

  “朕想知道,朕的這五位托孤之臣,後世對弗陵如何?”

  漢武帝對著眾人詢問道,雖然聽起來,像是對這些歷史學者們說話,但是漢武大帝的目光,卻始終看著林風。

  而其他歷史學者們,也都沒有發言,而是齊齊將目光看向林風。

  林風聞言,略微沉思。

  他自然知道,漢武大帝問這句話背後的含義。

  雖然,

  在他執政的時候,這五位托孤大臣都兢兢業業,忠心不二,可圈可點。

  但是,

  也難不保會像先秦李斯趙高等人一樣,在秦始皇駕崩之後,偽造帝令,竄改朝綱。

  “命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為輔政之首,是陛下晚年,做的最正確的事情之一。”

  “如果隻從帝王將相的角度出發,這件事甚至要比陛下發《輪台罪己詔》自醒,還要正確。”

  說到這裡,林風頓了一下,又開口解答漢武大帝的問題。

  “大司馬大將軍霍光一生,一共輔佐了四位皇帝。”

  “陛下為第一,而後是漢昭帝劉弗陵,漢廢帝劉賀,漢宣帝劉病已。”

  “其中,漢昭帝劉弗陵上任之後,與太子一樣施展仁政,與民修養升息,社會經濟得到恢復。”

  “漢廢帝劉賀雖被霍光廢黜,原因也是因為,漢廢帝荒淫無度,敗壞朝綱,霍光此舉也正是因為銘記陛下的臨終之托。”

  “漢宣帝劉病已,在霍光輔佐下,勤儉治國,政治清明,成為漢朝中興之主。”

  “甚至可以這麽說,後世大漢王朝至強時期,昭宣中興時代,國力甚至反超陛下所統治的時期,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功不可沒!”

  “真正做到了,四方夷狄,不敢小視忠國;亂臣賊子,不敢窺測神器!”

  ……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