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航海時代開啟!
登基大典結束之後。作為朝廷近期最重要的事情,建造海船的事項也是被朝廷和朱瞻基當作了現如今的頭等大事。
除了朝廷內部集中全力開始對海船進行營造的同時。
朱瞻基還同樣發布了一條他登基之後,宣德年間的第一條政令。
鼓勵民間開設船廠。
三年之內,船廠免除所有賦稅,包括船廠內部人員的稅收。
同時,在大明朝幾個大型的出海港口開設港司衙門。
所有出海的船隊,都需要在這裡通過注冊身份後,才能離開港口到各地通商。
並且要求新開通的港司衙門開設招商引資的項目。
對外宣傳有關於朝廷對開通民間海路的優惠政策。
並且承諾會在這些港口開通大明朝內部的直道。
這些直道,會連接到周圍各個大型的城池。
幫助從海上運回的貨物在最快時間內分發到各地。
總之,朱瞻基根據實際的情況,幾乎為那些民間從事海路貿易的商人想到了所有需要考慮的實際問題。
並且根據這些實際的問題,集中朝廷的力量,為他們去解決。
當然,如果僅僅只是這些,那對於朝廷想要振興海上貿易,強化國內造船產業來說還是有些不夠的。
畢竟,不管是作為商人還是承辦廠辦的人而言,他們最重要的是看到利潤。
海上貿易對於他們而言,甚至於對這個時代而言,都還是一種比較新奇的買賣。
這中間有多少的利潤,有多少的賺頭,又有哪些風險,他們壓根不清楚。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那馬寶的經驗和見識。
所以,若單單只是這些優惠,便注定了朱瞻基的期待是不可能被滿足的。
畢竟,朱瞻基想要的可不僅僅只是一個花架子。
按照他的想法,海上貿易及相關的產業,是要辦成像後世房地產一樣的脊梁產業。
是要被朝廷傾注無數財力物力的產業,是接下來十年,甚至於二十年內,成為大明朝經濟上蓄水池作用的產業。
單單這些,是絕對不足以達成這個目的的。
所以,在這些政令之外,朱瞻基還有著一張王牌沒有打出。
那就是允許日後那些民間船隊在外開設礦產!
就好像東瀛石見這個地方的銀礦,一旦朝廷真的允諾了這樣的條件,那麽,大明朝內部的那些私人民間船隊商會,就可以通過組織自己的船隊,在外開設銀礦,亦或者在那些土著的手中收購銀礦開采。
這中間的利潤有多大?
去的時候裝一船的空氣,回來後便是滿船的金銀。
多的不用說,隻一趟,就足夠無數人一輩子吃喝不愁。
在這種情況下,海上貿易相關產業的發展,還需要朱瞻基去強求嗎?
當大明朝屬於朝廷的船隊在回來之後,無數人看到那滿船的金銀後,他們會怎麽想?
肯定是會眼紅的。
在這樣一個時候,朱瞻基告訴他們,你們不用眼紅,有好事,咱們一起做。
可朝廷是不可能給他們提供海船的。
到那時,想要出海裝錢,你首先得有工具。
不能說撿錢的事情還得朝廷給你準備好了裝錢的麻袋吧?
其實又何止是那些大明朝內部的權貴們。
就是平民百姓,也可以做。
這一點,朱瞻基也是想到了。
有這好事,朱瞻基這種人又怎麽會甘心讓那些既得利益階層的權貴們全部佔了。
當然,權貴本身也沒有錯。
讓他們佔便宜也是肯定的。
只要朝廷將這個條件放寬,那權貴肯定是第一批吃蟹的。
但權貴階層在吃肉的同時,朱瞻基也不會就這麽看著他們坐大。
甚至於形成前幾朝所存在的士族世家。
這種級別的存在,幾乎就等同於後世的資本了。
雖然出現資本是這條路上必然會出現的。
畢竟想要發展,想要快速發展,利益就不能握在伱一個人的手中。
利益一分攤,類似於資本性質的存在必然會出現。
但還是那句話,有所賞,必有所製。
如果朱瞻基沒有想好如何對待和製約他們的辦法,他就絕對不會將這個潘多拉魔盒給打開。
而給予尋常百姓,給予真正民間利益,便是他對策中的一條。
通過朝廷所設立的錢莊,放貸給民間那些沒有前期銀錢儲備的商會。
然後幫助他們形成一支支滿足出海條件的船隊。
當然,利用民間資本的崛起,給民間尋常百姓以階級晉升通道,來對抗現有權貴,維持雙方平衡,只是其中一條。
之後朱瞻基還會利用關稅等等手段來製約。
最終達到的目的是,產業發展了,大頭的利益依舊在朝廷的手中。
畢竟關稅這個東西,要看你怎麽定。
而在想清楚接下來一切情況的朱瞻基,自然也裝作無意之間的舉動,將自己想要將海上貿易的條件放寬,給予民間機會的想法,‘不經意’的透露給了朝廷的官員們。
伴隨著朱瞻基的‘無心之失’,整個京城內部,瞬間出現了一場有關於海上貿易以及開設銀礦的輿論風暴。
幾乎所有人都在討論著這件事。
畢竟這背後的利益太大了。
大到任何一個家族都不能視若無睹。
早在朱瞻基還是太孫的時候,他在改製了有關於稅收的制度後,農耕,收購土地,已經無法再讓那些既得利益者,也就是大明朝的權貴階層們躺著賺錢了。
他們想要賺錢的欲望,幾乎已經爆棚了。
如今,終於是讓他們看到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也是朱瞻基引導他們看到的道路。
所以,在得到了確切的消息後。
已經有無數人開始籌備這件事了。
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去哪裡搞船隻。
朝廷的船隻不用想,民間也沒有自己建造船隻的船廠。
那怎麽辦?
只能是自家乾。
並且,在所有人都想要出海的情況下,自己搞一個船廠,那不也是躺著賺錢嗎?
船廠的大批出現,帶動了無數尋常百姓的就業機會。
百姓們有錢了,周圍的經濟就會好。
也會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
就比如由朝堂售賣的土地。
船廠的建造,必然是要有一處合適地點的。
幾乎能夠被使用的,都已經被朝廷明碼標價。
大量的資金流入到朝廷,朝廷利用這筆錢開始對港口碼頭周邊的基礎建設進行建造。
帶動了就業,拉動了經濟消費。
朝廷的稅收又多了。
周圍的基礎建設也有錢了。
在朱瞻基的謀劃下,這些出現的變化,漸漸的形成了一個良性的經濟閉環。
而這些經濟每流入一個全新的行業和個人,就會給朝廷帶來收益。
使朝廷始終處於一個佔據大頭的存在。
當然了,這是朱瞻基接下來要具體去辦的事情,也是整個大明朝近期十年內主要做的大事。
但這一切,都還需要一個時機才能正式的拍板。
那就是全新貨幣的出現!
如果整個大明朝依舊還是處於一個白銀黃金作為主要交易貨幣的時代,那麽大量的黃金白銀的流入,必然會對整個大明朝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最簡單的就是物價飛升。
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尋常百姓買不起糧食了。
雖然具體會出現什麽樣的影響還要看實際的情況,但不管出現什麽反應和影響,對於朱瞻基而言,都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只有全新貨幣的出台,全國統一更換貨幣後。
他之前所謀劃的一切才能正式的上馬。
隨著時間一天天的過去。
從京城流傳出來,並且在整個京城周圍都開始大規模傳播的輿論,也開始愈演愈烈。
甚至於那漢王和趙王都已經親自來找過朱瞻基一趟了。
詢問這件事是不是真的。
顯然。
對於那規模巨大的利潤,就連這兩位王爺都坐不住了。
不光是他們,朝廷中各種跟朱瞻基有些親屬關系的,都開始托人詢問這件事的真實性。
都想在這方面吃一口肉。
對於這樣的變化,朱瞻基自然是看在眼中的。
不過,他要的就是這樣。
他不怕有人想吃肉。
或者說,這肉本來就是給他們吃的。
但相比於這些,朱瞻基所看到的可不光是這些利益。
更多的,是他看到了日後大明朝蓬勃發展的航海業。
這些人別看最開始都是衝著那些銀礦去的。
想的都是去拉一船金銀回來。
可是,伴隨著日後關稅,以及與朝廷全新貨幣兌換的比例逐漸變化後.
這些金銀給他們帶來的利潤也會不斷的下降,最終趨於一個穩定。
從一個暴利的行業變成一個正常收益的行業。
到那個時候,已經投入了無數資源的他們,也必然會因為朝廷策令的變化而變化。
從一開始最簡單的搬運工,逐漸的像後世一般,開始百花齊放。
運輸、貿易等等.
而這也是朱瞻基給大明朝帶來的第一個大變化。
航海時代的開啟!
而在有了具體變現的手段和途徑後,工業革命,也即將開始閃爍出它的光芒。
讓大明的日月,照耀在七大洲的天空。
而接下來對整個世界的控制,雖說還很遙遠。
應當算是大明朝2.0的模式。
不過,對於這些朱瞻基依舊底氣十足。
畢竟,後世漂亮國的種種手段,可是一個標準的答案。
當然,它的這種天賦也是遺傳自他爹貓頭鷹。
這個世界實在是沒有人比貓頭鷹更了解這其中的利弊關系了。
在有了如此多實際經驗的情況下,朱瞻基不敢說就不會遇到一丁點的困難,但最起碼方向上還是清晰的。
不會在方向選擇上出現問題。
在朱瞻基的居中指揮下,整個大明朝自上而下,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
海船一艘艘的下海。
海船廠一個個的動工。
一艘艘滿載金銀的寶船從東瀛歸來。
一座座官辦錢莊,開始在全國各地悄無聲息的出現。
大批的橡膠樹,逐漸長成,規模不斷的擴大。
南京城郊區的瓦特改良版蒸汽機,也不知何時被運到了北京城外的一處秘密宅院。
無數的工匠日以夜繼的研究,複製。
整整半年的時間。
從朱瞻基登基之日起,整個大明朝上下,便一直處於一個快速運轉的狀態下。
在這個過程中。
在朱瞻基的有意促進下,整個朝廷上下,沒有任何人可以閑著。
真正的在發揮朝廷本身的價值,而不是在權力利益的漩渦當中不斷內耗。
無數官員們,甚至是生平第一次體驗到這種感覺。
雖然絕大多數人從始至終都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麽,但他們也都隱約的有所感受。
仿佛一個大時代,即將在他們的手中所誕生。
因為他們所經歷的一切,所作的一切,都是歷朝歷代都不曾出現過的。
尤其是他們在親眼看到那一船船的金銀,真的就像是在夢中一般,被運回到了國內。
看到那只有夢中出現過的金山銀山在港口堆積。
可想而知,這樣的現實對他們而言有多大的觸動。
在朱瞻基的指揮下,許許多多隻存在於夢境當中的東西,正在不斷的變成現實。
在這種情況下,在這種大時代變遷的背景影響下,所以人都選擇了擔起自身的職責。
開始按照朱瞻基的指揮,不斷的向前邁進。
這半年的時間對於尋常官員們是不同尋常的。
對於朱瞻基自己而言,亦是如此。
他不僅看到了一個傑作正在自己的手中不斷完善。
他還得到了兩世為人都沒有體驗過的感覺。
他的孩子出生了。
是個女兒。
這一點倒是跟歷史上完全一致。
而朱瞻基對於女兒的出生,自然也是欣喜若狂。
知道胡善祥和歷史上一樣,並沒有生兒子,而是一個女兒後,朱瞻基也是頗感這一切的奇妙。
所以,他也如歷史上一般,給自己的第一個女兒,也就是大明朝的長公主賜名順德。
同時,也給大明朝新式海軍的第一艘戰船,賜名順德號。
而新式海軍的建立,也是在這半年內所發生的。
民用海船自然是要快速發展的。
但軍事上也不能落後,甚至要領先於民用才是正理。
所以在一切都步入正軌,並且第一批金銀流入朝廷,朝廷擁有了源源不斷的財政後,他便立刻命令那被閑置了許久,未曾獨領任何大事的楊士奇,開始營造大明朝的第一支全新海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