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厲兵秣馬
隨著軍事部署的前置調動,曹操感受到了明顯的壓力,也是急忙調派重兵布置在兗州的陳留一線和青州的濟南一線,針對性的防范李世民的包圍。
曹操回到自己豫州大本營後,也是積極擴軍備戰,試圖將自己的軍力恢復到戰前水平,曹操這次不僅無功而返, 卻還損失了近十萬雄兵,最終只有不到十五萬兵力,青州也被劉備偷襲去一郡,可謂損失不小,因此很長一段時間也采納了郭嘉休養生息的建議。
不過隨著李世民軍隊的調動,雙方劍拔弩張, 似乎戰火即將一觸即發,即將在中原大地上演曹操和李世民的巔峰對決。
這讓天下諸侯都眼巴巴地看著他們大打出手,自己好從中漁翁得利, 不過似乎他們只是空歡喜一場,李世民將部隊調動後,並沒有大舉進攻的意思,反而偃旗息鼓,繼續練兵去了。
曹操也算是長舒了一口氣,畢竟他還尚未從上次大戰中恢復元氣,此時開戰絕非最佳時機。
與此同時,李世民早已暗中將一大批軍械、盔甲運往各大主力軍團,得益於繼承和召集了一大批漢朝官營的軍械匠人,李世民在長安藍田縣和並州太原郡秘密興建了大型的軍械製造局。
加上從並州運過來的優質礦石,成批量的橫刀、陌刀、長戟、馬槊、長槍等武器源源不斷地被生產出來,裝備軍隊,軍隊的強大,也是軍械的強大。
而且加強了遠程打擊的能力, 李世民借鑒了唐朝的弩箭,耗費巨大精力製造出了五種弩箭。
第一種是叫做伏遠弩,射程三百步(450米),主要用於遠程打擊,遠距離殺傷敵軍,弩箭粗重,威力巨大。第二種是擘張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用於中距離上打擊敵人移動目標,或者用於守城。
第三種叫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米),第四種是單弓弩射程一百六十步(240米)。騎兵較多使用擘張弩,弩箭威力、準確和射程在弓箭之上。
最後一種威力巨大,叫做車弩,車弩是把弩放在戰車上,多箭齊發。射程可達六百米,威力巨大,甚至可以用來破城。
李靖在《衛公兵法》中說,“其牙一發,諸箭齊起,及七百步。所中城壘,無不摧隕,樓櫓亦顛墜。謂之車弩。”
除了這些殺傷力極大的武器之外,大型的攻城器械必定不能少了, 唐朝時期十分先進的飛雲梯提前問世,李世民將其做了很大的改進,首先是對主梯進行固定。主梯的底架做成一個六輪車,主梯固定在底盤上,起到了簡化架梯程序、縮短架梯時間的作用。
以及還有大量的投射車和撞車等一應先進的攻城器械,都是李世民為了未來戰事做得精心準備。
同樣這些武器裝備全部都秘密運送到一線軍團,快步換裝,同時囤積軍械,為大戰做準備。
…………
另外,為了加強士兵們戰鬥的積極性,執行了嚴格的軍功製,非有大功不可升遷,每個軍團中都配有行軍長史和行軍司馬等職位,一來配合軍團主帥管理日常瑣碎的事務,二來也是為了記錄各軍中的軍功。
另一方面,配合軍功,推行均田製,凡是立功的將士,無論是否受傷還是戰死,一律賞賜永業田,並且軍功越多賞賜越多。
陣亡和傷殘的將士家屬也會分到永業田,並且還會免除一定的賦稅,確保家屬生計能夠保障。
東漢末年戰爭頻發,百姓流離失所,死於戰亂的更是不計其數,因此大量的無主田閑置出來,給了李世民推行均田製的機會。
雖然李世民也很想推行府兵製,單府兵制度建立與南北朝時期的西魏政權,到了唐朝已經有了百余年的歷史,已經發展得比較完善,府兵制度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兵農合一,平時耕種,戰時打仗,武器自備,因此在漢朝末年推行府兵製並不成熟。
當然了物質的激勵雖然重要,精神激勵更不能少,讓將士有榮譽感,讓將士們受人尊重,崇尚勇武。
為此李世民在長安驪山上修建了一座英烈祠,恢宏壯麗,巍峨氣派,專門紀念為統一國家而犧牲的將士,英烈祠分為三大殿,前殿是祭拜普通士卒,中殿是戰死的將校級將領,後殿即為戰勝殿,主要祭拜軍團郎將以上的將領,比如裴元紹就在此供奉,讓人祭拜。
當然了像冀州、並州、幽州和司隸也都分別在風景秀麗的山上興建了一處英烈祠,供人祭拜。
此舉極大地加強了將士們保家衛國的榮譽感,所有將士都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信念。
通過以上舉措,既加強了軍功賞賜,讓將士們實實在在拿到獎賞,物質層面得到滿足,就算戰死也不至於有後顧之憂,另外英烈祠的興建,更是讓這些大頭兵感動得無以複加,都夢想著能進入英烈祠,受後人敬仰,流芳百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