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吳王慶忌十九年,即公元前495年,農歷九月。
慶忌在周王室的王畿之地成周,大會諸侯。
前來參與的諸侯國,有二十三個,分別是:
吳、晉、齊、蔡、徐、鍾吾、唐、薛、滕、莒、邾、郯、宋、魯、衛、鄭、頓、許、陳、曹、秦、燕、中山。
這是華夏九州的所有國家,被周天子冊立的諸侯之國(中山國除外)。
前來參與此番成周之盟的,無不是列國的國君,或是卿大夫。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齊侯、衛侯沒有親至,列國的國君都已經趕來成周參加盟會。
甚至就連秦伯嬴寧、燕侯姬載都不遠千裡,跋山涉水的趕到成周……
何以至此?
道理很簡單!
慶忌使六家分晉,事先並沒有跟諸侯商議過,就連齊侯這個名義上的“方伯”,也是毫不知情。
六家分晉,成了既成事實,慶忌可以確保吳、秦、鄭三國,以及周王室的基本利益,卻已經觸動了齊國、衛國以及中山國的利益。
在成周之會前,慶忌原本已經派出大行令陽虎為使者,前往朝歌邀請齊侯,讓後者到成周主持盟會。
只是,有感於自己被慶忌“戲耍”的齊侯,哪裡會來成周自取其辱?
說到底,齊侯的這個方伯之位,還是慶忌讓給他的。
慶忌,才是名副其實的諸侯霸主!
隨著韓、趙、魏、范、智、中行六家分晉,諸侯當中,獲得最大便宜的是吳、秦、鄭三國,以及周王室。
至於原本在鐵之戰中,敗給晉軍的齊衛聯軍,除了原先佔領的晉國東北部的幾座城邑,他們是半點好處都撈不到,還損兵折將,丟失了一大批的糧草輜重!
這讓齊侯與衛侯,如何能不氣憤?
所以,他們一氣之下,乾脆就不來參加這一次的成周會盟,只派出了國相田乞,以及衛太子蒯聵前來赴會……
“吳侯!”
此時,在成周的城門口,田乞與蒯聵適才下了馬車,迎面而來的,正是等候在這裡的慶忌,以及公子繁、公子熙。
吳王慶忌親自出迎,這讓田乞和蒯聵都倍感受寵若驚,連忙朝著慶忌躬身行禮。
“田相,多年不見,田相一向可好?”
慶忌笑吟吟的看著田乞。
田乞連忙低眉順眼的回答道:“多謝吳侯關心。敝臣居廟堂之高,為國理政,不敢有絲毫懈怠,承蒙國君厚愛,得以讓田乞一展所長矣。”
田乞說的都是場面話。
這田乞是何許人也?
他是田桓子田無宇之子,齊國田氏的宗主,田乞早年就以大鬥借出,小鬥收進的方法籠絡民心,田氏宗族於是日益強大。
昔日淮水一戰,田乞與齊侯杵臼,還有齊國的許多卿大夫,一起被吳軍所俘虜。
當時慶忌就已經意識到,這是吳國擊垮齊國的一次機會,所以提前布局。
田乞,便是歷史上的田厘子。
若是在原來的歷史上,田乞將在齊景公死後,與鮑牧攻殺國、高二卿,迎立公子陽生為君,是為齊悼公。
齊悼公繼位後,田乞擔任國相,專擅齊國朝政。
田乞,可謂是為田氏代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田乞算得上一代梟雄。
不過慶忌卻認為,自己完全可以利用田乞的野心,使他為自己所用。
故而,在淮水一戰後,慶忌刻意讓田乞“割肉奉君”,得到齊侯杵臼的寵信。
於是田乞依靠自己的能力,以及杵臼的寵信,終究是如願以償的登上了齊國的國相之位,主持朝政。
在杵臼的眼皮子底下,田乞不敢真的造反,表露出自己的野心。
只是,田乞這十幾年來,一直都在暗中培養田氏的勢力,同時征收黎庶的賦稅時用小鬥收進,貸給黎庶糧食時用大鬥貸出,對國人施行陰德……
這種情況,在田乞擔任國相期間,尤為嚴重。
齊侯杵臼卻根本沒有放在心上。
早年還有晏嬰屢次勸諫齊侯應該抑止田氏的行為,但齊侯都沒有聽從。
更何況,現在身邊幾乎盡是奸佞小人,或善於明哲保身之輩的齊侯?
在慶忌看來,齊國的明爭暗鬥,波詭雲譎,絲毫不下於晉國……
不過這一切在齊侯杵臼的治下,群臣還在粉飾太平而已。
一旦杵臼薨逝,後果將不堪設想。
而這,恰恰是慶忌願意看見的!
因為老牌霸主晉國轟然倒塌,一分為六之後,吳國的大敵,就只剩下了一個齊國。
在這種時候,慶忌又怎能不趁機拉攏一下田乞,讓他為自己所用?
田乞也是一個識時務者,很是上道。
這些年來,田乞一直都在鼓勵齊國與吳國進行商業上的互通有無,給予吳商便利,以此來回報慶忌當年的不殺之恩,以及暗中的提攜之恩。
當然,田乞這麽做,不是為了報答慶忌的恩情。
田乞更多的,是打算利用吳國為自己造勢,為田氏造勢,以便於完成“田氏代齊”的一番偉業!
“這位,想必便是衛國太子?”
慶忌又將目光放在了蒯聵的身上。
蒯聵還是一個年輕人,已經是加冠之年,穿著一襲玄色的袍服,身材高大,儀表不凡,蓄著一縷短須,精神抖擻。
“蒯聵見過吳侯!”
蒯聵連忙朝著慶忌躬身行禮。
“衛侯有一個好兒子。”
慶忌感慨萬千的看著蒯聵,說道:“太子,看著你,寡人便想起了自己昔日的意氣風發。”
“想當年,寡人與叔父掩余、燭庸揮師伐楚,不料國內的公子光弑君篡位,殺害了寡人的父王,斷絕了吳師歸國之路。”
“寡人不得已,只能帶著殘兵敗將,逃奔衛國,幸得衛侯收留,予寡人棲身之所,還得以列國資助,厲兵秣馬,整點旗鼓,讓寡人可以帶領王師,殺回吳都,報仇雪恥!”
頓了一下,慶忌似乎是很感激的模樣,上前抓住了蒯聵的手,說道:“太子,寡人認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寡人這些年來,一直都沒有找到機會,報答衛國當年的恩情。”
“而今成周之盟,何以衛侯近在咫尺,而不願前來會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