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標節義者
如何處置曾點?
面對慶忌提出的這一犀利問題,朝堂之上的公卿大夫們,都不敢隨便發表意見。
作為曾點的恩師,孔丘不得不硬著頭皮進言道:“大王,曾點為廬江郡郡守,在任期間,奉公守法,克己勤免,樂善好施,斷案如神,為當地人傳頌。”
“曾點被押解回金陵之時,廬江郡的數萬黎庶,尚且依依惜別,含淚相送。”
“由此可見曾點在廬江郡,深得民望!”
“為了請大王予曾點脫罪,廬江郡的黎庶,還上了一道萬民書,不知大王有無閱覽?”
聞言,慶忌輕笑一聲道:“那萬民書,寡人已經看過。”
“寡人承認,曾點在任期間,政績斐然,是一位稱職的郡守。然,這並不是曾點無罪的理由!”
“寡人不會放過一個壞人,也不能冤枉一個好人。”
“吳國的司法,必須公正不阿!”
此言一出,孔丘不禁低下了頭。
吳國的群臣都看得出來,在處置曾點的問題上,慶忌是打算秉公執法,不願意徇私包庇曾點的。
不過,既然慶忌已經將這一案件,擺到明面上,與群臣商議。
這就證明,慶忌需要公卿大夫們,給自己與曾點一個台階下。
從輕發落!
一切可能皆有,只是上意難測!
慶忌又掃了一眼陛台之下的群臣,緩聲道:“曾點有大才,於社稷有功,是沒錯。然,因為他的失誤,導致抗洪搶險不及時,千人死亡,數十萬黎庶深受其害,也是不假!”
“功是功,過是過。”
“二者不可混淆,一概而論!”
“大王聖明!”
群臣跟著山呼道。
慶忌借著這個事情,是在告誡群臣,功過不能相抵!
哪怕是如孫武、伍子胥一般,為吳國立下潑天之功的功臣,一旦犯罪,慶忌都不會從輕發落。
這個時候,有心在慶忌面前表現的公子恆站了出來,朝著陛台上的慶忌躬身作揖道:“父王,兒臣以為,若是秉公執法,曾點也當罪不至死!”
“立場不同,角度不同!”
“曾點作為廬江郡郡守,為一地之長官,自然要維護廬江郡黎庶的利益。”
“在父王的詔令未抵達之前,曾點與豫章郡、九江郡的守令發生爭執,據理力爭,不願意開掘河堤,將洪水引入廬江,這是在維護當地黎庶的權益,無可厚非!”
“曾點此舉,對大家可能微不足道,對小家卻是恩重如山!”
頓了一下,公子恆又朗聲道:“曾點因此,被廬江郡的黎庶感恩戴德,上萬民書,以求父王為曾點脫罪!”
“而後曾點接到父王的詔令後,又親率吏民,夜以繼日的開掘河堤,終於將肆虐的洪水引入廬江,算是將功折罪!”
“還請父王明察!”
“曾點有罪,卻罪不至死,理應降職或流放,以示懲戒!”
對於公子恆的主張,包括慶忌在內,朝堂上的公卿大夫們,都不禁微微頷首,表示讚同。
公子恆這是在為曾點開脫罪名,同時也是在拉攏以孔丘、曾點、子路為首的儒家大臣。
用意頗深!
“父王,兒臣以為,恆弟所言甚是!”
公子鴻跟著出列道:“標節義者,必受節義所累!”
“惜名聲者,必為名聲所惑!”
“曾點因為愛惜羽毛,故而受累於節義、名聲,舍大家而為小家!”
“的確不該,的確有罪!然則,父王何不可使曾點贖罪,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善!”
慶忌指著站在陛台之下的公子鴻,放聲大笑道:“哈哈哈哈!二三子,看見了嗎?”
“這就是寡人的兒子,大吳的公子!”
“好一句‘標節義者,必受節義所累’!”
“公子鴻此言,有仁者之氣!”
“……”
慶忌這樣誇讚公子鴻?
這不是對公子恆不公平嗎?
站在一側的公子恆,不動聲色,低著頭,眼中卻是閃過了一抹陰霾之色。
他的拳頭,緊緊的攥著藏在袖子裡。
他不明白,自己的父王何以這般偏愛公子鴻?
這分明是自己先提出來的主張,為何父王非要將功勞,全部推到公子鴻身上?
“既然公子鴻、公子恆都為你求情,曾點……”
慶忌思考了一下,然後眯著眼睛道:“寡人讓你改任南海郡郡守,汝可有異議?”
“多謝大王不殺之恩!”
曾點連忙一個頭磕在地板上,感激涕零的道:“臣一定殫精竭慮,為大王,為吳國治理南海郡,若不能成功,使南海郡大治,臣當終生不返金陵!”
“善!”
“大王聖明!”
面對慶忌做出的裁決,群臣都表示毫無異議。
慶忌愛惜曾點的才乾,又考慮到他的名望,做出如此判決,是無可厚非的。
再加上,曾點也罪不至死。
這一次洪澇災害,讓吳國三郡之地遭殃,死了近一千人,數十萬人受害。
但是,沒有曾點的耽擱,他們就不會遭殃嗎?
不,也會這樣!
所以,慶忌打從一開始,就並不準備處死曾點,以儆效尤。
慶忌將曾點貶到南海郡擔任郡守,算是小懲大誡。
畢竟,南海郡而今發展的速度極快,說不定再過幾年,就能趕上吳國北部的幾個郡。
……
吳國發生百年難得一見水災的時候,北方的晉國,同樣是爆發了一場內亂。
事情起因,在於趙鞅要求昔日安置在邯鄲五百戶奴隸前往晉陽,邯鄲大夫趙午表示願意遵從宗主之命。
趙午返回邯鄲城後準備處理移民一事,卻受到了其家臣們的反對。
趙午按照家臣們所計劃的,請求趙鞅再拖延一些時日。
結果趙鞅聞訊大怒,以為趙午親於中行氏、范氏,將會反叛趙氏。
他立即以大宗宗主之命下令將趙午招至晉陽。
邯鄲午(趙午)入晉陽,趙鞅將邯鄲午下獄,不久處死,並告知趙午的隨從涉賓要邯鄲氏家族自立其主,放涉賓歸邯鄲。
涉賓滿懷悲憤回到邯鄲,眾人對趙鞅如此“麻木不仁”群情激奮。
邯鄲氏家族謀劃著為先主復仇,公推趙午之子趙稷為新一任邯鄲大夫。
一切準備就緒後,趙稷與涉賓以邯鄲發動叛亂,晉國內戰爆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