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處江湖之遠
對於新生的荊國,慶忌做了大致上的規劃。
其一,以自己的十八子吳疆為荊公,認已故的白公勝為“假父”,建立荊國,並追封白公勝為第一代荊公,同時以其母穆姬垂簾聽政。
其二,荊國定都於隨,以震懾楚人,為日後滅楚之戰做足準備。
其三,以伍子胥為荊國令尹,同時派遣大量的吳國士子,進入荊國擔任朝臣官吏。
其四,將原來江、息、黃等地的楚國封君,全部驅逐到西面的楚國。
其五,荊國向吳國稱臣,同時實行吳國的所有政令……
如此一來,荊國在名義上只是吳國的附庸國,實際上已經歸於吳國統治。
慶忌這樣,看起來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但是,春秋時代講究的是名分。
楚人桀驁不馴,不能輕易歸順吳國。
慶忌建立荊國這一“特別行政區”,為的就是加快融合東楚之地黎庶的進程。
若是那些心向荊國,心向吳國的楚國貴族,未嘗不可在荊國得到重用,謀個一官半職的。
正所謂寧為雞首,不為鳳尾。
若是沒有這一荊國,原來楚國的那些貴族,在吳國什麽都不是。
或許他們能依靠自己的才能和名望,在吳國治下,擔任一個縣令。
但,絕不能像是在荊國一般位極人臣來得尊貴!
權勢也沒有那麽大!
慶忌建立荊國的目的,可謂是用意極深的。
不但能籠絡人心,還可以荊地為吳國的一道屏障,或者說是滅楚的橋頭堡。
“大王,阿青姑娘求見。”
“請進來。”
“諾!”
慶忌正在跟伍子胥、伯噽、范蠡商量戰後事宜的時候,就見到一名宿衛來報。
阿青,也就是之前的那個牧羊的少女。
慶忌這段時間一直忙於戰事,以及與楚國的談判事宜,差點忘了阿青。
他還記得自己之前交代過阿青,讓她將自己的師傅扁鵲帶來,也便於慶忌把不久前賒的帳還掉。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慶忌自認為,自己是一個誠信高潔之人,至少沒必要對阿青出爾反爾。
不多時,只見少女阿青領著一個蓄著山羊胡子,看起來精神抖擻,紅光滿面的中年男人進入宮殿。
“阿青(陳緩)參見大王!”
二人不約而同的朝著陛台之上,正襟危坐的慶忌躬身作揖。
陳緩(扁鵲)是貴族出身,知書達理,這行禮的模樣中規中矩。
而阿青則是貧苦出身,說不定還是一個奴隸家庭,所以哪裡懂得那麽多禮節?
能學著扁鵲行禮的樣子,阿青模仿幾分,便已經殊為不易。
“不必多禮。來人,賜座!”
慶忌一臉和善的笑意,旋即一揮手,讓阿青與扁鵲都各自落座。
“謝大王!”
等到二人都坐下後,慶忌這才將目光放在扁鵲的身上,緩聲道:“足下,便是扁鵲先生?”
“不敢當。”
扁鵲搖搖頭道:“大王,在下本是一介鄉野遊醫,承蒙別人看得起,贈予‘扁鵲’之稱號。這神醫之名,在下確不敢當!”
“哈哈哈哈,先生謙遜也。”
慶忌笑吟吟的道:“扁鵲雖只是一個名號,先生卻當得起。寡人雖久居吳國,卻早已聽聞先生在中原懸壺濟世,妙手回春之所作所為,甚是欽佩敬仰。”
“寡人有意請先生入吳,為太醫令,官比九卿,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這……”
扁鵲的臉上出現了遲疑的神色。
他知道自己前來面見慶忌,後者可能會拋出橄欖枝,想招攬自己。
不過,扁鵲並沒有做好出仕的準備!
“先生可有難處?”
慶忌好奇的問道。
“不瞞大王。”
扁鵲苦笑一聲道:“在下雖為陳國公族之後裔,然不過是旁支,祖上早已沒落。”
“在下早年,亦有出仕之夙願,奈何能力不濟,恐不堪大任!”
“而今承蒙大王之厚愛,陳緩愧不敢當。”
“緩在中原行醫二十余載,處江湖之遠,恐不可居於廟堂之高!”
頓了一下,扁鵲又朝著慶忌作揖道:“請大王見諒。以緩之為人,勢必與朝堂格格不入,緩為閑雲野鶴,終究不能羈留於一地!”
“在緩學醫之時,便已經立下宏願,期望能以畢生之力,醫治更多患者,至死方休!”
聞言,慶忌神色如常,沒有說話。
但是坐在陛台下的伯噽,卻是大為不滿,立即站起身道:“陳緩,你好大的膽子!”
“大王賞識你,這才打算授予你太醫令之位。此乃位比九卿之高位!多少人求之不得的高位?”
“伱怎敢拒絕?”
“莫要不識抬舉!”
一聽這話,扁鵲三緘其口,但是坐在他身邊的阿青,頓時黛眉一蹙,瞪著伯噽道:“伯噽大夫!家師志向如此,你怎能挽留?”
“普天之下,並非所有人都追名逐利,好高騖遠!”
“你!”
伯噽剛剛想反唇相譏一下,卻被慶忌出言阻止。
“伯噽,退下。”
“諾!”
伯噽這才不服氣的坐回原位。
慶忌不禁暗暗搖頭。
伯噽這廝,還真是喜歡在他的面前出風頭。
不過,伯噽好歹是吳國的廷尉,老大不小的人,怎麽好意思跟一個小姑娘鬥嘴?
真是毫無風度可言!
慶忌又將目光放在扁鵲的身上,說道:“先生,寡人知道,人各有志,凡事也不可強求。”
“然,寡人是真心想請先生入吳,為我吳國改善醫療,救死扶傷。”
通過扁鵲剛剛的那一席話,慶忌基本上就能猜出他的心思。
扁鵲不追名逐利?
慶忌姑且相信,不過,扁鵲最多,也只是淡泊名利而已,不可能真的不將名利放在心上。
適才扁鵲所言,只不過是推諉之詞。
扁鵲是不願意被名利所束縛,只能成為慶忌一個人,或者是其後妃、公子、公卿大夫的醫者。
扁鵲的“野心”很大,希望自己的醫術能救治到更多的病人。
而這,恰恰也是慶忌所期望的。
並不衝突!
“先生可能不知。寡人早年,便頒布過一道求賢令,唯才是舉,凡有一技之長者,入吳皆可得到重用。”
慶忌緩聲道:“工匠也好,醫者也罷,或者是馬夫,但凡出眾之人,有利於國,有利於民,寡人何不尊官而用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