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之吳霸春秋》第480章 改革田邑製
  第480章 改革田邑製

  “迄今為止,我吳國十郡,吳郡、會稽郡、九江郡、泗水郡、閩中郡、廬江郡、蒼梧郡、南海郡、象郡與桂林郡。”

  “有戶數,五十八萬戶,有人口,四百一十萬余口!”

  計然朗聲道:“這還只是初步統籌。嶺南六郡,尚有一些蠻族未歸化,因此不計其中!”

  聞言,慶忌微微頷首,頗為滿意。

  得知吳國現在有人口四百一十萬後,朝堂上的公卿大夫,無不點了點頭,很是振奮。

  要知道,人口才是一個國家的根基。

  當此大爭之世,一些小國人口也不過幾萬,甚至是一萬人都沒有。

  人口過百萬的國家,現在只有晉國、吳國、齊國、秦國和楚國。

  這四百余萬的人口,對於吳國而言,絕對是保守估計的。

  每一年入吳定居的外來人口且不說,嶺南六郡,還有不少尚未劃歸於吳國治下的百越部族。

  而且,這一次的人口普查,並沒有將荊國算入其中。

  若是再加上一個荊國,吳國的人口,怕是能突破六百萬!

  這是什麽概念?
  慶忌估摸著,這個時代,華夏諸國的人口總數,可能是一千多萬。

  晉國至少佔據四分之一,也就是四五百萬人。

  所以現在的吳國,充其量在人口方面,勉強跟晉國持平。

  但,吳國的人口利用率,實在是比不上晉國的。

  因為吳國在嶺南六郡,並沒有實行有效的統治。

  嶺南六郡實行的分封製,各個小國與部落有義務遵從吳王的號令出兵。

  不過,動員能力堪憂。

  別看吳國現在的疆域是天下第一,連晉國都比不上。

  可是絕大多數的土地,都是不毛之地,地廣人稀,利用率太低。

  饒是如此,慶忌已經是心滿意足。

  “大王,臣有事啟奏!”

  這時,作為治粟內史的范蠡站了出來。

  “請講。”

  “最近,嶺南六郡出現當地官吏大量逃亡狀況!”

  “是何緣故?”

  慶忌不禁眉頭一皺。

  范蠡連忙回答道:“根據鎮南大將軍(孫儷)稟報,以及禦史台監察禦史的回報,部分官吏是吃不了苦,這才選擇棄官而逃。”

  “部分官吏則是因為在嶺南之地無法生存。”

  “嶺南六郡之郡守、縣令等官吏,怨聲載道,所抱怨者,是為嶺南之地不適宜耕種,每每有顆粒無收的狀況。”

  “以至於耕地之產出的稻米,尚且不能足夠自己食用。”

  “不少官吏都苦於田邑製,不得不如獵戶一般,進山狩獵或捕魚,以至於為豺狼虎豹所害。”

  “……”

  慶忌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常言道,千裡為官隻為財。

  這個時代的士子有節操,貪官汙吏少之又少。

  但是,士子們擔任官吏,居然連肚子都填不飽。

  甚至還要自掏腰包,解決果腹之事?
  這如何使得?
  現在的吳國,也不是一個貧弱的國家。

  “二三子可有對策解決嶺南六郡官吏逃亡之事?”

  “大王,臣以為,為今之計,只有改革田邑製,方能解決!”

  田邑製?
  這個慶忌是知道的。

  夏商周時期官員的俸祿以土地為標準,由於最早期國家實行“田邑”制度。

  國家會為公卿大夫分封大小不等的土地。

  公卿大夫的官職越大所分到的土地面積越大,各地官吏可以自行選擇在土地上種植農產品。

  每年除了上繳國家的一部分其余的都歸自己所有。

  田邑製跟封邑製有所不同。

  田邑製是田產,而封邑製是封地、食邑。

  而吳國早已經取締世卿世祿製,基本上取消封地而轉換為食邑。

  但,饒是如此,並不是每個公卿大夫都有食邑!

  就連朝中的大臣,都不一定擁有自己的食邑,更別說是郡縣一級的地方官。

  所以,像是郡守、縣令這樣的官吏,他們的俸祿只是田產。

  君十卿祿,卿祿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

  這是現在吳國的“田邑”制度。

  如晉國一般的中原諸侯國,“大國之卿,一旅之田,上大夫,一卒之田”。

  意思是:大諸侯國的卿這一級官員,給五百頃田賦的俸祿;上大夫這一級的官員,給一百頃田賦的俸祿。

  值得一提的是,田邑與封地、食邑是分開的。

  田邑就屬於俸祿,也就是所謂的“工資”。

  不過,這種田產屬於世襲製。

  慶忌實際上也提倡這種“田邑製”。

  只是不排除會發生土地兼並的情況。

  “范蠡,汝認為,這田邑製應該如何改革?”

  慶忌眯著眼睛問道。

  “大王,臣以為既然嶺南之地,土地難以耕種,每每歉收,何不改以國府發放錢財或稻米,予當地官吏方便?”

  “善。”

  慶忌點了點頭道:“既然要改革田邑製,便徹底一些。”

  “寡人之意,是在我吳國實行新的俸祿制度,即谷祿製。”

  “何為谷祿製?”

  “谷祿製,便是由原來的田邑,換做實打實的糧米。”

  朝堂上的群臣,臉色都有些古怪。

  他們算是看出來了。

  慶忌與范蠡這君臣二人,一唱一和的,分明是在唱雙簧!

  的確。

  在這個事情上,慶忌跟計然、范蠡等一眾心腹之臣商議,覺得可行之後,這才搬到明面上來說。

  公之於眾。

  這一田邑製,跟食邑、封地一般,世襲罔替,實際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危害。

  因為每個官員都會在自己的土地上獲得源源不斷的財富。

  土地兼並嚴重,會導致怎樣的後果,慶忌十分的清楚。

  幸好這不是大一統的王朝,要不然絕對會有被逼無奈的黎庶,揭竿而起。

  如中原列國一般,就有不少的黎庶南下,跑到吳國來定居。

  從現階段來看,田邑製並沒有給吳國造成什麽危害。

  因為吳國還有余力,授予官吏們大量的田邑,世襲罔替。

  但是,耕地終究是有限的。

  有朝一日,當吳國無法對外擴張,或者擴張的腳步停滯下來,就會造成惡性循環。

  所以,慶忌也不得不為自己的後繼之君考慮,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將這一隱患解決掉。

  這算是防微杜漸。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