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朝著陛台之上的慶忌,躬身行禮道:“大王,以臣之見,而今秦人的國力,僅次於齊國,不容小覷。”
“秦穆公時,秦人益國十二,開地千裡,稱霸西戎。”
“之後,秦的國力雖有所衰落,一蹶不振,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歷經康公、共公、桓公、景公、哀公,到現在的秦伯嬴寧,盡皆守成之主,雖有開拓進取之野心,恢復穆公霸業,逐鹿中原之志向,卻苦於時勢所迫,難有成就!”
“只是偏居一隅的秦國,有戎狄之風氣,民間私鬥成風,全民皆兵,不下於我大吳。”
“兼之,秦地廣袤,秦人善於遊牧,來去如風,若不能以碾壓之勢滅秦,恐怕秦人卷土重來,勝負猶未可知。”
“再者說,若秦人上下一心,共禦吳軍,臣唯恐秦國凡有血氣者,皆仗勢而起,使我滅秦大軍陷入無休止的戰鬥中……”
“請大王三思!”
孫武的態度是十分堅決的。
沒有二三十萬的大軍,吞蜀滅秦之戰,絕不可為之。
如若不然,一旦兵敗於秦人之手,全軍覆沒,亦或者是吳軍在秦地被拖住,深陷戰爭的泥潭,孫武負擔不起。
到時候,領兵出征的孫武就將是吳國的罪人,百死莫贖。
而且孫武戎馬半生,大小數十戰,未嘗一敗,恐怕一世英名將在伐秦之戰中,被毀於一旦。
綜合種種因素考慮,孫武不敢輕易領兵出戰。
慶忌想了一下,覺得孫武所言,不無道理。
這些年來,隨著吳國的崛起、稱霸,何止是吳國在成長?
像是秦國、齊國、宋國、鄭國等諸侯國,都迫於霸主吳國的強勢,紛紛進行變革,提升了自身的國力。
秦國的國力,其實是隻強不弱的。
歷史上,在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實力就日益加強,這便會給人一種錯覺:秦國在變法之前,國力很弱。
但,其實秦國不是一個弱國!
在商鞅變法之前,秦國連續開疆拓土,還曾經打敗過當時的強鄰晉國。
進入大爭之世,尤其是在吳國稱霸天下後,列國的農耕水平都井噴發展,但秦國還是在半農耕半遊牧時代。
這個時候的秦國,至少五分之三的土地都沒開發。
而且,由於秦國地處邊陲,並不在繁榮的中原文化圈,造成了秦國的多重麻煩……
慶忌之所以迫切的想開啟滅秦之戰,是不打算給秦人韜光養晦,厚積薄發的時間。
不然,一旦秦國的新政取得成功,大量的土地被開墾出來,到時候吳國要滅秦,怕是難上加難!
“大王。”
這時,太宰計然皺著眉頭道:“臣以為,滅秦之戰,切不可操之過急。”
“動輒二三十萬的兵力,又是迢迢千裡遠征秦國,所需民夫當不少於三十萬人。”
“臣唯恐伐秦之戰不利,糧秣輜重又轉運困難,屆時吳國的所有國力,都將消耗於這場曠日持久的戰事中,力有不逮。”
“大王,滅蜀可,至於滅秦……為時尚早!”
“……”
計然有這種擔心,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畢竟,吳國現在的根基還不算牢固,伐秦之戰一旦招致大敗,難免會讓有心者趁勢而起。
北方列國聯軍伐吳且不說,國內的反動勢力,勢必不會安生……
一個不慎,吳國就有可能陷入分崩離析的局面,乃至於萬劫不複。
“太宰此言差矣。”
伍子胥反駁道:“滅蜀滅秦之戰,必須要逐一進行,氣吞萬裡如虎!”
“若蜀國一滅,秦人勢必警醒,駐扎重兵於吳秦兩國邊陲,甚至是遊說北方列國一起伐吳。”
“屆時大吳要再滅秦國,恐非易事!”
“這……”
計然愣了一下,隨後向慶忌歎氣道:“大王,動輒二三十萬的兵馬吞蜀滅秦,太過冒險。”
“且不說別的,諸侯見吳國主力盡在秦地,勢必聯軍南下,犯我疆界。屆時,吳國當何去何從?”
“……”
慶忌沉默了。
實際上,吳國開啟滅秦之戰的連鎖反應,是可想而知的。
吳國而且太過強大,強得讓北方列國驚恐,不得不進行變法改革。
連變法都敢,他們為何不敢跟吳國乾一仗?
這一系列的戰事,吳國必須要毫無保留的傾國之力。
這是一場豪賭!
若慶忌只是一個守成之君,做事瞻前顧後,顧全大局的話,沒必要這麽冒險。
只是,要是賭贏了,慶忌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一統天下,也不是辦不到的事情。
沉默許久之後,慶忌又凝視著陛台之下,一臉肅穆神色的孫武,緩聲道:“孫武,憑借震天雷、鐵騎之犀利,十萬人滅秦,仍不可為之?”
“不可。”
孫武搖搖頭道:“大王,震天雷、鐵騎固然犀利,然終不能凌駕於人和之上。”
“若聯合西戎八國滅秦,則當何如?”
“可。”
孫武回答道:“只是,二十萬大軍,仍是必不可少。”
孫武絲毫不給慶忌的面子。
因為他不敢去賭!
伐秦之戰若敗了,吳國的國運,可能都會被孫武葬送掉。
所以,在這種事情上,孫武又豈敢大意?
再者說,西戎八國未必就能聯合吳國一起滅秦。
雖然,西戎八國跟秦國是世仇,時常交戰,彼此看不對眼。
但,秦國若是亡於吳人之後,下一步吳國豈非是要吞並西戎八國?
唇亡齒寒!
比起吳國這樣強大到令人發指的鄰居,西戎八國可能更願意留著秦國,來抵擋吳軍的鋒芒……
想到這一點,慶忌認為,西戎八國會跟吳國聯手的可能性不大。
說不定西戎八國還會幫助秦人,一同抵禦吳軍的進攻。
難怪孫武非要二三十萬的大軍吞蜀滅秦不可,必然是考慮到了西戎八國出兵救秦的可能性。
這麽多的兵馬,還是吳國最精銳的部隊,全都交給孫武,說真的慶忌並不放心。
但是,慶忌也不能隨便將這一兵權,交給別人。
由慶忌領兵吞蜀滅秦?
且不說慶忌有些厭倦了戰場廝殺,可能隨之到來的諸侯聯軍,便使慶忌不得不親自坐鎮金陵,調度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