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
慶忌上前叫住了那年輕男子。
公差們頗為不滿的看著慶忌。
慶忌則是從懷裡掏出了一塊令牌,上書“禦史台”三個鳥篆字,這是吳國的文字,有別於華夏諸國。
“大夫!”
公差們連連行禮。
“爾等先退下,我要盤問他幾句。”
“諾!”
禦史台的人,基本上都是負責監察朝中以及各地方,是吳國最難纏的一類人。
公差們哪裡敢得罪慶忌?
當公差們離開後,那個年輕男子有些驚疑不定的看著慶忌。
“小兄弟,你這些東西,都怎麽賣?”
年輕男子朝著慶忌躬身行禮道:“不瞞大夫,你是貴人,在下這些物件,你可能都用不上。”
“此乃‘矩’,其矩柄及矩翼組成,相互垂直成直角,矩柄較短為一尺,主要為量度之用。”
“矩翼長短不定,最長為尺柄一倍,主要為量直角、平衡線之用。”
“一般來說,木工可以矩量度直角,平面,長短甚至平衡線。”
頓了一下,他又放下手裡“矩”,拿起了一邊的鉤子,介紹道:“此乃‘鉤強’,可通過在下特製的弩,發射出上百步。”
“粗者可拽動戰船,若兩國交戰,敵船後退可鉤住它,若敵船進攻就推拒它。細者可用作攀登,悄無聲息的奪下城邑,最合適不過了。”
“當然,這鉤強還在實驗階段,可能還辦不到這種效果。”
“……”
慶忌一時間來了興致。
“再說說別的東西。”
“諾!”
這個時候,原本還在不遠處采購一些胭脂水粉,漂亮首飾的西施和鄭旦,也都來到了慶忌的身邊,很是好奇的看著跟慶忌搭話的年輕男子。
只見他又拿出了一把毫不起眼的鑰匙。
“這有什麽稀奇的?”
鄭旦噘著嘴道。
“小婦可別輕視了這鎖鑰,它跟一般的鎖鑰有所不同,裡邊有微妙的機關。有了它,以後庫房基本上都不需要守衛,這正是大夫你所需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周穆王時已有簡單的鎖鑰,形狀如魚。
而眼前此人改進的鎖鑰,形如蠡狀,內設機關,似乎憑鑰匙才能打開,能代替人的看守。
慶忌掃了一眼,只見此人的身前放著的物件,基本上對於別人來說,都是比較稀奇古怪的東西。
一定是他發明的。
而這些物件慶忌都能認得出來。
是什麽?
矩,就是曲尺。
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之方圓。
規矩,即圓規及曲尺。
除了曲尺之外,還有墨鬥,這是木工用以彈線的工具。
墨鬥以一鬥型盒子貯墨,線繩由一端穿過墨穴染色,已染色繩線末端為一個小木鉤。
其余鎖鑰、鉤強、鋸子之類的東西,更是不必贅言。
最讓人感到眼前一亮的,還是那一隻雕刻得栩栩如生的木鵲。
“先生,你這木鵲怎麽賣?”
鄭旦饒有興致的詢問道。
“至少……十兩黃金。”
男子試探性的道。
“甚麽!”
鄭旦頓時黛眉微蹙,指著那一隻木鵲,氣鼓鼓的道:“先生,你莫不是欺負我一個婦道人家不識貨。”
“區區的木鵲,哪怕你的手藝再精湛,雕刻得再好,如何能值得十兩黃金?”
年輕男子搖搖頭道:“小婦有所不知。在下這木鵲,跟別的木製物件大不一樣,不只是外在的精美,還內有乾坤!”
“在下耗費了五年的時間,經過反覆實驗,這才研發並製作出的這木鵲。”
“此木鵲可在天上飛行三日不止而不落。在下原本是想獻給吳王,奈何,現在已經囊中羞澀,賣你十兩黃金,如何說不過去?”
一聽這話,鄭旦沒好氣的翻了翻白眼,道:“哼,吹牛!”
“你這小小的木鵲,如何能飛?還飛三日!”
被鄭旦這麽一激,男子恨得咬牙切齒,瞪著眼睛,跺了跺腳道:“小婦若不信,可眼見為實!”
男子旋即蹲下身子,在木鵲的尾部掏上一根細繩牽引,拽動之後,放開木鵲,內裡有著機械原理的木鵲就騰空而起,飛上了半空中。
男子則是在下一步不疾不徐,很有節奏的拉著細繩,似乎是在為木鵲提供動力……
“飛……真的飛起來了!”
包括西施、鄭旦在內,集市上的人都不由得瞠目結舌,紛紛圍觀過來。
這能飛的木鵲,畢竟是非常罕見的。
到了這個時候,慶忌要是還不能認出眼前這個男子的身份,就是有眼無珠了。
在看見這些物件的時候,慶忌就已經認了出來。
對方,不是別人,正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土木建築鼻祖、木匠鼻祖、戲班的祖師——
公輸班!
換一個廣為人知的通俗稱呼,他是魯班!
此人姬姓,公輸氏,名班,字依智,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又稱魯盤或者魯般,慣稱“魯班”。
魯班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他擅於建築、雕刻、農業、兵器等領域的發明,這些與木匠行業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
《論衡》有載,魯班發明有內藏機關的木馬車,可自行移動。
除此外,另造有木人一隻,不僅能夠自己行走,還可以載人而行,無比奇妙。
這還是一個機械工程大師!
不論是慶忌見到的這能飛的木鵲也好,還是傳說中的木馬車、木人,絕對屬於古代黑科技了。
沒有電,沒有燃油,沒有氫氣這種能源作為動力,木鵲是怎麽飛的?
木馬車是怎麽自行移動的?
僅憑機械原理,那不是妥妥的黑科技嗎?
慶忌從不否認,古人都很聰明,也會腦洞大開。
如眼前的魯班,似乎是看著天空中飛翔的鳥兒,也希望能發明一樣東西能在空中翱翔。
木鵲,由此誕生了。
一次,魯班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腳下一滑,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滲出血來。
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
魯班由此受到啟發,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