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紅樓從遼東開始》第173章 軍學堂畢業生
  第173章 軍學堂畢業生
  “金州軍學堂,旅順軍學堂,速成班出身的軍學生有多少了。”

  唐清安突然問道。

  “九百余人。”

  “願意從軍的有多少?”

  “全部報了名,而且還有金州學堂,旅順學堂的學生,也希望能從軍。”

  一個營三十哨,九個營兩百七十個哨。

  “成績最優秀的,全部派入遊擊哨隊,每個遊擊哨隊的哨官,配一名文書。

  既然各哨都不願意裁軍,管理這麽多人,沒有文書怎麽能行。

  而且命令各哨,要在自己的防區裡,組織遼民屯田生產自救,既然想要擔更多的責任,那就要做更多的事。

  這麽多的事情,不是哨官以前的軍事經驗能逐一應付的。

  學生們都是軍中的遺孤子弟,從小兵做起我是舍不得的,相信你們也不願意。”

  聽到將軍的話,眾人都笑了起來。

  誰也舍不得這些軍中遺孤子弟從小兵做起。

  “可是他們雖然從學堂裡學了很多知識,卻沒有實踐過,派去軍中從隊長做起也是不行的。

  既然如此,那就去前線,和哨官們互相成就吧。”

  這主意好。

  眾人很快達成了一致。

  第一,前線各隊不裁軍,接受軍餉減半。

  做出這個主意有所憑借。

  雖然軍餉減半,但是也足以養活家中人,只是要過的困苦些。

  可是考慮到如今各地的百姓,每日連飯都吃不飽,掙扎在饑餓線上,又不想裁軍,且只是暫時的,那麽如何不能諒解呢。

  第二,前線各隊必須遵從章程,不得不顧良莠肆意擴軍。

  如膽敢不顧軍令,導致軍隊戰鬥力下滑,只顧自己的利益,那麽直接撤掉軍職。

  將軍府,有氣魄也有底氣,更有威望敢這麽做。

  第三,前線各隊需要承擔更大的壓力,組織遼民自救。

  蠻族腹地當然不能行如此險招,但是如今遼左中部,蠻族統治空虛,除了城池,鄉野都落入了遊擊隊的勢力范圍。

  這是極大的優勢,至於組織遼民自救,其中仍然有很多風險,但是既然願意承擔壓力,那就不能膽怯做事。

  不但要保障遼民的安危,遇到不可抗力的風險,準許堅壁清野,組織遼民退回。

  第四,各哨都必須接受軍學堂的學生。

  這些軍學堂的學生,都是他們犧牲同袍的遺孤,不但要盡力的扶持他們,還要培養他們。

  做錯了事要糾正他們,要把自己的經驗教給他們。

  不看僧面看佛面,只看在這些軍學生犧牲的父輩,他們的同袍的情面上,也該如此做。

  第五,前線各隊,要在軍學生的組織下,認真讀書學習認字。

  仗總有打完的那一天。

  就算打不完,他們也有老的那一天,難道老死在戰場上嗎。

  沒有文化,退了營,就是普通的老百姓,將軍如何用他們這些大字不識的退伍老兵。

  遼東總有光複的那一天。

  不光遼東要光複,奴兒乾司,朵顏三衛,關外舊地都要收復,並牢牢的佔領。

  以後收復了這麽多地方,需要大量的人手去管理,不認識字,管理個球。

  這最後一句話要不要改一改?
  馮勝之,顧應時,甚至李成賢都提出了疑問。

  “不改。”

  軍中的大將們支持將軍不要改。

  “這麽說才提氣,才能讓那些個倔驢信服。”

  既然如此,眾人都統一了意見。

  隨後,將軍府的策略,在眾人的安排下,有序的展開。

  李成賢到了漢城。

  先和金瑬,李貴等朝鮮大佬事先通氣。

  將軍雖然要求朝鮮必須照做,但是如此強硬的語氣,必定會引起朝鮮的不滿。

  所以李成賢選擇先和朝鮮的大臣們達成一致。

  果然。

  聽到金州將軍又找朝鮮借糧,幾人都十分的不滿。

  不是他們不想借,是朝鮮真的沒有。

  “上半年,金州軍,鎮江軍十萬將士在前線賣命,打的蠻族節節敗退,可以說蠻族放棄了遼左中部。

  金州軍,鎮江軍赫赫盛威,才有了如此的大勝。”

  蠻族放棄遼左中部,也是因地製宜的,畢竟遼左中部盡是長白山脈,哪怕地盤極大,可是田畝數連金州的十分之一都比不上。

  如此廣闊的地盤,收成和付出極不相符,蠻族才決定穩固東北平原一帶。

  也算是對遊擊隊的反擊。

  因為蠻族龜縮了勢力之後,遊擊隊就不容易再突入蠻族的腹地,此舉危險性直線上升。

  而朝鮮的兩班權貴,聽到李成賢的話,知道其中的深意,但是也沒有不信。

  朝鮮在鎮江也有五千軍。

  鎮江的信息,他們也能得知一二,鎮江的將領和官員,也是故意如此。

  從原來的不懂金州將軍的做法,到如今塵埃落定,朝鮮國內同樣上下皆震驚無比。

  這十萬大軍,雖然一大半都是新募,可卻是在極其逆境中的戰火裡磨練出來的。

  根據協守鎮江的朝鮮將領的回信,認為這些新軍,不但戰鬥力沒有下滑,反而更強過了以前。

  這就令人恐懼了。

  十萬精銳野戰之兵,這是何其的恐怖。

  朝鮮雖然也有十萬軍,可是絕大多數都是地方的守軍,只能用來守城。

  蠻族的逆首,一輩子也才帶出來了十余萬精兵啊。

  金州將軍是怎麽做到的。

  現在的朝鮮境內,沒人繼續認為金州將軍會敗在蠻族大軍下,有這十萬精銳野戰軍,不是蠻族可以輕易撼動的。

  而金州背後還有大周,還要朝鮮國主的支持,蠻族背後有誰。

  所以金瑬,李貴等,已經相信一種論調,就是遼東遲早在金州將軍手裡收復。

  “為了供應這十萬之軍,金州,鎮江,乃至長白山東岸,中部百五十萬百姓,都縮衣節食,餓著肚子。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將軍又如何會不顧和朝鮮的友誼,繼續找朝鮮借糧呢。”

  李成賢真誠的看著幾位能決定朝鮮國政的官員。

  “推翻逆王之事,我國朝廷上多有不滿,唯有將軍不顧非議,鼎力支持朝鮮國主,支持貴班人士。

  而且貴國境內有二心的勢力,同樣也暗中派人來聯絡將軍,許下重諾,但是將軍面對這些誘惑,態度堅定不移。

  因為將軍認為,他和朝鮮,和朝鮮國主,和貴班,有牢不可破的友誼。

  終於那些有二心的人許下的利益,雖然讓人動心,但是在我們雙方之間的情誼面前,不值一提。”

  金瑬和李貴無言。

  這就是朝鮮國內目前的形勢。

  暗中有反意的勢力繁多。

  有些是忠心前任國主的,有些是因為認為對沒有獲得權勢不滿的,還有眾多的想要爭奪地盤的。

  朝鮮不小,可是固化的權貴階層太多太多了。

  說來說去,蛋糕只有這一塊,而等著分蛋糕的人又這麽多,換成誰當國主,換成哪一派當政。

  都不可能滿足這些事例的。

  其實連金瑬,李貴他們的派系,都因為蛋糕不夠分,陷入了前番北大派開始分裂的前端。

  雖然兩人看得見,卻沒有辦法解決。

  現在朝鮮的新朝,實則比前朝局勢增加的不穩。

  “金州將軍這次借糧多少?”

  李貴直接問道。

  “三十萬石。”

  聽聞,朝鮮的官員們不說話了。

  每年按時供應鎮江二十萬石糧米,十萬石豆料,一萬斤人參,其余布匹等沒有計算。

  去年冬借了鎮江五萬石糧食,年初又借了二十萬石糧食豆料,這才過去了半年,又要借三十萬石糧料。

  就算按照慣例打個折扣,也是十五萬石。

  誰也無法答應。

  因為朝鮮國庫真的沒有多余的糧食和物資了。

  李成賢看向眾人。

  朝鮮的情況他知道,他既然知道,將軍也就知道。

  “我國百姓餓著肚子,為朝鮮把守門戶,穩定局勢,如何朝鮮百姓不用餓肚子?”

  這是將軍對他的原話。

  “加餉加征吧。”

  李成賢為眾人出了主意。

  “為了供應遼東,我國早就加派多年了,只有趁早消滅蠻族,雙方都能緩口氣。”

  “我會和殿下去溝通的。”

  金瑬終於松了口。

  因為他通過李成賢的態度,猜到了金州將軍的態度。

  既然如此,還不如自己搶先賣個人情。

  李貴看向金瑬,一臉的憤怒。

  金瑬無視李貴的視線。

  人紅是非多,作為目前勢力最強的,金瑬壓力同樣巨大,和朝鮮國主一般,也需要金州將軍的認可和支持。

  “還有一件事。”

  李成賢敲定了一事,又提起一事。

  “關於貴國每年提供一萬斤人參,將軍認為是不夠的。

  不過考慮到朝鮮國主和貴班的為難,因此建議,準許鎮江派百姓入朝鮮境內采參。”

  本來懸起來的心,聽到是這件事,眾人都松了口氣。

  歷史上毛文龍就派了軍士上岸專門負責采參,朝鮮並沒有拒絕。

  和眾人協商完。

  李成賢正式進入朝鮮漢城,恭敬的面見朝鮮國主,遞交金州將軍之文書。

  同樣。

  金州將軍,再一次言辭犀利的奏疏,送入了京城。

  “讓唐清安去問問史鼐,去問問李達祖,他們願意把自己的物資調給金州,那就調給他。”

  太上皇冷冷的說道。

  當太上皇表露出了對唐清安的不滿,朝廷上就沒有敢站出來為他說話。

  皇上一臉平靜。

  他的親叔叔暴怒。

  因為唐清安竟敢對付山西的商人。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