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紅樓從遼東開始》第147章
  第147章

  眼前的文武幾十人,都是獲得朝廷的認可,賜予了官身,同樣,也是金州鎮江兩地,文武雙方的頭面人物。

  石城島上,唐清安看著眼前的文武官員。

  誰才是真的會對他死心塌地的呢。

  謝友成毫無疑問,為自己處理機密的事,對朝廷的官職也並不在乎。

  顧應時,大概率也會選擇自己。

  至於馮勝之,此人必然還是會心向朝廷。

  至於趙緱用。

  當然也是朝廷忠心的正三品武將,朝廷在金州的參將。

  ……

  其實這些唐清安真的無所謂。

  歷史上的毛文龍治下百姓近百萬,軍力十余萬,也是等他死後,才開始派官員接管東江鎮,結果沒有成功。

  當時誰也沒有想到毛文龍出海後,能收納百萬遼民。

  天啟七年,因為彈劾毛文龍的奏疏過多,導致朝廷和東江鎮關系惡化。

  後來毛文龍上疏給崇禎皇帝的奏疏裡,並沒有妥協,而是強硬的回應朝廷的谘文。

  招撫遼民,建立精兵,抗拒蠻族,為國效功,而朝廷不但不理,反而使之食不充腹,衣不蔽體,空拳赤足,冒死生於鋒鏑之下。

  而內地逍遙自在,高坐糜餉者,瓜分口樂,我不平其一。

  寧遠月餉一兩五錢,內丁二兩四錢,加以食米五鬥,又叨皇上恩賞,不一而足。

  而海外我部,七年以來,未繳半年之俸,數百萬兵民取給於天津,登萊二十萬之米。

  其中多有票沒或沉船不見者,山東二十萬兩之銀,複有侵克……不平二也。

  ……

  從正面看,是毛文龍一肚子的委屈和不公,指責官員們貪墨之甚,朝廷對東江鎮的不支持。

  從反面看,則是毛文龍桀驁不馴之態,咄咄逼人,不把朝廷放在眼裡。

  不論如何,這個時期的毛文龍,已經不懼怕朝廷,開始聽調不聽宣了。

  如今金州鎮江兩地有民七十萬,哪怕有賈府的關系幫忙拖延,有遼東經略史鼐的遮掩。

  相信也要不了幾年,可能兩年,三年,四年,朝廷就會開始正式派官員來海外金州,哪怕沒有前例可尋。

  或者是監軍太監,或者是歷史上的以山東巡撫兼之。

  遼民出身的將領,突然喊出來的激烈的口號。

  “誓死追隨將軍。”

  誰也沒有想到。

  在座的文武官員紛紛側目。

  唐清安也沒有想到。

  這有些打亂了他的計劃。

  他如今有金州,鎮江遼民七十萬,只要一聲名下,即可坐擁十萬大兵。

  又因為孤懸海外,朝廷無可製,連蠻族都在金州吃了大虧,更何況朝廷。

  不過這是下策。

  不管是對朝廷,還是對金州鎮江,都是不利的結局,最後獲得最大好處的,只會便宜了蠻族。

  因此,唐清安內心不急。

  他才二十一歲。

  現在且不提,就算未來幾年裡,不管是派來太監還是巡撫,他並不放在眼裡。

  如果朝廷能政治清明,他就是大周忠心耿耿,百姓稱讚的大將軍,選擇從馬上建功立業,拜將封侯。

  如果朝廷制度崩殂,局勢敗壞,他就是挽救殘局,力鼎大梁的偉力之才。

  四年後可觀門,開始在門內布局,十年後可確定局勢未來的走向,至於二十年後,他相信他已經解決了這些事。

  所以他在金州的治理,從來不急不躁,不管是馮勝之,趙緱用,還是謝友成,劉承敏,都齊心協力的做事。

  至於更多的中間派,例如顧應時,顧道初,朱文,徐輝,李伯升等等。

  這些人沒有太多的顧忌,同樣更希望的是,能維持目前的局勢就最好不過了。

  原先他認為最有把握的是東海營出身的將領,這些人無疑是他的鐵杆支持者。

  而他漸漸的發現,對他最支持,最沒有顧忌的,竟然是遼民。

  比東海營更加的激烈,更加的堅定。

  可見這些遼民雖然和蠻族不共戴天,也對朝廷的怨恨頗深。

  “我等齊心協力,光複遼東,建功立業,不負此生。”

  唐清安轉移了話題,又笑著說道。

  “各位入金州以來,不懼生死勇猛殺敵,所有人都看在眼裡。

  前番金州之戰最危急的時候,如果不是王玉功,李成才,趙赫你們舍生忘死為我開道,護我周全,可能今日我也站不到這裡和大家說話了。”

  王玉功,李成才,趙赫。

  “我的命是小,將軍則絕不容有失,哪怕再有下次,想要威脅將軍,只能從我的屍體上過。”

  王玉功沉聲說道。

  前番那場惡戰,為了保護將軍,他哨隊的袍澤死傷殆盡,他毫不猶豫為將軍擋了一斧頭,哪怕有鎧甲的防護,也入肉三分。

  看向李成才,如果不是他及時趕來,可能自己也活不到今日。

  唐清安滿意的讓眾人坐下。

  他現在還不需要這般的激烈,穩步就班的按照他的計劃,順應大勢即可。

  其實自己是如何想的,並不重要。

  哪怕金州鎮江未來有十萬,甚至二十萬雄兵,也對朝廷造成不了威脅。

  蒙古的疆域比金州鎮江大多少倍,有幾十萬控弦之士,不也奈何不了大周麽。

  真正能對大周造成威脅的,是他們自己。

  未來幾年裡,他們如果能把國家治理好,不用他們來製衡,唐清安會主動的提出,請朝廷派官員來治理。

  而如果和歷史的脈絡一樣。

  哼。

  唐清安冷笑一聲,就怕他們到時顧不上他了,反而還要求著他。

  所以不管是金州鎮江哪一派的人物,哪怕是趙緱用,唐清安照樣留在了金州。

  趙緱用坐在人群裡並不起眼,雖然坐在武官之首位,卻沒有人願意靠攏他。

  面無表情,他看到這裡文武人才濟濟,內心感歎萬分。

  誰能想到會有今日。

  他原來迫於形勢,投降蠻族,被任命為原職,暫代複州,還在憂心局勢。

  因為他知道,等蠻族騰出了精力,一定會調走他的,至此他就再也沒了機會。

  雖然如此,可他想盡了辦法,也沒有底氣反正。

  直到將軍的到來。

  那時候將軍還只是一名備禦,自己卻是參將,論職位高了他幾級,不過因為自己是降將,所以沒準備和此人爭奪指揮。

  本想著先等待機會,軍中向來以職位論高低,服從性強。

  可沒想到此人竟然越了幾級,一下提拔為了遊擊將軍,可見其背後一定有人支持。

  後來得知將軍是賈府的人,趙緱用也就不納悶了。

  不然按照正常的功績核算,也不可能提拔如此之快。

  遊擊將軍和參將職位相同,不過有職責上的區別,按照軍中慣例,參將略高於遊擊將軍。

  當時的趙緱用,同樣也沒有著急。

  然後金州在將軍手裡,就如火箭一般的速度壯大開來,然後一路提拔副總兵,總兵。

  至此他不管是從職位,還是軍中的威信,已不能跟將軍相提並論。

  前番在鎮江,他原本準備好好一展拳腳。

  可惜。

  趙緱用歎了口氣。

  時也命也。

  一步落後,步步落後,他如今沒有能和將軍分庭抗禮的實力,當初將軍一封調令,鎮江各營的舉動,讓他看清了形勢,才老老實實的回去了金州。

  連他當初的故舊,也明著暗裡勸他。

  當將軍收了他的兒子作為親兵,他琢磨了一番,最後恍然,明白了將軍的用意。

  這是將軍給他的選擇。

  最後,他順從了將軍的意願。

  因為不選擇如此,他將眾叛親離,連以前的故舊也會埋怨他。

  馮勝之也凝神注視著正談笑自如的將軍。

  從長行島開始,他就跟隨將軍,到了如今的地步,他衷心的希望將軍能封侯拜相,而不是割據一方。

  因為他知道,如果將軍選擇後者,不管是對朝廷,還是對遼民,都是兩敗俱傷的選擇。

  從小讀的聖賢書,也讓他不願意看到這個局面。

  所以在金州裡,他埋頭做事,把這些雜念都拋之腦後,可是如今在石城島。

  他看到了將軍勢力越發穩固,越發有割據一方的梟雄之姿。

  當那些遼民出身的將領,竟然當著眾人的面,毫無顧忌的喊出不合規矩的口號,他就明白了。

  只要將軍一聲令下,就能做到封閉金州。

  因為,軍隊的將領,已經大半願意聽從將軍的號令。

  冷汗直流。

  而聽到將軍轉移了話題,他才稍微鎮定了一些。

  越發驚恐的懷疑,將軍這番把金州鎮江文武官員齊聚此地,難道真的要統一人心嗎?
  不管於公於私,他都認為將軍此舉動太早了。

  才三年而已。

  暗自鼓足勇氣,如果將軍真是如此,他就要開始勸誡了。

  因為他是為了將軍好,哪怕將軍不領情,自己也算報答了前番的恩情,至於自己的生死,馮勝之顧不上。

  顧應時低下頭,一言不發。

  他也想到了馮勝之所想。

  雖然和馮勝之性格不一樣,卻同樣也認為,此舉太過早,不合時宜。

  難道是鎮江派了監軍太監,刺激了將軍嗎?

  據他所知,朝廷並沒有開始商討要往金州派太監或者官員的跡象,何必如此過分憂慮。

  將軍為何又不和他事先通個氣,他也好幫忙出個主意啊。

  以前將軍可不是這麽著急的性子。

  北邊的文官們,不少人忍不住竊竊私語,南邊的武將們很沉默,只等著將軍下令。

  “兩百萬。”

  金州,鎮江,文武上下齊聚石城島,唐清安終於開始了透露出自己的用意。

  所有人茫然的看向將軍。

  什麽兩百萬?

  “今年年底前,我預計金州,鎮江各地,人口會突破兩百萬!”

  “嘶……”

  眾人情不自禁的倒吸一口涼氣。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