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兩百將
北鎮。
派出城的騎兵,把周圍的消息傳了回來,蠻族退兵確認無誤,只不過各堡還有蠻兵把守。
李達祖絕處逢生,大悲大喜。
悲的是自家軍中,老兵死傷過半,實力大損,都是錦鄉侯府在北鎮的根基啊。
喜的是到底守住了北鎮。
金州發了捷報,北鎮發了捷報,錦州也發了捷報。
三方都在爭搶頭功。
北鎮獨拒正面,損兵失地,如今河北各堡都還在蠻族手裡,北鎮殘兵無力收復。
損失最大,爭議也最大。
遼東節度使李達祖,到底是有功還有應罰。
京城裡的錦鄉侯府,李達祖的二弟四處活動尋找盟友,為大哥李達祖上奏,聲援李達祖實乃首功,保住了遼西不失。
至於金州方面,自身損兵兩千人,雖然佔領海州,卻得而複失,算大功還是小勝?
因為唐清安的軍報裡,所獲蠻族錢糧不足二十萬石,以此想要獲得斷絕蠻族糧草,解北鎮之圍的功勞,說服力缺了三分火候。
遼東經略史鼐。
因為有人彈劾他見死不救,坐視友軍被困而不援,實乃大罪。
而他認為自己居中調度有功,不管是派兵派物資給北鎮,還是供應金州兵的後勤,都是他的功勞。
三方的奏疏在朝廷正熱鬧的時候,山東布政司也突然上奏。
把去年以來,運送至遼東三處的糧食,馬匹,豆料,兵備,錢銀的數目列出。
金州唐副總兵率三百船出海,其中兩百余船都是登萊先後調派去。
既如此,整個朝堂更加喧鬧,上下都是關於遼東的議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金州方面先是搶功勞,隨後就開始叫苦,最後向朝廷索要士兵和物資。
其中史鼐和李達祖兩人爭的厲害,大有重新翻臉之態勢。
原來遼西大半年來,重新募兵十八萬,其中七萬留守遼西走廊,十一萬守北鎮。
而蠻族前番攻打北鎮,沿路各堡投降,犧牲的軍士就高達六萬,北鎮守軍三萬,傷亡一萬余。
北鎮北邊各堡壘還有兩萬兵,合起來只有不到四萬兵。
史鼐認為北鎮不可為遼西之屏,竟然要求放棄北鎮,全力駐守遼西走廊。
遼西和遼左的地形,兩邊被遼東灣隔成為“凡”字形。
北鎮處在“凡”字的那個頂處,地勢不足憑,又離遼西遙遠,物資供應費時費力。
下次蠻族大軍再次攻打北鎮,不會再給金州兵可趁之機,獲得那番的幸運。
而北鎮對抗蠻族表現的不堪,已經不讓史鼐相信。
大周繼承大明,長城一直延伸到鎮江堡,不過當老奴突襲互市之地,獲得鐵嶺,撫順,遼左的長城就破了。
遼左的長城失去了作用,遼西走廊並沒有。
靠著依山脈而修建的長城,遼西走廊之所以稱為遼西走廊,就是因為如此。
北邊是險山長城,南邊是大海。
不管是錦州還是後方的寧遠,都是險關雄城,不是那麽好突破的。
因此史鼐想要靠著地利,學習金州全力固守遼西,而不是浪費兵力物力在北鎮。
李達祖大怒,當然上疏反對。
遼東兩位大佬鬧得不可開交,唐清安再次上疏,請求金州擴兵,增派糧餉,耕牛,騾馬等。
這件事史鼐和李達祖都鼎力支持,以此拉攏他。
並且唐清安的作用,別人不知他們還是清楚的,委實是首功,不過皆不願讓出罷了。
光複金州,哪怕金州打退蠻族的進攻,在絕大多數朝臣眼中,也不過是無關緊要的地方。
偏安一隅能不失就已經不錯了。
哪怕有幾個禦史上疏,認為金州的作用巨大,不該受到朝廷的小視,其中一個新進的禦史吵的最凶,朝廷應該提高金州的供給,應以遼西,北鎮平齊。
如今老奴攻打北鎮,北鎮損兵折將,失去了大量土地,遼西則困兵不前,整個戰場上,唯一的亮點就是金州。
金州的地位的確值得提高。
這也是打了勝仗的好處。
原來金州作為遼西的附屬,如今升了一等,由登萊直接供應,而不是由史鼐調派。
且同意了金州擴兵五萬的請求,並督促江南供應棉花,棉布,綢緞各色物品。
朝廷確認了金州五萬兵額的軍製,唐清安才敢擴軍,不但如此,朝廷且也同意了唐清安另外的要求。
唐清安向朝廷下了軍令狀,蠻族片板不能下海,以威脅山東。
從浙江調水師四千,各色戰船一百六十艘,鳥銃一萬杆,弗朗機炮五百門,其余火器不計。
當浙江水師,和金州原來來自登州的水師,兩處合營後,水兵達八千人,大小戰船四百七十余艘。
金州水師的規模,已經達到了長江以北,所有水師之和。
合兵後的水師,同樣分為三部。
一部有浙江兵為主,守遼東灣,一部以沈有容為主,守衛金州,長行島各處。
一部以嚴正中為主,負責黃海以北,遼左以南,接應各處遼民。
安置了水師。
唐清安開始大擴兵。
複州城裡的蠻將,受金州複奪海州的影響,得知金州兵竟然不聲不響有了數萬可戰之兵,徹底龜縮了防線,大退步百余裡,一直退到欒谷關。
金州兵則順勢而上,收復了重城新金,不費吹灰之力,全得原來金州范圍之地。
新金城北方五十裡就是欒谷關,而東面的紅咀堡等堡,一直到最長大上百裡的歸服堡,都因為靠黃海,蠻族也都撤軍了。
這些城堡裡的丁口,要麽被掠殺,要麽俘虜為奴隸,要麽被編為包衣,原來的百姓十不存一。
不過當這些地方出現金州兵的旗幟後,躲入深山,鄉野,河流的百姓紛紛出來投靠。
蠻族為了杜絕遼民投靠金州而設立的防線,隨著複州蠻兵的撤退,已然徹底瓦解。
無數的遼民拖家帶口的投奔金州,每日金州都能接應數千人,加上黃海水師的接應,金州城的人口直線上升。
隻一個月,二十三萬,二十五萬,二十八萬,三十萬,三十一萬……,最新一次統計人口,金州有了百姓三十七萬。
都快要翻一番了。
九月。
金州開始收割。
金州田畝六十萬,遼東灣各島近十萬,黃海各島趕種的田畝三萬,加上收服上百裡的失地,以及新金以東一帶,到底還有田畝數萬。
合計七十余萬畝的田,或因為地肥高產,或因為地貧而地產,一直到十月,合計收獲糧食一百三十萬石。
一百三十萬石的蜀黍,可以打出米粒九十余萬石。
不過帶殼才容易保存時間長,所以一百三十萬石的蜀黍一部分送往金州各糧倉,一部分送往長行島,一部分送往大小長山島。
這般忙碌下來,到了十月尾,天氣已經轉涼,金州閑了下來,開始了大擴軍。
一年來,從光複複州開始,全軍從小到大,特別是黑山輪戰,經歷了大小各戰高達上百戰。
有的人犧牲了,有的人升官了,有的人降職了,甚至還有罷官的。
今日。
金州大小將官兩百余人,擠滿了總兵府。
糧草就是軍心。
金州今年秋收的糧食是個明數,眾人皆知,而從海州得來多少物資,至今沒人算清楚。
不論如何,隻論糧草之富余,不管是朝廷,遼西,蒙古,蠻族都比不上金州。
兩百余大小將,分成了好幾團。
複州一系,金州一系,東海營一系,遼民一系等等,連水師將領都分成了四系。
眾人都在笑著說話,商討將軍明年會做什麽安排,自家手下有那幾個比較出眾的。
有以前鬧了矛盾的,在如今的場面,也會格外的大方,不經意見面後也是相視一笑。
喧鬧之聲,連總兵府外的街道上都受到了影響。
整個金州城,因為前番擴建城牆到海邊,房屋也跟著增多了,人口高達七萬余人。
進城賣柴火的,賣鍋碗瓢盆的,賣針線的,賣布匹的,賣水的,賣籮筐的,賣魚的……
不但恢復了活力,規模還是淪陷蠻族之前的數倍。
只不過,滿城的光頭男,看上去頗為的耀眼。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老奴收服一地就下剃頭令,留金錢鼠尾,剃發易服。
現在趕走了蠻兵,那金錢鼠尾當然不能留了,索性都剃了光頭。
唐清安笑呵呵的走了出來。
“將軍到。”
將軍親衛排成一列,這些從軍中挑選出來的悍兵,不少人身上有疤,額頭臉上帶傷痕的也不少。
一行人挎著腰刀,雖然一副懶散的模樣,卻散發出一股格外凶悍之氣。
“將軍。”
“將軍。”
所有大小將領不約而同的停止了交談,視線都落到了一個方向,喊道同一個名字。
將軍至出海以來,驚才絕豔,無往不勝,連威名赫赫的老奴都受其挫,實乃舉世名將。
眾人靠著大小勝仗積累功績,大多都是將軍提拔,或者升官。
才一年。
十九歲的唐清安,受著眾人是目光,摸了摸光禿禿的下巴,自己該留須了。
“叫你們來,沒有別的事,大家辛苦大半載,如今有了空閑,請大家夥聚聚。
我出錢請客,請大家在總兵府吃一頓飯,今天可有酒水,還是朝廷送的禦酒。”
唐清安說完,眾人面露喜色。
雖然金州豐收,禁酒令卻沒有解除,好多有酒癮的人,真的煎熬不已。
“還有一件事,那就是有的人要升官了,有的人原地不動看著別人升官。
我做你們總兵以來,雖然還是副的,但自認為公平,公正,應該沒有人不滿意吧?”
唐清安笑呵呵的看向眾人。
沒有人敢答話。
按照年齡,這裡最小的人也才十七歲,而且級別低,只是小小的隊長。
十八歲的唐清安,對著平均年齡將近三十歲的將領們,表現的很隨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