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都護府
靠著行動迅速,打了鹹鏡道一個措手不及。
短短的時日下,沒有耗費太多的力氣,先後拿下三水城,長津城,甲山城,鹹興城,定平城,預原郡。
其中最富裕的鹹興平原,大部分落在了金江軍手中。
但是。
因為李勝虎沒有拿下吉州,導致鹹興城並不穩定。
從鹹鏡北道的軍隊,可以從吉州出發,沿端川,利原,北青,洪原四地,抵達鹹興城。
而且按照軍司的計劃,如果李勝虎拿下了吉州,不但可以堵死鹹鏡北道軍隊的南下救援之路。
同時還把端川,利原,北青,洪原四城包圍,可以輕而易舉的逼迫四城歸降。
此計劃要是達成。
那麽金江軍已經全佔鹹鏡道近一半的土地,而現在,隻佔據了三分之一。
且沒有形成有利的地勢,鹹鏡東門打開,不利於防守。
預原郡。
武震孟手中有兵卻無船,無力渡江,思來想去,和李成賢商議。
“除了鹹鏡北道,鹹鏡南道中,原屬於我們的土地已經拿回,現在已經錯失良機。”
“永興,高原,文川,德原,安邊五地,只能往後徐徐圖之。且後方形勢太過微妙,如果有失,則前功盡棄。”
李成賢雖然是文官,但多年經歷戰事,對於軍事也不是陌生之人,聽出了武震孟的意思。
“武帥想要回軍?”
武震孟點點頭。
將軍給了他很大的權利,整個鹹鏡道的戰事,由他全權負責,雖然想要盡獲全功,但是目前來看,繼續強求反而不美。
“加上手中的九千朝鮮軍,軍力已達三萬,不光是後方運送補給困難,而且軍心微妙。”
漢人,把他伴人,科爾斯人,鬼麻人,堡赤庫人,蠻人,朝鮮人,葉赫人,吉裡迷人,苦兀人、達斡爾人……
如此複雜的情況,不是有朝鮮國主的國主,瞞騙了鹹鏡道,佔盡了便宜。
真要是硬碰硬打起攻城戰,傷亡一高,武震孟不得不擔憂軍心的問題。
他可以直接下令,將軍給了他權利,穩妥起見,他還想找人幫他分擔。
遍觀周圍諸人,唯有李成賢有資格。
“武帥既然已經有了主意,我定然支持武帥。”
李成賢笑道。
願意支持武震孟,但是主要的責任,還是武震孟來承擔,他可以在武震孟身後。
“如此,需從長計議,李判官認為,該如何回復金州?”
金州的計劃,不只是鹹鏡道,包括平安道,還有對待叛軍的最終目的。
作為金州高級文武,武震孟和李成賢知道更多的消息。
平安道和鹹鏡道,會設立都護府。
沒有預料之外的情況下,府伊將是李成賢,節度使會是武震孟。兩人未來需要緊密共事多年。
……
鎮江。
謝友成作為後方大總管,調度各事。
“鞏固現有地區,在鹹興平原恢復民生,不耽誤未來的秋收,此乃關鍵。”
李成賢和武震孟的緊急書信,第一時間送到了他的手中,寫下了兩人未來的計劃。
“保障地方兩班階層的權利,對於隱戶和奴隸,短期內不會插手,以獲得地方兩班階層的支持。”
此策的好處,是可以迅速的穩定地方,缺點是鹹鏡道在籍百姓不多,是官府一直無法足額收稅的主要原因。
會導致鹹鏡道地方上的財政不足,反而需要金州的調撥,收復了土地,卻成為了負擔。
而如果清點隱戶,會影響地方上兩班階層的利益,最後造成鹹鏡道不穩。
鹹鏡道不是孤地,外有朝鮮,內有鹹鏡北道還未收復,李成賢認為應該先忍耐,再圖謀。
謝友成明白了李成賢的意思,放下了他的書信,又拿起武震孟的急件。
“鹹鏡北道山多地少,人口不足,舊例需要鹹鏡南道供應物資,否則無法自給自足。”
“金江軍已經隔絕鹹鏡北道,讓鹹鏡北道脫離了朝鮮,扼守通道,困死鹹鏡北道,即可兵不血刃獲得鹹鏡北道。”
此策的好處,正如武震孟所言,不費吹灰之力即可奪下鹹鏡北道。
鹹鏡北道處於蓋馬高原,白茂高原,又處於鹹鏡山脈,白頭山脈,易守難攻。
武震孟手中的軍隊,來源複雜,攻打鹹鏡北道,屬於從低地往高地打。
此種攻勢,自古以來費時費力。
哪怕軍隊戰鬥力要強,仍然會造成巨大的傷亡,且軍心並不穩定,極容易小敗而大潰。
李成賢支持武震孟的想法。
當下。
獲得的地盤,不但無法為金州帶來利益,反而需要金州消耗積蓄,不是長久之策。
而鹹鏡北道本就難攻,攻之不但消耗巨大的物資,拿下後更是要投入。
唯有困絕對方,以守代攻,方為上策。
大軍的作戰計劃,從頭到尾是軍司和將軍共同商議出,謝友成深知將軍的想法。
李成賢提出的困難,謝友成和將軍早就心有預料。
拿下鹹鏡道,短時間之內,不但不能壯大金江鎮,反而會消耗金江鎮的元氣。
如果幾年內不能扭轉形勢,會落入前明收復安南時,得之又失的困境。
徒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但是正如將軍所言。
朝鮮內亂,是天賜良機。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
沈陽的形勢複雜,鎮江的形勢,目前來看,有過之而無不及。
鎮江只有一千兵,而且是新合軍。
整個遼東東南,隨著大軍入朝作戰,是兵力最雄厚,也是最微妙,最危險的時候。
稍有不慎,則萬事皆空。
朝鮮的局面,赫圖阿拉城的局面,鹹鏡道的局面。
思來想去。
謝友成決定支持武震孟和李成賢的計策。讓他們盡快穩定局勢,並且謀劃平安道。
~~~~~~
吉州城派了很多人,去聯絡甲山,山水,並且從端川,得知金江軍攻打了鹹興。
確認了金江鎮的野心,不再猶豫,通知了鏡城。
“因為鹹興無兵,張府伊和李節度他們,提前南下,在龍興江布置了防線。”
李氏家族子弟李堅惟悄悄來到吉州,把各地的形勢,完整的告知了吉州牧。
朝鮮全國,最大的氏族是金氏。
金忠善最大的恩主,應該是權栗,得他的極力支持,才獲得了朝鮮上下的信任。
最後在朝鮮抵抗倭寇,立下了赫赫戰功,得賜姓名,其中賜姓金,可見金氏在朝鮮的影響力。
融入了金氏,也可以看得出,朝鮮國內,原本對金忠善的重視。
不過金氏氏族歷經數百年,分支巨大,雖然頂著一個姓,不代表是一個陣營,猶如朝鮮的國姓李。
鹹鏡道地方上,勢力最大的家族是李氏,壓下了金氏。
致仕歸鄉的李勝基,翹楚子弟李任仁,李堅惟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各地雖然戒嚴,有些人卻讓人能暢通無阻。
無論是鹹興府,還是吉州府,前者是李任仁去通風報信,後者就是李堅惟。
而李勝基卻留在了鹹興,被李成賢親自去請他出面,幫忙穩定人心,他也一口答應。
鹹興城至今毫無波瀾,連帶著長津,三水各地也沒有大的反抗,李勝基的出面,佔了很大的成分。
李堅惟離開了吉州,一路隱姓埋名,悄悄回到了鹹興。
城中不但多了很多士兵,也多了不少金州的官吏,帶著原本城裡的公差,維持著舊例。
被金州請出山的李勝基,暫行鹹興府的府伊職責,穩定官府班子,讓各事繼續如常。
除了口音的不同,行為上的區別,仿佛還是原來的鹹興府,鄉野的百姓們,麻木且辛勞的在田地裡耕種。
從府衙離開,回到了府中。
李府外的田畝,一眼望去的地方,皆是其家的土地。土地不但寬廣,且連成片。
土地上是穿著滿是補丁人們,還有赤著胳膊的老漢,人人乾枯瘦弱,眼色昏暗。
老漢,老孺,男人,女人,小孩神色各異,但有一個共同點,皆屬於李家的奴仆或佃戶。
自由民從這裡消失了。
李堅惟坐在轎子中,戴著鬥笠,從後門入府,聽見了雜房傳出來的聲音。
隨從們面露尷尬,李堅惟升起了憤怒。
“是誰?”
“是二少爺。”
“是他?”
聽到不是下人,李堅惟才收起了憤怒,好奇的問道,:“他和誰在裡面?”
“林家的。”
李堅惟鄙視的搖了搖頭,前院那麽多丫鬟,竟然和庖廚的婆娘廝混,實在有失體統。
不再理會,徑直往正院而去。
“叔爺。”
被人迎到書房,看到屋裡的人影,李堅惟連忙叫道。
“回來就好。”
李勝基欣慰的點點頭。
雖然他們李家遍地親朋好友,門生故舊,只是兵荒馬亂,又不敢讓金江軍發現,危險總是有的。
“南面的形勢,我已經如實告知了鏡城都護府,他們想要出兵收復鹹鏡道,請我南下聯系張府伊,李節度,南北夾擊金江軍。”
“叔父,我應該怎麽做?”
七十余歲的李勝基,穿著來自上朝金陵的絲綢,書房裡懸掛了不少上朝的名畫。
福建的茶盤茶器茶葉,雲貴製作的圍棋子,還有江淮的筆帽,石磨,景德鎮的瓷器,大豎瓶等。
也有西方的穿衣鏡,比人都要高,萬裡之遙運輸過來,能保持如此的完整,殊為不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