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南鎮
奴兒乾司。
先是鐵嶺的金江軍,派了各路探哨尋找多爾袞的蹤跡,後來突然傳出赫圖阿拉城歸順金州的消息。
躲在亦馬忽山衛的多爾袞,不敢停留,連忙帶著陸陸續續逃散,剩下不到九萬人口的部落,開始往更遠的地方遷移。
從小在赫圖阿拉與沈陽長大的多爾袞,根本不知道,沒有大周的物資,是根本無法維持的。
連由父親黃台吉特意為自己積蓄了的豪格,都無力支撐,何況是多爾袞。
這並不能怨他。
在大周國內成長的老奴,深得儒家文化的精銳,指鹿為馬,黑的說成白的。
所建立的滿文老檔,為了證明他的正統性,把大周在奴兒乾司的統治,各衛所與大周的互動的記錄,都沒有記載。
明明是靠著大周的保護,才活了下來,結果道貌岸然的指責大周的不是。
靠著大周活命,獲得大周的官職,長大後,大周對他所給予的幫助等等,隻字不提。
明明是他率兵掀起戰爭。
侵略,佔領,吞並,奸淫,屠戮其他的部落,結果記載為其他部落的首領,都是如何的小人,如何的壞。
讀滿文老檔就跟讀三國演義一樣,充滿了故事性,沒有嚴肅性,毫無可信度。
這些部落都是屬於大周的衛所,老奴造反,侵佔屠戮這些部落,大周能不管?
決口不提這些部落是怎麽消亡的,老奴如何在其地作惡,以及遼東數百萬漢人是怎麽消失的。
顛倒黑白的本事,老奴深得精銳。
導致了年輕的多爾袞,真以為遠離大周,也能讓部落維持發展,不懂什麽叫先進的生產力。
為何各地的世襲官,基本上都歸順大周呢?因為能獲得先進的生產力。
例如雲南的麗江府。
前明太祖皇帝朱元璋,派去了兩萬軍戶到當地,帶去了屯田,稻谷種植技術,紡織等等先進的技術。
而麗江府因此,成為了雲南北部最富庶的地方。然後麗江土知府世代忠心大明。
麗江土知府世代的忠心,並不是畏懼這兩萬軍戶。以麗江的人口數量,數百年下來,兩萬軍戶早就被同化為當地人。
而是大明帶去了和平與更先進的技術。
這才是符合當下時代,文明發展的模式,而不是靠著武力的強大就殺戮對方。
不是歷史上所謂的大清,蒙古人口消亡只剩下了五分之一,如果不是清朝滅亡,恐怕蒙古最後就只剩下喇嘛和台吉。
不論是前明還是大周,都不會主動挑起其他部落之間的戰爭,並且采取的是只要維持和睦,就會給予土司優待。
但是歷史不會缺少野心家,總有野心家想要吞並其他的部落,大周作為朝廷,當然不會不理被侵略部落的求救。
例如老奴。
靠著大周的物資讓部落百姓們過上了富裕的生活,覺得自己實力強大了,就開始有了野心。
把侵略其他的部落的行為,描述為對方的不對,所以應該被他侵略和屠戮。
種種不提,多爾袞帶著部落,越往北方遷移,逃離的人口越多,陷入了崩潰的局面。
缺少食物,鹽,布匹等等生活所需,更不提軍備等物,到了牡丹江一帶,他就不得不停留下腳步。
再一次清點部落人口,只剩下了六萬余人。
“哥,界堪帶著族人跑了。”
多鐸滿臉痛恨的找到了多爾袞,又一次帶來了壞消息。
聽到弟弟的話,多爾袞十分的失落,無力說道:“走就走吧,我們也攔不住。”
這一回多爾袞沒有再前往挽留。
“可是。”
多鐸急了,心裡充滿了憂慮。
“我就怕他把我們的行蹤,傳回給了遼東,引來了金江軍。”
現在的他們,沒有絲毫的余力,可以抵抗金江軍的攻擊,只怕屆時一觸即潰。
人心已經散了。
“豪格真是傻人有傻福。”
沒有回答多鐸的問題,而是牛頭不對馬嘴的感歎了一句。讓多鐸莫名其妙。
“大哥,你病了?”
“你才病了。”
多爾袞不滿的說道。
“論本事,豪格遠不如我,可惜,他比我要幸運多了。”
“有黃台吉為他準備多年,咱們當然比不了。”多鐸理所當然的說道。
什麽規矩,在逃離的路上,已經全部沒了。
吃飽了才有規矩,現在還談規矩,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對了,范文程病死了。”
豪格差點忘了此事,在他看來無所謂。
只是可惜了范文程的福晉,自己還特意去找了一圈,才打聽到范文程的福晉,去年冬天就餓死了。
當年在沈陽,他可是聽莽古爾泰炫耀過,說范文程的妻子如何如何滋味。
此事讓豪格至今難以忘記。
“寧完我不見了,李永芳也逃了,聽說他離開前,透漏要回去金州投降。”
“呵呵。”
多爾袞臉上露出了難以言明的表情。
想到自己離開遼東前,讓人稱呼自己為墨爾根戴青,現在想來真是幼稚。
當初就不應該離開遼東,學金州在遼東打遊擊,說不定還能搶一些物資回來。
主動離開了遼東,自己並沒有太高的威信和實力。
多爾袞其實的確沒有那麽強的能力。
前明時,蒙古身後有中亞可以貿易,雖如此,但還是重視與中原的貿易,知道中原物資的重要性。
多爾袞離開了遼東,去和誰貿易獲得需要的物資?必然是死路一條。
前明剛立國的時候,奴兒乾司各部前元的勢力,就選擇了歸順大明,曉得無法脫離中原的供應。
……
開原。
從三五人,到十余人,逐漸到數百人前來歸附,引起了當地的重視,也帶來多爾袞的信息。
“多爾袞不足懼,他選擇離開遼東,就已經踏上了末路。”
金州的官員們,得出了這個結論。
但是如何開發奴兒乾司呢?
金州有六百萬人口,看起來看多,但是遼左的開發,加上朝鮮各島,還有濟州島等。
沒有人願意去奴兒乾司的。
唐清安沉吟起來。
清末的時候,清廷統治力下滑,無力阻止百姓們自發的闖廣東,所以東北很快就有了數千萬的人口。
闖廣東的百姓們,同樣也不願去環境太過惡劣的奴兒乾司,初時都是留在了遼東。
當遼東的人口高達一千數百萬的時候,找不到多余的土地,後來的人們才無奈前往奴兒乾司。
奴兒乾司都這麽難,更何況遠東,面積為六百余萬平方公裡,到了後世人口也才七百余萬的遼闊地區。這些空白的土地,自己的百姓們不去佔領,那麽就會被俄國侵佔。
中原地區土地肥沃,而遠東土地貧瘠,又是苦寒之地,從來不是百姓們北上的選擇。
以農耕為主的漢人,考慮更多的是土地是否適宜種植。密集的人口帶來了繁華,更沒有人去孤獨的遠東。
“還得是軍屯啊。”
唐清安感歎道。
草原的北方,那邊有林丹汗的阻擋,現在力有未逮,但是奴兒乾司往北是可以的。
“請武震孟,李成賢,王宣。”
唐清安命令道。
第二日。
固土軍鎮節製使武震孟,鎮使李成賢,稽查使王宣,三人聯名而來,他們已經得知,將軍招他們來,是商談如何管理奴兒乾司。
……
“動用軍隊?”
武震孟聽到將軍的想法,心中是不願意的。
遠離遼東這片富庶之地,去奴兒乾司要忍受寂寞,忍受貧瘠,忍受孤獨,忍受寒冷雲雲,
他不得不為軍人們考慮,此舉對他們太苛刻了。
“願意去奴兒乾司的人,所開發的田畝,土地,歸屬於他們,十年不繳稅,不服役。”
“願意去奴兒乾司更遠的人,所開發的田畝,土地,歸屬他們,一代人不繳稅,不服役,三代人不服役。”
“初步計劃一百個堡,每個堡一百戶,只要願意去的就給官職,去奴兒乾司的,任命為把總,去奴兒乾司更遠的,越過千總,直接任命為守備。”
歷史上俄國佔領遠東並不困難,遠東千裡無人煙,稀少的部落也沒有觀念,很輕易的融入了俄國,最後接觸到了蒙古才遇到抵抗。
而中原無法北上開發遠東,因為中間有草原部落的存在。
但是遼東不同。
現在的金江鎮,遼河套以及科爾沁歸順了金江鎮,沒有了這個阻力,欠缺的是願意去開發的人。
那就以土地,官位支持。
想要土地的,想要當官的,只要願意去開拓,唐清安就舍得給,他要的就是人們跑馬圈地。
“此舉倒也可以吸引部分人。”
李成賢肯定到。
雖然苦寒,那也是土地,只要能抱團取暖,背後有金州的支持,生存就不是難事。
又能當官,此消息傳出去,可以吸引到人。
“只是此舉對金州的財政,至少十數年內產生不了效益,反而初期需要提供補給。”
“糧食,種子,兵備,器具……”
李成賢很快想到了需要的東西。
“到了我們這個地步,很多事情就不能隻考慮利益,而是需要考慮未來長期的戰略。”
唐清安笑道。
“草原族,朝鮮族,吉裡迷族,苦兀族,達斡爾族,乞列迷族,北山族,海西族,葉赫族等,他們不善種田,強迫他們種地,反而屬於下策。”
“初步計劃一百個堡,每堡一百戶,規模為五到十萬人,漢人要佔據三成,共同吃苦,共同開拓。”
“官府隻給支持,要什麽給什麽,讓他們自己去尋找適合的土地。”
“軍隊的事情,我倒是不擔心。”
說著,唐清安看向李成賢和王宣。
“我反而擔心,官員們能不能去奴兒乾司吃苦。”
固土軍鎮包含了奴兒乾司,既然要開發奴兒乾司,官員們當然也要進入奴兒乾司。
雖然不可能每個堡都派遣官員,但是可以派遣巡官,以十個堡,或者更多的堡為單位。
“將軍放心,官員們同樣不懼艱苦。”王宣肯定道。
“那就好。”
唐清安點點頭,接著說道,“你不能隻盯著平安道,鹹鏡道,奴兒乾司也是重要的事項。”
既然提起,李成賢連忙說道。
“自從叛軍被消滅,現在的漢城換了新的兩班,關於要求退還海島,以及平安道與鹹鏡道的爭議,朝鮮國內聲音越來越大,我們該如何應對?”
說來說去還是人口的問題。
鹹鏡道和平安道,雖然屬於中國的舊土,但是離開了數百年,當地的人以朝鮮人為主。
但是金州有幾個優勢。
人口多,背靠大周,更是不可計數。
實力強,新生的勢力,朝氣蓬勃,而無論是大周還是朝鮮,都是封建王朝末期的形勢。
影響力大,無論在朝鮮還是國內,都有屬於金州的勢力,讓其不能上下一心的應對金州。
“第一,把兩道裡的勳臣家族,全部遷移到沈陽,要坐到快,準,穩。”
“第二,聯系李倧,金江軍願意恢復舊例,向漢城派出五千衛戍王宮的金江軍。”
“第三,三部義軍,還有幾支衛所軍,請李倧下旨,成立朝鮮南鎮,節度使可以由林致遠擔任。”
林致遠是林忠的侄兒,又能讓李倧信任,此人能力不足,也能獲得金州的信任。
在全羅道和慶尚道交界的地區,建立朝鮮南鎮,含括原來三部義軍的地盤。
加上幾支收到金州影響的衛所軍,例如黑九,大山等。
把金州在朝鮮的勢力統一起來,擺到了明面上,不但更具有威懾力,同時更能加深朝鮮軍鎮的實力。
平安道和鹹鏡道,在籍人口為三十萬;隱戶,奴隸為五十萬,可見地方兩班階級,遠超過朝鮮朝廷的實力。
現在鹹鏡道的軍隊被擊潰,平安道受叛軍的影響,也沒有什麽軍隊。
正是突襲地方兩班階層的好機會,錯過這段時間,對方就會緩和過來。
唐清安可不會留下這個弊端。
現在金州在兩道,還有四萬大軍,剛好趁其病要其命,把他們連根拔起。
既能消除地方上的隱患,又能獲得大量的積蓄。
聽到將軍的話,節製使武震孟,鎮使李成賢,稽查使王宣三人,各自看了看,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
解決了地方上的兩班階層,正好獲得積蓄,然後提供給奴兒乾司的開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