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紅樓從遼東開始》第233章 大治
  第233章 大治
  老奴死了。

  此消息確認無疑,因為根據打探回來的消息,蠻族治內各地都在戴孝。

  不管老奴是怎麽死的。

  都是金江鎮打死的。

  這回的功報,金江鎮迅速的傳回了國內,向金江鎮請功,並向朝廷索要撫恤銀兩。

  京城年關諸事以停,不管朝廷如何應對, 唐清安已經定下了調子。

  明年全年無戰事。

  老奴死了。

  蠻族形勢大變,無論如何明年也不可能發動的了對金江鎮的大仗。

  趁著這個“安全”的空檔,金江鎮將全力以赴的組織民生事宜,為金江鎮的夯實根基。

  軍士輪休,解散民夫。

  牲畜馬匹歸棚。

  而隨著明年的治理方陣傳到各主官手上時,雖然沒有明言將不會組織大戰。

  但是公文上的內容, 事事都關乎民生。

  因此官員們都松了口氣。

  如果明年仍然要維持戰事, 這些官員只能無奈的向節度府告急, 這是眾人都不願意的。

  “陳道台。”

  “戴道台。”

  節度府正街。

  街面寬廣,被打掃的乾淨。

  石磚的街道上,修築了一排拴馬柱,還配有馬槽,會有節度府的馬夫提供草料。

  不過隨著四輪馬車的推廣。

  放眼望去各色車廂,已經一半以上都是四輪馬車。

  在各地新修建的直道上,四輪馬車跑的又快又平穩,而且能坐數人不等。

  節度府的西邊又在擴建。

  西街上都是工棚。

  不過隨著天氣嚴寒,各項工事皆已經停擺, 工匠大多都放假歸家, 只有零散的一些活計還在室內。

  戴國偉乘坐的四輪馬車, 車夫剛找到空余的拴馬柱,戴國偉下了馬車,就看到了陳恆。

  一個是十井分巡道的道官,一個是長山分巡道的道官。

  根據節度使下發的公文,嚴禁官員武將之間稱兄道弟, 必須以職務相稱呼。

  因此兩人連對方的字也懶得稱呼, 直接叫對方官名。

  兩人穿著官服, 十分的威嚴。

  在街道上, 兩人寒暄了好一會,才互相謙讓的進了節度府。

  節度府接待的吏員,根據各自的腰牌,領去一處公房歇息,等候節度使召見。

  進了公房裡。

  壁爐的炭火燒的正旺,整個屋子裡極為暖和。

  屋子裡有不少的官員。

  見到新進來的兩人,紛紛起身打招呼。

  戴國偉和陳恆,負責一地主官,幾年下來資歷不低,這一回肯定要升官了。

  眾人羨慕的看著兩人。

  用來安置等候的官員的公房不止一處,有四間院子,騰出了十幾間房子。

  分別提供給官員武將落腳。

  這一間的公房,基本都用來接待東岸各地的官員。

  糧食缺口很大,缺衣少物的遼民很多,等待處理的公務很雜等等,但是並不妨礙官員們臉上的喜色。

  金江鎮的地盤,今年直接擴大了數倍,佔據了五分之二的遼左。

  戴國偉沒有把大衣遞給迎上來的官員,選擇轉身自己掛在鉤子上, 回頭就看到了滿屋子官員的笑臉。

  他也情不自禁的露出了笑容。

  他一個舉人出身。

  成為了分巡道道官, 不久將會治理一地。

  放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多少京城的進士都還等在外放,攀交關系打點銀兩。

  而金江鎮一地的生員,乃至童生,都已經開始做起官來,甚至有的人品級不低。

  誰能不歡喜。

  這幾年的辛苦,大家都沒有白熬。

  “投靠來的遼民,很多人不願意把糧食截出來,非常的不明白事理,還是將軍太過仁厚。”

  這些官員聚在一起,談的當然也就是公事上的煩心。

  “是啊。”

  聽到有人抱怨,有人滿臉的附和。

  “糧食雖然借了,可是對於這些人是有好處的呀,不管是給利錢,或者抵扣為官府屯田的年限,乃至分田。

  明明是極為劃算的買賣,就是有些百姓太過短視,浪費了將軍的一片好心。”

  唐清安升任金江鎮節度使,可是上下都仍然習慣稱呼為將軍,以示親近之意。

  戴國偉把眾人的話聽在耳裡,卻不發一言。

  以前他不是如此,如今越是身居高位,他越是不願意對外表態,展露自己的想法了。

  不知不覺就變成了一名成熟的政客。

  不光他如此,他的余光看到了陳恆,陳恆躺在椅子上,正閉目養神。

  戴國偉嘴角一曬,學起了陳恆。

  眼睛一閉,果然沒有人來騷擾他了。

  “鄭國良道台在不在?”

  突然。

  從外面跑來一名吏員,進了屋子就對著人群喊道。

  他雖然只是吏員,在節度府見慣了官,反而官員會對他露出笑臉,因此極為嫻熟。

  “沒看到。”

  那吏員掃了眼,看到了戴國偉和陳恆。

  “將軍召見道官,請速速前去。”

  聽到這句話,戴國偉和陳恆同時睜開了眼睛,取下自己的大衣,整理了一番儀容。

  在屋子裡滿是羨慕的視線中,兩人同時出門而去。

  “嘖嘖,明年咱們頭上就有十幾位知府知州了。”

  等兩人離去,有人忍不住感歎道。

  “慎言。”

  有人覺得眾人越來越沒了分寸,開始提醒道。

  戴國偉,陳恆被人領到正廳。

  正廳裡。

  朱文,顧道初,李成賢,王宣,方士珍,鄭國良,王昊……已經有了十余人。

  “剛才還有人到處找你,原來你早已來了。”

  戴國偉看到鄭國良,對他笑道。

  鄭國良也一臉笑意。

  “我在別處的院子碰到熟人,正好聽到讓道官來,我就先來了。”

  不同於剛才的屋子。

  幾人隨口幾句,就各自陷入了安靜。

  有名吏員在門口掃了眼,見人數已齊,才留下一句話匆匆離去。

  “各位道台別走動,我去請將軍。”

  吏員說完。

  在座的官員們紛紛打起精神。

  沒一會。

  唐清安從大廳側門走了進來,身後跟著馮勝之,顧應時,謝友成三位大佬。

  眾官員紛紛起身相迎。

  “都坐。”

  唐清安坐定後,擺了擺手示意眾人。

  等眾人紛紛重新坐下。

  “正事先不提,我先說見旁的事情。“

  唐清安右手靠在黃花梨背椅的扶手上,身體向右前傾,嘴角帶笑,左手搭在案幾上,拇指與食指互撚。

  神態有些閑散。

  雖然如此,在座的官員都神色謹慎。

  “我聽聞有些官員,抱怨有糧之人小氣,短視,認為官府對百姓太過仁厚。

  本是對百姓有利的事,到了結果的時候,這些頑固的百姓,自然會對官府感恩戴德。”

  戴國偉眼觀鼻,鼻觀心。

  想到剛才公房裡肆無忌憚說話的官員,內心對這些人搖了搖頭。

  “因此,還有官員向我寫信,告誡我官府要有威嚴,不然一昧的寬仁,會讓百姓失去敬畏之心。

  而如果百姓對官府沒了畏懼之心,反而是一大害處。

  這件事,我想聽聽各位在座的想法,大家都是這麽認為的嗎?”

  將軍這般神態。

  在座官員都是人精,沒有一人讚成這種言論,反而指責起來。

  唐清安笑了笑。

  他從不因言獲罪。

  不過到底自己的威望在這裡,官員們不敢觸犯,也是人之常情,他也沒指望有人能說出個三五六出來。

  “六年前,蠻族全取遼左,得遼民近五百萬,為何選擇屠戮劫掠,而不是治理民生呢?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常常想,十年前蠻族在建州,對於發展民生也有所努力。

  而朝廷昏庸,治理反饋,遼民無以供應,反而不少逃離遼左,湧入奴兒乾司。

  那如果蠻族把這股勁頭保留下來,用來治理這五百萬遼民,帶領百姓新修水利,開墾田畝,而不是以戰養戰的軍略。

  那麽這六年下來,蠻族的實力會是什麽樣子的呢?”

  唐清安笑道。

  奴兒乾司不提,就是遼左也大部分地區都還處於深山老林,沼澤荒地的狀態。

  新修水利,開墾田畝都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可是真的辦不到嗎?

  當然不是。

  清朝封鎖全遼東乃至奴兒乾司。

  原來的田畝都重新變成了老林,水利都荒廢掉無法使用。

  而清末統治無力,阻擋不住闖關東的百姓,遂放開了限制,兩百余年後。

  東北終於迎來了人口。

  短短的時間。

  東北人口將近兩千萬。

  沒有官府組織新修水利,沒有官府組織開墾田畝,當然也沒有官府提供物資。

  化肥,機械化都沒有。

  比現在的形勢還要困難。

  那這兩千萬百姓是如何存活下來的?
  人定勝天。

  有的時候並不是空話。

  “民生難,民生艱,民生苦,想要治理好民生,需要花費十倍甚至百倍的精力。

  因此蠻族選擇了以戰養戰,屠戮遼民搜刮物資的方式,雖然短時間裡能獲得更多的物資。

  但是長遠下來,則是竭澤而漁,一旦遇到挫折,則將無力應對,束手無策。”

  戴國偉緩緩的說道。

  “高見。”

  唐清安笑道。

  見狀。

  陳恆也開口。

  “蠻族因為一系列的勝利,上下開始狂傲自大,無法沉下心來治理地方,此其一也。

  有我國,蒙古兩大強敵在身側,想要速戰速決,不願意下功夫選擇穩妥之策,此其二也。

  蠻族視遼民為負擔,而不是自家百姓,越是對遼民殘酷,則越是防備遼民,直至屠戮遼民以絕後患,此其三也。

  有此三則,則蠻族當次此困境。”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