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侯爵!
晉國新一輪的內戰中,要說智氏在哪裡的吞並最為順利,沒有任何疑慮就是對南境的行動。
晉國南境長久來的絕大部分區域就屬於范氏,他們在那裡的統治可為是根深蒂固。
上一次魏氏會那麽輕易接受智氏的調和,主要就是因為魏氏想要快速兼並范氏在南邊的封地和人口,選擇接納改為凡氏的士皋夷的這一支,對於當時的魏氏明顯是最有利的。
後來,魏氏並不是沒有想方設法消除范氏的影響力,只是上一代人還沒有死完,范氏百多年的影響,豈是能那麽容易就抹得一乾二淨?
這一次,士皋夷對智氏起到的作用該怎麽說?不算什麽雪中送炭,其實大概就是一種錦上添花吧。
當然了,士皋夷的幫助肯定是有作用,他要認清楚自己的出力多寡,錯誤認為自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再表現出貪得無厭,不會有什麽好下場的。
畢竟,魏氏的教訓就擺在那裡,憑什麽讓智氏視而不見?
用現代的說法,一旦士皋夷難以滿足,智瑤才不會允許有那麽一顆隨時會爆的炸彈存在。
“對魏氏的兼並不是那麽順利,魏斯一死會讓局勢得到改善嗎?”智瑤已經回到‘新田’城中,正在查看新的戰報。
目下,魏氏在南方的封地已經被智氏全面控制,什麽時候能安穩下來,看的還是智瑤吩咐下去的一系列舉措對魏人有沒有用。
魏氏在其它區域的封地?狐氏侵佔了大河中下遊的一片,鍾氏停在原地踏步,相反智氏的戰果比較充足。
說起來,不怪晉國的非公族搶班奪權,簡單說就是晉國的公族著實太沒有用了。
比如這一次,智氏給了鍾氏擴張的機會,他們卻是連機會都抓不住。
並不是鍾氏不想,只能說他們的戰鬥力就那樣,欺負國外的那些弱國沒有問題,對上國內的其余卿位家族不被暴揍都算不錯了。
“鍾氏三個‘師’打不過駐守城池的四個魏氏‘旅’,還真是預料之內啊。”智瑤放下情報。
如果戰事是發生在野外,也許三個鍾氏的“師”能跟魏氏的四個“旅”打得有來有往。
城池攻防戰本就是守軍佔更大的優勢,何況鍾氏的戰鬥力上限就擺在那裡。
再則說了,魏氏正在面臨生死存亡,不是毫無戰鬥意志,便是心懷死志進行頑抗。
鍾氏對上的是心懷死志的魏氏守軍,遠比平時會更難打,兵力對比差不多是三比一,該攻不下城池就是攻不下,難道不是挺正常的嗎?
總的來說還是鍾氏不夠強大,能從狐氏可以攻下魏氏一些城邑看得出來。
狐氏這一波佔得便宜不小,他們面對的是守軍兵力較少的一些魏氏封地,盡管是佔了便宜,事實卻是勝於雄辯,人們也只在乎已經發生的結果。
智瑤在好奇一個問題,魏氏的那一支重步兵到底去了哪裡。在“魏”城只是見到了約一千左右,其余卻是好像失蹤了那般。
按道理來說,魏氏應該將重步兵屯駐在“魏”城,哪怕最終會消耗在戰場上,怎麽也能夠拖住智氏的主力部隊更久。
然而,魏斯是有留一部分重步兵在“魏”城駐防,更多的重步兵不在“韓”地,沒有在西北部的戰場上現身,真是就那麽莫名的消失了。
另外有一點挺讓智瑤感到困惑的地方:“既然魏氏能夠有組織地進行遷徙,他們怎麽不協調各方部署抵抗……”
好像有什麽不對勁的地方?魏氏不是沒有抵抗,乃至於武裝了大量的青壯,只是他們乾得比較倉促,有給智氏和其他家族造成一些麻煩,未能最終改變結果罷了。
至於說魏氏開始遷徙?那是在確認南境必定失守之後,很清楚僅以西境的資源和人口扛不住智氏、韓氏、狐氏和鍾氏的聯合。
曾經非常強大的先氏、趙氏和郤氏,尤其是郤氏,他們先後倒在了圍攻之下,魏氏真不覺得自己比先氏、趙氏或郤氏更強。
那些家族中的趙氏給了魏氏一個很好的到頭作用,明知道扛不住還是及時做出割舍,起碼在晉國除名之後,或許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性存在。
總之,魏氏的重步兵大部分不見了,連帶著魏氏的一些核心族人也是未能確認去向。
一直到智瑤即將出發前往宋國之前才有確切的消息傳來,魏氏消失的重步兵出現在秦國境內,同時魏獲成了秦國的一名大夫。
那麽就是說,魏氏除了轉移人口前往西北部的山區之外,他們還將一部分遷移前往秦國,其中最為精銳的那一批人變成了秦國的一份子?
“逃亡狀態下的魏氏確實養不起重步兵,硬拉著也會是廢了的下場。轉投到秦國,獲得大片的土地,似乎能維持下去?但他們哪來的信心,認為接下來我不會對付秦國?”智瑤感覺自己有了越來越多的困惑。
明知道“歷史真相”的智瑤怎麽可能放過秦國?即便不是集中集中力量一波攻滅,同樣沒有可能會給秦國安生發展的時間。
有一個事實就是,當前的秦國不好消滅,他們的遊牧部落著實太多,一旦智氏大兵壓進的話,完全可以放棄城邑與土地,全國改為遊牧習性,或是向更西的地方遷徙。
秦國如果向極西的地方遷徙,智氏還真無法追得太遠。
畢竟,智氏需要解決的不止一個秦國,極大的可能性會被南方列國牽製住。
“只要不失去河西地,沒有得到河西的秦國就不是完整的秦國。我一定能夠代晉,並且會得到完整的齊國,接下來就是滅掉魯國和燕國,等於大半個中原掌控在手。某天一個不小心失去河西地,秦國依舊只能困守,哪來的實力東出?”智瑤在看山川輿圖。
需要了解的一點是,地圖是地圖,山川輿圖是山川輿圖,兩者都是圖,一個就是簡單的城邑標注,另一個除了城邑之外還有村落、山地、森林、水源的標注和敵方兵力可能在哪之類的標注。
拿下魏氏之後,智氏的勢力范圍增加了約三分之一,人口怎麽也能再增加個五十萬左右?
現在,智瑤已經將狐氏和鍾氏視作立國之後的一份子,關於這點上次在“新田”已經跟兩個家族的現任家主和世子有過交談。
他們聽懂暗示後盡管被驚駭到,能看出狐氏比較興奮,鍾氏糾結之余也表示會追隨智氏。
智瑤之所以現在就點明會化家為國,原因當然是周天子那邊已經搞定,並且會在這一次“商丘”會盟期間正式進行冊封。
為了得到一個侯爵的冊封,智氏不止砸進去大量的財帛,按照周天子的要求還送去了八百套甲胄以及三萬各種武器。
當然不能缺了政治承諾,比如答應周天子將延續扛旗的角色,維護周王室的超然地位,其余就是同意不完全吞並晉國,還有配合周王室的軍隊攻奪蠻氏。
本來周王室還想約定化家為國之後的智氏每年進貢多少,抑或是恢復諸侯對周王室的進貢,遭到了智徐吾的拒絕。
其實,智徐吾可以代表智氏答應下來,立國之後的智氏要不要那麽乾,也許是看心情?
然而,政治承諾並不是開玩笑,哪天智氏沒有滅掉周王室,代表著做出的承諾就要完成,一切只因為那關乎到一個國家的信譽。
因為情況特殊的關系,智瑤這一波也就帶上了周天子的特使,那是來自單國的單公遠。
單國?鼻屎大的一個小國,曾經在晉悼公和趙武時期,單國的小日子過得比較滋潤,等待趙武一死就立刻打回原形了。
由於需要帶上單公遠的關系,智瑤只能是選擇走“孟津”的路線。
事實上,沒有冊封那麽一回事的話,智瑤在當前狀況下不應該離國。
而在諸侯面前得到冊封,為的就是一個名正言順。
真的,跟周天子特使跑到智氏的地盤進行冊封一比,有諸侯作為見證者,再冊封會更加名正言順根本就是毋庸置疑
為什麽冊封智瑤侯爵這個問題?周王室找的理由是智氏功高,特別點明還對周王室服順。
功高什麽的挺無所謂,姬周就不是一個以功勞來決定賞賜的王朝,他們看重的是傳承。
周王室用對他們服順這個理由進行冊封,其實遠比其它理由更合情合理,原因是歷史上有多次相同的情況,不作為孤例的前提下,再發生一次著實不算突兀。
其實服不服順也不是那麽重要,最為重要的是智氏一旦玩粗的,周王室連一個月都扛不住啊!
“如若奪取蠻氏,需用兵多寡?”單公遠看上去很年輕,個性方面好像也比較天真。
智氏現在還沒有徹底解決魏氏,接下來極可能要應付諸侯聯軍,哪怕沒有其它原因,智氏還需要完成第二個五年計劃,怎麽可能立刻出兵幫周王室從楚國手中奪佔蠻氏?
這麽說吧?智瑤非但短時間不會出兵蠻氏,極有可能是花錢從單國買下對“孟津”的控制權。
如果單國不願意,五或六年之後就是單國會從地圖上消失。
原因不複雜,不受季節和大河水位困擾能夠隨時往來的地方,一個是“白馬津”,另一個就是“孟津”。
僅僅是出於戰略需要,智瑤說什麽都應該全部掌握在手,避免敵軍直插智氏腹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