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智瑤?大好人啊!
冬去春來,一直到臨近春季下旬的時間,晉國的智氏、魏氏和韓氏盟誓的消息才傳播到足夠遠的地方,原先得到消息的列國則是開始在進行發酵。
可以將智氏、魏氏和韓氏的盟誓視作一種互相約定,極大程度上避免了內戰再次爆發。
一直在盼著晉國再次發生內戰的諸侯,他們不知道是該相信智氏、魏氏和韓氏的約定,還是會像之前趙鞅跟其余家族約定“始禍者死”那樣。
什麽樣?就是趙鞅跟其余家族做出約定,轉頭卻搞騷操作呀。
最先有動作的是鄭國,他們一邊派出使者前往楚國和吳國,另一邊很突然地對宋國進行了入侵。
其實呢,鄭國這幾年就是一直逮著宋國使勁薅,哪怕是晉國正在入侵鄭國,鄭國也沒有停止對宋國的入侵。
這一次有點不同,鄭國執政罕達不再是為了自己的嬖人能有塊封地,追求的是朝宋國方向擴張,使得鄭國在晉國或楚國的侵襲下擁有更深的戰略縱深。
鄭國入侵宋國了?本來根據約定南方的動態不關智氏什麽事,問題出在宋國派出使節到晉國來了。
宋國使節不去拜訪晉君鑿,沒有找魏氏尋求幫助或合作,目標明確地來到智氏,一開口就是“伯國救我”。
其實,宋國這麽做不合情但很合理,智申目前擔任“元戎”的職位,智氏又是一門兩卿位,怎麽看晉國都是智氏說了算。問題出在智氏、魏氏和韓氏剛剛盟誓不久,同時宋國不在三個卿位家族盟誓的范圍之內。
魏駒知道宋使來了“新田”第一時間去智氏宅院,並且還知道宋使到底來做什麽。
要說魏駒對宋國的這種行動有什麽不爽的話,還真的找不到理由。原因嘛?一國使節來晉國談事,不找“元戎”還能找誰,程序首先就過不去。
某天,魏駒接到了智瑤的邀請,一個愣神之後露出了歡喜的表情,對左右說道:“智氏可信,瑤可交。”
左右各色人等中有反應快的人,講出緣由給其余還懵著的人聽。
眾人聽完,自然不會吝嗇對智氏的讚美。
魏駒帶著很大的性質來到老智家,果然見到宋國使節也在場,臉上的笑容更濃了一些。
“駒,此乃魋。”智瑤引薦道。
宋國來的是誰,魏駒事先已經打聽清楚。
這個魋叫向魋,他是宋國左師向巢的胞弟,行禮問候道:“拜見晉卿。”
魏駒哪怕只是給智瑤面子,怎麽都不能對向魋冷臉相待,回禮之後才坐下。
“宋使此來,為鄭國無罪而伐。瑤以為交予駒接洽最為妥當。”智瑤開門見山地說道。
事實是什麽?智氏有著很明確的戰略目標,不到時候去各處瞎摻和。
當前,智氏對齊國的經略正在關鍵時期,他們其余幾個新佔領地也在消化階段,別提第二個五年計劃正在進行當中。
在這種情況下,智瑤對參與宋國與鄭國的糾紛興趣缺缺,尤其是裡面可能存在一個大坑,指定不想跳進去。
智氏已經跟魏氏和韓氏盟誓,沒有太具體的條約,純粹就是約定三個家族各自的擴張方向,不瞎摻和等於守信用來增加互信,還有可能讓魏氏陷入一個大坑,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了,有沒有坑,坑沒有被發現之前,不管魏氏是主動還是被動跳進去,有沒有被坑到都不怪智氏。
畢竟,哪怕沒有智氏的引薦,魏氏還能不參與進去嗎?
換作智氏要摻和進宋國與鄭國的糾紛,相反魏氏會更排斥和不爽。智氏已經主動避開,魏氏出現了狀況再去怪智氏,合適嗎?
“兩位請自便。”智瑤說完就站起來離開。
去年,還是前年?宋國借道給楚國,十萬楚軍入境宋國,分出五萬去“鄢陵”跟魏氏打了一戰。
到了當前的國際局勢,早不是說借道就借道的歲月,各國也從建設城邑表達對當地主權歸屬,變成了根據山川河流的標志確認主權的相關歸屬問題。
相信不久之後,界碑這玩意很快就會被搞出來,立在各條道路上向各國表達越過界碑就進入自己的疆域。
不要小看界碑的出現,等於說諸夏這邊又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各國不是那種沒有靠近某國的城邑就等於不算過界的歲月了。
正因為時代處在變革階段,宋國還願意借道給楚軍,證明了兩國肯定有合作的需要。
那麽,宋國跟楚國取得了某種程度上的互信,為什麽這一次不去求援本就有互信基礎的楚國,會來找關系一度破裂的晉國尋求幫助呢?這就是智瑤認為的一個坑。
“楚、吳皆有介入鄭宋糾紛舉止。如鄭宋交戰,恐有演變為四國大戰局面。”
“楚國因白公憎恨於鄭國,合宋攻鄭乃是所需。”
“吳國短時並無北上之意,亦需拉攏宋國,且不願鄭國就此衰弱。”
“獨有一國合宋,事必可成。”
“如若楚國、吳國皆欲爭取宋國,事不可成,宋國或成楚國、吳國之敵。”
“此乃鄭國生機,鄭國君臣怎會無有所動?”
宰予在侃侃而談。他是兩個多月前回到晉國再繼續給智氏效力,期間智氏這邊察覺到鄭國有異動,智瑤也就派遣能說會道的宰予前往宋國。
鄭國有異動,智氏卻是關注宋國?這種操作方式看上去很奇怪,可是只要了解到鄭國針對的是宋國,再來看智瑤的布置,事情就能說得通了。
目前還有一個門徒在南方為智氏做事,那就是曾經為智氏負責越國事宜的子貢。
這些門徒有點意思,參加完孔子的喪禮之後,顏回等以追求道德層面的門徒決定留下守喪,其余各有追求的人則是四散。
子貢、宰予、冉有、子夏、子遊等一些人來到晉國,決定在智氏給予的舞台上各種發揮。
子路和一些門徒則是決定留在魯國發光發熱。
更有一些人去了宋國、吳國、齊國、楚國等一些國家,在諸侯或封號大夫給予的舞台各展所長。
必須明說的是,門徒的境遇要比原版歷史好很多。在原版歷史上,僅是少數的門徒能夠獲得舞台,更多不被錄用;而這個版本的歷史,智氏重用了門徒,並且智氏的崛起速度很快,導致很多諸侯還是願意用一用門徒,接下來就看被任用的門徒堪不堪用了。
不管智瑤對門徒的印象是什麽,采取用其才能的方式就好,何必糾結其它呢?
所以了,子路來智氏歸還城邑等一切,智瑤雖然沒有親自出門,還是給予了好聚好散的處理方式。
聽說子路在魯國也成了封號大夫,只不過依舊是三桓中季孫氏的附庸模式?
智瑤對子路的關注會持續幾年,一旦子路有拿智氏的知識用在魯國的各項建設上,到時候就是智氏發兵魯國的那一天了。
“如此說來,鄭國多事矣。”智瑤講了一句廢話。
不正是因為察覺到那種趨勢,智氏才不願意多管閑事的嗎?要不然的話,哪怕智氏需要處理齊國,還有其它的事項要忙碌,並不是完全無法插一腳。
宰予笑呵呵地說道:“如魏氏干涉,便是五國糾纏。”
智瑤願意賭五毛,局面應該會演變成楚國、魏氏聯合宋國對付吳國和鄭國的聯合,接下來鄭國也將再一次變成互相拉鋸的戰場。
有了楚國與吳國的參與,僅是依靠魏氏根本擺不平,到後面免不了晉國其余家族的出力,屆時無法取決於魏氏自己的意願,必將會在智氏、魏氏和韓氏的盟誓上拉開一個口子。
這個就是實力不足夠應付場面的尷尬之處,明明都獲得了全部處理權,搞到最後要主動邀請別人再參與進去,不但丟了面子,連裡子都要丟得徹底。
而毫無疑問,以當前的魏氏絕對無法單獨扛住楚國或吳國的其中一個,邀請韓氏肯定不被魏氏視作第一選項,實力最為強大的智氏參與進去才有定鼎的可能,不就等於智氏拿到了干涉魏氏內外的門票了嗎?
智瑤不會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盤算,參與做事的人哪怕猜到也要嘴巴足夠緊,否則以布局的重要性,以後將產生的時局牽引,千萬別怪智瑤一點情面不講。
“現在的吳國遠不是越國所能挑戰,要不要在齊國勾引吳國一波,好讓勾踐浪一把呢?”智瑤最近在考慮這個問題。
當前的齊國已經亂成了一鍋粥,以齊君頑為首的正朔派跟田乞為首的逆臣派打得不可開交,近一步讓齊國出現了民不聊生的慘況。
在那種現狀之下,很多齊人遷入智氏的勢力范圍,好的一方面是讓智氏一再增加人口,壞的一面則是治安在逐漸變得惡化。
智瑤選取了相當數量出身齊國的新智人擔任村長,作用一再被顯現出來。
那一批獲得上進渠道的新智人,他們比誰都在於時局的穩定性,不止用自己的新生給予更多“老鄉”看到在智氏生活的盼頭,還是鎮壓各種不服的急先鋒。
最有意思的一點是這一批新智人,他們比誰都更著急想要徹底兼並齊國,利用各種渠道一再向智氏的高層進言,反正每天都認為出兵的時機到了。
智瑤面對那種情況要鼓勵也需要壓製,算是痛苦並著快樂吧?
“要麽等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不然就是齊君頑或田乞一方倒下,或者是田氏復國。三個情況中出現一個,才是出兵的正確時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