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這個權臣我當定了!
事到如今,光是依靠陰謀已經不足以支撐智瑤獲得想要達到的高度了。
如果事事采取陰謀手段,其實代表著俱有極大的風險系數,一旦敗露不止會在名譽上有損,內部的人心動蕩也將形成一種反噬。
陰謀之所以是陰謀,其實就代表著見光死,不了解這一點的話,遲早要栽了。
智瑤在做的就是一種堂堂正正的布局,采取行使陽謀的手段,哪怕其他家族察覺,他們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也只能接受。想不想得出怎麽對智瑤的布局進行反製,看他們的智商了。
“怎麽重新讓所有權柄回到‘元戎’手上,或者應不應該這麽做呢?”智瑤近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晉國目前的“元戎”是智申,以後智瑤也不會讓“元戎”落在其他家族的誰手上,只是規劃是一回事,誰都不能保證沒有意外。
哪個家族強大掌握更多的話語權,看著無疑對目前的智氏有利,問題跟等待智瑤想獲得“元戎”會不會出現意外一樣,誰能保證智氏會一直強大下去?
智瑤思考將本屬於“元戎”的權柄再恢復原樣,主要是一旦他成為“元戎”可以將權柄行使堂堂正正,一些部署進行得更加名正言順。
誰的實力強就話語權大,看上去對智氏有利,不要忘了這是亂局之下的產物,本身就代表著秩序的崩壞。
這麽說吧,好多人痛恨條條框框,可是條條框框又必須存在。條條框框是什麽?它就是規矩,或者說是某個時間段被定下的規則。
既然是規矩被定下,也就代表著名份,持有名份的人著實太多,可以是一國之君,也能是代使一國之君權柄的“元戎”之類。
為什麽有人能當權臣?不就是他們有手腕、有智商、有情商去行使官位帶來的權柄嗎?
好些權臣是先獲得官位才具備成為權臣的條件,失去官位基本也就等於失勢,其實就是證明了官位帶來的價值。
為什麽一個村官能夠揮斥方遒?遭到不公正的普通人敢怒不敢言,抗爭什麽的也沒有用,就是因為村官大小也是個官,就是有權(名份)啊!
國家沒有崩潰,官職帶來的權柄就依舊有效,哪怕坐在那個官位上的人再混帳,沒有遭到處置之前就能利用官位帶來權柄做很多事。
晉國健在的一天,哪怕一國之君是個招牌,國君依舊享有大義名份。
同理,晉國在一天,各種官職的權威就會還在,加強了某個官職的權柄,坐上那個官位的人背後再有一個實力強勁的家族,形成的效果絕對是一加一大於二。
“趙盾平生?”智申被智瑤問得一臉的呆滯。
關於趙盾的平生,晉國的史書不是記載得很詳細嗎?
智申著實不明白智瑤為什麽突然問起趙盾了。
這個話題是兩父子在說到齊國的現狀期間,智瑤比較突然地問起。
目前的智氏只剩下兩線作戰,一個在“鮮虞”,另一個在齊國,衛地則是已經重新恢復平靜。
智氏在處置衛國原來的貴族方面,接納了主動靠攏的那一批,留下一部分在衛地,另一部分遷徙它處;不願意接受智氏統治的原衛國貴族被血腥清洗,少數闔家入土,大部分只是乾掉家主以及骨乾力量;主動靠攏想智氏的原衛國貴族,他們不止被智氏接納並且正在得到重用。
智瑤又玩了對付中山國的那一套,對於願意靠攏又肯做事的降人,安排他們去清洗一些頑固分子。
這麽搞,哪怕有人假意投降,他們在執行任務時會暴露出來;沒有暴露的那些,他們會在一次次清洗行動中名聲臭掉,要麽是經受不住良心譴責自己再次跳反,不然就是自戕而死。
那一套真的很毒,只有極少數心志硬如磐石的人能夠繼續裝下去。
問題是,他們需要表現出實際的能力才有可能在智氏出頭,僅有心志可得不到智瑤的重用,不要搞得裝到了死,到頭來白裝,裝了一輩子成了衛國的叛徒和智氏的忠臣。
自小有讀史的智瑤為什麽會突然問起趙盾呢?其實是史書也就一個管中窺豹的效果。
以當前史家的方式,他們只會去記載結果,不會將過程給記錄進去。
智氏的歷史不比趙氏長,荀氏卻是比趙氏的歷史更加悠久,互相共存了那麽多年,說不定會知道趙盾一些不為人知的辛秘?
可惜的是,智氏並沒有什麽關於趙盾在史書之外的辛秘。
智瑤就是想知道晉國第一任權臣是怎麽做到的而已。
沒錯啊?按照史書的定論,趙盾就是晉國的第一個權臣,恰恰是當了權臣才有趙氏的快速膨脹,隨後也在晉景公時期遭到清算。
在那個不是禮崩樂壞的時代能夠當權臣,難度方面可比其它時期要大得多。真的成為權臣,權術的運用絕對是到了爐火純青的高度。
智瑤不是除了趙盾之外沒有借鑒的對象,要命的是套路不適合。
學董卓嗎?智瑤又不是董卓的那種情況,用不著依靠殺戮去鞏固權威。
學曹操?智瑤掌握的資源也遠比有特俗愛好的曹丞相要多得多,名份也佔了更多的便宜。
要不學楊堅?只是智瑤哪怕是直接弄死國君都辦不到讓女兒去犧牲。再則,智氏真不用這樣啊!
還有哪些權臣能借鑒的?
講大實話,智瑤不是學歷史專科,能知道那些權臣都算挺不容易的。
關於那些人更詳盡的情況,影視作品或是小說裡面沒有的,智瑤還真是腦子裡完全空白。
再講一句天大的實話,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去學九成九會以悲劇收場。
如果智申知道智瑤現在就在思考以後接班的事情,會感到欣喜,還是被氣炸了?
考慮到智申的為人以及對家族的負責態度,超大概率會是欣喜吧?
智瑤對智申說道:“大人,瑤欲使權柄重歸中軍將。”
本來要習慣性答應下來的智申做出了點頭的動作,話到嘴邊卻是變成:“不可!”
智瑤知道是怎麽回事。
關於“元戎”的權柄被分散跟各個家族用實力說話有關,更多是默契一致帶來的結果。
好多任的“元戎”就是利用權柄肥了自家,次數多了也就讓所有人產生極大的警惕心。後來連那麽乾過的家族都無法再接受,以至於有了“元戎”的權柄一再遭到壓縮的過程。
真正用家族實力說話是在范氏和中行氏被定義成為叛逆之前,首開先河的是趙氏的趙鞅。
當時的趙鞅並不是“元戎”的身份,一邊提議“始禍者死”這個主張,另一邊結黨營私在推著士吉射和中行寅施以武力。
那個時候的“元戎”是智躒,有問題的是智氏從實力上不如趙氏,別說趙氏還有韓氏這個很穩固的盟友,魏氏也站到了趙氏這一邊,才有了趙鞅明明是中軍佐卻獲得晉國武力調動的權柄。
所以,趙鞅是第一個公開搶奪屬於“元戎”權柄的人,後來晉國的亂局也是由他在一力導演。
當然了,不能說范氏或中行氏是受害者,他們其實也有自己的取死之道。
不以內戰的最終勝負論英雄,隻談制度崩壞究竟是怎麽個回事,趙鞅反正是逃不過獲得“罪魁禍首”的定位。
智申說道:“如此作為,我家必成眾矢之的。”
大家已經形成了默契,並且造成了既定事實,坐在“元戎”位置上的人是智申,智氏又是那麽強大,誰願意看到“元戎”的權柄全數恢復?
哪怕他們無法阻止,其實是在逼著他們不得不團結起來抗衡智氏。
智申很困惑地看著智瑤,著實不理解智瑤怎麽連那麽簡單的道理都不懂。
不是智瑤不理解,純粹是那麽做利大於弊,只是很難跟智申解釋清楚。
關於權臣這個職業,智瑤真的是當定了!
只不過,成為權臣是一回事,不到亮出屠刀的那一刻,也許大家認定智瑤就是在為晉國的霸業而努力,對吧?
兩父子繼續聊齊國,就是真的沒有太多需要做出改變的事情。
當下是由司馬穰苴在負責齊國的大小事務,他大半生在為齊國服務,怎麽可能對齊國不了解?
所以,除非司馬穰苴一直在演智瑤,要不然願意跟智瑤一起往崇高的理想一起奮鬥,負責操作齊國的事務是最合適的。
智瑤的什麽理想?他要立國,想消滅一直亂蹦躂的諸侯,再給予更多人有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社會進行改革,增強生產力等等,與司馬穰苴和孫武的某些觀念形成契合。
某種程度來說,司馬穰苴和孫武願意幫助智瑤還有另外一點,他們從智瑤的發展理念以及帶兵事跡,很難不認為是一路人啊!
智瑤欺騙也好,怎麽都行,要的是司馬穰苴和孫武給自己服務,不免是會在一些事情上進行偽裝的。
有一點,也就是智瑤要立國這一方面,作為父親的智申都不知道,倒是司馬穰苴和孫武已經知情。這樣算的話,司馬穰苴和孫武其實是上了智瑤的賊船,想下去的代價會比想象中更大。
司馬穰苴和孫武到底是什麽想法?也許他們只是玩膩了小場面,在乎智瑤提供的大舞台。
誰知道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