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科舉考試可真的難啊
洪武19年年初。
整個應天府都是一片繁華之景,自從北元被大明打敗之後,老百姓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都增強了不少。
街頭巷尾都在討論著遼王殿下是如何把北元打的落花流水,又是如何俘虜北元皇帝這件事情的。
至於說北元皇帝是被藍玉給俘虜的這件事,民間都是少有宣傳。
而那些知道情理的,自然也不會去宣傳藍玉。
藍玉名氣比起遼王殿下來說,那可就差差了許多。
話題性也自然不如,如果在街頭巷尾聊天,你不聊遼殿下,誰聽你在那逼逼賴賴呀。
這些話對於應天府的老百姓們來說,自然是已經非常的熟悉了。
但是對於那些進京趕考的考生們來說,都是很新鮮的.
有不少來自鄉下地方的,還是頭一次聽到,這麽多厲害的消息和內容.
而這個時候他們自然,也會坐下來聽這些百姓說起,遼王朱啟的事跡,原因無他,因為這遼王朱啟可是他們的老師啊。
自從進行了教育改革之後,不僅僅是應天府的國子監,就連鄉下的那些私塾學校,也都開始進行新版的教科書了。
而推行了幾年的新教科書。
在今年終於正式要把這些新教科書的內容,納入到科舉考試中。
這對於那些學生們來說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只是現在還有一些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偏遠地方的學生,可能沒有辦法獲得這些教科書。
自然要比其他人要晚學一些,或者是那些住在偏僻山村裡的,更加不知道有新式教科書這種東西了。
好在這種事情朱元璋也不算是第1次處理了,在明朝初年的時候他就曾經乾過,南北榜這種事情。
南北學習成績不平均的事情,如今倒也可以來一個新舊榜了,原先的四書五經依然可以考,只是獲得的朝廷職位可能要稍微局限一點。
而新式學堂的內容,獲得的朝廷職位則要更加寬泛優越一點。
這自然會逼著那些士子學生們去學習新式學堂的知識,當然就算不想學習的也可以繼續考四書五經。
而只要新式學堂的東西,在這士子之中好好的傳播起來,大家都認可之後,自然也就不存在新式學堂的數學。
物理化學這些學科比不過四書五經的問題了。
只要念書就能當官,天底下哪個讀書人不願意不想乾呢?
難道真以為四書五經這樣的書是讀書人心中最大的夢想嗎?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遼王朱啟被任命為這一次科舉考試的主考官之後,自然也是立馬就忙碌了起來,應天府上上下下,那些讀書人也都聽到了這個消息。
如果說前幾年的話,聽到是遼王朱啟如此年輕的人來當主考官,這些學生們自然是不服氣的。
但現在一聽到是遼王朱啟來到主考官,這些學生們一個個都是理所當然的表情,不僅如此,還有人會感歎一聲。
“不愧是遼王殿下,我早就知道遼王殿下定然是咱們所有讀書人的驕傲。”
原因無他,光是一手心學,就已經讓遼王朱啟在儒家裡面聲望斐然。
更別說他們最近學的所有的科目。全都是遼王殿下編寫的、
像是數學物理化學這些東西,可不都是遼王殿下親手編寫,然後推廣出來的嗎?
也就是說參加新式科舉考試的,所有的學生,但凡是學過心學讀過化學,物理和數學的,全都是咱們遼王殿下的學生啊。
如今自己的老師當了考官還不高興嗎?
這些學生們自然是心裡非常高興,也覺得理所當然,但遼王朱啟可就是愁壞了沒頭了。
雖然自己也在乾著主考的事情,印發試卷安排保密工作,以及安排流程等等。
但是太子朱標那邊遼王朱啟心裡可是充滿了愧疚啊。
如此出風頭的事情,本來就應該讓自己的大哥朱標來乾的,卻沒想到落到自己頭上來了。
但活還是要乾的,而沒過多久,到了正月的時候,很快就開始了科舉考試。
這個時間段在京城舉辦的考試也叫做春試。
聚集群天下中舉的讀書人到京城一起來選拔人才,這些考中的學生將會進入朝廷中進行任職。
考試的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這年頭又沒有什麽電子設備,更加沒有那麽多的監控攝像頭。
所以只要將考生身上安全搜查檢查身體,沒有任何作弊的地方,然後將他們隔開就可以很大程度保證作弊行為的發生了。
當然也需要考官不斷的巡邏,而且在全封閉的環境上要進行三天考試。
對於如何阻止作弊這件事情,古人的智慧可是一點也不比現代人來的差的。
起碼在明朝現行的制度就一定能夠保證。
因為起早就已經在準備了,而且手底下還有那麽多的人幫忙。
官僚這種事情,那些官員們可比自己要熟練的多了。
更何況是科學考試這種死板的官僚主義行為,所以朱啟基本上也沒幹什麽事情,就把所有的工作都給完成了。
而那些考生們,很快就告別了自己的家人和親朋好友進入到考場之中。
接下來的三天時間,他們都將在考場裡面進行封閉式的考試。
要完成的科目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這年頭要學的東西也不如現在高考那樣的少。
他們可是要長篇大論,這三天的時間甚至有人需要手寫上萬字出來,可不是那麽輕松隨意的事情。
朱啟雖然身為主考官,但也就一開始露臉說了一句話,看到大家如此激動的表情之後,朱啟在接下來的三天也都沒有出現在考場之中。
主要就是為了防止因為自己的出現,而讓那些學生們過於激動,導致現場的氛圍被破壞。
雖然這樣,說可能有點自命不凡,但事實情況也確實如此。
而在三天之後考試順利結束現場,也沒有人因為作弊而被抓起來,畢竟這些學生如果作弊的話,後果可是非常嚴重的。
輕則被抓入大牢,重則有可能要被放歸邊境。
畢竟明朝對於考生在考試的時候作弊的懲罰力度是相當大的。
然後就是要批改閱卷了這些自然也有其他老師來做,不過那些數理化的課程,想要批改的話可就不是一般讀書人能夠乾的活了。
好在朱啟這段時間也已經培養了不少的人才,倒也不需要自己親力親為的去批改了。
而且在自己主持著科舉考試的事情的時候,自己的大哥朱標也一直從旁協助著自己,絲毫沒有任何與自己嫌隙的打算。
這也不禁讓朱啟松了一口氣,起碼自己所想的兄弟之間產生隔閡的事情並沒有發生。
只是至此之後,自己這個聖人的頭銜恐怕就要牢牢的坐實了。
唯一讓人放心不下的恐怕也就是自己的年紀,實在是太年輕了。
很多的儒學家可能會不認同罷了,只是那是對於普通人來說,但朱啟的身份可是大明的王爺。
而且這麽多年也為大明立下了汗馬功勞,作出的成就也是萬眾矚目的。
可以這樣說,聖人做得到的他做到了,聖人沒做到的他也做到了,如果這都不能成為聖人,那還得要什麽樣的條件呢?
而在搞定了科舉考試的事情之後,接下來還要選拔那些優秀的學生,朱啟自然也只能通過成績先進行第1輪的選拔,再進行面試。
不過面試就跟自己沒關系了,那是皇帝朱元璋的事情,朱啟也好不容易能夠休息一會,不過朱元璋顯然沒有打算讓他休息的意思,很快就讓朱啟進宮面聖了。
而朱元璋這一次讓朱啟也不為其他。
主要就是為了讓朱啟繼續寫他的國策。
在為大明制定了鯨吞北元和高麗的策略之後,論國策這一方面,朱啟在朝內自稱第二的話,可就沒人敢自稱第一了。
要知道能夠打敗北元的將軍或許會有,但是敢自信拍著胸脯說,一定能夠把北元控制下來的,可就只有遼王朱啟一人了。
而且從目前計劃實施的程度來看,如果遼王朱啟的策略,能夠完美的執行下去,而大明能夠繼續開發北元的話。
讓北元百姓們臣服於大明,成為真正的明朝人,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了。
如此厲害的計謀和政策,也就只有咱們遼王殿下能夠想得到了。
所以朱元璋才會讓朱啟寫國策,為大明後續的千秋萬代鋪墊基礎。
本來這事情是應該是他朱元璋來乾的,卻沒想到落到自己頭上了,朱啟也是相當的無語。
但朱元璋又是自己的父親,又是這大明的皇帝,皇帝都親自開口了,他也不好說什麽了。
但寫國策論什麽的,他也從來都沒有經驗,那些春秋筆法還有各種各樣的文章的句式.
他也不是很懂,就只能以白話文想怎麽寫就怎麽寫了。
如果對上其他,從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帝王,這麽寫的話,恐怕會挨訓的.
但他這一封策論是給自己的父親,又是平民皇帝朱元璋。
那就完全沒有什麽問題了呀.
反而他寫這種白話文,朱元璋看著還更加喜歡的.
更何況朱啟寫白話文的話,推廣起來也會方便很多,而且朱啟也在打算推廣白話文了。
不過推廣白話文最大的阻力並非是朝堂政治,或者是政策上而是生產力沒錯,你沒有聽錯就是生產力製約了白話文的推廣。
為什麽古代人會寫文言文,並不是因為他們平日裡說話就是這樣。
而是因為用來書寫的東西實在是太過寶貴了,在春秋戰國的時候用的是竹簡和布帛。
竹簡,製作就不用說了,麻煩之極。
還得有刀一個一個刻,伱要是用白話文慢慢刻的話。
得寫到猴年馬月,布帛那就是貴的離譜了。
就算是王公貴族,拿布帛來寫時間字的白話文,也是萬萬寫不起的。
自然是能多簡便就有多簡便了,後面雖然發明了紙張,但是紙張的生產規模一直都不是很大。
而天底下的讀書人用那麽多,如果人人都用白話文的話,那肯定也是不夠用的,即便是用文言文作為書寫,也經常會出現洛陽紙貴等等這樣的情況。
而當你發現生產力提升上去之後,最先提高的也就是識字率了。
原因無他就是因為老百姓們買得起,書本用得起紙硯筆,墨自然識字率就上去了。
畢竟在中國這個地方,每一個老百姓心中,都是想著能夠有朝一日,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的。
讀書改變命運這個觀點,在老百姓的心中還是非常深入的。
朱啟倒是不用多節省了,再花了幾天時間寫了一個國策論之後很快就遞給了朱元璋。
而他的國策論其實也就是非常的簡單,那就是大力發展生產力,鼓勵人才,提高科技水平,僅此而已。
至於說什麽對外征服等等這些都是水到渠來的事情了,當你發明出了馬克沁,而對方還在用長矛弓箭的時候,征服也就是你想不想的問題,而並非是能不能的問題了。
朱啟也將這句話寫在國策裡面,總之就是一句話,只要能夠大力發展生產力。
對內,保證農民百姓們的生活富足,能夠吃得飽穿得暖,就不存在顛覆政權。
對外能夠保證武力上的壓製,科技上的壟斷,那就立於不敗之地。
這也是為什麽現代國家很難再改朝換代的原因所在了,你想想國家武裝都是各種各樣的飛機大炮導彈之類的,最主要的是,每個人的生活水平都大大提高,你還怎麽去改朝換代啊?
誰吃飽了沒事乾啊?
而朱元璋看到這篇國策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發表任何的感想。
只是回去深思了兩天,於是又把朱啟給喊了過去,而這一次不僅有朱啟在,還有他幾個兄弟也都在現場了。
朱元璋把這篇國策拿出來給所有人看過一遍之後,又帶他們去祖寺拜了拜。
老朱家的祖寺上面提供的除了朱元璋的父親和爺爺之外,其他的人的姓名其實都已經無法考證。
但這不妨礙朱元璋把祝祖寺修得又漂亮又宏偉。
而祭拜之後,朱元璋也是二話不說就把朱啟領到了人前。
一旦誇讚之後,隻對眾人說了一句話:
大明若無我兒朱啟,真是萬古如長夜!
(全書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