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欺負到我遼王頭上了?
朱啟的小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的,而這一段時間已經經歷過滔天巨浪的官場,也總算是消停了一會。
僅有的波瀾也只是朱亮祖在大殿上被活活鞭死,然後那些官員們一個個戰戰兢兢的不敢說話。
大明王朝的官員日子難過,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以前那些官員動不動就被剝皮填草,掛在關衙門口的也不是少數。
只是這次空印案涉及太廣,殺的太多,有點讓人覺得心裡膽寒,就連遞交辭呈的官員都是排著隊去中書省遞交辭呈。
而朱啟的名聲,也算是徹底殺出了一片天。
一些官職比較小的,在早朝的時候看到朱啟路過,都會戰戰兢兢的,連話都不敢說。
而那些官職比較大的,類似李善長之類的官員看到朱啟也是一個個恭恭敬敬的,生怕惹了朱啟不高興,自己一身麻煩,等等。
朱啟也沒有想到,竟然還有這樣的效果,不過想想看也是的,自己又是殺表哥,又是殺堂兄的。
然後就把官員們挨個的抓起來,審問的審問,殺頭的殺頭,流放的流放。
除此之外,就是在邊關打仗馳騁沙場。
雖然自己真的啥也沒乾,全程都在打醬油,跟著別人後面混日子,但是在外人看來,卻不是如此啊!
在那些外人們看來,自己就是主導這些事情的人。
會有些害怕自己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朱啟倒是沒有什麽太大的想法,畢竟自己和官場上的那些人也沒有什麽太大的交集。
就算是上早朝,也是朱元璋讓自己去,自己才會過去,朱元璋沒說,那自己就在家睡懶覺了。
而基本上讓自己去早朝,也是因為工匠火器之類的原因,才讓自己過去聽一聽的。
不過朱啟這邊看上去很懶散,在那些官員們眼中卻並非如此。
此時的錦衣衛已經全部鋪開,並且收集情報。
一些還沒有被挖出來的貪官汙吏,這個時候也大多數被錦衣衛們盯上。
有的時候第一天上午,人還在官署衙門裡乾活呢,下午就被錦衣衛帶走的,也不是少數。
而那些錦衣衛的首領是誰啊?可不就是遼王朱啟嗎!
所以朱啟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啊。
至於說朱元璋那邊在處理了朱亮祖之後,也開始認真動起了,要對付淮西勳貴們的心思了。
這淮西勳貴,可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政治集團。
他們是跟隨著朱元璋一同打拚天下的淮西附近的將領和文臣們的稱呼。
後來更是不僅僅局限於出生的地域。
就如同唐朝時候的關隴集團一樣的地位。
而這樣的利益集團,自然是對於統治者有極大的威脅的。
曾經的武則天把關隴集團殺了一個片甲不留,朱元璋顯然不會等到後世之君,來處裡關隴集團一樣的淮西集團。
朱元璋可是連百姓穿什麽衣服都要管一管,還要制定各種各樣的規章制度來保證萬世繁昌。
又怎麽會放著這麽龐大的一個利益集團,在眼皮子底下,而留給後世之君去處理呢?
以往,朱元璋要靠著這些勳貴們和北元打仗,自然不會動他們。
不過,出了朱亮祖的事情以後,朱元璋已經看到這些勳貴們是如何囂張跋扈,任意妄為的。
如果再不加以加以打壓,而讓他們繼續自由發展的話,也不知道以後會發展到什麽程度。
但直白的去和那些勳貴們說,讓他們放下手中的權力,一個個的收斂一下,想想也是不現實的事情。
更何況,朱元璋可不是什麽脾氣溫和的人,真要是不合了他的意思,可就撈不到好處。
而朱元璋的想法也並非是無人知曉,比如劉伯溫就和朱啟談到過此事。
主要就是因為朱啟先前認識了許多武官,而且帶著那些武官拿了不少的功勞,劉伯溫是特意提醒朱啟,最近一段時間不要和那些武官們走的太近,以免到最後引火燒身。
朱啟自然是倒頭如蒜:
“老師說的是啊,小王也是這麽想的。”
朱啟覺得其實沒想那麽多,但劉伯溫神機妙算,他既然這樣提醒了,聽著肯定是不會錯的。
果然不出劉伯溫所料,很快朱元璋就把好幾個將軍給下了牢獄。
倒不是那些歷史名將,僅僅只是一些小角色,但也算是對淮西勳貴們的一番敲打。
而事實上那些淮西勳貴們也確實收斂了不少,最主要的就是淮西勳貴的首領們,李善長。
他直接遞交了辭呈,想要告老還鄉。
這事情還是李善長的兒子,李祺過來跟自己說的。
他老子李善長不僅告老還鄉了,回去之後甚至還娶了一個新媳婦,20歲都不到。
想他李善長幾十歲的人了,居然還要當新郎。
李祺自然是氣憤不已,但李善長是他的父親,他也沒話可說。
不過朱啟倒是看得明白,這李善長真的不是為老不尊,純粹就是為了讓朱元璋放心而已。
朱元璋最怕的就是什麽?
可不就是手底下這幫子人,仗著自己功勳了得,然後開始囂張跋扈,謀權篡位嗎?
李善長這樣自汙名聲,在外面肯定就好不到哪裡去。
起碼那些自詡清白高尚的儒生們就不會看得起他,但也能讓皇帝放心啊。
李善長確實是個聰明人,在歷史上也是差一點就能夠安享晚年的,可惜後來被卷進了藍玉案之中。
說白了,還是沒有徹底的歸隱,你說如果像湯和徐達那樣退下去,以後就真的啥事也不管,什麽官員也不走動,哪有那麽多事情了?
當然,這也和李善長活的比朱標久,關系很大。
畢竟湯河和徐達都是走在朱標前面的呀。
不過朱啟把這些也就當個新聞聽一聽,還是覺得和自己沒啥太大的關系。
卻不知道整個官場現在都已經是一片風起雲湧……
——————
洪武十一年,二月,中書省。
胡惟庸坐在中書省丞相的椅子上,正看著手裡的各種各樣的文書。
自從李善長遞交辭呈回去娶了新媳婦之後,以前在李善長手下的胡惟庸,此時自然就成為了百官之首。
也是中書省目前唯一的一個丞相了。
但胡惟庸原先的官職是右丞相,在李善長辭職之後,按道理來說,他應該往前替補,成為左丞相才是。
但奇怪的是,朱元璋並沒有將胡惟庸的官職提拔為左丞相,而是讓他繼續在右丞相的位置上呆著。
對此,胡惟庸自然是有些忐忑不安的,畢竟李善長都已經隱退到幕後安享晚年了,自己還不能提升。
而且這段時間又殺了那麽多的官員,整個三省六部,有一大半的官員都遭了殃。
武將勳貴門那邊也被抓捕了不少,顯然皇帝正在清理官場。
不過轉念一想,胡惟庸自認沒有做什麽出格的事情,貪汙腐敗受賄也是沒乾過的。
畢竟從一開始,胡惟庸跟著朱元璋的時候,就已經做的不錯,官職不小,自然不缺這些金銀珠寶。
而且胡惟庸這個人對於金銀珠寶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他對於權力的興趣才是最大的。
正因如此,胡惟庸覺得自己肯定不會成為皇帝清理的對象。
而且自己這麽能乾,也能夠揣摩聖意,基本上朱元璋想乾的事情不用說出口,自己就能明白,就比如說處理掉小明王那件事。
可不就是自己去吩咐的嗎?
而朱元璋當年也因為此事冷落了胡惟庸好幾年的時間,但後面不還是讓他進了中書省,成為了丞相嗎?
所以胡惟庸覺得,只要自己乾好事情,不要貪汙受賄,露出什麽把柄,也就安全的很了。
此時他成為了百官之首,自然是高興的不行,昨天晚上的時候就宴請了不少的官員,大家吃吃喝喝,增進一下感情。
至於你說什麽結黨營私之類的,胡惟庸到不覺得,主要就是增進一下同事之間的感情,也沒有成立什麽黨派啊!
而底下的那些官員們,自然對於胡惟庸紛紛恭賀不已,原先巴結胡惟庸到這時候就更不要提了,馬屁拍的飛起。
而那些和胡惟庸合不來的,此時也是紛紛避讓,不敢觸及鋒芒。
胡惟庸覺得劉伯溫看到的自己,應該也是要認慫的。
劉伯溫和胡惟庸一直以來都是不對付的,因為這劉伯溫是浙黨魁首。
而淮西黨最大的敵人,也就是浙黨。
雖說自從多年前,楊憲被扳倒以後,此時朝堂之上,根本就沒有多少浙黨的人。
但這劉伯溫只要還活躍在官場之上,就多少讓胡惟庸有點放不下心來。
本來胡惟庸是想著找點劉伯溫的麻煩的,但劉伯溫卻自己很低調的稱病回家休養去了。
前段時間身子骨才好了一點,現在又生病了,這誰信啊?
定然是被嚇退了。
手底下的官員就忍不住誇讚起了胡惟庸:
“胡丞相,這一定都是劉伯溫拿老賊害怕您啊,所以才故意稱病回家的。”
“對對對,有咱們胡丞相在,劉伯溫根本就掀不起什麽波浪來。”
原先,劉伯溫跟著遼王殿下身後立了不少的功勞,抗生素的功勞大部分都是遼王殿下的,而遼王殿下又把這份功勞分給了劉伯溫。
在外人看來免不了得劉伯溫找到遼王殿下這棵大樹了。
原先大家都還在擔心著劉伯溫會不會卷土重來了,現在一看劉伯溫這樣裝慫,顯然是害怕胡惟庸。
大家的底氣又上來了。
再加上前段時間淮西勳貴們,不少的武將,其實都是劉伯溫彈劾的,所以大家對於劉伯溫的怨念可就更重了。
大家都是淮西黨的,這劉伯溫動了咱們淮西黨的人,下一步可不就是要動自己嗎?
黨爭這玩意兒,歷朝歷代都有,但在明朝就是國粹一般的存在。
朱元璋時期就有浙黨和淮西黨的爭端,而到後面黨爭更是不斷。
不用聽著這些吹捧的話,心中自然是高興不已。
但是吹捧歸吹捧,怎麽把劉伯溫拉下馬來,卻是一個大的難題了。
要不然這劉伯溫,繼續一個一個的彈劾。
那些武將們還真的撐不住呢,你說這些武將新貴,誰還沒個一兩個汙點呢?
再加上遼王殿下手上現在的錦衣衛這麽厲害,如果這些錦衣衛也聽劉伯溫的話,那可就不得了了。
其實胡惟庸也是想多了,這些錦衣衛怎麽可能會去聽劉伯溫的話呢?
其實,不僅僅是劉伯溫,就連朱啟也僅僅只有指揮權而已,而平常的上書情報等等工作,都是會向朱元璋匯報的。
決定權還是在朱元璋那邊,畢竟錦衣衛是直屬於朱元璋的親衛部隊啊!
更何況,朱啟還是能輕松就輕松一點的性格呢,自然不會多去管勳貴武將們那邊的事情。
原先李善長在的時候還能看得清楚,更何況李善長的兒子李琪和遼王殿下的關系非常要好,李善長自然也是不會將朱啟當做有威脅的對象。
但現在李善長已經退居幕後,什麽事情都不管了。
這胡惟庸上台之後,和遼王朱啟可是沒有半點關系的。
而且之前心學和理學之爭的時候,胡惟庸還站在了遼王的對立面,如今想來,關系或許還是算緊張的吧!
反正胡惟庸心裡面對遼王朱啟是充滿了警惕,就連那些跟著胡惟庸底下的文臣武將們,也同樣如此。
只是其中的一些武將們,之前和遼王朱啟打過交道,比如說那位曾經跟著遼王朱啟打過遼東的馬雲將軍。
他雖然也是淮西勳貴的一員,但對遼王殿下的印象非常的好,已經把自己當做遼王親信了。
一聽到同僚們說遼王殿下的壞話,怎能在一旁沉默不語呢?
當即就把說壞話的那些武將給罵了一通。
那些武將們將此事告訴了胡惟庸,胡惟庸也不多說什麽,只是安排吏部進行了一些官吏的調整。
而後就有一個地方,行政長官被派去了遼東地區。
不用說的,這個派過去的行政長官肯定是去給馬雲穿小鞋的。
除此之外,還有統帥大明水師的王傳奇。
他因為和遼王殿下關系匪淺,自然也被胡惟庸認作是遼王那邊的人。
事實上,王傳奇也確實是遼王的人,啥事情都會跟朱啟匯報一下,而且王傳奇能夠走進大明官場,也是朱啟拉著手帶進來的。
胡惟庸則是聯合了淮西的文臣武將們不斷地彈劾王傳奇,理由就是他以前海盜的身份。
這王傳奇以前是當海盜的,有的時候打劫元軍的商船,免不了要傷及到一些無辜的百姓。
這刀劍無眼也不是想控制就能控制得了的。
這些自然都成為了淮西文臣們彈劾王傳奇的證據。
而除此之外,還有人彈劾王傳奇善離職守,明明是大名統帥,卻不守衛大明的海疆,反而到處亂跑什麽的。
而當朱啟聽說王傳奇被彈劾的時候,也是一頭霧水。
心想著這王傳奇跟大明核心官場八杆子打不到一起去啊,他在天津那邊帶水師,甚至有可能現在人都還在美洲大陸那邊探險呢。
這第三次探險經歷了大半年的時間,到現在都沒有回來,也沒有其他的消息,朱啟還等著王傳奇帶回來好消息,結果現在人還沒回來,這官場上倒開始彈劾起他了。
那朱啟自然是不能放任王傳奇被彈劾的呀,在朱元璋那邊也是說盡好話,力保王傳奇。
有的遼王殿下的背書,就算是底下的彈劾,如同花紙片一般的飛過來。
但朱元璋也並沒有放在心上,而是打算讓王傳奇繼續率領大明的水師。
不過朱啟倒是有了保護王傳奇的心思,自己現在還在應天府,能夠說上一些話,萬一自己以後到了遼東去,那這胡惟庸他們若是再對王傳奇下手的話,又怎麽辦呢?
更何況,王傳奇現在主要的工作就是去美洲探險,開發新航路,繼續擔任大明水師的統帥也確實不太合適。
後來,朱啟乾脆建議讓王傳奇卸任大明水師的統領,另組建一支艦隊就做大明探險隊了。
而這新建立出的部門就下轄在關稅部門之下。
現在整個關稅部門都是遼王朱企所統帥的,而且如同錦衣衛一樣直接管轄在大明皇帝的手底下。
雖說在官場上還沒有正式的編制,但誰都清楚,這關稅部門以後的待遇和前途,絕對不會比錦衣衛來的差。
朱啟這一手等於是明升暗降,而且還將王傳奇給寶在了朱元璋的大樹底下。
朱元璋自然不會有什麽不同意見,這王傳奇的艦隊本來就是朱啟一手打造出來的,而且關稅也是朱啟在負責。
對於自己的兒子,朱元璋還是百分百信任的。
大手一批立馬就把王傳奇拉出來,另外成立一支探險隊了。
這王傳奇還不知道自己在外面探險的時候,大明官場上發生了這麽多的事情,遼王朱啟還幫他遮擋風雨。
現在安排妥當,以後的探險之路,自然更是沒有任何阻擋和後顧之憂了。
至於說空缺出來的大明水師,統帥也不用別人擔當了。
朱啟又建議將馬雲從遼東直接退下來,去當這個大明海軍的統帥算了。
這地方長官如果不配合馬雲的話,馬雲在遼東手的也不自在,萬一要是出了什麽事情,這鍋是誰背呢?
朱啟對於馬雲的印象還是很不錯的,這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將軍,雖說他對於拉攏自己的黨派沒什麽興趣,但如果能夠為大明培養和發掘更多的將領,那自然也是樂意的。
何況這馬雲也是因為自己的緣故才被那些淮西文臣們彈劾的。
如起這幾手安排下來,一瞬間就將淮西文臣們的那些彈劾權都給化解了。
而胡惟庸那邊聽說了這些消息之後,也是暗暗驚歎遼王殿下的能耐真是不得了。
至於說朱啟這邊,自然也不可能一直被動挨打的。
這淮西文臣們欺負誰不好,欺負到我這個遼王頭上,那可就不要怪我遼王了。
我手底下的錦衣衛們,正好沒啥事情可乾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