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富礦》第413章 追討
  第413章 追討
  當初楊家祠堂被盜,磉盤丟失,楊東升還以為這輩子就算能再見到這些磉盤,也是在國外某個博物館裡,沒想到會在這裡見到它們。

  香港這個地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整個中國對外聯系的唯一窗口,為新中國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同時這裡也幹了很多醃臢事。

  大陸加強對澳大利亞龍蝦檢疫,那邊香港進口的澳大利亞龍蝦就飛速增長;切割車安全隱患大,大陸嚴打切割車,香港這邊進口的切割車就翻著倍往上躥……然後這些東西就通過某些見不得光的手段,進入了大陸。

  當然這個窗口並不是單向的,歷史上,中國的大量文物就是通過香港這個窗口流失到海外的。

  “你是什麽時候發現的這些東西?”楊東升問楊槐。

  “就在前兩天,網站一個記者聽說香港有一座七百年歷史的宗祠,就過來做了一個采訪,拍了一堆照片,點擊率非常高,我也看了一眼,就看到了!”

  這時祠堂裡又進來了幾個人,一個瘦不拉幾的黃毛指著楊東升他們怎怎呼呼的道,“九叔公,就是他們,鬼鬼祟祟一看就不像好人!”

  “你想做咩?”一個老頭走出來道。

  “我們在網上看到有人說這裡有座祠堂特別漂亮,就過來看看!請問這裡是你們的宗祠嗎,有多少年歷史了?”楊槐道。

  “這裡當然是我們的宗祠!”黃毛炫耀道,“我趙家是大宋皇室後裔,祠堂已經有七多百年的歷史了!”

  開埠前,香港只是一個小漁村,哪有什麽歷史?
  但是經濟發展起來之後,就想要面子。

  就跟此時的日本人一個德行,一個個都想證明自己的祖上是貴族。

  怎麽證明?在我們國家有個簡單的辦法——修宗祠。

  你家有200年歷史,我家就有300年歷史,500年歷史……

  不過修一座一看就很新的祠堂,卻硬說有500年歷史,那就惹人笑話了,怎麽也得像個樣子。

  歷年都有大量中國大陸文物經香港流失到海外,從這些文物中隨便截流部分,或者乾脆找文物販子指定買什麽東西。對香港人來說,修幾座像模像樣的宗祠還是很容易的。

  “七百多年歷史?可是七百多年前,正是蒙古人剛滅了南宋的時候,會允許你們建宗祠?”楊槐立馬揭穿了對方的謊言,他摸了摸牆上的泥灰,“看這個樣子,倒像是上個月才建的!”

  “你不要亂噏廿四,小心我告你誹謗,香港是講法律的!”黃毛一下子跳了起來。

  “我不管你們是幹什麽的,你們已經看完了!這裡不歡迎你們!”老頭子再次站了出來。

  楊東升向外看了一眼,只見祠堂外已經聚集了不少村民。

  要不是楊東升他們這邊跟了好幾個一看就不好惹的保鏢,讓這些人誤以為他們是幫派分子,這些人恐怕早就動手了。

  楊東升拍了拍楊槐的肩膀,兩人帶著人離開。

  回到酒店,楊東升就把約翰·史密斯招了過來。

  “約翰,根據你的經驗,我們通過法律手段,討回這些文物的可能性有多少?”楊東升問。

  “很小!”約翰·史密斯放下咖啡,“目前追討文物的主要依據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和國際統一私法協會制定的《關於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唐寧街從來不承認這些公約!我覺得你最好等兩年,等香港回到中國的手上後,中國政府肯定會加入這些公約,到時候再追討,應該會相對對容易些。”

  英國人當然不會加入這些公約,大英博物館裡都到處都是搶來的東西,要是承認這些《公約》,連女王王冠上的寶石都得摳下來還給人家。

  這些沒有出乎楊東升的意料之外,如果追討這麽容易的話,後來的幾座圓明園獸首,也不會被光明正大的被人拍賣了。

  但是指望香港回歸後追討,就更加沒有可能了,回歸後的香港是個什麽德性,楊東升太清楚了。

  “回歸後,恐怕更加沒有可能,我們只能靠自己了!”

  “我讓人深入挖一下,先把磉盤是非法獲得的,給他坐實了再說!”楊東升道。

  “那就試試吧!”楊東升點點頭。

  參加了高純度石英砂工廠的竣工儀式。

  日本那邊也有了回應,在同意薪水之外,再包往返機票後,好幾個新日鐵、神戶製鋼廠的在職人員和退休老頭,願意出來做事。

  其實日本在九十年代時候,退休金還是不錯的。

  但是在八十年代那場熱潮中,日本幾乎全民炒股、炒房,經濟泡沫一破,這些人虧的一塌糊塗!
  對很多人來說,現在的薪水和退休金已經不足以支撐他們的生活了,這才不得不出來找活乾。

  這些人到來後一介紹,楊東升才明白了,滬上鋼鐵廠大約是個怎麽回事。

  新日鐵君津鋼鐵廠三號高爐,是日本第一座四千立方米以上的高爐,本身就帶有很強的試驗性質。

  後來新日鐵本著廢物利用的心理,又在這座高爐上試驗了多項新技術,這些新技術根本不成熟,但是擋不住指標看著很高,成功忽悠住了當時的中方考察團領導。

  滬上鋼鐵廠雖然投產多年,但一直沒有琢磨透這套摻雜了很多試驗性設施的技術——這些東西很多本來就不對,自然琢磨不透。

  新高爐如果照著原樣抄,還能勉強使用,但是在錯誤的基礎上再搞研發,結果無異於在沙灘上蓋城堡,結果自然只能悲劇了。

  空分設備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楊東升對此一點也不覺得奇怪,改革開放後,我們國家吃了很多這樣的虧。

  煤炭行業就有個很出名的例子,1997年,荷蘭殼牌公司搞出了一套粉煤加壓氣化技術,光從指標上看非常先進,全面超越德士古水煤漿技術。

  我們國家引進荷蘭技術,先後建設了幾十台粉煤氣化設施,耗資達上千億元。

  折騰了十幾年,才把該填的坑填平了,全世界的煤化工產能卻早已經過剩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