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弄壞了人家的路
“怎麽回事?”楊東升臉色難看。
“不,不知道啊!出去的時候,還是好好的!”
馬超也沒想到楊東升一來就碰到這種事,趕緊下車查看。
馬超這一下車不要緊,他這大個子實在太顯眼,礦門口有人看到了他,衝馬超一指,也不知道喊了句什麽,人群呼啦一下子圍了過來。
這種情況下,就算真五虎上將馬超來了也擋不住啊。
馬超嚇的跟兔子似的重新鑽回了車裡。
還沒等他們的車調回頭,就被氣勢洶洶的人群圍上了。
前前後後都是滿臉憤怒的百姓,他們拍著車窗玻璃,說著嘰裡呱啦的方言,又隔著一層,楊東升聽了半天才明白人家找上門的原因。
原來是拉煤的大卡車把人家的路軋壞了,人家要東升礦業賠。
浙省多山,修路成本遠高於平原地帶!
前一段時間好不容易修條路,結果才幾個月,就被運煤的大卡車軋壞了。
這種事在礦區很常見,拉煤的大卡車都是重載,而且幾乎沒有不超載的,就算按照機場跑道的標準,也經不住這麽軋。
楊東升的家鄉順河就是再好不過的例子,那破路要不是楊東升修的,早不知道爛成什麽樣了。
在蘇省,路破頂多就是車陷下去開不動,可這是浙省,大部分地區都是山,路一旦壞了,開著開著連車帶人一頭栽下去,可是會要命的。
也無怨的村民會這麽憤怒!
既然是路的問題,那就簡單了,修路是楊東升的拿手好戲。
楊東升伸手就要打開車門,馬超趕忙阻攔,“楊總,不能下去!”
“不下去就在這困著嗎?”楊東升一把打開車門,馬超見狀也隻得跟著下了車。
“鄉親們,鄉親們,請聽我說一句!”楊東升邊把手向下壓邊喊,
“你是誰啊!”
“這是誰?”四周的人一臉疑惑,也說起普通話來。
“這是我們東升礦業的楊總!”馬超忙介紹道。
“你就是他們管事的?”
“沒錯,我就是管事的!很抱歉,軋壞了大家的路……”
“抱歉有個屁的用!”
“就是,軋壞了我們的路,怎麽辦?”眾人紛紛道。
“弄壞了自然負責修好!”楊東升斬釘截鐵的道,“我們東升礦業是一家負責任的企業,我們軋壞的路,我們負責修!”
“你真給修,你說話算話嗎?”
“我這就去鄉裡,算不算話,你們很快就會知道!”
“能信他嗎?”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信不信就這一回,不給我們修,我們明天再來!”一名領頭的道。
“明天來不及,最起碼給我點時間,讓我把設備運過來!”
一幫人這才散了。
楊東升重新上了車。
馬超松了一口氣,好在沒有出事,“楊總,咱們真的給他們修路?”
“你也是跟著我的老人了,這麽大的事都沒有提前察覺?”楊東升斜了馬超一眼。
“確實是我疏忽了!”
“算上替別人傳口信那次,這已經是第二次了!以後再發生這種事,你應該知道後果!”
“是,是!”一席話說的馬超冷汗淋漓,“那咱們現在……”
“去鄉裡!”
楊東升見到了鄉領導。
兩位鄉領導都很客氣,“楊總肯主動出手修複自然是好的!”
“要想富,先修路!但是很多不知道,修路要花錢,養護更要花錢!聽說目前這條路還是市裡出資修的,咱們鄉裡就只需要這一條路嗎?”
兩人對視一眼,浙省多山,沒有路老百姓翻過一座山往往需要大半天時間,對於路的渴求,比蘇省要強烈多了。
“不知道楊總有什麽提議?”
“聽說咱們鄉裡還有幾座礦!”楊東升笑了笑,端起茶杯。
浙省面積與蘇省相當,但是區內多山,礦場很多,礦產種類也不少。
石煤、鐵、銅、鉬、鉛、鋅、金、銀、鎢、錫等礦都有,但多數為小型礦床或礦點,而且品位低,僅少數礦場達到大、中型規模。
浙省省內甚至沒有一家像瓜州礦務局那樣的大型礦業集團,礦場的所有權基本都在下面,這是好事,但也是壞事。
楊東升雖然已經有了浙省省裡的首肯,但是閻王好惹小鬼難纏,尤其是浙省民營經濟強大,底層如果想為難楊東升的話,有太多方法。
楊東升原本還沒想好怎麽打開局面,現在好了,他們需要路,楊東升擅長修路。
連續跑了多天,將手下礦場所在的鄉鎮跑了一遍,可把楊東升折騰的不輕,浙省大多數路都很差,楊東升險些暈死在路上。
那些東升礦業沒到過的鄉鎮,就等他們自己上門了。
東升礦業的做法很快就會傳開,想合作的自然會主動上門,不想合作的,楊東升主動跑過去,他們反而會越發自覺得奇貨可居,提出過分的要求。
畢竟楊東升不急,反正亞洲金融危機馬上就要來了。
楊東升站在一座山腳往上看,這是他們複墾的一座茶山。
浙西土壤酸性大,而且基本上都是山地,不適合種糧食,楊東升也沒準備硬搬非洲那一套。
在非洲強行種糧,是因為非洲缺糧。
他們買糧需要外匯,某些糧食出口國還時不時製造一下短缺,敲詐他們。
浙省雖然缺糧,但是臨近的蘇、皖、贛都是糧食外運大高官江中遊的湘、鄂糧食自給率也常年超過100%,靠著長江、大海,運輸也方便。
而且隨著楊東升在西北種地,將來中國的糧食只會過剩,就不需要浙西種糧食了。
茶樹雖然適合酸性土壤,但也不是越酸越好,最適合的PH值是4.5至5.5。
可以看到這座茶山有些地方酸性太高了,都到4以下了,有些地方酸性有不夠。
茶樹生長除了需要磷、鉀、鈣、鎂,還需要錳、鋅、銅、硼、鉬等微量元素,錫、鉛、鎘、砷是有害元素,越少越好。
楊東升正在調整,一輛車在旁邊停下,車上下來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人,“楊總,好久不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