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催淚系導演》第759章 兩極分化
  第759章 兩極分化
  《親愛的》的評論很多,話題熱度很高,說明觀眾的參與度很高,或者說代入感很強。

  這一點的確是好事,而影評人方面,媒體方面給予這部影片的評價同樣的是兩極分化!

  盡管好評多過於差評,但是同樣的也說明了,敏感題材的電影真的不好拍!

  《親愛的》裡面最大的爭議沒什麽可說的,必然是李紅琴,或者說電影的後半段!

  甚至於很多影迷們為此吵的不可開交。

  有人質疑:“影片中田鵬能清晰地和大人對話,孩子不認識人販子楊明富,知道自己父母的情況,綁回這樣的孩子,李紅琴這個人販子的妻子不知道是拐來的嗎?
  另外這孩子可能在那麽短的時間裡就完全忘掉親生父母嗎?所以,僅從電影的設定來看,說李紅琴不知情,很生硬。”

  不過,有人質疑就有人反駁。

  “樓上的質疑看起來很有道理,但是卻是太主觀了,首先,電影並沒有明確地告訴我們,李紅琴真的不知情,這一點從後面,李紅琴和律師高夏的對話,也可以看的出來。

  本身這就是一個讓觀眾自己去理解的劇情!

  而且當時的田鵬不過三歲,這個年歲的孩子,被人帶走,這個年歲的孩子記憶是有限的,我自己就是父親,孩子只是放到爺爺奶奶那裡一個星期,回來之後,竟然對我就有些陌生了,更不用說幾年的時間。”

  還有人對吉芳是否是被拐這個事情進行質疑:
  “就很離譜,吉芳是不是被拐的好像很難證明吧?一個和人販子關系很好的工友看見了?問題是這個工友看見的到底是什麽,沒給真實鏡頭,誘拐吉芳後放在工地造成棄嬰的假象也很可能。李紅琴所有的道德支撐都在於吉芳是被遺棄的,但這條底線電影給出的非常模糊,她男人已死,沒有任何堅強的邏輯支撐,也沒有直白的表述。如果吉芳有被拐的可能,那麽這部電影就沒有守住基本的道德底線。

  而且,隻憑借一個人的一面之詞,就可以做為證據嗎?他還是在李紅琴用身體作為交換之後答應作證的,這樣的證據能用?”

  不過,同樣的很快地就有影迷反駁。

  “我就納悶了,為什麽會有那麽多人,自己覺得電影是要表達什麽,就認為電影就是要表達什麽的?

  電影好像也從來沒有明確地告訴我們,吉芳是不是被拐來的。

  電影只是給了這些線索,再一個,李紅琴的道德支撐?這好像也是你自己以為的吧?電影從來沒有同情這個女人吧?我看到的只有各種虐,讓她失去所有。

  她知道不知道,其實根本不是關鍵了,就像那些買孩子的家庭,這個社會還少嗎?他們唯一和李紅琴不同的是,他們沒有一個人販子的家人而已!

  可是實際上,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電影如果直接告訴你,可能你又會說是說教了,就像結局李紅琴懷孕,伱能說電影是要給予觀眾溫暖嗎?可是為什麽不是更加殘酷的開始?
  所以,不要什麽都你覺得,你覺得,電影只是講述這麽一個故事,並沒有讓我們去同情李紅琴,哪怕是那個律師,之所以願意幫李紅琴,也可能只是因為,他也是罪犯的家人,感同身受罷了!”

  很快地就又有人反駁別人的反駁。

  “正如電影中所言:拐孩子是最沒有人性的犯罪之一。但是請不要設定漏洞百出的洗白情節,華國的電影人就是喜歡打模糊的官腔,在大是非上也如此,反正我不說清楚,我就沒有責任,怕擔責任拍什麽有社會責任的電影?電影這樣乾等於把所有的道德包袱推給了觀眾,讓觀眾在條件不清的情況下自我辨識,當然這種辨識是經過電影強力誘導的。

  關於田鵬也是一樣,只要電影給幾分鍾鏡頭,不論在那一時間段,交代一下田鵬初到李紅琴家的情況,交代清楚人販子是如何欺騙的,交代清楚為什麽李紅琴竟然能相信這麽大的孩子、根本不認識她以及他丈夫的孩子、對自己家庭有記憶的孩子,是他丈夫和別的女人生的。自然就能排除道德問題,可為什麽不加?這就是故意混淆視聽,沒有擔當!”

  “我笑了,按照你這麽說,拍電影,就不能有任何隱晦的鏡頭?只要有不明信息,就必須交代清楚?那這樣的一部電影得多長?拍電視劇的時長都不夠放吧?
  還有什麽不說清楚就沒有責任?有個詞叫做“理解”,好嗎?什麽事情都要說清楚,那還是電影嗎?什麽事情都按照真實的來拍,那是紀錄片,不是電影!真按照你說的拍了,估計你又會說,這女人是不是蠢?這麽明顯的謊言都能相信?

  當然,這也是我一家之言,反正我覺得,李紅琴知道與否,成為大家討論的話題,才是這部電影真正的精髓所在!”

  《親愛的》當然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

  也不可能真的一點BUG都沒有,更不可能人人都喜歡這樣的電影。

  爭議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電影裡面的24小時才給立案的情況。

  哪怕是解釋了,電影裡面的時間線,以及孫斌等人當初的確就是這樣的遭遇,可是依然還是有人覺得電影在誤導觀眾。

  有爭議其實不是壞事,恰恰說明了,觀眾是認真看電影的。

  而且《親愛的》的評分超過八分,本也可以說明一些問題了。

  爭議是有,但是顯然是好評多過差評。

  這對於電影的宣傳來說,反而是好事。

  要知道《親愛的》這種電影,天然的不是那種純粹為了討好觀眾賺取票房的商業電影。

  所以想要獲得更高的票房,讓更多的人買票觀看,一定程度上的爭議,反而是好事。

  因為只有有了爭議,才能讓電影的話題熱起來,要是真的沒有任何爭議,那就只有兩種可能了,要麽是經典之作,要麽就是爛片了。

  而《親愛的》聚焦的是打拐題材的電影,這類題材的電影,可以說絕大多數的類似的題材的電影,都和《親愛的》前半部雷同,或者說套路是差不多的。

  重點在於一個尋找的過程。

  反而《親愛的》備受爭議的後半部分,才是有別於其他的同類型題材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