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王玄策和鄭誠
午飯是在驚雷司吃的,席間,冷鋒也看到了張仲清那長大了的女兒-張媛。
當初天不怕地不怕的野丫頭,如今卻變得溫和知禮,跟以前大相徑庭。
只是,從她鞋子上的泥巴來看, 估計文靜也只是表象。
不管是冷競還是李泰、李恪,就連狄仁傑也是,似乎都不喜歡文靜性格的女子,很希望有一個陪著自己一起瘋的妻子。
這不由得讓冷鋒苦苦思索,到底是因為啥啊。
從驚雷司回來,第二天的朝堂上, 冷鋒就提出要用大唐軍隊退換下來的一些兵甲, 跟突厥西域人換取一些牛羊, 填充京北道新土的畜牧業。
同時,他也說明了這麽做的理由。
如今的朝堂,文官不會對武將這一方掩蓋想法,武將也不會對文官那邊遮掩動機,什麽事都是兩方一起商量著來。雖然也不乏吵起來的時候,但是真正的衝突,卻始終沒有過。
而李承乾,也漸漸展露出了身為帝王的威嚴,就算是一些老臣,他也敢直接指出錯誤,絲毫不顧及他的面子。
如此清明的朝堂,比之前的朝堂更加團結,效率也更加的高。
寒冬來臨,貞觀二十三年在除夕雪夜迎來了終結。
本該在這一年去世的李世民,活了下來, 貞觀年, 也得以進入二十四年。
這一年, 雖有旱災,但是卻沒有產生任何的動亂, 雖有出兵,但是國庫依舊充盈。如今,再沒人懷疑盛世的到來。也只有盛世,才能做到這樣,百姓安居樂業而不懼災荒,敵國咬牙切齒卻不敢一戰。
大年初一,是拜年的日子。
跟以往不同的是,一大早,冷府的大門前就有成群結隊的拜訪者。這些人都是朝堂的低級官員,交集上的晚輩,更多的是文院的畢業生。
最初幾期的畢業生,很多人都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他們對冷鋒自然心懷感恩。
到了這等地位威望,冷鋒也是無可奈何,只能一個個的接見。
來拜訪的人也知道冷鋒的習慣,帶來的禮物大多都是一些簡單卻很走心的東西。
大商人馬闖把一盒茶葉放到冷鋒身邊的桌子上,笑著行禮道:“先生,一別多年,學生見您身體健康就歡喜,這是我自家莊園種的茶葉,是學生親手炒的,您不要嫌棄。”
冷鋒對自己親自教導過的學生,還是很有印象的:“馬闖啊,你小子畢業後還是第一次來拜訪,說說,這些年幹嘛去了?總不至於專門學炒茶去了吧。”
馬闖苦笑道:“真讓先生您說準了,學生還真的差點就當炒茶工了。當年畢業後,我就接手了父親的商隊,本想著大刀斧闊的乾一場,沒想到把家裡的老底敗了個精光。後來學生鎮定思痛之下,又一點點的把家業給積攢了起來。現在,嶽州之地,學生在商界還是有點份量的,到了這個地步,學生才有臉面來給您拜年。”
冷鋒哈哈大笑:“可以可以,你小子也算有骨氣,不過,來先生這裡拜年,不是說只有有所成才行。就算你是一個老農,先生也不會嫌棄你的。”
不是所有的文院畢業生都成了精英,其中也不乏一些滿腔抱負,卻泯然眾人的人。文院的所學,不能助人一飛衝天,最多是給了他們一個展翅翱翔的山崖。學好本領,趁著風勢的,或許能夠一飛衝天,但是,也不缺墜落懸崖的。
墜落後,要是認命,那就再沒了展翅的機會,而要是總結經驗,未必就不能比早起飛的人飛得高。很顯然,馬闖就是後者。嶽州如今是交通要地,能在那裡有所成就,馬闖絕不是一般的成功。
後面還有很多等候的人,馬闖也不敢耽擱,再次施禮後就走了出去。
接下來是幾個趁機混進來的商人子嗣,冷鋒只是簡單聊了兩句,並沒跟他們多說什麽也沒有收他們的重禮。
接連謝絕了幾份重禮過後,一大塊風乾的臘肉放到了冷鋒身邊的桌子上。
冷鋒伸手按了按臘肉,對送禮者微微一笑:“不錯啊,你親自風乾的?”
見護國公對一塊臘肉這麽上心,後面等候的人一陣眩暈。
黑瘦的王玄策咧開嘴,露出白牙:“嘿嘿,學生混跡西域這麽久,別的沒學好,倒是這臘肉的本事學了個十足十,先生晚上沒有宴會的話,不妨燉一鍋。”
冷鋒哈哈大笑,當年王玄策被調到了西域的新土安撫本地居民,現在看樣子已經功成,被調了回來。有草原和西域兩份大功勞在,他如今進朝堂,將會直接躋身到前列。
敲敲臘肉,冷鋒問道:“西域的日子不好受吧,瞅你黑的,快趕上鄂國公了。”
王玄策苦笑:“何止是不好受啊,那簡直是折磨。其中辛苦,一兩句話絕對說不全。聽說現在文院的畢業生都要寫論文,學生也想試試,把這幾年的經歷寫成論文,到時候請先生題字。”
一個成功把西域安撫住,並粗粗構築新防線的官員,他以此為題,寫出來的論文絕對含金量十足。
冷鋒當即答應道:“回去寫吧,到時候我請萊國公梁國公出山一起給你校正審批!”
王玄策咧嘴一笑,才晃晃悠悠的離開。
又隔了不久,繼一塊臘肉過後,又有幾條鹹魚擺到了桌子上。
商人的子嗣,前來拜訪都是唯恐禮物不重,而文院的畢業生,卻都是唯恐先生下一頓飯用不上。
不比王玄策白的鄭誠對冷鋒施禮,笑得很開心。
去年的大旱,登州不僅自給自足,還幫助了臨近的幾個州城,再加上登州百姓又一次起的萬民書,鄭誠這是前來京城接受獎賞了。
據小道消息稱,許久不問朝政的李世民,都有給鄭誠封爵的想法。這一次,再沒人覺得這個年輕人不夠資格了。
當冷鋒問起鄭誠今後的打算時,鄭誠笑道:“學生不準備進京城當官,登州百姓雖然過上了衣食無憂的日子,可是不遠的州府,並沒什麽大的改善。學生準備調任,不讓所有鹽鹼地得到緩解,絕不離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