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貞觀俗人》第1262章 臨終召見
  第1262章 臨終召見
  若這事是兒子自己琢磨出來的,他早就揍這狗崽子,但既然是魏公提出來的,且魏公也已經在這麽做了,那就先試試吧。

  一家人一邊吃飯,一邊在商量著改變。

  李公佐畢竟在外面見識多,他的劃算是, 把家裡這十幾個奴隸,分成四五戶,一對年輕男女奴隸婚配,然後再搭上一兩個老小的,成為一家子,分給他們百畝地,交由他們耕種管理。

  但管好分給他們的這份地的同時, 他們也還得承擔起這邊的任務,比如早上主人起來前, 要把家裡的器具啊院子啊打掃乾淨,再比如要提前做好早飯,甚至晚上還得負責守院啊,照顧牛馬夜草等等。

  總的來說,這邊服侍的事不能耽誤,但田地裡也得顧上,不僅得種好交給他們的份地,也得把李家留下的那份公田也幫著管好。

  其實與現在最大的區別,就是以後奴隸分成四五個組,田地分成份地和公地,奴隸們若是能努力做事,就能在份地交租外,還能額外得到一份自留的糧, 這屬於他們私產。

  當然,這麽改行不行,還得看實際情況。

  但既然兒子堅持要這樣做,老李頭也隻得同意試一試。

  “要跟別家換奴隸, 別人肯嗎, 是不是要交契稅和交易稅?”老李頭心疼,這又是一筆開支呢。

  不過李公佐卻覺得值得一試,家裡廚房做飯洗漱,屋裡灑掃服侍這些,到時幾家奴隸的老小輪流來做,青壯男女奴隸就專心負責田地就好。

  “阿大,我馬上就要去百濟打仗,若是順利,到時說不定又能得不少賞賜,或得些奴隸呢,奴隸多些,家裡的地就都能種的地來了。”

  李公佐家現在一千多畝地,但因為好些地屬於需要輪耕間作,因此實際上也就種了一半左右,一半耕一半休,等種幾年種熟了後,才能年年耕種,甚至一年兩三季。

  那時田地需要更多勞力,光靠自家的人是不夠的,況且李公佐也覺得,光靠種地是難富的,要賺錢,還得依托寧遠港口的地利,做點買賣什麽的才行。但做什麽,他現在沒想好。

  他如今想的也是準備好這次征討百濟之戰,期望到時能夠立功,若是能得勳授官最好,就算不行,也希望能夠多分些戰利品賞賜。

  “一群奴婢,倒是弄的這麽金貴。”老李頭嘟囔著道。

  “可不金貴麽,一個健壯的奴隸那比一匹馬都貴呢,那些有手藝的匠人奴隸,更值錢,就算是女婢,年輕能生養的便很值錢,若是有廚藝或會刺繡或是長的好看的又更值錢,咱們家買頭牛,阿大你都當寶一樣。”

  老李頭想想倒也是這麽個事。

  也許是自己自來到這裡後,心態發生了變化?

  家裡有了一千多畝地,雖然還不能全都耕種,但起碼這一家子現在確實解決了溫飽問題,糧食價格再便宜,但起碼能吃飽飯了不是?

  雖說剛開始時,他們也吃不慣稻米飯,覺得還是西北的谷子小米好吃,但習慣了也一樣,再吃不慣的米飯,也比以前吃稀強,甚至以前很多時候還吃不上稀飯,青黃不接的時候,往往得吃野菜粥,都是野菜卻沒幾粒糧食在其中。

  更別說災荒之時,那就全靠老天活不活命了。

  這裡有白白的大米,還有肥美的魚,真正的魚米之鄉。

  又能使喚上奴婢,家裡還有牛馬。

  屋雖然簡陋了些,但寬敞。

  他們寧遠這個屯堡,基本上都是中原來的移民,家家都有許多田地,甚至家家有牛馬和奴隸,而他們的奴隸,其中不少以前反而是這裡的主人。

  移民們以前多是日子過的一般,甚至窮困的百姓,他們都是托了秦琅的福,才能在這塊肥沃的新土地上立足,成為人上之人。

  當然,這種日子他們也出了力,比如老李家有今天的日子,那也都是靠了二兒子,那也是曾拿命在這裡跟島蕃土著交戰拚命的。

  ······
  灰色黎明,天空暗淡。

  呂宋新金山衙城內,秦琅坐在自己的書房裡一個姿勢許久都沒有變換,自從打開那封信後他就一直如此。

  此時是貞觀二十一年的初秋時節。

  第二次東征戰役已經拉開了前哨戰,並沒有獲得委任的鎮東大都督府長史牛進達似乎不甘寂寞,也似乎是奉了朝廷的軍令,開始在東征北路軍團正式出擊之前,開始在鴨綠江一線,與高句麗人交手。

  牛進達對高句麗的鴨綠江防線虛虛實實的襲擾,然後出其不意的從海上出擊,佔據了沿海的皮島等一些島嶼後,做為進攻的基地,頻頻繞到鴨綠江防線後面,搞的高句麗人防不勝防,疲憊不堪。

  不過牛進達的進攻似乎也只是如此,並沒有更進一步的打算,不過讓高句麗人比較頭痛的是,牛進達的襲擾只是個開始,靺鞨諸部首領們趕到烏骨城拜見牛進達這位鎮東大都督府長史兼押遼東奚、契、霫、室韋、靺鞨諸蕃的唐朝大將軍,他們各自帶了一支精銳騎兵前來。

  高句麗掌權的淵蓋蘇文不得不全面動員兵馬,增援鴨綠江防線,可因為大唐強大的製海權,他又不得不分兵留守平壤以及沿海一帶。

  但新羅卻在夏季時,配合牛進達向高句麗發起進攻。

  這讓淵蓋蘇文狼狽不堪,四面受敵。

  但這些卻還僅是唐軍的開胃前菜而已,因為唐軍真正進攻高句麗的將是由宰相李績率領的二十萬精銳唐軍。

  牛進達也好,諸蕃也罷,或是新羅等,其實都不過是為了疲憊高句麗軍,甚至是讓他們無法全力夏收秋種。

  等李績率軍抵達,牛進達他們已經把高句麗人遛的差不多了。

  可高句麗又不得不防,因為牛進達率領的安東軍和諸蕃兵馬,實力並不弱,一個不小心,牛進達可就不會客氣的搶先殺上半島,甚至攻入平壤了。

  這是一個死結,如今的高句麗再不複曾經力拒隋軍的底氣了,經歷隋唐數輪的強攻消耗,再加上他們自己的內鬥,現在的高句麗已經崩潰在即。

  更何況,原本還指望的百濟和倭國,如今也指望不上了,耽羅、伽倻如今也已經開始對百濟展開襲擾,更何況,大唐已經毫不掩飾的公開了他們要發兵十萬直攻百濟的軍事計劃,這種公開,讓百濟現在根本顧不上高句麗的求援。

  大唐一句話,就讓百濟和高句麗只能各自為戰。

  而倭國,葛城王子秘密拜訪呂宋秦琅,簽下了二十一條的唐津條約,此時正忙著加緊學習大唐這個老師,哪還顧的著高句麗和百濟?

  歷史上,倭國的中大兄皇子等是堅定聯百濟支援高句麗抗唐的,甚至在唐軍進攻百濟時,再次即位的皇極女皇和太子中大兄皇子還親自移駕築紫,倭國傾國而出,派出了數百艘戰船,三萬余人馬,想要擊敗遠來的唐軍,欲恢復他們在朝鮮半島上的威信,甚至想趁機先敗唐,然後再破新羅,恢復對任那地區的控制權。

  只是歷史上,唐日白江口水戰,倭軍大敗特敗,幾乎全軍覆沒,盡沉白江口水底。也是經此戰之後,倭國於是被打醒了,再不敢對大唐狂妄,此後正式全面認真的改革,全方面的學習大唐。

  但在這個時空,倭國在之前已經被大唐這個老師傅用各種手段教做人過了,所以倭國提前就開始認清了大唐的強大,早早開始革新,因此如今根本不想再摻乎半島上的爛事。

  哪怕百濟和高句麗頻頻向倭國派出使者,甚至百濟都願意向倭國稱臣了,倭國也不為所動,明知打不過而要去打,這不是勇敢而是蠢。

  經歷了一個夏天,局勢已經對大唐越發有利。

  可以說,還沒正式開打,大唐實際上已經贏了一多半了。

  不過秦琅今天在書房裡發呆,倒不是因為這些。

  皇帝召秦琅前往齊州。

  這次東征,皇帝不準備親征,但他準備移駕靠近東萊的齊州,準備在再拜拜泰山,順便方便捷報早點接收。

  他給秦琅來了一封親筆長信。

  皇帝很誠懇的告訴秦琅,他要不行了,也許這將是他們君臣翁婿的最後一面了,皇帝說了很多,很誠懇。

  秦琅信,因為他掌握的消息,皇帝也確實要不行了,能不能堅持到這場東征戰役打完,都還不一定,皇帝可能都撐不到新年了。

  這個時候皇帝召他北上,是要他回去準備輔佐新皇繼位接班的,李世民告訴秦琅,他為承乾準備的輔政班子基本穩定,但一直還給他留了個位置,他必須回去。

  馬周死了,蕭瑀死了,房玄齡死了,高士廉也死了。

  如今朝中真正有威望的老臣就剩下長孫無忌了,李績雖入朝但要指揮東征戰役,所以在這個關鍵時刻,李世民需要秦琅回朝。

  他欣賞秦琅的才能,更相信他的忠心。

  回顧這一路走來,李世民感歎上天沒有再多給他十年,甚至近十年時間,皇帝其實一直都病疾纏身,無法好好治國執政,否則他認為自己應當能帶領大唐邁上更高的台階,起碼高句麗早在數年前就被滅掉了,而不是要等到今天。

  本來這個時候皇帝不應當再派大軍征遼,畢竟新舊皇帝交接的時候,也是內部最不安穩的時候,可李世民卻不打算停止征遼,就算他死了,他也希望能夠按計劃拿下高句麗和百濟。

  對於朝中的穩定,他希望秦琅能夠回去,有秦琅和長孫無忌領銜政事堂,可保過渡安穩。

  在信的末尾,皇帝甚至罕見的威脅秦琅,若是秦琅不奉詔北上,他將廢除呂宋都督府。皇帝非常清楚秦琅的那點小心思,知道他那俗透頂的私心,想在海外當個自由自在的國王。

  如果秦琅能夠奉詔北上,好好輔佐承乾繼位,李世民並不在意這些,但如果秦琅在這個關鍵的時候還不肯出來,那他也就不會跟秦琅客氣。

  秦琅相信皇帝說到做到,自己確實就是這麽個俗人,總惦記著自己的封地,皇帝、大臣們誰看不明白呢,只是大家想不明白秦琅為何這麽執著於這個而已。

  這些年往邊疆跑的,其實都是中原的窮老百姓,沒田沒錢,所以跑邊疆去悶蕩,圖的是田地。

  但士族豪強們,這些年卻都是在往京都遷移,因為京都才是天下中心,哪怕是過去長安的那些豪門,如今也都幾乎遷入洛陽了,守著京城,才能佔據更多的資源,才有更多的機會進入中樞。

  而不是如秦琅那樣,總想著往邊地跑,甚至一口氣跑到海外去。

  就算換得一塊自由自在的封地,在他們看來,也並不劃算。

  也只有秦琅才會這麽執著,才會拿這些當寶。

  李世民也看的很清楚,秦琅的這種做法,卻又讓李世民覺得這個女婿不再有威脅,他會是承乾的重要助力而不是威脅,因為秦琅這些年早把秦家的根都全移去海外了。

  長歎一聲。

  天可汗,要落幕了嗎?
  一直以來,這位就如同一座大山一樣壓在他頭頂,就算這些年皇帝再怎麽不問政事,再怎麽修道服丹,也不會改變對他的壓力。

  可現在皇帝真要落幕了,秦琅卻還有些舍不得了。

  良久,秦琅終於起身。

  他按響了桌上的銅鈴。

  “第下。”

  “吩咐下去,我後日出發,前往登州港。”

  侍從驚訝,這個決定太突然了。

  “需要讓北上的兩千水師提前出發嗎?”

  “不,水師的原行程不變。”

  “那隨行護衛的任務如何安排,是調諸班直還是上六都同行護衛?”

  秦琅道,“我此去登州港登陸,然後去齊州泰山面見天子,用不著興師動眾的,隨行人數不要超過五十人,帶二十名護衛就行。”

  “護衛數量太少了。”侍從勸諫。

  “我朝見天子帶那麽多護衛做什麽?去安排吧!”秦琅搖搖頭,長歎一聲。

  呂宋到登州,這一路不會有什麽危險。而見了天子,若是有危險,就算帶上幾千人也不安全。

  所以,倒不如乾脆輕車簡從好了。

  況且,他也不相信李世民召他去,會要弄他。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