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貞觀俗人》第1238章 利之所在
  第1238章 利之所在

  朝廷派來的這位判官,就有權參與驗貨,並一起負責抽解。判官有權根據貨物是否為宮廷或朝廷所需,而決定屬於朝廷的那份,也就是三分之一關稅,是抽實物還是抽錢。

  甚至也還有權根據需要,決定是否對貨物抽解後再進行一次博買, 博買就是優先采購。

  比如說乳香,是藥用價值較大的香料,而且宮廷用度很大,直接在港口優先采購,當然十分劃算,不必再經過商人們幾次倒手, 少了中間商的利潤。對這種貨物,判官可以先把屬於朝廷的那三分之一的關稅, 要求實物抽解。

  乳香的進口關稅是十分之三, 所以他可以直接拿走十分之一,至於剩下的十分之二的關稅,秦家是要實物還是折錢,這是秦家的權力。

  剩下十分之七的貨物,按規定,判官可以再博買兩成,直接采購兩成,這相當於是壟斷的市場行為了。

  不讓中間商再賺他們一筆。

  秦琅對此當然也沒意見,畢竟向來如此。

  在呂宋這邊,秦琅之前采取的是設立商行,做為官方牙行中介,憑牙行對市場行情的了解和交易技術來評定貨價並介紹賣方,同時要負責維持市場秩序, 保證交易公平公正。

  這本質上其實也是利用權力進行交易壟斷,所以胡商船到港,他們的貨物在抽解後,只能通過秦琅的牙行交易,牙行做為中介平台, 負責估價、交易等,也做一些售後保證。

  比如對貨物質量的評估保證,甚至是對貨款交易的保證等。

  不能說交了錢沒收到貨或收到的貨有問題,或是貨給了錢收不到,官牙做為中介,要起到保障作用。

  當然,本質上仍然是一種壟斷行為,靠著手中權力,先賺一筆牙錢。

  如今朝廷派判官來,要在抽解後優先有采買權,其實就是從秦家的這個壟斷官牙裡分利益了。

  對此秦琅不反對,畢竟朝廷勢大,想分杯羹很正常。

  兩成的博買權,秦琅也能接受。

  秦家的牙行,不僅對進口的貨物如此,出口的貨物也一樣,所有出口貨物都要先經牙商,由商行的名義報關,商行因此除了代繳關稅,也還要收一筆傭金。

  這種官牙的存在,其實歷朝的城市裡面早已有之,就是各行的行會和官牙了,朝廷不直接管理那些商人,而是通過讓各行業組成行會,然後隻管理這些行會的行首等來管理各行業,對於交易,也通過牙商來約束。

  乳香這樣宮廷需要之物,朝廷博買,牛皮牛筋牛角鐵料等這樣的堪造軍器之物,朝廷也一樣要博買的。

  秦琅都同意,畢竟這個博買也要經過市舶司的估價,只是少了中間商賺差價,但船東貨主們並不虧本,畢竟他們的貨不管是賣給商人還是商行,價格都差不多,不可能自己去零售的,港口價和零售價,肯定是不同的。

  當然,朝廷搞博買政策,不可能都是為自用,所謂需不需要,其實只是看有沒有利可圖。比如好賣的東西,那判官可能都要插一腳,都要博買,買下來後再倒手賣掉,就能賺一筆。

  這種雁過拔毛的行為,秦琅也一樣理解。

  要知道,僅去年一年,僅廣州市舶司一地,通過博買然後變現賺的錢,就有一百一十萬貫,這還僅是博買賺的,還沒算抽解的進出口關稅收入。

  正如朝廷官員所說的,東南之利,市舶第一。

  市舶司負責進出口貿易,既征關稅,又搞博買,兩頭賺錢。

  這個判官不是來搶呂宋貿易管理權的,只是來為皇帝和朝廷賺錢的,另一位監官,從名字上就能聽出來,這是負責監管的,相當於派在軍中的監軍一樣,對市舶司的帳目、倉庫錢物等進行監察。

  這也屬應有之事。

  呂宋市舶司設立後,以後對外貿易也就正式合法了,呂宋港自己可以發放船籍,有了船籍憑引,呂宋港進出的船也就不是走私船了。

  同時市舶司設立後,朝廷既可名正言順的分取貿易三分之一的關稅、博買等利,也可以強化監管。

  鑄錢監基本上也是如此。

  呂宋現在金銀銅產量較大,同時通過與倭國等的貿易,手裡握的大量的貴金屬,本身之前就已經開始在鑄錢,因此對這種既成事實,朝廷在許敬宗等人的幫忙維護下,直接給秦琅發牌照,也就是設立呂宋錢監,開爐鑄錢。

  呂宋錢監也有秦家自己負責,朝廷只派來一位監鑄,負責監管。

  殷安國的主要任務就是監督錢監的鑄造,必須保證呂宋錢監鑄的錢規范統一,質量上不能有問題,從成色到大小等,都必須保證。

  “魏公,這是朝廷所賜母錢!由褚相公親自書寫錢文。”

  秦琅接過母錢,發現這錢與之前的錢有些不同,同樣是開元通寶,但錢背後面卻增加了一個呂字。

  “這是貞觀二十年新版錢,各地錢監所鑄之錢,皆在錢背加上錢監所在地名,比如京、洛、揚等,呂宋錢監所鑄之錢背則加呂字。”

  而長安錢監鑄的錢上還有一個突出的圓點,而洛陽錢監鑄的錢背上有一條彎曲的凸線,揚州的錢監則有浮雲標記,其它錢監的錢背上也各有長短彎曲等形狀不同的小標記。

  這種統稱為星月紋,跟錢背的錢監地名字一樣,都是各個錢監的獨家標記。

  再配合開元通寶這四個字的一些細小區別,如元字有左挑、右挑和雙挑之分等,四個字每一個字都有好幾種不同,四個字加起來就有幾十種變化,配上星月紋就成為各錢監的獨字標記。

  以前的各個錢監的錢都是一個母錢鑄造的,並沒區別,現在不同錢監不同特征,明顯是對各地鑄錢加強監管了。

  比如呂宋錢監鑄的錢幣流通市場,如果出現質量問題,到時看錢的記號就能認出,可以追責。

  當然,殷安國此來,不僅僅是監督鑄錢質量的,他還要來分錢。

  鑄幣是有利可圖的。

  在武德初,剛鑄造開元通寶的時候,朝廷因為手中銅料不足,而銅料價貴,再加上運輸不便等原因,鑄一千錢,當料錢就七百五,加上人工和運輸等成本,結果一些錢監鑄一貫就得虧上幾十甚至二三百錢。

  但錢又是必須品,沒錢就能以流通,工商不興。朝廷只能硬著頭皮鑄錢,後來貞觀時,天下一統,國家漸恢復,朝廷開始通過禁銅器、禁毀錢、加強銅礦開采、銅料進口以及改進鑄幣技術等,總算是擴大了銅料來源,以及降低了鑄幣成本,鑄幣也終於有利潤了。

  鑄幣有利可圖,必然引起私鑄。

  就比如毀錢製器可得重利一樣,必然有人鋌而走險,朝廷要維護鑄錢,就要投入很大力量打擊私鑄、毀錢製器,以及生產銅器、銅錢出海等各種問題,這都是要成本的。

  秦家鑄錢獲得,本來也確實是享受了朝廷這一系列政策帶來的好處,現在朝廷要求秦家鑄幣分利,秦琅覺得也不是不講道理。

  畢竟,若是沒有朝廷的一系列政策,那麽大家都毀錢製器,都大量生產銅器,甚至囤積銅錢等,就會導致銅料上漲等一系列問題,最後結果不僅是劣幣驅逐良幣,更會導致鑄幣成本大增,最後出現麵粉比麵包貴的情況。

  只要朝廷不是胃口太大,都是可以答應的。

  “朝廷意思,呂宋錢監所鑄之錢,全都按九五折賣朝廷,不論金銀銅。”

  這是要收百分之五的鑄幣稅了?
  秦琅皺眉,覺得有些高了。

  秦家現在鑄幣,金幣的利潤是百分之五,銀幣百分之八,銅錢百分之十左右,利潤確實挺可觀,可朝廷如果一來就要拿走百分之五,那拿走的不止一半了。

  “鑄幣之利並不算高,我相信朝廷其它錢監的利潤也就當在這五厘上下,如果朝廷要從呂宋錢監收走五厘之利,那呂宋錢監估計也快要關門了。”秦琅笑道。

  殷安國對秦琅非常客氣的道,“下官來之前,太子殿下和政事堂諸位閣老相公們也都有過交待,曾說起呂宋鑄幣廠,工匠技術強,鑄幣效率高,說金幣鑄造利過五厘,銀幣鑄幣利過八厘,銅錢鑄造更有一分五的利。”

  秦琅見他把呂宋鑄幣廠的利潤底細摸的這麽摸,也無話可說了。

  “哪有這麽高啊,況且真有這些,可如果朝廷要收五厘,那也就幾乎沒剩下什麽了。”

  “朝廷的意思呢,鑄幣之權本只能公有,但因呂宋乃是外世封之地,又物產金銀銅之物,所以便特許設錢監鑄幣的。朝廷也需要監管等啊。”

  秦琅不說話,表達不滿。

  “朝廷當然也考慮到呂宋這邊鑄幣也辛苦,所以不可能說不給呂宋留半點利,這次朝堂上諸位相公和戶部尚書、轉運使、太府卿、少府監等舉行了專門的鹽鐵會議,製訂了一個全新的鑄錢標準。”

  之前開元通寶錢是含銅六分八厘,混以鉛錫,鑄成青銅錢,每文錢剛好重一錢,一貫六斤四兩。

  錢質量極好,深受百姓歡迎。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