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貞觀俗人》第1234章 封禪北極
  第1234章 封禪北極
  都播,也稱都波,又名土瓦,同被稱為鐵勒諸部之一。

  可急於立功表現的堅昆都督失缽屈阿棧拍著胸膛表示,都波人太不識抬舉,必須得征討,他願為前鋒。

  李道宗和蘇定方、高侃等一番商議過後, 認為都播之所以不肯歸附,主要還在於當初車鼻可汗阿史那斛勃對他們也采用了聯姻和親之法,把自己的女兒下嫁給了其首領,又讓自己的一個兒子娶了其首領之女,還把該兒子派駐到都播做俟利發監國。

  可能正因此,都播沒歸附。

  失缽屈阿棧的表現,也不全是忠心, 他明顯有想趁機吞並都波, 將之納入自己地盤的打算。

  所以在一番商議過後。

  蘇定方宣布,新置唐麓都督府,以統領都波之地。

  唐麓之名的由來,是蘇定方把都波南境的大山正式取名為唐麓嶺,以取代原來拗口的都波土名。

  以山名為府名,置唐麓都督府。

  鐵缽屈阿棧的小意圖被打斷,卻也無可奈何。

  唐軍北上,有熟悉北方地形的結骨部帶路,他們很快就尋到了都波首領所駐營地,位於劍河上遊羊河南岸。

  在這裡,都波部落並沒有料到唐軍會這麽快殺到,來的這麽快,兵馬這麽多。

  他們在阿史那斛勃兒子的命令下,試圖反抗。

  但一時無法從山林的各部落中召集足夠的人馬, 蘇定方帶著隨軍中的阿史那斛勃父子來到營寨前勸降。

  車鼻可汗阿史那斛勃騎在馬上,看著對面營地裡的兒子,大聲勸降。

  他告訴兒子,皇帝已經赦免他的罪行,並授其右武衛將軍之職, 馬上就要去中原京師了,他希望兒子不要執迷不悟,讓兒子隨他一同前往洛陽。

  面對著四麵包圍的大唐,最終都波部落不戰而降。

  結骨部首領邀請唐軍北上越過貪漫山至其部落,但被蘇定方拒絕。

  對於唐軍來說,這次出兵主要目的是乾掉自立為汗,敢挑釁破壞大唐漠北分封體系的車鼻可汗,並對漠西諸部進行一次強有力的武力威懾,達到目的就可以了。

  沒有必要再多浪費時間。

  蘇定方等先後登上了貪漫山和唐麓嶺,命隨軍工匠立碑銘刻,將他們這次用兵的過程結果等記錄在上面,碑文用漢、突、粟特三種文字。

  祭祀大山後,軍隊撤離。

  結骨部置堅昆都督府、都波部置唐麓都督府、拔悉密部置新黎都督府。

  然後以葛邏祿三姓置陰山、大漠、玄池以及金附州、狼山五都督府,加上巨闕、燭龍、居延州等諸都督府,此戰過後,漠北西起金山(阿爾泰山),東至大鮮卑山(大興安嶺),北越小海(貝加爾湖),南抵大漠,形成了三十六都督府,二百余州,七百余縣的格局,皆隸於鎮北大都督府。

  至是漠北皆平。

  皇帝也稱此為頒惠天隅,曜威雲朔。收其瀚海,盡入提封,解其辮發,並垂冠帶。

  蘇定方、李道宗、高侃、薛仁貴、蕭嗣業等俱論功加封。

  李道宗班師還朝,並帶上了數千漠北諸都督、刺史等子弟同行,他們前往中原京都,將在那裡留學,或入國子監讀書,或入禁軍侍衛,以表忠心。

  蘇定方晉封國公,接下來一直隻忙一件事情,就是把漠北三十六都督府和二百余個州,用驛道連接起來,並沿途設立驛站,並接通中原,讓漠北與大唐中原連接更加緊密。

  同時通過這驛路,讓中原與漠北的貿易更加繁榮。

  蘇定方曾寫信給秦琅,請教如何更好治理漠北,秦琅有一句話讓他印象深刻,漠北草原遊牧民族,戰鬥力最強的時候,便是他們受災的時候,災情越重,他們越凶悍。簡單的說,遊牧民越窮,他們越猛。

  如果他們生活富足了,他們戰鬥力就虛弱了。

  通過分界分封,加上貿易往來,漠北的遊牧民族會不斷的失去戰鬥力的,只要按著現在的政策堅定不移的推行統治下去,漠北不會再是威脅。

  只要盯著那些敢越界敢冒頭的野心者,一有苗頭就立即毫不留情的打壓,就可無憂了。

  驛路越修越長,三十六都督府都已經聯通,現在正要聯通所有的二百余州,將來還要聯通到七百多個縣以及更多的鄉去。

  如今隨著這些驛站,源源不斷的中原商貨正北上。

  茶葉、鹽糖酒,絲綢、瓷器,甚至各種鐵器,還有許多儒生、僧侶、道士不斷前來,他們得到朝廷的支持,在這邊講經傳法,說服那些部落首領貴族們,讓他們支持資助建立寺廟、書院、道觀。

  說服遊牧民們信仰自己。

  蘇定方與諸府州的首領們盟會達成協議,約定關稅,所有中原北上的貨物,禁止諸府州征收過稅,也就是關稅,關稅僅大都督府有權征收,稅率為每千錢算二十,實際為百分之二。

  所有進入漠北的中原商貨,隻征一次。

  這筆稅由大都督府征收,然後三分之一上繳國庫,三分之一留大都督府,另外三分之一,再分為兩部份,一半用做每年驛道、盟會的開支,另一半則拿來分給諸府州。三十六個府,二百多個州都有份。

  大都督府征,大都督府分,其它府州無權征收。

  整個漠北地區,所有商業交易,都要征收百分之三的住稅,也稱為交易稅,這筆稅是在誰的地盤上交易誰征收,所得之稅,三分之一上繳國庫,其余都府州所有。

  漠北統一稅率,禁止胡亂加稅,並規定上至都督刺史下到普通牧民,都得納稅,不能減免。

  禁止各地征過稅,也是為了避免雁過拔毛,到時各方都設立征稅,必然嚴重影響貿易,而大都督府入境征一次,卻還主動跟各部分享稅收,也是給他們補償。

  除了工商稅外,大都督府不再征其它的稅,比如牧民們放牧養殖等,都不會征什麽牛腿稅之類的玩意。

  大都督府希望擴大漠北貿易的市場規模,提升交易量。

  從某一方面來講,朝廷希望漠北最後成為中原的牛馬牲畜供應地,成為奶肉供應地,成為毛皮供應地,也成為茶葉瓷器針線等手工商品銷售區,甚至讓牧區也成為大唐貨幣流通區,通過經濟形式,對漠北加以控制。

  最後就是要讓各部落成為純粹的牧民,養牛放羊,剪毛賣皮,不讓他們有機會再去製鹽、打鐵等,不讓他們有自己的手工製作業。

  就連軍械,也要慢慢的通過軍售,來把這產業控制在手,讓他們失去製造能力,只能從大唐這裡買,但買多少,能買到什麽,什麽價格,到時才由朝廷說了算。

  計劃很長遠,但就目前推行的效果來看,卻是出人意料的好。

  反正諸部落都不打仗了,老實的過自己的日子,牧民們放牧養羊,貴族頭人們則忙著倒賣商貨當二手販子,既賺手底下牧民們的錢,還要再賺一筆稅,同時牧民們該給他們交的稅賦,也是少不了的。

  貴族們發現自己現在很富有,錢源源不斷的增加,而且這些錢可以買到各種想要的好東西,在草原上,也能享受到中原貴人們的奢侈生活。

  哪怕是遇到什麽大雪災,沙塵暴等,也不怕了,可以從大都督府這邊買到糧食,價格還不會趁火打劫,根本用不著如以前一樣遇災就得去搶劫打仗了。

  以前草原上,弱肉強食。

  當草原出現如匈奴、突厥這樣強大的霸主時,除了霸主,其它的部落並不好過,因為會被壓迫欺凌,各種稅賦攤到頭上。而就算有強大的霸主一統草原,有時部落之間也經常會衝突打仗,尤其是遇到大災的時候,大部落甚至直接搶小部落。

  就算遇到那種比較厲害的大汗,他不搶其它部落,能帶著大家南下中原搶劫,但也得跟中原打仗,在中原分裂的時候還好些,比較輕松能搶到東西,可如果遇到中原也一統的時候,往往南下搶劫就會變成打硬仗,傷亡會非常大,而受傷的往往又總是小部落們。

  而草原如果沒有霸主,進入動蕩分裂時期,就更可怕了,大家人人自危,每天提心吊膽,你不打別人,別人會來打你。

  更要命的是,草原動蕩,還會導致商貨的難以流通,進入草原的中原貨物會更少,而且價格更貴,而各部落手裡的牛羊牲畜、皮毛等卻難以賣出去。

  自從大都督府設立,在經歷了吐迷度和阿史那斛勃稱汗被擊敗平定後,現在整個漠北很安穩,界線劃的清楚,不僅說各大部落都有了分界,就是部落內的各個家族間,也都分了界線。

  發生矛盾,也會通過各級盟會調解解決。

  沒有誰會輕易的挑起戰爭,那樣會被群起攻之。而重要的還在於,現在商貨大量流入,物美價廉,茶葉鹽糖酒到絲綢布匹甚至米面糧食,以及針線鐵鍋木碗等等,價格都是過去的幾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現在交易還十分方便。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