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貞觀俗人》第1288章 安插
  第1288章 安插
  秦琅終究是個俗人。

  就算他表現的激流勇退有如聖賢,可心底裡也不過都是算計罷了。

  他也不可能做到揮一揮衣袖,不帶著一片雲彩。

  人走茶涼的道理,秦琅比誰都懂。在政堂也混了這麽多年,雖說依然年輕,但論起資歷,卻是坐了近二十年宰相位子的人了。

  貞觀以來, 政壇上能跟秦琅相當的也就是房玄齡長孫無忌高士廉魏征蕭瑀幾個,其它人誰能起起複複長青不倒?
  杜如晦杜淹叔侄也罷,溫彥博溫大雅溫大有三兄弟也好,或者是楊恭仁楊師道兄弟倆,這些人都曾站在朝堂之巔,但終究被雨打風吹去, 不管是他們曾經主張的政策,還是各自的家族,都在他們離開中樞後,不複曾經。

  “五郎生性愚鈍,天資不足,文不成武不就的,卻也沒有半點自知之明。本來我這次離開,是想讓他辭了光祿卿之職,一同離京的,到時安排他到松州去鍛煉幾年,或者帶回呂宋再教導幾年,可這小子,卻戀棧京都繁華,我這兄長畢竟也是分過家的,上面也還有崔娘子在,沒法勉強。”

  長孫無忌也是秦珣的老丈人, 對這個女婿的底細當然是非常清楚的,總的來說, 在京城的這些勳戚子弟裡面,秦珣表現不算差, 但也夠不上好,也就是個不怎麽會犯大錯的中規中矩的勳戚子罷了。

  說起來,心底對這女婿還是有幾分失望的,畢竟秦琅程處默牛見虎甚至是他家的長孫衝等這些年輕人,可都是非常不錯的,更別提來濟來恆裴行儉羅通這些年輕人了。

  “五郎沒啥大志向,卻又好附庸風雅,願意留下就留下吧,反正光祿卿也只是個閑散之職,有我照看,也不會惹出什麽事來的。”

  秦琅笑著點頭。

  給老丈人倒了杯茶。

  “本來我人都走了,就不該再對朝堂之事指指點點,也沒那資格了,可回想這一路走來,貞觀二十一年,我們也都是風雨同舟,一起並肩奮鬥過來的,這局面來之不易,不希望偏差。”

  長孫無忌點頭。

  “我們這些老臣有責任看守這錦繡江山。”

  秦琅卻沒接這話頭。

  先前李世民臨終前,讓宰相們都還各兼數職,連六部尚書這樣的要職,都讓宰相們兼了,目的還是要加強這個輔政班子在過渡時期的掌控力。

  但如今過渡的還算順利,秦琅提醒長孫無忌,該回到正軌了。

  總不能等到皇帝伸手來安插這新的六部尚書人選吧,到時可就後悔不迭,得先下手為強。

  “中書、門下二省,朝廷決策審議機關,十分重要,貞觀中,先皇特旨將二高官官中書令和侍中由正三品擢升為正二品,而中書侍郎和黃門侍郎也各從正四品上擢為正三品職。”秦琅笑著繼續道,“如今中書和門下皆只有一位侍郎,我覺得韓瑗可提為黃門侍郎!”

  韓瑗是前禦史大夫韓良仲之子,原任兵部侍郎,這是長孫無忌的心腹死黨。

  秦琅提議讓韓瑗任黃門侍郎,自然是示之以好。

  長孫無忌馬上投桃報李,“翰林院學士來濟文傾江海,忠貫雪霜,性沉敏,有姿儀,博考經史,多所貫綜,美談論,善屬文。聖祖亦曾讚之弘厚忠謹,吾親之信之。此前歷任政事堂後官、通海府長史、中書舍人、太子舍人、崇賢館學士、吏部侍郎、翰林院學士,皆表現可嘉。”

  “我覺得可以舉薦其為中書侍郎!”

  來濟那是秦瓊的義子,秦琅的義兄,來濟這些年平步青雲,多得秦琅之力。當年來濟參加科舉考試,是貞觀第一屆科舉進士科的狀元郎,而秦琅是那屆的主考官。

  來濟官場上每一次升遷,都是緊隨秦琅腳步,但來濟不論是為人還是做事,都是上佳,長孫無忌之前跟來濟也多有相處,對他的評價也是不錯,此時便首推來濟上位。

  中書令許敬宗,侍郎張行成、來濟。

  侍中褚遂良,侍郎高季輔、韓瑗。

  中書門下二省,六位大員,其中四個是宰相,可知道這二省如今的權勢之重,所以能成為侍郎,那也已經是一隻腳踏進了政事堂的門了。

  又談了會。

  六位中書舍人的名單也擬定,以中書舍人李義府為閣老,判本省雜事。另來恆、裴行儉也入中書省為舍人,王德儉、辛茂將、任雅相同為中書舍人。

  這個六人名單,李義府、來恆、裴行儉都是秦琅的人,來恆和裴行儉都是秦瓊義子,李義府也原秦瓊幕府。

  任雅相其實也是秦琅這邊的人,他先前一直跟蘇定方搭檔。

  做為回報,秦琅提出的給事中名單中,則主要是長孫無忌的人。其侄子長孫祥,曾經是承乾少時的功曹,柳奭,是晉王李治妻王氏的舅父,先前任中書舍人,後外放,這人也倒向了長孫無忌,這次秦琅舉薦他為門下給事中。

  還有盧承慶,許圉師、孫處約、樂彥瑋四人,或勳貴名門,或士族高族子弟,都是長孫無忌這邊的。

  如盧承慶就是范陽盧氏子弟,其父盧赤松還曾是李淵舊友,李淵建唐,立即歸附,後封范陽郡公,做過建成的太子舍人。武德八年去世,盧承慶還年輕,但家學淵源,才學過人。

  當年玄武門之變後,秦琅赴幽州的時候,還跟這盧承慶有過一點小過節。不過此人後來入朝,還是憑本事得到李世民的賞識,加之其出身,所以後來一路做到了檢校兵部侍郎、檢校尚書左丞、雍州別駕等職。

  不過後來跟褚遂良發生衝突,被褚遂良整治,一年三貶,先貶益州府長史,再貶簡州司馬,再貶洪州長史,後來還是通過崔敦禮的關系,走了長孫無忌的門路,才跟褚遂良和解。

  秦琅這個時候舉薦盧承慶做五品的給事中,其實並沒有不合適。

  因為中書門下兩省權力加大,中書舍人和給事中這兩個職務,都是屬於既清又要的職位,號稱儲相。雖品級不如正四品的尚書左丞,但論起來,盧承慶複起,給事中這們職務對他而言,卻是再好不過的。

  當然,翁婿兩人坐在那裡喝著茶,實際上卻是把中書門下兩省分了。

  秦琅這邊通過許敬宗來濟等,把持了中書令、侍郎、中書舍人這些緊要職位,把中書省牢牢掌握住。

  而長孫無忌也通過褚遂良、韓瑗、長孫祥等,加強對門下省的控制。

  “宇文節可以做吏部尚書!”

  “高履行可任戶部尚書!”

  “劉德威可轉為禦史大夫!”

  “孫伏伽可為刑部尚書!”

  “唐臨可升大理寺卿!”

  “太常卿李道宗可為宗正卿!”

  “程咬金可進輔國大將軍,加左衛大將軍,兼檢校左右屯營兵馬,兼兵部尚書!”

  “閻立本工部尚書!”

  “殿中監竇德玄為禮部尚書!”

  “賈潤甫可為轉運使!”

  ·······
  爺倆你一個我一個,對朝中重要官職來了個人事大調整,把各自的人馬安插上去。

  宰相們不再兼任六部尚書之職,三省裡空缺的尚書左右丞和中書門下侍郎也都補上,三法司的長官也重新安排。

  其中程咬金做兵部尚書,兼檢校屯營兵馬,是秦琅力主,長孫無忌稍猶豫後也答應了下來。

  送長孫無忌出門的時候,長孫還是有些歎氣。

  “你真的要走?”

  “事到如今了。”秦琅笑道。

  長孫無忌也只能點頭,皇帝那迫不急待的態度,這事情確實沒有半點的轉圜余地了。

  呂宋郡王都封出來了。

  不管朝臣如何反對,可皇帝輕飄飄一道呂宋非經製乃羈縻外封,就把大臣們的嘴堵上了。

  不過如此一來,也徹底的絕了秦琅再回朝堂的路了。

  貞觀朝,秦琅進出政事堂就跟回家一樣,進進出出細算起來,得有不下十次,可謂是前無古人後來來者了。

  但如今終於到頭了。

  不少人甚至都還覺得有些不適應。

  不管怎麽說,李胤也算兌現了他曾經對秦琅的那個封王諾言,我若為天子,必封卿為王。

  兌現了。

  秦琅暫時還掛著平章軍國重事的頭銜,但那也只是因為他還領著山陵禮儀使的差事,待聖祖葬禮結束,秦琅繳了差事,這平章軍事重事的頭銜也就自然要辭去,雖然頂著這個頭銜,但不能入都省平章政事,決策事務,本質上就已經是個假宰相了。

  長孫無忌神色複雜的坐上了四輪馬車,返回家中。

  第二天一早,皇帝的禦案前就擺上了兩道奏章,皆是新任首輔長孫無忌呈上的。

  第一道是堅決辭去檢校尚書令之職,其次是長孫無忌領銜,一眾宰相同署名的一份人事調整建議。

  從六部尚書到三法司長官,從中書門下侍郎,到中書舍人和給事中,看著這一個個得要的職位的人員舉薦名單。

  新皇帝李胤臉上陰晴不定,甚至咬起了牙床。

  可良久之後。

  李胤卻提起筆,蘸起朱砂墨在奏折上畫可。

  然後召來翰林大學士康國公李百藥,讓他按長孫無忌的這份名單,原樣不動的草擬一份其中涉及三品以上官職的內製。

  “完全照準?”李百藥驚訝。

  “嗯,元舅首輔的舉薦,又得了政事堂諸相公們的附和,朕自當從諫如流。”

  “完全照準。”

  “其余三品以下的官員職事名單,朕也同意,讓政事堂交給中書舍人草擬外製,正式授職吧!”

  李百藥暗暗心驚。

  三品以上官職的任免,那都是直接掌握在天子手中的。

  如今新首輔長孫無忌的這道薦舉奏折,雖然說也只是履行宰相們的薦舉之權,但這名單列的太詳細了些,而且各個職位並沒有第二個可供參考選擇的人選,這明顯有些不太合適。

  但天子表現出絲毫不惱,反而照單完全同意。

  歷經數朝,已經活了八十四歲的大學士李百藥,也馬上領會到這裡面的深意了。

  這是神仙打架了!
  天子這般痛快態度,反而讓李百藥覺得風暴在醞釀。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